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活字快字上做文章 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常州市开办多种贸易中心
本报讯 记者江夏报道:江苏省常州市以城市为依托的多种贸易中心办得生气勃勃,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它包括大型的商业贸易中心——商业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流通中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业联合经销中心以及小商品贸易中心,有了这些贸易中心,使常州初步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式的流通网络。
贸易中心应运而生。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来说,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需要扩大购销,光靠供销社一家包不下来。有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民出售产品就方便多了。在这个批发市场里,有容量很大的货位和仓库,设有陈列各种货物样品的交易馆。4月份开业,当月就有十四个省、四十八个县的四百多家客户来这里交易。浙江安吉县运销户贩来四百担毛竹,很快在这里脱手;兰州市商业部门定购二十万只皮蛋、二十万斤糯米,委托贸易中心代办托运。一位来这里交易的专业户说:农民要解决“卖难”的问题,没有批发市场不行。
过去按行政办法设置批发机构,造成库存结构不合理,商品周转慢,占用了大量资金。只有打破这种封闭式的商业体制,发展横向联系的、开放式的流通网络,才能真正做到货畅其流。去年8月开始营业的常州市商业批发市场,总面积七千五百平方米,它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完成国家计划后的一二类工业品,工厂试销的新产品,以及商业部门定购、选购剩余的商品,它打破了国营批发机构“三固定”(固定行政区域、固定供货对象、固定倒扣作价率)的框框,不论本地或外地,城市或乡村,也不论全民企业、集体企业或个体户,都可进场交易,批发、零售均可,商品作价也比较灵活,另外还开展代批发和联营业务。
由于这家贸易中心按照经济办法设置机构和人员,注重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功夫,不仅方便了客户,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都明显优于国营批发机构。去年8月开业到年底的五个月当中,成交额达四亿九千万元,相当于市区全部商业经销总额的47%,充分显示了它的活力。


第2版()
专栏:

四川省商业厅整党中抓改革
冲破思想束缚 放手搞活流通
本报讯 记者贺晓林报道:四川省商业厅在整党中紧紧抓住改革这一环。鉴于目前的商业工作在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服务工作、竞争力三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商业厅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改革:
——改革商业批发体制,建立工业品贸易中心,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经省政府批准,决定把所属二级站全部下放给所在的中心城市。四月中旬,作为这项改革的第一步,已把在成都地区的六个二级站(石油站除外)、七个省属企业全部下放给成都市,其余二级站也将陆续下放给所在的中心城市。同时,各地按经济区划建立工业品贸易中心。先把成都市贸易中心搞起来,然后扩展到自贡、渡口、泸州、德阳等十五个市和一些重点城市和重点集镇,逐步建立新的流通网络。
——改革农副产品经营体制,建立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性商业体制。决定扩大农副产品议购议销业务,解决农民卖农副产品难的问题;撤销关卡,破除惜售思想,大力开拓农副产品的省外市场;改变农副产品“收购——销售”的传统经营方式,走“收购——加工——销售”的新路子。
——改变过去工业品下乡渠道单一的状况,建立多渠道的供货体制。今后,在经营范围、货源分配、开展代批业务、折扣优惠等方面,对供销社、集体、个体商业、专业户、乡镇企业都一视同仁,并同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营。国营商业也要在重点集镇多设网点,促进小集镇的经济繁荣。
——全面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和承包制,改革基层企业的工资、奖金制度,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试点,基层企业可以选举经理、公开招聘人才。


第2版()
专栏:

联营是个宝 产销离不了
发鸠山经济区供销社联合服务中心开展综合服务
本报讯 通讯员孙维报道:山西省发鸠山经济区,共有晋义、横水、岳阳、王村、石哲、东峪、十里和杜村八个基层供销社,分属于两个地区三个县。自从成立了“发鸠山经济区供销社联合服务中心”以后,买卖兴隆,购销两旺。
过去,基层社各据一方,流通渠道不畅,“买难卖难”问题日趋严重。石哲供销社1982年曾联系到一宗可销六十万斤白松籽的业务,他们生怕别的社抢走生意,把这条信息封得很严,可一个社又没有力量收购,最后只成交了二万斤;1982年,晋义供销社新建六间水果库,能贮存苹果二十万斤,可本公社只能收购十来万斤,有库储不满;而岳阳、横水等社有果没库,不得不把办公室当果库,结果烂了不少……
在供销社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去年5至10月,这八个社先后联合起来,组成“发鸠山经济区供销社联合服务中心”。这个联合体在银行单独开户,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社原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职工隶属关系和财务制度不变。不到一年时间,联合服务中心就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优越性。石哲一带苇匠很多,他们编的苇席、苇箔远销七八个县,但因当地苇田少,原料不足,产量有限;晋义川口大队盛产芦苇,但苦于没有编织技术。联合服务中心及时帮助川口大队从石哲请来师傅,教农民搞苇席、苇箔加工,又帮助石哲农民买回川口产的芦苇,加工出来的成品由联合服务中心负责推销。去年一个冬天,仅川口大队卖苇秆就收入一万七千元,加工增值七千元,总收入二万四千元。过去因怕没有销路,王村供销社不敢收购小杂粮,石哲供销社不敢收购槐米,东峪、十里供销社不敢收购大麻籽。现在疏通了流通渠道,它们不但敢收了,而且经营品种也由过去的六七十种增加到一百五十多种。


第2版()
专栏:通讯

正定翻身记
本报记者 赵德润 本报通讯员 高培琦
七十年代初,河北省正定县曾以我国北方粮食高产县而名噪一时。从那时起,它被“逼上粮山”,沉重的包袱背了十几年,结果成了闻名全国的高产穷县。最近,记者访问这里,强烈地感到:高产穷县已成历史,商品生产正推动全县城乡大踏步向高产富县迈进。县委书记习近平高兴地对记者说:“依托城市,引进智力,加速‘两个转化’的新战略,使我们扭转了多年的被动局面,也给正定带来了新的起飞。”
走出死胡同
1981年秋天,胡耀邦同志到河北视察时指出:单算粮食生产不行,要搞多种经营,算全面账,让农民尽快富起来。这个意见切中要害。当时的正定正在单一经营的死胡同里兜圈子,片面追求粮食高产,踩棉花,挤油料,压瓜果,砍副业;粮食生产不顾成本,盲目增加水肥,结果,粮食亩产过“长江”,超千斤,农民纯收入的比例却逐年下降。到1980年底,全县生产队累欠贷款达七百五十五万元。
直到两年前,还出现过这样的怪事:省里一个经济部门准备投资在正定建一座化工厂,遭到拒绝。理由很简单:建工厂就要占地,一亩地就是一千斤粮食呀!结果财神爷让别人请走了。
两年后的今天,正定大变样了。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二亿七千万元,比1981年增长56%,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55.3%;粮食单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均收入三百七十三元,比1981年增长75%。
到农村走一走,村子里回荡着机器的轰鸣声。原来的队部、仓库和饲养棚大都被专业户和联合体租用了,安上机器,变成了企业;许多农家小院也搭起席棚,办起家庭工厂。今年第一季度,全县专业户发展到三万多个,联合体发展到三千多个。
正定已从死胡同里走出来了。
“二十字经”
正定南部、西部与省会石家庄市接壤,交通便利。但是,对这个发展商品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过去不仅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反而千方百计加以限制。在不少人眼里,农民的本份就是种地,进城做工、经商是“不务正业”。
这两年,正定人学精了。县里的同志风趣地说:我们的政策是利城富乡,既为城市服务,又“掏城市腰包”,在服务中发展自己。在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二十字经”的对策,即: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
紧靠石家庄市的二十里铺、西兆通、南村三个乡,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与城市联营或协作生产化工原料、机械配件的,有直接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服装、家具、牛奶、肉食、食用菌、花卉等产品的,也有开展家用电器修理、书画装裱等加工服务项目的。方便了城市人民生活,城里的钱则源源不断流到农民手里。去年,这三个乡从事商品生产和到市里做工的农民,占到劳力总数的60%左右,总收入都超过一千万元。
正定的乡镇企业、家庭工厂,都很注意避开城市经济的锋芒,在大企业的缝隙中发展自己。县里的同志说,缝隙经济说白了就是“钻空子”,城市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不仅包括擀面杖、条帚、拖把之类的普通日用商品,也包括一些在城市不好安排的高级化工产品。一种叫无毒脱炭净化剂的产品,在城里生产场地不好安排,正定很快抱上了这个“金娃娃”,去年获纯利四十多万元。
正定镇内有一座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的大佛寺,过去交通不便。又缺乏服务设施,游人寥寥。自从和石家庄市挂起钩后,正定县积极筹措资金,维修古塔,开辟园林,增加服务设施,为城市人民提供节假日游览和休息的场所。正定从中做了不少生意。
在与石家庄打交道的同时,正定依托城市的战略逐步面向全国,北至京、津,南至广州,同许多大中城市发展经济协作。去年,正定县听说深圳发展旅游业需要坐骑,立即选样品派人送到深圳抢做了一笔生意,还顺便在深圳了解了一些市场信息。
背靠大树好乘凉
在机构改革中组成的正定县新领导班子,虽然知识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科技知识、管理经验仍感到不足。发挥专家的智慧,正是弥补这个不足的好办法。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县委和县政府先后聘请省内外五十五名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顾问团,有计划地邀请他们来县讲学,作学术报告,考察,提供科研成果、科技情报、市场信息,介绍推荐人才,为正定经济起飞献计出力。
在县委、县政府大门口,新添一块人才技术开发公司的牌子,县长程宝怀兼任这个公司经理。他说:“这是我们引进智力的又一条途径。”去年春天,县里通过报纸、电台向全国发出“招贤榜”,收到二十四个省市的六百多封来信,经过考核,确定招聘人选一百八十人。目前已调入九人,正在办理手续的十六人。去年以来,全县机械、建材、五金、化工、纺织等十三个行业共聘请借用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一百三十多人次,对振兴正定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正定已同全国三十五所大专院校、二十一个科研单位、七十六个重点厂家挂钩,引进项目达一百三十多个。
新一代农民的眼光
小马村三十七岁的党支部书记张福斌,去年从一个刊物上看到西北大学研制成功一种国内市场紧缺的化工产品,立即赶到西安考察,在征询有关专家意见后,经过村民讨论,决定买下专利,集资一百万元,建一座化工厂,选送二十名高中毕业生去西北大学接受培训。这样一笔巨款,这样一项大事业,在村里、县里都引起了许多议论,不少人为张福斌捏一把汗。但他却从容地说:“干事业总要担一点风险。工厂办成了,一年能拿利润六十万元,小马村子孙后代就有了摇钱树;有专家、教授给我们做后盾,一定会成功!”
在正定,张福斌式的新一代农民正在成长。


第2版()
专栏:

河南省平顶山市郊区山高煤矿辅助救护队,经常冒着危险下矿井,排除事故苗头,保证安全生产。这个队连续两年被评为煤矿先进集体。
新华社记者 陆轲摄


第2版()
专栏:

武汉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一批企业在全国选择协作单位
据新华社武汉6月16日电 (记者李永长)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支持企业“公开择优招标”,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协作伙伴,发展企业的横向经济联系。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高度评价这一做法,认为“这是当前跨地区协作生产的一个突破。”
过去,武汉市工业生产的协作关系局限在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之内,由协作单位之间挂钩搭配,而且多数是上级主管部门“包办”指定的。这种封闭式协作的小圈子难以引进外地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产品,从而造成最终产品技术落后,经济效益难于提高。去年,市经委专门成立了“招标办公室”负责招标工作。目前,这个市开展招标的企业已涉及机械、仪表、电子、轻工、纺织、化工、医药等行业,招标的零部件产品项目达数千种。
实行招标以后,突破了地区、行业界限,择优组成的协作关系,具有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武汉自行车二厂生产的“黄鹤牌”自行车,长期因为协作件的质量问题拖后腿上不去。通过“招标”,这个厂从来自全国二十六个省市的二百七十七家投标企业中,优中选优,廉中选廉,挑选出一批外协单位。由于这些单位提供的零部件全是一等品,使整车质量由B级车上升到A级车的全国先进水平,成本也明显下降。


第2版()
专栏:

蓝色聚宝盆
——海南纪行之五
本报记者 郭伟成
从陵水县新村港摆渡去南湾半岛,窄窄的渡口不过二三百米宽,走过一段狭窄的水面,顿时碧水辽阔,形成一个天然的海湾。
在海南,这么好的天然港湾有三十多个,而适宜养殖的滩涂有近四十万亩;可供养殖的鱼、虾、贝、藻有二十多种。其中有白蝶贝、黑蝶贝、企鹅贝、梅花参、斑节对虾、遮目鱼、鲍鱼和可提炼琼脂的麒麟菜、江篱菜等海南特有的海水养殖品种,利用白蝶贝可以生产珍珠。人们说海南的海水是蓝色聚宝盆。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重农轻渔、重捕捞轻养殖,使海南渔业生产的步子越走越窄。捕鱼不讲科学,渔政管理又差,一度还取消休渔期,搞“全年旺,没淡季”,结果杀鸡取卵,破坏了近海渔业资源。究竟是捕得少一些,质量高一些好,还是盲目追求捕捞量,而不管能吃不能吃?象这样简单的问题至今还没解决!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业也始终没有得到发展。崖县有个传统的鲍鱼养殖基地,过去年产六千斤鲍鱼干,也由于保护不当,产量逐年下降,失去了经济价值。
一些来岛考察的专家说,海南不搞养殖太可惜了,简直是放着聚宝盆不利用。在海南,鱼虾贝藻生长繁殖所需的光、热十分充足,一年四季都能生长。以前,我去过珠江三角洲一带,那儿的稻田连着鱼塘,连青草都很少;海南却满目苍翠,有鱼类需要的取之不尽的青饲料。海水养殖投资大,一时搞不了,可以发展淡水鱼塘。如今那儿各种专业户都有,就不见养鱼专业户。海南人的猪、牛没有圈栏,很少有人想到用家畜粪养鱼。文昌县华侨农场却独有能人,把猪圈盖在鱼塘边,用猪粪喂鱼;养猪吃肉,养鱼卖钱,猪场亏了鱼塘补,结果一举两得。其它地方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呢?


第2版()
专栏:富裕道

“老实疙瘩”也能发财
于发秀是三年前从陕西省蒲城县委退休还乡的老干部。他回到苏坊村后,发现有不少没有一技之长但能吃苦的人,责任田不够种,又缺别的门路,整天闲着没事干。(这样的“老实疙瘩”,各地农村都有,怎样帮这些人也富起来,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请看于发秀的经验。)
去年,于发秀承包了集体的砖瓦窑,自己作经理,专门组织了十七八个“老实疙瘩”,经过简单的技术训练,叫他们忙时务农,闲时做砖。不到半年工夫,这些人腰里都塞了几百元的票子。有个小伙子叫贺根凤,平日傻里傻气的,但体质好,能吃苦。打砖坯是个力气活,技术要求不高,没几天他就学会了,一天能挣三元多钱。(看来,关键在于有人出面组织,只要帮他们出主意,帮他们搞好管理,他们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至于在致富路上掉队的。)
张西京


第2版()
专栏:富袼之道

合理分工 各展其能
江西省宜丰县棠浦乡南坪村王友生一家,五口人都有残疾,却成了远近闻名的先富起来的人家。其经验是:合理分工,各展其能。
他家除了种责任田外,还开了个豆腐作坊。大儿子是个哑巴,有力气,负责磨豆腐和种责任田;小儿子腿脚不方便,但懂技术,负责下卤水和油炸豆腐;老伴是瞎子,专门料理家务和养猪;媳妇智力有缺陷,就分配在灶下烧火;王友生本人背驼,专管出售产品和采购原料。(这样一来,由于巧妙的分工,各自生理上的缺陷被弥补了,每个人的能力都充分发挥了出来。)去年,他家粮食亩产一千一百多斤,纯收入四千多元。以前难以维持生计的王友生,一口气拿出八百元钱给小儿子治愈了腿病,还买了一幢砖瓦房。 黄瑜昌


第2版()
专栏:富裕之道

脚踏实地 量力而行
浙江省江山县塘源口乡二十六岁的青年农民黄家森,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坏了一条腿,靠拄着拐杖走路。去年,他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办了一个经销店,全年营业额九千元,得纯利四百五十元。他学过理发,又在店内设理发室,有人买货时卖货,无人买货时理发,一年理发收入三百五十元。
黄家森是个有心人,他发现,山外烧砖瓦,经常有人到山里买柴。他利用家住山区经销店就在公路边的优势,把本地农民挑来卖的毛柴一担担收下,凑多了以后再雇汽车贩运到山外砖瓦窑去卖,一年赚得纯利一百五十元。这样,三路进财,一年共收入九百五十元,平均每月纯收入近八十元。
(青年农民黄家森,凭着自己的智慧,找到了三条致富门路。他之所以成功,诀窍在于他选择的每条路都切合自己的实际。在致富路上,身强力壮的人要量力而行,残疾人更不能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
严元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