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山城新一代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改革出效益、出速度、出人才。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重庆市,前年和去年的工业产值、实现利润、上缴税利和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改革为一批有胆识、有才干的勇于改革的人提供了用武之地。这期画刊选登该市在改革中勇于创业的一批青年、中年的照片。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许多老干部的支持下,一大批勇于改革的人们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钱力 陈志 摄影
二十岁的魏妮娜是青艺汽车门窗附件厂厂长。三年前她和五位待业青年集资办起只有八平方米厂房的工厂。他们不断克服困难,建立责任制,实行奖勤罚懒,厂长有权招收和辞退工人。厂里还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干部由大家推选。如今工人增加到几十人,厂房十多间,产品销往十多个省市,年产值十多万元。
与新中国同龄的王庆瑜(左上)是重庆市公交公司柴油车保养厂厂长。这个厂在职工中通过文化考核选拔管理人员;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任期届满后由“职代会”确认是否继续连任。工厂面貌很快发生变化。图为王庆瑜和技术人员试制汽车总成技术性能的测试机。
金刚砂布厂厂长苏玠(右三)在生产十分困难时,和“智囊团”奋斗十昼夜,制定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在分配上试行联利浮动工资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为苏玠和厂里干部讨论远景规划。
刘文志(右)是经营服装的个体户,擅长服装设计和经营。他向南充县纬编针织厂提供新的服装式样,使该厂产品由滞销变为畅销。他与几位青年联合,组成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他们的产品受到顾客的欢迎。
二十岁的李永萍在1981年自办火锅店,学得一手刀功和调味技术,她服务热情,人称“火锅姑娘”。她还关心青年个体劳动者的生活和学习。5月4日,邀请三十多位青年座谈和联欢,庆祝自己的节日,使两位曾经失足的青年感动得落泪。图为李永萍在职工业余学校里学习。
去年4月,龙门塑料厂因亏损停产。彭应吉与工厂签订承包合同。他请厂外的专家做顾问,制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量画具,荣获1983年重庆市新产品百花奖。新产品销往许多省市和香港。近来又与广东江门市联合,进一步发展生产。该厂重视培养人才,开办文化学习班,并设奖学金。图为他在大会上宣布,学习成绩优良者奖,不及格者罚。(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