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千方百计地把文艺活跃和繁荣起来
高占祥
一、要鼓励作家、作者放开手脚搞创作
要把文学艺术活跃起来、繁荣起来,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放开手脚搞创作。运动员比赛时放不开手脚,就创造不了新纪录;书法家不能任意挥毫,就写不出传神妙品;文学创作者思想不解放,怕这怕那,就不会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让作者放开手脚搞创作,解放艺术生产力,努力做到:一要支持创作,二要组织创作,三要鼓励创作。从当前的情况来说,特别要支持创作。
我们要热情鼓励和支持作家、作者搞文学创作,并且要注意按照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去指导创作。要实行艺术民主,不要粗暴干涉。文艺评论工作者要防止和克服“左”的作法,多做
“浇花”工作。作者和评论者是朋友,通过实事求是的评论,通过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加深朋友之间的感情,促进创作的繁荣。就是说:我们决不能再搞过去那一套“左”的、简单粗暴的东西,但也不能因此而取消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如果走到另一端,对作者的成长和文艺的繁荣同样是不利的。
我们还要尽可能为作家、作者搞创作创造一些条件。文艺创作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作家写出了好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成绩,而且是他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荣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现在有许多单位、地区的领导很支持作者搞创作,这样的领导,有眼光,有见识,懂得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希望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都能象他们那样支持文学创作,重视培育人才。
二、作家、作者要积极投入到伟
大变革的激流中去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改革之风吹遍祖国大地。改革的激流正从农村涌向城市,波及各个生活领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形形色色的传统观念。改革已成为时代的潮流、生活的主旋律。这是当今中国的“大趋势”。现实变革的新生活为文艺创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
我们的作家,要反映变革的现实,就要投身于改革激流之中,要深入到改革的第一线,直触改革大军的脉搏,体会从事改革的人们的气质和气魄,了解他们的失败与成功、苦恼与欢乐。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如果能够深入到改革大军当中去,做改革大军的知心朋友,那么不管写什么样的题材,都能反映出时代的风貌。
投身于时代的变革,就是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的深入生活。深入生活是搞好文学创作的基础。文学是生活的儿子,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
人们常说,文学就是人学,或者说,文学就是人生学。一个作家,只有在生活中真正尝到人生的酸、辣、苦、甜、咸,才能写出有生活味道的作品来。即以写改革来说,每个从事改革的人都有其特殊的性格和形象。如果不到生活中去,是想象不出这样的人物的,如果硬写,不是雷同,就是虚假。作者深入生活,可以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要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把生活实践与创作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深入生活的核心是认识生活。这就要求作者对生活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要对掌握的素材进行提炼筛选,要“透过荷叶抓到藕”,即要透过大量的生活表象去抓住本质的东西,力争使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典型高度上都有所突破。
深入生活是创作成功之本。如果说,文艺作品是引导人民前进的“灯光”,那么深入生活就是这“灯光”的“光源”;如果说,文艺作品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清泉,那么深入生活就是这清泉之源。作家不深入生活,就会断送自己的文学事业;领导不支持作者深入生活,就会贻误文学新人的成才。因此,我们的作家、作者一定要积极自觉地投入到伟大的现实变革当中去。
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长篇巨制,仅凭走马观花、参观访问,甚至短期生活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作家长期地深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获取创作的源泉,到生活的深处去获取艺术的宝藏。要想做个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的作家、艺术家,必须在深入生活上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有关方面的领导,要热情鼓励和支持愿意长期深入生活的作家,帮助他们安排好生活、学习和创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组织作家深入生活要舍得拿出一定的经费,这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投资。
我们相信,只要把文学的种子播种在生活的沃土里,一年、两年、三年就会陆续收获,就很可能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浓厚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问世。
三、作家、作者要提高思想水平,
要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赵紫阳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
“提高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艺术素质”。这包括政治素质、思想情操、精神气质、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知识积累等等。我这里着重讲一讲作家、作者要提高思想水平和要勇于创新的问题。
我们的作家、作者要站到时代的前列,就要努力提高思想水平。从当前来说,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习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政治观点不能代替创作,但它能指导创作。在新旧交替、除旧布新大变革的今天,学习党的现行政策非常重要。否则,用旧眼光去看新事物就看不惯,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会写出与现行政策相抵触的作品来。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民族化,发扬民族传统,使民族化具有时代感。同时,要坚持
“洋为中用”的方针,防止和克服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借鉴外国的东西,吸收西方美学中的一些合理成分,是为了更好地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决不是抛弃民族传统。只有坚持民族化,发扬民族传统,才能使我们的文艺立足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
三、要努力多掌握一点现代化文化科技知识。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度的文化修养是艺术上突破与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注意学习一点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新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作家、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心雕龙·时序》篇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就是说,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随之而变化,与之相适应。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艺术创新问题。艺术创新,是与思想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作家、作者光靠别人给“松绑”是不够的,还要自己给自己“松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的同志要有“真正艺术家的勇气”。什么叫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我以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敢想敢干,百折不挠”。这种勇气来自作家的政治理论修养,来自作家的胆识,来自作家永不衰竭的进取心。生活、思想、技巧,是创作三要素,都重要。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生活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艺术是关键。
鲁迅说:“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作家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和典型化,必须借助艺术的特殊手段来实现,所以我们也必须在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创作,是以“创”为使命的。有人说,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我看是有道理的,“文章自得方为贵”嘛!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诗人都告诫人们要创新,踩着前人的脚印走的人永远走不到别人的前头。在这里强调一点,在创新过程中难免有缺点、错误,难免出一些失败之作。但要看到,前进道路上的探索者,即使有些失误,也比那些不敢创新、因循守旧的人强得多。一定要允许失误,即使有比较明显的缺点、错误,也要通过耐心疏导的方法、和风细雨讨论的方法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千万记取过去那种过火斗争、简单粗暴的教训。
在艺术创新上,要特别注意塑造典型的问题。我觉得,当前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努力塑造从事改革的人们的艺术典型。塑造人物一定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要艺术创新,不能用五六十年代的老方法去写八十年代的革新大军。二是要注意塑造八十年代新农民的典型形象。现在广大农村十分缺乏精神食粮,更缺少能活在广大农民心里的艺术典型。农民反映说:“我们现在是含着糖块上山坡,甜滋滋地步步高,就是精神食粮少。”今天,我们是多么需要塑造八十年代新农民的形象啊!
塑造典型人物时要注意多样化。改革是今日之主流,塑造从事改革的人们的典型是需要的,但也要看到,生活要丰富多彩得多,我们决不能忽视其它方面的题材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只要我们的作家、作者,既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又注意艺术创新,一定会提高我们的文艺创作质量,一定会创造出能深入人心、广为传颂的艺术典型。
(本文是作者1984年5月在河北省中青年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报有删节)


第7版()
专栏:

大力发展电视文学剧本创作
赵寻
1982—1983年《电视文艺》文学剧本的评奖已经揭晓,获奖的有连续剧本四个,单本剧六个,电视短剧、小品两个。
统观这次获奖剧本,我觉得有几个值得介绍的特点:
一是获奖剧本大多具有高昂的时代精神。在这次获奖的十二个剧本中,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有九个,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着深刻变革的现实生活。《赤橙黄绿青蓝紫》触及了工业管理中的一些弊病,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它用丰富多彩的色调,刻画了几个不同类型的青年形象,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在生活洪流中不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在推动着生活前进中又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这部电视剧对了解一代青年精神世界所发生的新变化,及其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与美学价值。《家风》反映了八十年代新青年在爱情、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观,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是怎样发扬光大的。根据这个剧本摄制的电视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转变社会风尚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批获奖剧本还集中地反映了经济改革中的时代新风貌。《特区姑娘》使我们感受到了来自经济特区的新鲜的时代气息。那里不仅在进行着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同时在伟大的改革中一批新人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特区姑娘》中的年轻姑娘——养鸭场场长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思想敏锐,勇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学习科学管理,重视文化知识;既有能力又有魄力,并且感情丰富,性格明快。更重要的是作者写出了她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着高度的爱国心和事业心。看到这样的形象使人眼目清亮,精神振奋。《啊!云霞》以工业调整阶段的矛盾斗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坚决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一心为公,不徇私情,不尚虚夸,实事求是的工厂领导人的形象。作品突破了车间文学的套子,敢于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着力在激烈的思想、性格冲突中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感情。《天使与野马》(又名《路》)反映了一个司机和一群养路女工在拨乱反正头几年里的真实生活和他们在生活锻炼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使我们感受到了蕴藏在广大青年内心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作品深沉朴实,寓意深长,从改编艺术的角度看,改编本掌握了视听艺术的规律,动作性、画面感比较强,语言简洁生动,性格具有特色。
通过以上这些剧本,我们看到从工厂到农村,从内地到特区,从工地到家庭,在中国大地上人们的精神面貌正在起着多大的变化,一种迎着困难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成为时代的新风尚,正在代替过去那些慢步当车、无所作为的思想作风。
第二个显著特点是题材、风格、样式比较丰富多彩。比如《末代皇帝》,通过溥仪的一生,写了清末、民国、抗战、解放以后四个时代,实际上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侧影。这样宏伟的构思在电视剧创作中还是少见的。作品通过从一个皇帝、战犯到最后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公民的历程,写出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伟大和新社会生活教育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形象地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末代皇帝》在《电视文艺》1982年11月号上节选发表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注意。许多外国摄制公司来订货,要求合作,现在已经决定由中美有关机构合作摄制。这个具有重大认识价值的电视连续剧,不久即可开拍。在当前向科学技术进军声中,《华罗庚》作为一部反映健在的科学家的传记连续剧问世,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作品真实生动地展现了青年华罗庚历尽坎坷,顽强自学,终于学有所成的经历。这对于正在为实现四化求知若渴的我国广大青年是很好的鼓励和教育。《夏天的经历》是一部具有散文美的电视剧,它写出了一个纯朴单纯、热爱孩子的保育员的心灵美,风格清新,流畅而含蓄,在自然和清淡之中流露出深厚的感情,并使作品具有令人深思遐想的感染力。去年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法国方面要求把这部片子拿到法国去放映。在评选小品时,大家一致属意于《应该怎么办》。这个小品发挥了小品以小见大、令人回味的特点。小品小品,就得让人有味可品。《应该怎么办》上演之后,观众随着作者的笔意讨论不休。据说播放的第二天,汽车上、办公室里不少人在热烈争论究竟“应该怎么办”。一个短短的小品能有这么大的功能,这要归功于作者的观察生活的深刻和构思的巧妙。《司机王宝》是一个着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小喜剧。它象一篇随笔,似乎信手拈来,却让人赏心悦目,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一个热心快肠的小伙子的亲切形象印在了观众心里。
第三个特点是这些获奖作品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象《末代皇帝》《华罗庚》《神跤甄三》的民族特性就不用说了,一看就知道这是地道中国的。这样的皇帝只有中国有,这样的科学家只有中国有,这样的摔跤手也只有中国有。我想说说《家风》。《家风》写的是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新一代青年身上的继承与发扬。在艺术形式上,作者很尊重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没有玩弄现代技巧,没有只顾“自我表现”而不管观众是否接受的“标新立异”。我们的电视文艺在开始起步就走在一条健康的创作道路上。虽然电视剧是新兴的外来的艺术品种,但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仍然是我们要坚持的创作原则。
第四个特点是这些作品在文学性上都有一定的追求。外国拍摄电视片大多事先没有完整的文学剧本。我们按照我国自己的经验,强调首先要抓好电视文学。电视剧本既是摄制的基础,又是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的独立的文学作品。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提高电视剧本的文学性是目前电视剧创作中的重要问题。当然,目前我们对电视艺术特性的探讨还比较粗浅,这个问题还要加强研究和多方实践。但我想强调提高电视剧本的文学性,这将是提高整个电视艺术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这次获奖的电视剧本,在思想内容、在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在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追求。特别可贵的是都在塑造艺术形象中作出了各自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就。这是一个宝贵的经验,也可以说是我国艺术发展的优良传统,应该坚持下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电视文学。


第7版()
专栏:

一批部队作家到前线体验生活
本报讯今年四月上旬,在祖国云南、广西边疆还击越南侵略者的炮声震响后,根据总政文化部的要求,全军有五十多名作家和业余作者先后奔赴广西、云南边防前线体验生活,一批描写边防军民英雄业绩的文学作品正在酝酿、创作中。
组织作家到部队基层去,到守边御敌斗争的第一线去,是提高当前军事文学思想艺术质量的关键之一。作家们到前线后,不怕流血牺牲,积极要求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去。昆明军区创作员黄天明、万元德冒着战火,紧跟步兵分队登上了主攻阵地。年过六旬的老作家苏策在去前线途中,所乘车辆被越军炮火打坏,他毫无畏惧,沿着攻击路线步行到达主峰阵地。在前线,作家们不是一般地进行战后采访和收集故事,而是置身于第一线,置身于主攻部队,因而具体地体验了前线生活,真切地看到了前线将士的英雄事迹。沈阳军区作家王中才说,我这次到了前线,第一次体验了前线生活,我所得到的战争素材是会写尽的,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辈子用不完的。南京军区剧作家刘川说,过了多年的和平生活之后,来到前线,思想感情和在家里截然两样,脑子里装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战士形象和战斗场景,以后无论是反映现实军事斗争生活,还是写革命历史题材,下笔时心里就比较有数,能写出战场真实的情与景了。到前线的同志们认为,只要更多地组织有功力的作家上前线,出现象《高山下的花环》那样或超过它的作品,是可以预期的。
深入到前线,作家们真正理解了战士,深入到他们的心里,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因而加深了对新一代军人的认识。作家们感到,很多事情过去坐在屋里听人讲,是不能理解,甚至根本不相信的。到了前线,和指战员在一起,就理解了,相信了,感奋了。在前线,作家们更强烈地感到八十年代战士有文化、有理想的新特点,看到随着大批军校学员和大学生担任战斗部队各级军事领导以后,给部队带来的新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验了基层干部的实际困难。刘川同志说,这次深入前线,不仅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一种感情的积累,对今后军事文学创作将发生有力的推动。王中才同志说,在前线我得到了大量关于战士们生与死的故事,但这已不是我的小说、散文和诗的素材了,而是矗立在我面前的崇高的思想,伟大的情操,巍峨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象一把把洁净明亮的刻刀刻着我的心。
前线扑面而来的大量英雄事迹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激情,他们决心写出无愧于前线指战员的好作品。昆明军区作家彭荆风在战斗打响后,不顾病痛,带着氧气袋赶到前线,并着手创作反映收复老山、者阴山战斗的报告文学。沈阳军区作者张正隆构思了反映法卡山英雄营的长篇报告文学;王中才准备写两部中篇小说和一部大型报告文学;济南军区创作员李荃要写一部中篇小说。有些作家写的散文、诗歌已开始在报刊上发表。
为了进一步推动作家深入生活,总政文化部于六月五日举行报告会,请刚从云南、广西回来的作家报告前线情况和深入生活的体会。总政文化部顾问李伟、副部长李瑛讲了话,号召部队作家满腔热情地到前线去,到重点工程的建设工地上去,到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火热斗争中去,重新认识时代,认识部队,认识自己。
总政文化部准备在下半年继续组织作家深入广西、云南边防部队生活。(文言)


第7版()
专栏:文化动态

全国儿童文学理论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
由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儿童文学理论座谈会于6月16日在石家庄开幕。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儿童文学理论会议。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理论家、作家和编辑。
座谈会对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八十年代少年儿童的特点、如何塑造新的少年儿童形象、童话的时代特征以及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柯玉生)


第7版()
专栏:文化动态

民间文学理论著作选题座谈会在四川举行
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召开的民间文学理论著作选题座谈会5月下旬在四川峨眉山举行。六十多位民间文学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就如何开创民间文学研究新局面,提高我国民间文学理论的学术水平,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文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上制定了1984—1990年民间文学理论著作选题规划,决定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文学理论建设丛书》和《中国民间文学专题资料丛书》。
(吴 超)


第7版()
专栏:文艺新书

文艺新书
△王朝闻的文艺论文集《了然于心》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作者从1981年到1983年所写的部分文章的结集。在本书中,作者对一些世界著名文艺作品,对我国当代一些文艺家的创作活动,从美学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当代的某些文艺现象和文艺理论问题,也作了有意义的探讨。
(鲍河石)
△周振甫的新著《文章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从古代的文话中选录段落百余条,按阅读、写作、修辞、风格四个方面归类编排,联系文话中提到的名篇佳作进行分析比较,论其高低得失,引导读者体会文章立意构思之巧、遣词用字之妙。   (康)
△李衍柱的《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概述》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它从典型学说的发展和艺术创作规律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学说作了阐述。蒋孔阳为本书写了序。
(杰)
△蒙古族作家佳峻的新作《驼铃》,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中短篇小说选集,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作者自己的风格。  (海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