1984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扑不灭的反抗烈火
——上半年阿富汗战场形势
本报记者 史宗星
今年上半年,阿富汗战场上的军事较量,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最激烈的。苏联—卡尔迈勒军队依仗其空中优势和机械化地面部队,疯狂进攻抗苏武装的主要根据地,企图一举扑灭坚持了四年多的反抗烈火;抗苏武装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战斗,以灵活的游击战术,有效地反击了敌人。侵略者的意图没能全部实现,阿富汗人民反抗侵略的烈火继续在全国燃烧。
今年苏伪军对抗苏武装力量的进攻,在春季到来前就开始了,而且接连不断,步步升级。1月底,苏伪军对喀布尔北部、坎大哈省阿甘达布和查布尔省乌尔贡地区的游击队发动进攻;2月初,对法利亚布省部分地区和楠格哈尔省的贾拉拉巴德地区的抗苏武装进行军事报复;3月初,又在北部的巴达赫尚省进行扫荡。当时,因大雪封山,气候寒冷,车辆运行困难,上述军事活动规模不大,一般出动两三个营,最多时出动两个旅。3月下旬以后,苏伪军扫荡活动增加,规模明显扩大,如3月下旬在坎大哈、4月中旬在帕克蒂亚、4月下旬在库纳尔山谷进行的扫荡,均出动一两个师的兵力。特别是4月下旬对潘杰希尔山谷发动的进攻,是四年多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应。在这次军事进攻中,苏伪军投入兵力达两万人,先使用从苏联境内机场和巴格拉姆机场起飞的飞机对山谷进行高空密集轰炸,每天至少出动一百架次,然后以装甲部队为先导,分三路向谷地大举进攻。苏伪军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暂时占领了这条具有战略价值的山谷,但没能达到消灭抗苏有生力量的目的。据报道,苏伪军正在山谷内修筑军事设施,企图长期驻守。
在苏伪军大举进攻面前,抗苏游击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为了保卫自己的根据地和游击区,他们一面在敌人重点进攻地区顽强反击,一面在全国各地对敌军驻地、机场、哨所和车队广泛展开袭扰活动,给苏伪军和喀布尔当局形成很大的军事压力。今年上半年,阿富汗大多数省区的游击队十分活跃,对敌人的袭扰活动从未间断。1月至4月,游击队三度攻占开伯尔山口的托尔罕哨所,迫使喀布尔当局多次关闭那里的边境检查站。
1月中旬,数支游击队联合攻打查布尔省的乌尔贡,一度逼近该镇。
2月中旬,游击队炮轰坎大哈市供电所,使该市大部分地区断电三天。
3月中旬,巴尔赫省游击队炸毁了马扎里沙里夫市附近的一个敌军大型弹药库,与此同时,托尔罕至贾拉拉巴德公路线上的三座桥梁也被游击队炸毁。
4月中旬,当苏伪军调集兵力准备进攻潘杰希尔山谷时,帕尔旺、喀布尔和巴格兰省的游击队在山谷进口处古尔巴哈至萨兰山口的公路线上同苏伪军展开激战,炸毁了普里马塔克大桥和其它几座桥梁,使喀布尔与北部的交通中断,喀布尔市的油料供应出现紧张。在古尔巴哈附近的一次伏击苏军车队的战斗中,游击队打死打伤苏军七十人,击毁各种军车九十六辆,苏军指挥官不得不下令暂停北部的公路运输。
在潘杰希尔山谷,英勇善战的马苏德司令员指挥游击队避开敌人进攻锋芒,及时转移到山谷周围地区,保存了实力,并在运动中打击敌人。据估计,潘杰希尔一战,苏军伤亡达五百人,仅在萨兰山口,就有六十五辆苏军坦克和二十辆装甲运兵车被击毁。据最近消息,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同前去支援的各游击队一起,正在山谷内外反击敌人,他们决心赶走侵略者,夺回山谷。
阿富汗战场上持续了四年之久的僵持局面,并没有因苏军上半年气势汹汹的军事进攻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苏联当局虽然又增兵两三万,使其侵略军总数达到十二三万人,但仍然只能困守重要城镇和主要交通线,广大山区和农村依然在抗苏武装控制之下。有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广泛的国际支持,阿富汗抗苏武装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一直战斗到苏联侵略军全部撤走。(附图片)
朱育莲 绘


第6版()
专栏:

第二次援助非洲难民国际会议闭幕
通过援助非洲难民《宣言和行动纲领》
新华社日内瓦7月11日电 (记者任正德)历时三天的第二次援助非洲难民国际会议,在一致通过一项关于援助非洲难民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后,今晚在这里闭幕。
会议在这项《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文件中确认:“难民状况
(的改善)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责任”,必须“由所有成员国公平分担”。文件指出,为了持久地解决难民问题,援助难民和援助被遣返者的目的必须是使难民能参加生产,并从长远看能自给自足,并尽可能地把援助引导到经济发展。
文件还说,各国政府有“责任创造所需要的各种法律上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以便利难民回国”。
会议已决定向有关非洲各国提供它们所需要的援助,以加强其社会和经济基础,使它们能够承担大批难民和被遣返者的安置任务。
会议主席、比利时对外关系大臣廷德曼斯在致闭幕词时说,这次大会在援助非洲难民的问题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他又指出,这仅仅是走向持久解决难民问题的第一步。
这次会议是9日开始的。与会代表在会上发言时一致对非洲难民以及非洲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困难表示深切同情。几乎所有发言者都强调了非洲难民的数量越来越多的危险,以及它对非洲和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他们指出,严重的非洲难民问题是由于不发达状态,世界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后果,种族主义,内战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与会者还强调了采取紧急措施来帮助四百多万非洲难民和减轻接受难民的国家的负担的重要意义,并一致支持有必要把援助难民和支持发展结合起来。许多国家已保证提供捐款来援助非洲难民。


第6版()
专栏:

泰对苏可能把SS—20导弹转移亚洲表示关注
新华社曼谷7月12日电 泰国外交部发言人沙瓦尼·贡西里11日对泰国记者说,如果苏联与美国达成一项裁军协定的话,苏联可能会把它的SS—20导弹从欧洲转移到亚洲,泰国对此表示关注。
沙瓦尼说,泰国高级官员同正在泰国访问的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署长肯尼思·阿德尔曼会晤时表示了这种关注。
阿德尔曼于10日抵达曼谷,他向泰国官员介绍了美苏关于削减部署在欧洲的核武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苏联和越南在阿富汗、柬埔寨和老挝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
这位美国官员计划今天访问泰国东北部黎府的一个难民收容中心,以便从“黄雨”受害人中获取第一手材料。


第6版()
专栏:

美将为伊拉克建穿过约旦输油管道
本报讯 美国银行和工业界负责人11日宣布,美国计划帮助伊拉克建立一条耗资十亿美元的穿过约旦的输油管道,以加速石油出口,增加石油收益。
据报道,这项得到美国政府同意的计划目前仍处于谈判阶段,谈判是在贝克特尔集团在伦敦的一家子公司、伊拉克和约旦之间进行的,预计将于今年夏天签署合同。
美国政府机构——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一位发言人说,该银行同意在为这条日输出一百万桶石油的管道提供的五亿美元的商业贷款中承担达85%的款项,这五亿美元约占修建管道费用的一半。其余的五亿美元预计将由西欧提供。
这条管道将从巴格达以北的油田通往亚喀巴湾源头的约旦亚喀巴港,长八百七十公里。
由于叙利亚关闭了伊拉克通往叙利亚南部的拉塔基亚港口的输油管道,伊拉克石油出口大为减少。巴格达仅有的另一条出路,是一条穿过土耳其通向地中海的管道,这条管道每天输送九十五万桶石油。


第6版()
专栏:

科国防大臣否认同苏签订军事条约
新华社科威特7月11日电 据科威特通讯社发自莫斯科的报道,科威特国防大臣谢赫·萨利姆今天断然否认关于科威特将同苏联签订“一项军事条约”的新闻报道。
萨利姆是在9日抵达苏联进行访问的,目的是想购买苏联的武器。他说,最近有关科威特要同苏联签订军事条约的新闻报道是毫无根据的。
这位大臣说,“正在进行讨论的是搞一笔武器交易,就象武器出口国和进口国签订通常的武器交易一样。”
萨利姆对科通社记者说,正在讨论的武器交易没有政治含义,它并不涉及到科威特向苏联提供基地或其它军事设施。


第6版()
专栏:

伊朗哈尔克岛一个码头被迫关闭
本报讯 据外电报道,伊朗最大的石油输出中心哈尔克岛上一个可停靠五十万吨油轮的输油码头,由于遭到伊拉克空袭而被迫关闭。
一艘希腊油轮几星期前在该码头装油时遭到伊拉克导弹袭击后起火燃烧,码头同时受到不十分严重的破坏,伊朗有关当局鉴于这个巨型码头易受空袭,决定予以关闭。
哈尔克岛位于海湾东北部,距伊朗大陆四十公里,是伊朗最大的石油输出港和石油工业基地。岛上共有十八个输油点,可同时停靠十余艘油轮。现在岛上剩下的码头最大只能停泊三十万吨级油轮。


第6版()
专栏:

舒尔茨说目前谈不上同越关系正常化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新加坡消息: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昨天在新加坡说,目前还远远谈不上美国同越南关系正常化的问题。
舒尔茨是在访问新加坡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他说,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的失踪人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美国同越南的关系正常化才有可能。舒尔茨说,大约有两千五百名美国人员在越南战争中失踪,美国方面对这些人员情况一无所知。
舒尔茨表示,美国关注柬埔寨问题的解决,并支持东盟国家为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所作的外交努力。
舒尔茨是在结束在马来西亚的访问后于昨天抵达新加坡的。在离开马来西亚之前,他对记者说,苏联海军目前在东南亚集结军事力量令人不安,这是苏联全面发展军事力量的一部分。他说,东盟仍然是美国注意的中心,美国政府赞成向东盟成员国出售武器。
舒尔茨还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良好而稳定的关系将促进东南亚的稳定。


第6版()
专栏:

日中经协欢迎张劲夫一行
据新华社东京7月11日电(徐启新)日中经济协会今晚在这里举行招待会,欢迎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一行。
出席今晚招待会的有日本政界、经济界人士一百多人。日中经济协会副会长、小松制作所董事长河谷良一首先致欢迎词,他说,日中经济协会在经济、技术和质量管理、人材培训等领域与中国国家经委有着广泛而实际的交流。他表示愿为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进一步作出贡献。
张劲夫在讲话中感谢土光敏夫、稻山嘉宽、冈崎嘉平太以及日中经济协会的朋友们为促进两国经济合作所作出的贡献,并希望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6版()
专栏:

泰商赞扬我政府排除合资经营中的阻挠
据新华社曼谷7月11日电 泰国中文报纸和一些泰籍华商最近对中国政府及时排除泰国商人与中国方面合资开办汕泰船务有限公司过程中遇到的刁难,表示赞扬。
7月4日和5日,汕泰船务有限公司的泰方投资者陈世贤先后就此事向泰国中文报《新中原报》和《京华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对外开放政策上说话是算数的,外商在中国办企业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他还说,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办企业作出政策上的保护,使我更有信心为繁荣中国特区经济而继续努力下去”。他认为,只要中国有关部门切实执行政府的政策,中国特区的经济建设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泰国《新中原报》报道说:《人民日报》6月22日就汕泰船务有限公司遇刁难一事发表短评,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体现”。


第6版()
专栏:

旅日华侨组织举行招待会
欢迎中华全国台联会代表团
据新华社东京7月11日电(记者朱铁英)台湾省民会、东京华侨总会今晚在东京举行招待会,欢迎前来日本访问的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代表团。
东京华侨总会会长陈焜旺、副会长黄文钦、议长黄成台和旅居东京的台湾同胞一百多人出席了欢迎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蔡子民、关宗周也出席了招待会。台湾省民会会长刘启盛在招待会上致欢迎词。招待会上充满了骨肉同胞的深厚感情。
以中华全国台联会副会长李辰为团长的台联会访日代表团一行十二人,是应旅日台胞的邀请,于5日到达东京的。9日和11日下午,代表团先后同横滨市和东京市的台胞进行了座谈,他们就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代表团还向旅日台胞介绍了祖国进行四化建设的新面貌和回到祖国的台胞在各行各业为四化建设作出贡献的情况。


第6版()
专栏:

印度各反对党举行紧急会议
反对免去克什米尔邦首席部长
阿卡利党批评政府白皮书
新华社新德里7月11日电 印度各反对党今天在这里举行紧急会议,决定进行一场全国运动,反对中央政府解散克什米尔邦法鲁克·阿卜杜拉政府。
7月2日,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邦长免去了法鲁克·阿卜杜拉首席部长职务,并任命吴拉姆·穆罕默德·沙阿领导的新政府。
反对党认为中央政府免去法鲁克·阿卜杜拉职务是“违反宪法的”和“最不民主的做法”。
会议把这次免职事件的责任归咎于英·甘地总理,并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见总统。
会议通过的一项决议要求解散沙阿的现政府,解散邦议会并举行新的选举。决议号召人民“奋起抗议”中央执政党的“违反宪法”“不民主的行为”。
据报道,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局势将趋于紧张。那里已实行了戒严,警察部队已加强了巡逻。
新华社新德里7月11日电 据来自旁遮普邦圣城阿姆利则的消息,印度锡克教主要政党阿卡利党领导人,其中包括十一人特别委员会召集人辛格·马吉塔,今天批评政府昨天发表的关于旁遮普邦问题的白皮书是“一派谎言”。
他们指责该白皮书是以“片面的和歪曲的事实”为依据的。他们说,阿卡利党很快将发表一份“相反的白皮书以阐明事情的真相”。
据报道,阿卡利党十一人特别委员会在8日的会议上已作出发表相反的白皮书的决定。
与此同时,反对党印度人民党领导人表示对政府关于旁遮普邦局势的白皮书感到失望,说这个文件对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却试图证明政府对金庙采取军事行动是正确的。


第6版()
专栏:

中共友好代表团结束访问阿根廷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7月11日电 (记者童勤利)由中联部副部长朱良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友好代表团,今天结束了对阿根廷的十天友好访问动身回国。
代表团在访问期间会见了阿根廷副总统维克托·马丁内斯、众议院议长胡安·卡洛斯·普格列塞、外交部长卡普托等阿根廷领导人。
代表团还会晤了阿根廷激进公民联盟领导人以及正义党、不妥协党、统合和发展运动、基督教民主党等政党领导人。


第6版()
专栏:

丹麦外交大臣设午宴为丁雪松大使饯行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7月12日电 哥本哈根消息:丹麦外交大臣乌弗·埃勒曼—任生昨天设午宴,为即将离任的中国驻丹麦大使丁雪松饯行。
席间,埃勒曼—任生和丁雪松发表了讲话,热烈赞颂近几年来中丹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丹麦外交大臣说,赵紫阳总理最近对丹麦的访问把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出席午宴的有丹麦外交部经济秘书长,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哥本哈根市总市长等四十多位丹麦各界人士。


第6版()
专栏:

我在拉美第一个合资企业将在巴西投产
据新华社巴西利亚7月10日电 (王良瑛)中国与巴西合资经营的“华西木材工商股份有限公司”将于8月在巴西亚马孙河的重镇马瑙斯市正式投产。
这是中国在拉丁美洲国家投资经营的第一个合资企业。这家企业已于6月6日获得巴西当局的批准,登记注册。
公司开始主要利用亚马孙河附近丰富的森林资源生产胶合板、单板、锯材以及其它木制品。产品以出口为主,重点是销往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


第6版()
专栏:

美纪念华盛顿纪念碑落成一百周年
新华社华盛顿7月11日电(记者施鲁佳)纪念华盛顿纪念碑落成一百周年的仪式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
这个高达五百五十五英尺的大理石和花岗岩建筑物是美国首都最明显的标志,它是为了纪念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用了三十六年时间于1884年建成的。这个纪念碑在当时是世界最高的人工建筑,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式的石结构建筑。
自从华盛顿纪念碑建立以来,它就成为美国人民爱国的一个象征。这里还是一个著名的旅游点,每年吸引约一百二十万人到此参观。
几百人参加了今天的纪念仪式,其中有美国内政部长威廉·克拉克和陆军部长约翰·马什。(附图片)
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1789—1797)。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第6版()
专栏:泰国通讯

组织起来防御外敌
——访泰柬边境自卫村
本报记者 陈安
7月4日,一批驻泰国的外国记者在负责当地安全的海军有关部门安排下,访问了东部边境占他武里府磅南隆县一个在泰国地图上尚未标上名字的村庄——宣颂村。
一走进宣颂村就得到“新”的感觉:井字形的街道两旁新植的小树刚绽出新叶,整齐划一的房基地上新盖起各式各样木屋,卫生所和学校刚刚完工,运动场正在兴建……一切都井井有条,生机勃勃。
宣颂村地处泰柬边境。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使散居在边境一带的居民受到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为了组织散居百姓自卫戍边,早在三年前,占他武里府就提出一个筹建“泰柬边境自卫村”的计划,很快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在征集土地四万八千亩和筹资七百万铢后,这一计划于1983年正式实施。同时举行落成典礼的宣颂村和孔磅村,就是计划建立的四个自卫村中已建成的两个。
4日上午,新诞生的宣颂村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身着节日盛装的村民们成群结队地涌进会场。好奇的孩子们前后左右簇拥着参加典礼的客人。一听村民谈话的不同语调,就知道他们来自不同地区。据占他武里—达叻府边防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宣颂村有一百七十三户人家,孔磅村有一百八十户。他们都是经动员后陆续从别处搬来的。为建新村,政府向村民提供土地,每户可在新村规划区内分得七百平方米建房地和约三十亩耕地。政府鼓励村民种植橡胶和其他经济作物。每个自卫村都有学校、寺庙、卫生所、商店、蓄水池、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和防空洞、掩体等防卫设施,还配有广播器、报警器和无线电联络设备。村里组织一支约二十人的武装自卫队,负责保卫村庄安全,同时发挥边境哨所作用。
这两个自卫村都座落在泰柬边境森林保护区的空旷地带,与柬埔寨的拜林地区遥遥相对。宣颂村仅离边界线两公里,孔磅村也只隔四公里。一位在此地居住已久的村民告诉记者:“对面激战的枪炮声时有所闻。过去我们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现在我们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抵御外来之敌。”
主持自卫村落成典礼的泰国海军总司令巴帕·参他威拉海军上将在会上谈到建立泰柬边境自卫村时说,“我们给散居的百姓提供一个集中的长久安身之地,在泰柬边境形势不安定的情况下,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来组织人民,依靠自己,保卫自己,保卫边境;二来有利于保护、开发和利用边境资源。”
记者从村民们满意的笑容和坚毅的表情中看到,他们有信心保卫自己,保卫国家;他们有能力建设家园、建设未来。(附图片)
“泰柬边境自卫村——宣颂村”的木牌刚刚被揭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