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随笔

从马大哈到马虎国
夏芒
二十余年前,相声里出了个马大哈,家喻户晓;如今,美术片里又出了个马小虎——小马虎,就他作事的马虎态度看,可说是马大哈的“接班人”。人才代代有,马大哈精神也代代相传,一老马,一小马,都给观众带来了笑。这里可借用相声演员马季即兴创造的一句诙谐的台词儿:“你看俺老马家有人不!”
马小虎爱画汽车,但画得不认真,把轮子画错了位置。如果按过去艺术中教育儿童的套套,给他念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即可“立竿见影”。小马虎没有受到这样的优待,编导者让他在小皮猴的带领下,驾驶着自己画的汽车梦游马虎国。
马虎国真是荒唐国,一切都与常情相反。但是,当看到那一系列的荒唐之举,却又能引人联想到现实的影子。马小虎作事只是粗心而已,马虎国的国王则是从国家大事到生活小事都马马虎虎,越马虎越好,谁马虎得最突出就可以授予“马虎大勋章”。修城不留门,看来不可思议,但是联想到“只管开窗户,不顾门朝哪”的俗话,又感到很容易理解。任何事物(包括荒唐的)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连荒唐的事物也难以存在。马虎国王很坦率地说:马虎国只有一项不能马虎,那就是对讲认真的人必须严厉惩办。不管编导者有意或无意,他们幻想出的这个马虎国,却不能不说是现实生活的某种曲折的投影。一切维护陈旧的、落后的、反科学的秩序的人,他们的思想方法都可通向马虎国,那证明就是容不得认真改革。马虎国是马大哈精神的童话性夸张。
小马虎在马虎国尝到了马虎的苦头,于是恢复了小老虎的本色,丢掉了马虎的态度。这自然比马大哈只留下嘲讽幸运得多,因为他毕竟是个儿童。如果换一个构思角度,让马虎国王按照马虎国的精神把王位交给小马虎,当几天国王,穷折腾一番,未必没有好戏看。马虎国的城墙不打开几洞门,不换换新空气,仍然让讲认真的受惩罚,这里培养的臣民会大批补充马大哈的队伍,世界将大大颠倒矣!
小马虎一走出马虎国,小观众即拍手欢迎他归来,而我的联想仍留在马虎国里,这大概也是不同年龄的观众对童话题材的不同感受。它对我的吸引所以比对儿童的吸引时间长久,就在于马虎国的创造,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远远超出马小虎,和马大哈紧紧地挂上了钩。
童话题材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如果它不只是简单地向儿童宣传抽象的概念,而是直接或间接地概括了更丰富的现实内容,对成人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马大哈型的可能例外。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雨丝集
秦力
由编辑获奖想到的
报载,《福建文学》最近为从事编辑工作二十年以上的同志授奖。在编辑岗位上,这些老同志寒暑辛勤数十载,默默地“为他人做嫁衣”,用心血浇灌了一朵朵文艺新花。他们的劳动应当受到尊重、褒扬和奖励。
记得前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授奖时,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同作者一道被请来开会。有的作者在讲话中,借用鲁迅的话赞誉编辑工作是“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作家们为编辑的地位鸣不平是很有道理的。重创作,轻编辑,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因此,曾有人建议文艺评奖中还应设立
“伯乐奖”,以表彰编辑们的劳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福建文学》此举,打破了老偏见,值得称赞。
提高插图的艺术质量
最近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对某些书刊的插图提出意见。一是抽象化,某些插图不过是线条杂乱的组合,不知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二是艺术质量低劣,没有起到图与文相得益彰的效果——有些是简单图解,没有精心构思;有些缺乏技巧的基本功,粗糙得简直叫人看不下去。
好的插图,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作品,而且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插图之于作品,犹如绿叶配红花,实在马虎不得。保证插图的艺术质量,编辑要把好关,不能让那些“滥竽充数”的次品上市;插图作者也要自珍自爱,不能潦草塞责。如果两方面能通力协作,加上其他一些措施,譬如增设插图奖之类,相信插图的艺术质量是可以提高一步的。


第8版()
专栏:

老虎 任凭 剪纸


第8版()
专栏:

山东高密民间艺术
山东省高密县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源远流长。它扎根于乡土之中,深受群众喜爱。高密县文化部门近年来组织力量对民间艺术进行了挖掘整理。应首都博物馆的邀请,于6月5日在该馆展出。展品有民间剪纸、木版年画、扑灰画、民间泥塑、土布印花、民间刺绣等三十多种,共一千余件。作品内容健康,造型别致,它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显示了作者的情趣、爱好和艺术才华。在展出期间,民间艺人还为观众作了表演。
(艾 民)


第8版()
专栏:

别了,上海的小天使们
〔加拿大〕刘敦仁
伫立在西雅图的机场候机室,望着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班机渐渐地腾空而去,我的眼睛模糊了,心里是酸酸的。大半生在海外,经常来往于各地机场,但从未有过此刻离情的感受。
我送上海儿童艺术团的孩子们上机,又舍不得在机门道别,于是我又走进机舱,看到每个孩子都坐好了,脸上挂着别离的泪珠。此时,美国空中服务小姐也哭了。我赶紧给孩子们送了个飞吻,含着泪水,步出机舱。
从组织上海儿童艺术团到美国访问,一直到访问结束,先后花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孩子们虽然认识我已久,但真正生活在一起,是从5月2日开始的。我们一同由上海出发,来到旧金山,先后访问了帕萨迪纳、华盛顿、西雅图,在一起办演出,在一起参观旅游。看到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我自己也似乎年轻了。每当别人在称赞这些孩子懂礼貌、聪明伶俐时,我内心为祖国高兴。
访问演出期间,孩子们是相当疲劳的。担任报幕的何影小妹妹,有时晚上演出报完一个节目,就走回到我身边,象小猫一样偎着我睡着了。下一个节目就要开始,我轻轻地摇醒她。她用双手揉揉眼,即走到台前精神十足地报幕,然后又回来,象我自己的女儿一样,依在我身边又睡着了。
孩子们对我关切备至。别看他们才十多岁,却极懂事。每到吃饭时,抢着要和我坐在一起,夹菜给我吃,还说:“刘老师,你为我们忙,够累的,要多吃点东西啊。”从他们幼小心灵中流露出来的真情,令我感动。
每一场演出,何影小妹妹都和我配合得很好。她到前台用中文报幕,我在台后作她的助手,用英文报幕。在剧场里,我看到孩子们演出的节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台下掌声如雷时,我高兴得掉下了眼泪。我内心在欢腾,不仅是为每一个孩子,也是为祖国受到别人尊重而激起的欢腾。
二十多天来,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他们象小天使般为人们带来不少的欢乐。在飞机上,他们为乘客歌唱;在学校里,和美国的小朋友们联欢;在舞台上,他们让每一位观众兴奋、激动;甚至在白宫,让里根总统夫人及她的客人们都击掌不已,白宫的东厅里笑声不绝。
回国前一天,孩子们感到离别的难受。晚上,她们打电话到我房里;哭泣着说:“刘老师,你好好休息,明天送我们上飞机。”也有孩子跑来,歪着脑袋:“刘老师,你真象我爸爸一样爱我……。”
望着飞机腾空而去,我默默地为这群祖国的孩子祝福。我们虽然暂时分离,内心中也有别离之愁,但是我们还会再见面,见面时我们又会高兴了。
在为孩子、为祖国祝福时,上海少年宫舞蹈指导邬美珍女士的话,又在我耳际回响:“孩子的心是最真诚的”。 5月27日寄自美国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喜看《智美更登》
隆荫培
人们喜爱智美更登,他有一颗纯洁、善良、美丽的心灵;人们崇敬智美更登,他为解救别人苦痛可以献出自己的眼睛;人们怀念智美更登,他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人们赞颂智美更登,他勇于和邪恶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青海省民族歌舞剧团演出的藏族神话舞剧《智美更登》,以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这出戏引起观众浓烈兴趣的地方,大都是最具有诗意的地方,也是最能发挥舞蹈艺术特长的精彩段落。
第二幕,王子智美更登关怀人民的疾苦,向贫穷的赤脚老人赠靴,从老人起舞试靴,发展到群情激奋,智美更登和大家一起欢舞的场面,欢快的气氛,使人感到智美更登与人民群众思想情感的脉搏一起跳动,人民群众和他亲密无间。
第三幕,智美更登受骗失宝被放逐,与爱妻告别的双人舞,层次分明地表现了他们由于恩爱深情而形成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最后统一在王子同意其妻患难与共、誓死同行的坚决意志上,从而使他们之间的爱情向进一步的深层发展。这段舞蹈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幕,丹顶鹤群仙庆贺智美更登眼睛复明的群舞,精致、优美、瑰丽,情深而意浓,既不游离于剧情发展之外,又能使人赏心悦目,得到审美的满足。
《智美更登》的作者们深深扎根在藏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土壤上,创作出了这出为藏族人民群众喜爱的舞剧。根深才能叶茂,才能开放出鲜艳的新葩,这出舞剧的成功又一次说明了这个道理。(附图片)
智美更登被流放,妻子曼苔桑姆誓死同行。陈志摄


第8版()
专栏:

推陈出新 多姿多彩
——记中国艺术壁毯展览
本报记者 董焕亮
6月6日,首届中国艺术壁毯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幅幅色彩绚丽、织工精致的壁毯,使馆内四壁生辉,令观众赞赏不已。这些精美的展品,向人们展示了一块艺术的新天地。
壁毯艺术的进步,是众多工艺美术工作者推陈出新的结果。以往,织造壁毯与织造地毯一样,运用的是传统的单一的栽绒工艺。自1978年以来,设计者和编织者创造了织、编、盘、簇绒、贴毛、扎染等多种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巧妙运用。这样就使整幅毯面不仅有色彩的变化,而且通过编织技法的不同产生肌理的变化,从而大大丰富了壁毯的表现语言。张仃设计的《牧笛》,毯面上穿着鲜艳的女童、苍翠峥嵘的山岩、青草铺地的山谷、飞流直下的瀑布,分别用七八种不同工艺来表现,凸出凹进,产生了明显的立体感。
工艺美术工作者把壁毯的工艺手法区分为表现色彩和表现造型两大类型。《公鸡》、《火凤凰》、《青龙》、《白虎》等表现色彩为主的壁毯,绚丽斑斓,使人仿佛置身于姹紫嫣红的花园中。以表现造型为主的壁毯,风格则颇为不同。仿北魏时期敦煌壁画的《狩猎图》,取近十种创新的编织手法,毯面上人、马、鹿、树、山,采用针脚宽窄不同的横线条编织成,造型优美细腻,用手轻拉毯面,横线条左右摇荡,产生一种风动感,使人领略到狩猎时纵马追逐、驰骋山野的场面。
这次展出的壁毯,工艺上有很多创新,而取材则多数偏重于传统的民族风习。一幅《中国民间艺术》大型壁毯,面积达三百平方英尺。毯面设计充满浓郁的陕北民间风格,两只活灵活现的狮子腾跃起舞,饰以牛头、马面的人物踩着高跷嬉戏,还有民间喜见的龙舟、花灯、西游记人物、黄土高原窗纸……锦绣荟萃,令人目不暇接。由上海红艺织造厂制作的十五幅系列壁毯,以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和岩画为起点,依次递进,直到明清的民间艺术为结束,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整个系列,通底采用淡红、淡黄、淡绿、淡蓝、淡紫五个色带,组成高二米,长二十二点五米的美丽彩虹。
展览厅内,一幅幅高雅动人的壁毯,都是创作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大厅入口处,一幅气势磅礴的《长白源头》图,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袁运甫设计,天津地毯三厂二十多个工人用整整一个月时间赶制出来的。多次身入莫高窟观摩作画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以精湛的敦煌笔法画成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的《四扇屏》,屏上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应时盛开,生机无限。
愿壁毯艺术之花开得更美,早日飞进千家万户……


第8版()
专栏:

北魏装饰壁画  缪维设计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文化动态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士观先生临终时留下遗言,将他珍藏的清人书画、元代瓷瓶以及自己的书画作品捐赠给国家。其家属遵照他的遗言,已将所藏文物共四十六件全部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古 保)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电视报告文学片《小木屋》,已在西藏波密等地拍摄完毕,即将进入后期制作。这部电视片以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为基础,即兴拍摄女植物生态学家徐凤翔和她的伙伴们的森林考察工作及摄制组的活动。电视片的导演是蒋晓松,黄宗英在电视片中将作为一名记者与观众见面。
(贺春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