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清迈散记
吴梅超
泰国北部的第一大城市清迈座落在海拔一千多米的素贴山下,虽人口仅有十万,但商业、旅游业却十分发达。那里,街道干净整洁,两旁商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入夜,商店灯火通明,到夜市购物的人群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
清迈是泰国手工艺品的主要出产地。不管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大型商场,都出售着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其中木雕在泰国更是闻名。我们在清迈文化中心木雕陈列室中,看到一套套雕刻精美光洁的红木家具,栩栩如生的木雕人物、佛像,刻工细腻的木雕画,造型各异的木雕陈设品、玩具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各具匠心。
清迈的制伞业在泰国也久负盛名。在今天,尽管形式多样、携带方便的尼龙自动伞、折叠伞颇为流行,但清迈花伞伞面色彩鲜艳,图案美观大方,伞柄、伞架都用上等竹子制成,作为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仍深得人们喜爱。
清迈人又是很爱花的。那里,四季鲜花盛开,使它又有“泰北花城”之称。我们所到之处“家家姚黄,户户魏紫”,整个城市芳草茵茵,姹紫嫣红。在我国,一品红是栽在盆里的,而这里的一品红长得象大树,鲜红似火,艳丽夺目。那花团锦簇的红、紫、黄、白的“凤飞”花,缀满枝头,久不凋谢,美化着门庭,装点着院墙。清迈的玫瑰有的红如锦缎,有的洁如白玉,在旅馆、机关、学校的院子里处处飘香。据说清迈每年还向欧洲、日本和香港出口大量的玫瑰花。清迈的兰花也很有名。桌上的插花,赠送的花篮以及为尊贵的客人挂的花串大都用兰花。
清迈也是一个寺庙佛塔之城。这里的人民大都笃信佛教,规模较大的寺院就有六座,各种佛塔和小寺就难以计数了,有的金碧辉煌,颇为壮观,有的已残垣碎瓦,破败不堪。清迈最大的一座佛寺建在海拔一千多米的素贴山上。这座佛寺建于六百多年前的蒙格里王朝,后经不断扩建,始成现在的规模。人们乘车沿着蜿蜒曲折、峰回路转的盘山公路走约半小时,才能抵达佛寺门口的石阶下。寺院的周围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两条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砖镶嵌的各有大小六个头的巨龙,雄踞石阶两侧,龙头高翘,威风凛凛。龙身约有一百五十多米长,随石阶起伏而上。人们须攀登二百级石阶,方能到达佛寺的门口。门口右侧有一口将近一人高的大钟,上面铸有“民国十一年建造”的字样。这口大钟何时从中国运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个寺院过去和中国是不无联系的。寺内有东西南北四座佛殿,分别由长廊相连,成为四方形。每座殿内供有一座金身大佛。寺院的中央有一座大金塔,约二十米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寺内香火旺盛,青烟缭绕。
在清迈,我们还有机会参观了“象园”。园内养有十几头大象,专为游人表演搬运木头。一只只大象从崎岖不平的山沟里把十几米长的木头拖到堆放场,而后两头专门负责堆放的大象用灵巧的鼻子把一根根木头堆放整齐。一次,一根木头未放齐,一只大象就走到旁边,用鼻子使劲把长出一截的木头顶了回去。稍细一点儿的木头,大象用鼻子一卷就拿了起来,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大象的精采表演,博得了人们的一阵阵喝采。
据介绍,在这个交通不便的泰北山区,大象是唯一的搬运木材的工具。
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地方,还有一个清迈爱侣湾公园。山上古藤老树盘根错节,浓荫遮天蔽日。顺着山间小径往里走,跨过原始的小木桥,只听山涧流水声声,顿觉凉气袭人,放眼望去,只见一条瀑布从山崖上飞流直泻,象一条素练悬挂在这幽谷山林之中。山脚下,一座座供游人租用的别墅,小巧别致,各有风格。别墅的周围栽种着一片片的菊花、玫瑰、一串红、一品红以及叫不出名的花木,真是山花烂漫,争奇斗艳,把这座山间公园装扮得分外妖娆。
公园前面有一个湛蓝清澈的小湖,脚踏游船在湖面上缓缓游弋;岸边有十几张小桌椅供游人小憩。人们在湖里、岸上尽情饱览湖光山色。
清迈是美丽的。它别有一种风姿,另有一番情趣。


第7版()
专栏:域外散记

多水之乡
陈岳年
“多水之乡”
在南美洲东部广袤无际的大地上,有着无数美丽的河川、湖泊和瀑布,其中包括全世界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和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至少在一万年以前,印第安人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安居乐业。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这些世代养育他们的江河湖泽,给自己的家乡起了个确切的印第安语的名字:圭亚那,意思是“多水之乡”。
五个圭亚那
可是,十六世纪以后,欧洲探险家看中了这块肥沃的土地,纷纷前来争夺。于是,印第安人的“多水之乡”很快被瓜分成五个圭亚那:西班牙属圭亚那,后来被改名为委内瑞拉;葡萄牙属圭亚那,后来取名为巴西;法属圭亚那,现在仍是法国的一个海外省;荷属圭亚那,即现在的苏里南;英属圭亚那,就是今天的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奴隶的历史
欧洲殖民者为了建立种植园,需要大批劳动力。他们起初使用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后来,由于印第安人的反抗,加之人口太少,他们又从西非把奴隶贩运到这里作劳力。一位圭亚那的历史学家告诉我们说,当时,一个健康的男性奴隶只卖一百五十英镑,还不及一匹马的价钱。奴隶们没有人身自由,每天顶着热带灼人的烈日或倾盆大雨,在田间劳动十几个小时,还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他们只要稍稍“得罪”主人,就要受到砍耳、断足等酷刑。
非人的待遇迫使奴隶们起来反抗。他们经常烧毁种植园主的住宅和田里的庄稼,杀死种植园经理和监工,甚至发动大规模的反奴隶主战争。1763年由著名领袖科菲领导的伯比斯黑奴起义,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军一度占领了殖民当局的据点那骚堡。今天,圭亚那人民为了纪念这次起义,在首都市中心广场上建造了一座塑有科菲青铜像的纪念碑。
经过奴隶们的不断起义和英国进步人士的坚持斗争,英属圭亚那的黑人奴隶终于在1838年8月1日得到解放。
契约华工
奴隶被解放以后,种植园的劳动力更加缺乏,英国殖民当局又从印度和中国进口契约劳工。从1838年到1917年,他们从印度输入大约二十四万名合同工人。从1853年到1912年,他们从中国的广东和福建两省招募、拐骗和贩卖了大约一万五千名贫苦农民和工人,到圭亚那的种植园来劳动。
契约华工在离开中国之前同资方签订了劳动五年的合同。合同规定:资方在中国预支给工人一笔安家费和去圭亚那的船费。这笔费用必须在工人今后所得的工资中扣除。许多华工到圭亚那辛辛苦苦劳动几年,挣到的菲薄工资实际上只够向资方还债。五年合同期满后,不少工人仍清贫如洗,只好流落异国他乡,另谋生计。一百多年来,华人们为发展圭亚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成了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之一。圭亚那前总统阿瑟·钟就是一位华裔。
“亚、非、拉
人民共一家”
今天,我们来到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发现居民中既有黑皮肤的非洲人后裔,也有身披纱丽的印度农民,还有那头戴彩色羽冠和纹身的印第安渔民和猎人。这三种人占圭亚那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怪不得一位圭亚那友人风趣地对我们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亚、非、拉三大洲的人民共一家。”
圭亚那各种族在历史上共同受过殖民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共同参加过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但同时也存在过一定的隔阂和矛盾,甚至发生过流血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主要是殖民统治者长期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圭亚那独立后,各种族人民认识到,要巩固民族独立,建设自己的家园,必须加强各种族之间的团结。他们在自己的国徽上铭刻着共同的庄严誓言:“同一个国家的人民,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命运。”正象这个“多水之乡”的许多大江巨川最终要汇入大西洋一样,祖先来自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圭亚那各种族,正在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吸收溶化,逐渐形成一个统一而又多样化的圭亚那社会。(附图片)
多水之乡的三个小朋友。


第7版()
专栏:海外胜迹

蒂沃利喷泉
王森
五月的罗马城,沐浴在缤纷多姿的暮春景色之中。傲岸的地中海松,挺着秀拔的枝干,浑圆如盖的树冠相接成荫。火红的罂粟花,盛开在芳草萋萋的山坡上。圣彼得广场内的梵蒂冈大教堂,矗立在夜雨洗涤后的晴空下。
罗马,抬眼便是景,举足入画中。蒂沃利可称作万千胜景中之一绝。
被唤作“东方别墅”的蒂沃利公园,座落在罗马城的郊外。它以众多的喷泉而闻名遐迩。公园傍依平缓的山丘,为艺术师创造诱人的泉流提供了天然的地形条件。步入公园的大门,便可隐约听到“隆隆”声。拐向狭长的画廊,幽幽的鸣响渐渐地由清越的“哗哗”声所替代。走近廊阁的小窗,顿觉眼前一片烟白,探身窗外,头顶飞泻水,腹下淌流泉,几十米开外,数条玉柱拔地而起,刺向高空后落地开花,声声震耳,淹没了欢歌,吞噬了笑语……
足移体行,刚一迈出画廊,就发现早已踏入一个泉的世界。空旷的石台上,有成双编对的组泉,树丛墙垣中冒出独眼泉,清幽和唱的是两口犹如抱拳对坐的神龛泉,引得游人拍手称奇的是散流瀑布泉……眼睛观赏着这一个,耳际忽又响起另一处,疾步走过去,原来是一口洞穴,凹陷其中的半圆形石块,挤压着无数个孔隙,夺路喷涌的水花借石块的形状现出孔雀开屏的美丽图案,真可谓蒂沃利的水帘洞。
这里,泉泉精巧,个个别致。然而,当您看到公园的中心泉时,便立刻会觉出其它的泉只不过是陪衬和点缀罢了。轰轰泉突,蔚为壮观,中心泉不愧为蒂沃利的一绝!它的惊人之处,一不在其喷高,二不在其水清,而令人迷恋的是那非凡的设计。泉口该是山坡坪坝的第一级,升喷的十几道水柱宛若一面玉缕网织的幕幔,张挂在山顶群神石雕像的正前方。其下,块块方池依次而递降,雪白的小鸭时而在池中自得悠闲地游荡,时而追逐散落在池面的宝石般的水珠;而置身此地的游人则忽而感到突喷的泉浪在召唤,忽而又觉得有一种空幻的静寂,这种动和静的交替与结合,给人以言之不尽的享受。
走下中心泉,回首望去,泉成带,水成线,洞中有天,天水泻洞泉。这一胜景与其说是天公恩赐,不如一语道开,妙绝的泉之所以能够形成,原来是将水引至山顶的一泓小湖的结果。湖虽不大,却成为一眼源泉,由此而喷涌出蒂沃利的奇观,引得远道而来的客人流连忘返。同来的一位老者说:阔别五年,喷泉依旧那样迷人。是啊!让泉水永远不住地喷射,不正是罗马人乃至所有意大利人民的共同心愿吗?(附图片)
蒂沃利公园中心喷泉


第7版()
专栏:今古人物

电脑专家王安
陈封
被誉为“电脑天才”的美籍华裔王安最近已被列为美国第五位大富翁,成为大洋彼岸大名鼎鼎的人物。
1945年,二十四岁的王安从上海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三年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接着就开始研究电子计算机。哈佛大学的自动化实验室使他能够在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早期便投入这门他所喜爱的科学。1951年他将一项有关电脑记忆系统的重要发明卖给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得了五十万美元。
以这笔钱作资本,王安在波士顿市南郊他的私人汽车库创办了电脑工厂——王氏实验室,专门制造办公室使用的电脑设备,当年就赢利一万五千美元。他的生意飞速发展,平均年增长率为40%。王氏实验室现在已成为拥有约一万四千名职工的大公司,总资产达二十亿美元,王安握有其中55%的股份。他计划继续高速扩展生产,使资产到1990年达到一百亿美元。
王安的企业迅速发展,除了经营有方之外,还由于他在电脑研究上有独特的成就。他发明的一套文字处理系统据说是“无敌的”,所以能和IBM一争高下。为了使他的工厂有一支稳定的技术骨干力量,他在1979年就创办了“王氏研究所”,1980年的科研经费为七亿美元。
王安成为富翁后,对公益事业和教育颇为热心。最近因波士顿市立剧场建筑陈旧,他立即慨捐整修费四百万美元。哈佛大学去年要增加基金,他也认捐四百万美元,另外他还捐赠三百万美元作为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奖学金和其它学术项目的经费。因此,《纽约时报》5月19日发表一篇文章称王安为“波士顿的施主”。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未来的无人化工厂
陈鸿斌
当前,日本、美国的不少企业、研究部门,正在向无人化生产进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网的日益发达,到2000年,这些国家将可能在许多领域实现无人化生产。
计划中的无人化生产不仅采用机器人,它还包括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设计及制造系统、灵活生产系统、厂内光通信网络、三维视觉系统、激光加工装置、无铸加工技术等一系列方面。
以生产录像机的企业为例。厂内工人寥寥无几。站立在传送带两旁的,是具有智能的、可进行精密加工的机器人。车间的地板下敷设有光导纤维。它将把计算机操纵的数控机床、机器人、车间管理计算机、设备及工程管理计算机等联为一体,并通过中央的通用计算机发生作用。
工厂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由于机器人有自我判断能力,这就可能使生产线具备灵活性,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可立即在厂内得到反映。
在车间的一角,设有软件开发室,专门为工厂的生产提供软件。它不停地通过计算机操作模拟系统及厂内的终端机进行设计。这个开发室与建于厂内别处的研究中心进行联机工作。它起到一种桥梁作用,使计算机设计制造系统的设计数据变为生产数据,使之与机器匹配。
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仓库使得产品和零部件的库存减少到最低限度。材料管理中心有一个巨大的屏幕,它清楚地显示出从有关企业运来的零件的种类和数量,配备于销售点的产品、运货汽车的位置等,从而使产、销达到自动平衡。
无人化工厂的实现,将宣告全面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第7版()
专栏:国际电视

《芝麻,开门吧!》
徐伟
提起海湾电视剧制作公司,也许有很多阿拉伯人并不知晓,但提到电视连续剧《芝麻,开门吧!》却无人不为之赞叹。正是以这部脍炙人口的剧作,海湾国家的电视艺术叩开了世界艺坛的大门。
海湾电视剧制作公司成立于一九七七年,有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阿曼七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科威特城。一九七六年,海湾新闻部长在阿布扎比召开会议,部长们一致建议成立海湾地区文化宣传机构,于是海湾电视剧制作公司便诞生了。该公司的宗旨是宣传海湾诸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状况,丰富海湾人民的文化生活。自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拍摄了多集电视连续剧《芝麻,开门吧!》、《你的健康》、《试看人类的起源》、《艾布哈立德的家》、《我们的生活》及《珍珠城》。此外,还摄制了部分电视短剧,译制了一些外国电影,博得十四个阿拉伯国家电视观众的赞许。
该公司虽然仅有七年历史,所制作的电视片却以生动的剧情、出色的演技和优雅的语言而驰名阿拉伯各国,蜚声世界。一九七八年五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有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加拿大参加的评奖会上,它的第一部儿童系列片《芝麻,开门吧!》被评为一等奖。这部剧是以阿拉伯著名小说《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命名的,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整个电视剧语言通俗易懂,表演幽默诙谐,共计一百三十集,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很有意义。与会者一致认为: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典型形象,并把阿拉伯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公司的摄制经费共有两个来源:一是海湾各国分别支付的款项;另一个是公司出售影片获得的资金。据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还有几部电视剧即将搬上屏幕。其中有反映海湾地理环境的《海湾宝藏》及描写伊斯兰宗教生活的《保卫伊斯兰国界》等剧作。此外,该公司为了满足阿拉伯观众的愿望,将编写并拍摄《芝麻,开门吧!》的第二部分。人们相信,今后海湾电视剧制作公司将以更多的佳作丰富阿拉伯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并为世界电视艺术增添新的光辉。(附图片)
电视剧《芝麻,开门吧!》剧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