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无锡乡镇企业优惠聘请“技术后台”
同全国二百多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钩协作,农民来自工业的收入人均达三百二十三元
本报讯 记者朱维群报道:江苏省无锡县乡镇工业积极和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挂钩协作,吸收、消化和推广科技新成果,五年中产值、利润平均年递增率分别为24.5%和14.2%,农民来自工业的收入人均达三百二十三元,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无锡县乡镇工业拥有比较好的物质基础,但技术素质比较差,科技人才缺乏,设备也比较陈旧。他们了解到,一些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人才潜力很大,便找上门去,以优惠的条件争取这些单位当“技术后台”。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七百多个乡镇企业同全国二百一十九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协作,几年来共完成二百二十多个科研项目,试制了四百二十多种新产品和新品种,其中九种填补了国内空白,十三种填补了省内空白,一百零一种进入国际市场。
煤炭科学院上海研究所的电动凿岩机小试成果,过去在上海一家工厂中试,费时五六年,耗资数十万元未获成功。拿到无锡长安电动凿岩机厂后,先后试制了八轮样机,都通过部级鉴定,获得煤炭部科技一等奖,被列入部重点推广项目。这种产品目前已在二十六个省市的一千多个中小煤矿使用。东亭荧光灯厂一度濒临停产,同复旦大学电光源所协作后,在著名专家蔡祖泉指导下,研制成温白色荧光灯、印晒灯和判色灯三个新产品,去年产值增加150%,并获得省轻工系统科技奖。乡镇企业上项目不需要层层报批,一般不要试验费,几乎是无代价地为科研单位提供实验场地和人力,加上积极负责,科研单位普遍乐于同它们协作。有的科研人员说:“在乡镇企业,从商谈项目到出产品的时间,比全民企业盖图章的时间都短!”去年产值超过一亿元的前洲乡,有六个骨干厂就与十五个科研所签定了合同,当年接受科技成果,当年试制生产,当年就能得益。
目前,这种协作已逐步由单项合同向建立各种科研生产联合体转化,已有一百七十七个乡镇企业同科研单位达成长期和多方面合作的协议。


第3版()
专栏:

清除“左”的影响 知识分子入党不难
内蒙古农牧学院放手发展优秀教师入党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1日电(记者赵航、班和平)内蒙古农牧学院党委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最近一次就批准了二十五名知识分子入党。这些人大多数是讲师和副教授。
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和副书记布赫参加了农牧学院6月9日举行的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赞扬农牧学院党委在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上带了个好头。
内蒙古农牧学院许多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的中老年知识分子,积极靠拢党组织,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不少人具备了入党的条件。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学院党委对知识分子缺乏正确认识,致使一些申请入党多年的教学骨干长期被关在党的大门之外。今年5月,农牧学院党委把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作为整党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组织党委成员和全体党员就如何看待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清除了对待知识分子入党问题上“左”的思想影响。


第3版()
专栏:

部分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座谈会呼吁:
尽快建立全国人才信息网络
据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劳动人事部最近在北京召开了部分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会议呼吁尽快建立全国人才信息网络,并对改革我国的人事制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劳动人事部副部长焦善民主持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广东、山西、安徽、沈阳、重庆、太原、哈尔滨、合肥等省、市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负责人。
会议提供的材料表明,各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效果显著。劳动人事部在北京成立的全国性的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三天时间就有三百多人前去登记,要求进行交流。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成立后去登记调整工作的有八百三十人,已商定调整的有三百五十人,办理好了调动手续的有一百零五人。广东省以及重庆、太原、哈尔滨等城市的人才交流中心,也为充分发掘人才、使用人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做出了显著成绩。
这次会议就各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形式、承担的业务,以及如何加强人才合理流动的理论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同志都表示要争当爱才、用才、护才、荐才的伯乐。为了使这项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他们呼吁成立全国性的人才信息网络,认为成立这样一个信息网络不仅对全国各地的人才交流服务工作将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有利于协调各地区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及时传递人才信息,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与会同志认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成立,开始冲破了“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人事制度,深受那些用非所学、使用不当或因本单位人浮于事而长期空闲的专业技术干部的欢迎。但是,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还要排除一些阻力,继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大力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并会同组织、人事部门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人事工作上的这一改革形成制度。


第3版()
专栏:

岳家沟农民集资重建小学
霸桥区政府树碑表彰新风
本报西安专电 记者景险峰报道:昔日破烂不堪的西安市岳家沟小学,如今已焕然一新,这是岳家沟农民自己集资七万元重建的。
这所小学,是五十年代修建的,土墙干垒,年久失修,难避风雨,地方上多年想修,没有钱,许多农民不愿送孩子上学。这几年,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先后办起了六个乡村企业,年年盈利,去年纯收入达十六万元。岳家沟全村农民开会决定,大家少分点,挤出点钱办教育。村办企业拿出五万元,各家捐筹两万元,为孩子们盖一座“小洋楼”。他们说:“违了农时误一季,不抓教育误一代。”
为了表彰岳家沟农民办学义举,霸桥区和洪庆乡两级党委和政府特为他们树碑立传,永志纪念,表彰新风。目前,这个山村的学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学生老师不再受风寒雨漏之苦了。村党支部书记、建校委员会主任对记者说,下一步还要为学生建立音乐室、图书室,为教师发奖金,学生免收学费。


第3版()
专栏: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管理学院
本报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肖关根报道: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正式成立,今天上午举行成立典礼。
王震同志向成立典礼发了贺电。
管理学院设有管理工程系、决策科学系、工业外贸系、系统工程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室及计算机应用实验室。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海克尼教授,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克莱因教授参加了典礼并被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第3版()
专栏: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出版
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六十周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一书已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即将同广大读者见面。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分别为这本书题了词。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标准草书学社在京成立
本报讯 标准草书学社6月12日在北京成立。该社的宗旨是宏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进草书标准化,使草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运用。学社由屈武任名誉社长,赵朴初、启功、杨辛任顾问,胡公石任社长。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朝繁荣迈进 上海西装热带来妆饰热 爱美之心人人有 应保护
向穷困告别 雁北三靠户变成脱贫户 致富大道处处通 刚起步
《解放日报》△上海的“西装热”带来“妆饰热”:高级衬衫、羊毛衫、领带、皮带、皮鞋和优质化妆品等在市场上畅销
《山西日报》△雁北地区1980年以来二十三万二千多个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户”全部脱贫
《大众日报》△山东荣成县邱家乡二百四十名农民自带七十二万元入厂,可使原规划三年中新上和扩建的年产千吨罐头厂等十个工业项目今年内全部竣工
《辽宁日报》△沈阳市一轻局6月12日决定在全局十万名职工中为十五个长期亏损企业公开招聘厂长,当天有五人应聘
《河南日报》△焦作矿务局和焦作电厂破条条界限,达成综合利用矿井水协议
《甘肃日报》△临夏市城关南村回族农民马国良自筹资金一万元开办一所便民“银行”,日夜为当地个体户服务
《黑龙江日报》△宾县新甸镇三十三名农民受聘到镇办企业走马上任,担任厂长或经理
《四川日报》△仁寿县采取措施狠刹任意摊派风,提出凡超出规定的额外款项,农民有权拒绝交纳
《新华日报》△江苏省将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文汇报》△上海市徐汇区委大力精简机构,将五十一个区级办事机构砍掉三十个,将简报由二十八种减至十种
《河北日报》△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刘贵珍遭本单位秦荣锦诬陷诽谤、威逼恫吓,于去年12月含冤去世,有关部门对此置若罔闻,为非作歹之徒至今逍遥法外
《人民铁道》△怀化铁路分局掌握和运用人体生物节奏理论,加强安全管理
《中国报刊》△邮电部决定加强报刊零售工作,提高委办酬金
《经济日报》△四川乐山地委组织各业务部门清理违背中央一号文件的规章条例
《贵州日报》△乌江航运公司建立了一支固定出川船队,开办沿河至江苏南通港的煤炭包干运输业务
《中国少年报》△全国少儿影展开始征稿
《云南日报》△全国十五个省市的大批有识之士愿到云南为开发边疆出力,省政府组成临时工作小组,接待来信来访
《天津日报》△长期亏损的天津铁厂经过全面整顿,5月份生铁产量创建厂以来最高纪录,扭亏为盈
《陕西日报》△全省第一个采取董事会形式管理的合资经营企业——西安包装技术联合开发中心成立
《江西日报》△南昌市国营五星垦殖场大力发展保鲜时间长,便于运输的菜果、水产等商品生产,供应城市淡季市场


第3版()
专栏:体育

春燕展翅
——记廖文芬打破女子跳远亚洲纪录
6月7日,全国田径冠军赛女子跳远比赛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进行。下午三时,广东姑娘廖文芬穿红色运动服,出现在助跑线上。第一次试跳开始,只见她往后略略倒退一下,跶、跶、跶,清脆而有节奏的二十步助跑,踏板、起跳,象一只展翅的春燕,远远落在标志亚洲纪录旗帜的后面。很快,电子显示屏上出现一个激动人心的数字:6米57!小廖第一次试跳,就超过亚洲纪录13厘米。顿时,观众席上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接着,小廖五次试跳,四次成功,其中三次超过6米40,一次跳到6米54。一位老裁判高兴地说,小廖不仅跳得远,而且踏板准确,显示出她技术稳定。
赛后,二十一岁的廖文芬兴奋地说,她今天身体不大好,但心情轻松,昨天及格赛,她就预感到要破纪录,果然,今天越跳越有信心。小廖认为,破纪录和改变助跑步数与姿势有关。小廖原来采取蹲踞式十八步助跑,跑到一半,重心才逐渐升高。前不久,她在肖洁萍教练指导下,改用站立式二十步助跑,这样,重心能很快升高,使她速度快、踏板准的特长得以发挥。 赵晓文


第3版()
专栏:体育

国际圣灵降临节田径赛
朱建华获跳高第一名
据新华社波恩6月11日电 中国朱建华今天在联邦德国西部小城雷林根举行的第二十届国际圣灵降临节田径运动会男子跳高比赛中,以2米30的成绩获得第一名。
联邦德国运动员卡·特伦哈尔特,以2米27取得第二名。中国的蔡舒名列第三,成绩为2米24。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名运动员参加这届田径赛,其中中国、法国、加拿大、卢森堡、马来西亚、匈牙利、美国和联邦德国的十二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子跳高比赛。


第3版()
专栏:体育

中国式摔跤锦标赛结束
本报讯 1984年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6月3日到7日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经过五天二百一十一场的激烈角逐,内蒙古队成绩突出,共获得十个级别中的五个第一名。
这次比赛许多运动员都较好地掌握了揣、搂等技术,勾、别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运动员们在比赛中使用的抱腿摔技术不断博得观众的喝彩。行家们认为:照这样发展下去,我国的民族摔跤运动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杨铁山


第3版()
专栏:体育

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
广东东莞队、顺德队获两项冠军
据新华社香港6月10日电 中国广东东莞队和顺德队分别以2分27秒7和2分36秒4的成绩,获得1984年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生力国际龙舟锦标赛冠军和市政杯赛的冠军。顺德队和东莞队还分获这两项比赛的亚军。美国划艇会队和新加坡队分获第三名。
国际龙舟邀请赛从1978年起至今已在香港举办了六届。
近年来,龙舟比赛已成为一项国际性体育活动。龙舟比赛赛程为六百四十米,赛道宽十五米,龙舟长十一米五八,宽一米○七,龙舟深度为零点四六米,舟上载二十名划船手、一名舵手和一名做为指挥的鼓手。


第3版()
专栏:

一项团结公约两乡民族和睦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鲁基乡,是彝族聚居乡,和它山水相连的西昌县月华乡聚居着汉族。鲁基乡的彝族群众常年要到月华街赶集买货,看病拣药;月华乡的汉族群众又要到鲁基乡去放牧打柴,因此,两乡的民族团结显得格外重要。
过去,由于某些工作跟不上,每逢赶场天,月华街上都会有两三起彝汉族群众吵嘴打架的事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民族团结。
在去年7月的民族团结月活动中,两乡党委和政府都成立了民族团结领导小组,利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大力表彰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去年9月,双方又选派群众代表,有乡党委书记、乡长参加,召开了民族团结联系大会,制订并通过了增强民族团结的公约。公约规定:将民族团结列入双方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双方党委、政府要组织、教育群众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政策,自觉珍爱和维护民族团结;双方采取季度走访、半年评比等方法检查督促民族团结工作。公约还规定,要利用各种形式表彰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正确处理那些影响民族团结的人和事。
自从制订这个公约以来,大家都非常重视民族团结的工作。今年春节期间,双方互相走访慰问,举行联欢会和篮球友谊赛。彝汉族群众的感情日益亲密融洽。月华街饭店经理王正伦不怕麻烦,热情为赶集的彝族同胞安排吃饭和住处。街道居民委员会主任吴伯民主动给赶集的彝族群众提供方便,帮他们购买急需的生产、生活用品。现在两乡群众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马铁哈


第3版()
专栏:民族大家庭

“我们的汉族好妈妈”
常秀兰是甘肃省广河县儿童福利院的保育员。二十二年来,她抚育了一百四十六名回族、东乡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孤儿,孩子们亲热地称她为“我们的汉族妈妈”。
1962年,二十六岁的常秀兰随丈夫来到广河县。当她听说县里安排她当保育员时,心里犹豫起来:全院除了院长、会计和炊事员,只有自己一个保育员,而自己还有三个孩子和一位六十多岁的婆婆,哪还能带得了那么多孩子?可当她看到那些刚送来的面黄肌瘦、衣衫不整的孤儿时,不由得想起自己七岁失去母亲,抱着一岁的弟弟在大路口乞求过往妇女给喂口奶水的情景,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她想:党和政府为孤儿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自己也应该为他们的成长尽份力。她点头同意了。
从此,常秀兰成了上百名孤儿的“妈妈”。白天,她要帮着做饭,还要买粮、劈柴、洗涮、哄孩子;晚上,等安顿他们睡下,她上床时已是十二点多了,还得不时起来叫孩子小便,给炉子添煤;早上六点多叫该上学的起床,为他们预备早饭。有时孩子病了更让人操心。杨法土买刚来时,拉肚子拉得小脸发青,两眼深陷,小脑袋无精打彩地耷拉着,晚上光哭不睡,常秀兰整夜整夜地抱着她。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照料,小法土买终于恢复了健康。二十多年来,常秀兰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孩子们春夏秋冬的衣服都是她亲手缝制的。由于多数是回族儿童,她一直和孩子们一起吃清真灶,年年和他们一起过开斋节。
1969年夏天,常秀兰的小女儿双妹刚刚满月,孩子的爸爸病逝了。常秀兰强忍着悲痛,将襁褓中的孩子递给婆婆,又默默地来到福利院干起活儿来。
常秀兰的孩子有时也埋怨:“妈,谁是你的亲生子女,难道我们是要来的!”她听后一阵心酸,抚摸着孩子轻声说:“和你们一样,孤儿也是妈的心头肉啊!”
由于一些孩子原来在社会上闲散惯了,养成了野性,福利院也常出现一些打架、骂人等不良现象。常秀兰就按孩子们的性格、年龄分班,组织他们学习,给他们讲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带他们给革命烈士扫墓。经过教育,孩子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原来在孤儿里为“王”,经常欺侮弟弟妹妹的马志明,流着泪对常秀兰说:“阿姨,你狠狠打我一顿吧。以后我保证做个好孩子。”马志明长大出院来到农村,前几年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现在已有一百多名孤儿长大成人,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每年春节能来的都要来看望他们的“汉族好妈妈”。有的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认“外婆”、“奶奶”,常秀兰高兴地抱着“小孙孙”亲了又亲,拿出最好吃的招待他们。
在政府的关怀下,现在的福利院已非昔比。宽敞的大院里种着果树,养着鸡、兔、蜜蜂、奶牛。他们还有大彩电和小卡车。孩子们吃的饭菜天天变花样,还经常能吃到当地人喜欢吃的“烤馕”。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慈祥、和蔼的母亲,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
本报记者
张述圣 傅旭(附图片)
常秀兰和少数民族孤儿在一起。 李成摄


第3版()
专栏:

吾甫尔夫妇送馕记
初春的一天,边陲古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城区公社十四大队八小队中年维吾尔族社员提来克吾甫尔夫妇起得特别早。
提来克吾甫尔按照维吾尔族习惯净过手脸后,就赶忙在馕坑里架上柴火烘坑,又在灶膛中加上柴火,烧水沏茶。他妻子吾拉比沙比尔赶忙揉面、切皮牙子(洋葱),洗芝麻、做油馕(维吾尔族的一种食品)。
沙比尔一边烤馕、一边指挥着丈夫吾甫尔洗茶碗,捡杏干,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
从清晨一直忙到十二点钟,一摞摞焦黄的油馕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一颗颗紫红的杏干使人流涎,他们把熬好的热茶装进三个暖瓶,用餐布包好油馕和杏干,吾甫尔推出自行车,沙比尔背着油馕、杏干、茶碗,提着暖瓶,夫妻俩高高兴兴地出了村。
乡亲们见他们带着这些东西,都奇怪地问:哪儿去,是走亲戚,还是上工地?他们笑着回答:“猜错了,都不是。”
那他们这样忙碌一天,到底是去哪儿呢?
原来昨天下午吾甫尔从县城回来,看到人民解放军在加宽城郊公路,工程量大,少说也得十多天才能完成。回到家后他便同妻子商量:解放军冬春为我们修渠,夏秋为我们收割、抗洪救灾,最近,又步行两三公里为我们加宽城郊公路,美化环境,我们为他们能做点什么呢?他俩决定给解放军送茶、送馕、送杏干,表示自己的心意。
参加劳动的南疆军区干部、战士看到维吾尔族群众这样关怀爱护子弟兵,从心头涌起了热乎乎的暖流。
马荣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