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我代表在世界粮食理事会会议上发言
呼吁发达国家加速援助发展中国家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6月12日电(记者滕文启)出席联合国世界粮食理事会第十次部长级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边疆今天在全体会议上发言,呼吁发达国家按照国际发展战略规定的方针,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移技术,并增加粮食援助。
边疆说:“我们真诚地希望国际社会,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从消除人类饥饿的大局出发,抱着良好的政治意愿,在贸易问题上,同发展中国家一起,开展平等的国际谈判,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在援助问题上,积极作出更多的贡献。”
 他在谈到过去十年在消灭饥饿斗争中所取得的进展时说:“十年来,世界粮食生产有所发展,国际粮食贸易量增加,价格比较平稳,储备比较充足,整个世界粮食形势比十年前略有改善。”
他说:“更令人高兴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有了比较显著的增长,一些人口较多、需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已经做到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如果没有这种增长,在世界经济持续衰退,而人口又繁衍较快的情况下,今天世界面临的粮食问题,可能会比1974年还要严重得多。这说明,世界粮食会议强调促进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方针是正确的。”
他指出:“世界粮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粮食领域内的一系列紧迫问题的合理解决,应当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长远目标正确地结合起来。”
他在发言结束时表示希望与会代表作出一切努力打开通向“南北对话”的道路,以便认真地解决一些有关粮食的实际问题。


第7版()
专栏:

亚洲一些国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本报讯 联合国发展规划委员会最近的报告说,亚洲一些国家比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较为轻松地渡过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关,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缅甸、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兰卡和泰国从1980年到去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5%,这是“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对外联系性质特殊,由过去的政策带来的国内产值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及1980年以来实行了多种调整政策。”某些国家尤其是新加坡和印度,工业产品在出口中占主要部分。工业产品出口的收益不象初级产品的出口那样易受衰退的影响。
报告说,“所有这些国家在通过出口劳务增加外汇收入方面都做得比较成功。”
报告说,这一类国家的大多数所欠的债务都低于1982年所有其他能源进口国的平均欠债额。而且除去少数例外,它们按浮动利率计息的银行债款所占的比例比那些负债更重的发展中国家要小得多。“因此,国际资本市场利率的提高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小得多。”
“在那些农业部门所占比重较大的国家里,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大于其他进口能源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
“同样,尽管能源消耗迅速增加,这类国家中的大多数国家对本国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仍然没变或者还更加提高了。”
报告还说,这一类国家之所以能搞得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国家都及早采取了调整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包括紧缩财政和货币,还包括调整生产结构,改变税率、补贴和垄断价格。


第7版()
专栏:

美要西欧不必担心经济重点转移亚洲
本报讯 美国商务部长马尔科姆·鲍德里奇6月7日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文章,表示美国将继续重视同西欧的经济关系。
文章说,西欧国家担心美国正在把它的经济重点转移到亚洲,将任意无视欧洲所关心的事情去行事。事实并非如此。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美国的贸易利益产生了影响,然而,这并不一定损害美欧关系。
文章指出,有三个理由说明美欧经济关系是牢固的,而且应当继续保持牢固。第一,虽然我们同欧洲共同体的九百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现在低于美国同亚洲的贸易额,而到1982年底,美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为一千亿美元,即占美国在国外投资额的将近一半。欧洲在美国的六百八十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占外国在美国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同上述数字相比,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国家的一百二十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就显得相形见绌了。第二,美欧之间的贸易问题,尽管求得解决是困难的,但双方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诚意和决心。第三,总的说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使欧洲得到好处。
美国商务部长认为,美国所能帮助欧洲共同体的最重要的办法就是保持美国稳固的经济增长。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去年增长了6%,预计今年将增长5%,明年将增长4%。美国经济具有暂时承受一千亿美元以上贸易逆差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欧洲而且有助于全世界的经济回升。


第7版()
专栏:

日本企业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材”
马成三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进一步向“国际化”发展。不但大企业在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许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创造条件,争取向海外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日本企业十分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材”。
所谓“国际化人材”,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最好是英语,做到读、写、听、说全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贸易业务、财务管理业务和有关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等;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感觉”,不但要熟悉对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一般情况,而且要了解其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除生意经外,还必须能对文学、艺术及哲学等广泛问题发表见解。
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材”,日本企业采取了种种措施:
实施各种“研修”制度。例如,大综合商社每年都挑选年轻人去国外进行“外语研修”和“业务研修”,费用全部由公司负担。在国内研修则区别对待,如有的商社规定:初级英语研修,费用由本人负担;中、高级英语研修,由公司提供补助;程度越高,公司补助的比率越大,以此来鼓励职工向高目标攀登。
有计划地把在职人员派往国外常驻或长期出差,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目前,日本大商社的男职工中,有10—16%的人在国外工作,累计起来,已有40—50%的男职工具备国外工作经验。近年来,制造厂家到国外长驻和出差的人员,也在急剧增加。据统计,日本共有二十万人在国外任职。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积累了较丰富的对外交往的经验,被认为是“国际化人材”的样板。
加强考核,鼓励自学。为了督促职工学习有关业务知识、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日本大企业普遍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大综合商社每年都要对职工进行两次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外语、贸易业务、财务管理业务和英语会话等。公司在选派长期或短期出国人员时,原则上以考核项目是否合格为前提条件。职工自学外语或其他业务知识、特别是取得某种“资格”(业务技术职称)时,都要填入人事考核用的“个人申报单”上。人事部门则根据职工取得的“资格”和工作需要,合理地调整他们的工作。
此外,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从“论资排辈”转而实行“能力主义”,大胆提拔“国际化人材”担当公司的重要职务,无疑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7版()
专栏:

日本同拉美国家加强技术合作
本报讯 在巴西出版的《视界》杂志不久前发表一篇文章说,日本同拉美国家在技术方面进行着密切而广泛的交往和合作。
拉丁美洲现有的技术大部分来自日本。巴西和墨西哥利用日本技术实施大规模的本国建设计划。在日本川崎制铁公司的技术大力支持下巴西建立了图巴朗钢铁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在墨西哥建立了工厂,这些企业的产品将向整个拉美市场出口。日本在巴拉圭建立了一个精密的卫星通讯地面站和一个现代化的微波通信系统。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部门的国际合作,日本还对拉美很多职员进行技术培训。最近二十年,日本在拉丁美洲的技术训练方面投资一百三十多亿美元,仅1981年就有约六千名南美洲人去日本。
在中美洲,日本专家的工作集中在运输、邮政服务、港口建设和轻工业等方面。墨西哥同日本在自然资源、城郊铁路、渔业和电信方面的研究和计划等方面进行密切的技术合作。玻利维亚在日本国际协力团的援助下在科恰班巴建成了一座现代化培训医生的学校。在阿根廷,日本专家指导有关生产磷肥的研究。


第7版()
专栏:

我国将为非洲受灾国提供一万吨救济粮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6月13日电 (记者滕文启)中国将为非洲受灾国家提供价值约三百万美元的一万吨紧急救济粮。
这是中国副代表陈永才今天下午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世界粮食理事会第十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非洲粮食战略时宣布的。他说,非洲的粮食问题,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根源,而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粮食问题的严重性。
他说:“要摆脱这种困境,除了动员国际社会的力量,提供紧急援助外,还需要采取措施逐步消除新、老殖民主义的危害,保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以便按照国情,在通盘的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执行各自的
‘国家的粮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他在谈到国际上为非洲受灾国家提供援助时说:“国际援助及其协调工作是必要的,但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帮助非洲人民提高‘自力更生’和‘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在谈到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时说,1983年,中国向二十三个非洲国家派出数百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承担了三十四个粮食和农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第7版()
专栏:

世界上每天有四万多人死于饥饿
新华社日内瓦6月12日电 (记者任正德)参加从日内瓦到洛杉矶反饥饿接力赛的三十来名成员今天从日内瓦的联合国万国宫开始起跑。
这次接力赛是由世界奔波者这个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将于8月4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接力赛将经过伯尔尼、巴黎、伦敦、纽约,最后到达洛杉矶。这次接力赛沿途将散发一份1981年起草、并由五十三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签名的呼吁同饥饿和不发达状况进行斗争的文件。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天大约有四万多人因饥饿或饥饿后遗症而死亡,平均每分钟死亡二十八人,其中四分之三是儿童。


第7版()
专栏:

西欧外长会议决定恢复西欧联盟活动
本报讯 西欧联盟12日在巴黎举行外长会议,决定重新发挥西欧联盟的作用。这是该联盟二十多年来首次举行外长级会议,反映当前错综复杂的西欧局势的一个微妙变化。
会议由法国对外关系部长谢松主持。他说,他正在谋求恢复西欧联盟,作为北约组织内主要欧洲国家之间在防务方面加强合作的一个论坛,而不是为了抛开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西方联盟。联邦德国外长根舍表示,这次会议原则上同意按照法国提出的一项改造西欧联盟的建议采取行动。英国外交大臣豪也认为,恢复该联盟的长期目标是“增加欧洲对西方防务的贡献”。外长们一致同意于今年10月在罗马举行西欧联盟七国外长和国防部长会议,庆祝联盟成立三十周年。
西欧联盟的前身是1948年英、法、荷、比、卢成立的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它是针对德国军国主义可能复活而组成的防务联盟。1949年4月成立的有美国参加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这个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4年,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加入布鲁塞尔条约后,这个组织改为七国西欧联盟。但由于北约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西欧国家也需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去对付苏联的威胁,西欧联盟实际上被北约所取代。最近以来,美苏核对峙日趋激化,西欧感到美国的核保护伞不一定可靠,越来越增强了独立自主、联合自强的倾向,西欧联盟也就从长期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7版()
专栏:最后消息

荷议会支持部署导弹但推迟时间
本报讯 据报道,荷兰议会支持政府为在荷兰部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导弹的决定,但将部署导弹的时间推迟到1988年(原定在1986年以前部署)。
议会为此表决的票数是七十九票赞成,七十一票反对。荷兰反核运动组织和许多政治家都强烈反对部署导弹。但以吕贝尔斯首相为首的联合政府曾经声称,如果议会不批准这一妥协方案,联合政府将全体辞职。


第7版()
专栏:

来自南部非洲的鼓声
——津巴布韦民族歌舞团访华侧记
本报记者 梁平
达姆鼓擂起来了,木沙锤抖起来了!咚咚、咚、咚咚……鼓声或急或缓,时轻时重,传递着黑人兄弟炽烈的情感!这是津巴布韦民族歌舞团在北京演出的《穆冲噶》舞。
在激越的鼓声中,一位半身裸露的部族勇士踩着铿锵的鼓点跃到舞台中央。他头戴长翎饰冠,手臂和小腿系着白麻流苏,左手持盾,右手握剑,身体微弓,怒视前方,显得十分威武勇猛。他随着鼓点的节奏,两脚踩点越来越快,力量也逐渐加大,充分表现了津巴布韦人民英勇尚武、不畏强暴的精神。
“姆比拉”是津巴布韦特有的黑色木制民间乐器。它形若面盆,上绷数根钢丝弦,独奏时用手指拨动。演员自弹自唱,琴声委婉低回,演唱如诉如泣,向观众诉说津巴布韦人民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的悲惨遭遇。
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精采地表演了津巴布韦北部科里科里族人民欢庆节日和丰收的《迪内舞》。男的时而凌空腾跃,时而顿足踏点;女的时而扩胸扭胯,时而满场飞旋;围观者在一旁击掌伴唱;鼓声、掌声、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部雄伟的交响乐,充满欢快热烈的气氛。
津巴布韦艺术家的演出不仅继承了非洲舞蹈的特色和技巧,也具有自己的风格,比如,女演员旋转较多,男演员注重脚底踏点功夫;不作面部化妆,讲究直观效果,从而去掉了某种神秘的色彩。
津巴布韦离中国很远,文化传统也很不一样,但是两国人民对独立、自由和美好生活有着共同的愿望,因此很容易互相理解。演出结束,中国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包含着友好、钦佩、理解和感激之情。
津巴布韦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文化教育部于1981年创建了国家级的专业文艺团体——津巴布韦民族歌舞团。该团成立三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本国传统的音乐舞蹈,着力表现津巴布韦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他们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美好愿望。该团曾在世界不少地方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中国人民十分珍视同津巴布韦的文化交流和合作。6月8日,津巴布韦民族歌舞团和曾经访问过津巴布韦的东方歌舞团进行联欢。两国艺术家表演了节目,中国演员们在客人的指导下认真学了《迪内舞》。欢声笑语在整个大厅回荡。奇斯瓦团长感慨地向记者表示:“中国人民对我们热情友好,两国人民之间虽有语言障碍,但歌舞是最好的语言,它把我们紧紧相连!”(附图片)
津巴布韦艺术家在表演《姆比拉(女子)舞》。
梁平摄


第7版()
专栏:

快速的节奏
——访美杂记
本报记者 林晰
美国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的国家,一切活动严格地按照时间表进行,给人一种紧迫感。
在《纽约邮报》记者吴君的陪同下我们访问了华尔街证券交易市场。华尔街不过是一条很窄的小街道,房屋也是陈旧的;听说一个多世纪前,这一带还有一道防御印第安人的城墙。在纽约股票市场里,我们从二楼走廊居高临下地观看股票市场的全部交易活动。
这是一个充分运用电脑的世界,电脑系统随时随刻收集、分析着来自全球的经济信息,同世界各地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供求关系密切相联。股票行情以秒为单位显示在交易大厅墙壁上的荧光屏幕上。买卖股票的人据此来买进或抛出。整个大厅一片嘈杂声,一派紧张气氛。顷刻之间,有人发财致富,有人垂头丧气。这个交易场绷紧了多少人的神经!
发行和买卖股票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发达。证券交易所公共关系人认为,股票有它的双重性:交易中确实充满了尔虞我诈,具有很大的投机性;但也有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一面。因为在今天,众多的美国人持有股票,只是数量多少罢了。据说,工会筹集的会费、企业从职工薪金中提取的退休金,也都参与股票的买卖。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存在口袋里的死钱,钱是一种活物。美国的资金就是在这般激烈的竞争中快速地周转着,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美国的报纸也是以很快的节奏运转着。《纽约邮报》以其高速度传播消息为竞争的手段。这家报社每天印刷出版八次,即每三小时出版一次,每次四五十页,甚至更多。遇有重大新闻,则是随时出版发行。1981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身亡四十分钟后,《纽约邮报》即以
“号外”形式把消息传送到全纽约市。
《底特律新闻》编辑部或印厂的工作几乎全部采用电脑,效率之高是惊人的。这家报社在1972年就开始使用电脑,近年来则采用更先进的电脑系统,其特点是性能更多样化,更小型灵巧。它的记者采访时使用的电脑是一只小小的手提箱,随身携带,通过它直接向编辑部发稿。编辑使用的电脑,储存着各大通讯社最新新闻稿和记者发来的电讯,可供直接选用。编辑部同印刷厂相距几十英里,全部使用激光传输联系,各版编辑确定的版样,可以在一分钟内传递到印厂。整个工作既紧张又协调,是有效率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工作。
在美国,我们驱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从这个参观点到另一个参观点,好几个中午不能赶回住所吃饭,只好光顾公路边的快餐馆。在这里吃饭,一个汉堡包、一杯牛奶咖啡,一小纸袋油炸的土豆丝,从取饭到吃完不过一刻钟的时间,这也是快速节奏的内容之一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