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手抓商品生产 一手抓集镇建设
北白象镇自筹资金改变集镇面貌
本报讯 通讯员项锡溪报道:浙江省乐清县北白象公社在积极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采取统一规划、自筹资金的办法抓紧农村集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三年来,古老的北白象镇迅速改观,成为初具规模的新兴集镇。
位于瓯江口东岸的北白象公社,靠近温州,交通方便。全社去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一千九百七十六万元,比1979年增加了45%,人均收入四百一十元,比1979年增加了一倍多。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人们建设集镇的要求日益迫切。原来的北白象镇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一是街道太短太窄,集市贸易市场面积过小,拥挤不堪。遇上集日,一两万人挤在两条一百五十米长、三米宽的旧街上,水泄不通。二是各种服务设施少,规模小。例如原来的邮电支局只有不到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大量来往商品包裹无处存放,只好露天堆积。三是群众住房条件差,镇上娱乐场所简陋,人们要求改善。
面对这种状况,北白象公社党委和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态度,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手抓商品生产,一手抓集镇建设。镇内新修街道两千多米,总投资近二十万元,全是沿街建房的五百多户农民自筹的。扩建菜市场、修桥、建自来水厂、影剧院、百货大楼、邮局等,所耗的资金有的出自集市贸易管理费,有的出自乡镇企业,有的是建房单位自筹的,国家只给了少量的补贴。
经过三年的努力,北白象镇面貌一新。集镇街道面积比原来扩大了近二十倍,两旁林立着整齐的楼房。亦工亦农亦商的个体户比原来增加了七倍,达到五百九十多户,许多家是前店后厂。集市贸易日益繁荣,农副工产品上市量和成交额显著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与1979年相比,粮食、肉类、禽蛋、蔬菜每日上市量增加了近一倍半,成交额增加了近四倍。新建的邮电大楼面积比原来扩大了十倍,年营业额增加了六倍多。集镇的扩大,还为大量农业剩余劳力发展生产找到了出路,仅白塔王大队在镇上开店办厂的就有二百三十多家,占全队农户总数的70%。


第2版()
专栏:

农民集资建桥 试行过桥收费
东莞县高埗区兴办公益事业疏通城乡流通渠道
本报讯 记者唐炜、蒋顺章报道:广东省东莞县高埗区由集体和个人集资兴建一座大桥,试行“过桥收费”的办法以收回投资。
高埗区距离东莞县城仅七公里,但由于东江支流的阻隔,运送农副产品进城要绕道二十八公里,加上渡河,车辆往返一趟得花两三个钟头。去年,这个区从乡镇企业利润中提取一百八十万元,农民集资二十六万元,县拨款五十万元,建造了一座长二百米、宽九米的混凝土公路桥,疏通了城乡流通渠道。
高埗区为保护集资者的利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过桥收费”办法。收费的标准是:小车、摩托车、手扶拖拉机等过一次收五角,二至五吨的货车和二十个座位以上的客车,分别收一至三元。医院救护车、公安部门的警车、消防车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免费通行。据了解,为建造这座桥,高埗区平均每个农民集资十元。他们预计两年左右时间收的过桥费,就可偿还群众的集资款。到那时便停止收费。
高埗区的做法给人们打开了思路。一些地方也准备仿效高埗的做法,集资建造桥梁。正在紧张施工的石龙南河大桥,全长七百八十五米、宽九米,是目前东江第二座大桥。
记者在农村开了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高埗集资建桥收费的反应。一些企业单位和农副产品运销者认为,有了桥,赢得了时间,过桥花的钱不多,得到的经济效益是很大的。


第2版()
专栏:

甘肃省天水县东泉乡店子村农民张求娃,去年自费到陕西学习用钢筋水泥铸做花园栏杆,回来后办起了家庭小工厂,生产美观耐用的花栏,受到机关、部队、工厂的欢迎。去年出售花栏纯收入一万三千多元。今年,这个家庭小厂又扩大了生产规模。
李发荣摄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加快建设的一招
高保生
东莞县高埗区和乐清县北白象公社,用群众集资的办法建设乡镇和桥梁,效果不错,值得各地借鉴。
目前,各地都有一些公益事业需要兴办,诸如修公路、建桥梁、增加文化设施等。这些小项目涉及面不大,投资也不多,兴办起来并不难。但如果依靠国家投资,等着国家来办,既没有那么多钱,速度也不会很快。因为国家要搞四化大业,用钱之处甚多,国库里的有限资金,先得保证重点建设。把有限的资金象撒胡椒面那样分散地用在各地小型项目上,从长远看,也不合算。一年多以前,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提出“依靠群众自己动手谋福利”,实践证明,这是兴办地方公益事业的一个好办法。如果不是这样,象高埗区的大桥、北白象集镇建设,恐怕不会这样快就建起来。人民的事情人民办。况且现在集体和个人也有了钱,也愿意办。
高埗区集资修建大桥以后,收“过桥费”,群众的投资可以预期归还,这更是个有益的创举。一些城市实行民建公助等方式建设居民住宅,或把建成的住宅作价卖给居民,加快了住房的建设速度,缓和了住房矛盾。当然,采取这些办法要建立在群众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同时要切实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第2版()
专栏:

坚持改革 繁华似锦
《市场》报五月七日社论
进入1984年以来,各地市场不断传来好消息:北京的鸡蛋敞开供应,鲜奶供应大有好转;天津、西安的鲜奶都能满足需要;上海蔬菜市场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好形势;成都市场上鲜活商品明显增多……读着这些喜讯,确实叫人高兴。
很多地方的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唯改革才有生机;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为什么有些地方市场供应起色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部门缺乏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有些人,对改革消极观望,疑神疑鬼,外地经验不愿学,本地典型不去抓,年复一年,把大好时光消磨在“难、难”的叹息之中。更有甚者,站在改革的对立面,横挑鼻子竖挑眼。“左”的思想不除,怎能开创新局面?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指出:今年的经济工作着重抓两件事,一是改革,二是开放。应当看到,目前市场供应虽有好转,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群众生活中的难题还很多。要进一步繁荣市场,必须坚持不懈地改革。如果把改革比作一篇大文章,有的地方刚刚“破题”,有的地方还未“破题”。坚持改革,繁华似锦。可以预言,改革的东风必将给城乡消费者送来更多的福音。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湖北省为什么有上千万亩“小老树”?
本报记者 王 楚
湖北省约有上千万亩“小老树”,树杆弯曲,径小节多生长慢。生长了二十年,“远看山上一片绿,近看却是‘小老头’”,可谓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
“小老树”是怎样造成的呢?这是“不按林木生长的规律造林结出的‘苦果’”。湖北省一些林业专家这样发出感慨。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的茂密天然林,都是各种生物与环境有机结合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有针叶树,有阔叶树,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亚乔木、灌木、草木和苔藓等。它们相依为命,和睦相处。但是,湖北有些地县,过去不尊重自然规律。五十年代末,兴起种植马尾松热;六十年代末,兴起杉木热;七十年代中期,兴起油橄榄热;当前又兴起了桑蚕热。有些地方不顾自然条件,片面强调种植“千亩杉”、“万亩松”,人为地改变自然条件的组成结构,破坏了生态平衡。林业专家说:“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和水、土、光、热、气、肥等非生物,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就会造成连锁反应。”的确,同一树种集中一地,争水、争光、争肥,容易患“营养不良”症。这是出现大面积“小老树”的原因之一。
出现大面积“小老树”的原因之二,是有些地县选择树种“一刀切”,而不是因地适树。湖北省现在有林六千五百万亩,马尾松就占50%左右。但是,全省十大丘陵、岗区以及低山平原地带,马尾松多数生长不良;而鄂西南、鄂西北等山区,马尾松生长迅速、高大挺拔。英山县城郊山上,马尾松大多是“小老树”,杉树却生长正常。在来凤县胡家坪林场,杉木因土壤潮湿生长不良,马尾松却生意盎然。巴东峡江地段由于年蒸发量大大超过降雨量,已出现耐旱性强的柏树逐步取代马尾松的趋势。
虫害严重也是致使林木成为“小老树”的重要原因之一。湖北省缺柴农户占全省总农户数67%,而薪炭林面积只占全省有林面积6.7%。群众由于缺乏烧柴而强度打枝和搜刮地被物,破坏了植被。林子里通风透光,温暖干燥,不仅不利于天敌的生存和繁衍,而且为害虫创造了较好的生长环境。虫害一旦在大面积纯林里成灾,势如火焚,难以遏止。如谷城县薤山林场,过去海拔六百米处,没有见过松毛虫,近两年来,农民上山打柴和过量砍伐,植被被严重破坏,松毛虫害也年甚一年。大悟县五十年代松毛虫危害纯林面积只有十二万亩,八十年代猛增到二十三万亩,被害的马尾松纯林,仅1981年就损失活林木五万四千八百立方米。在湖北当阳县复船山,襄阳县的隆中等地,由于是混交林,害虫就少见。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有大面积的“小老树”,原因也大致和湖北相仿:过去在造林选树种问题上,片面强调大乔木而忽视小灌木类,强调针叶树而忽视阔叶树,强调纯林而忽视混交林,强调大面积集中连片而忽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值得庆幸的是,湖北的上千万亩“小老树”已开始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准备逐步解决。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韩城鼓励集体个人办煤矿
陕西省韩城市一百七十多个由集体和个人兴办的小煤矿,已经成为这个市经济振兴的一大支柱。目前,这些小煤矿年产原煤八十多万吨,产值占全市乡镇企业年总产值的70%。
这些小煤矿充分利用国营大矿的边角煤、残留煤,它们投资少,见效快,一般能做到当年建井,当年投产,当年受益,经济效益好。劳动生产率比当地国营煤矿高出二倍到三倍。去年,全市短途运输煤炭收入达六百多万元。还促进了饮食服务、装卸等行业的发展。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承德避暑山庄喜迎游客
承德避暑山庄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旅游旺季的到来。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皇家古典园林。今年以来,承德市文物局已修复了山庄万树园蒙古包前御用六架活动搬房,并正在抢修“环碧”、“清枫绿屿”、“春好轩”等景点。“安远庙”、“前寺”等庙宇,也正在复建。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软盘数字信号处理程序库
最近,北方交通大学信息所将一千万字的《数字信号处理程序库》分别复制成五英寸软盘和八英寸软盘。程序库复制成软盘,为用户免除了大量的通用性的编辑工作,对微型机的推广与应用将起促进作用。 秀 莲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通化兴办饲料业
吉林省通化县大力兴办饲料加工业,促进了饲养业的迅速发展。目前,这个县的饲料加工能力达到二万二千四百多吨,初步形成了饲料加工网。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西安钟楼开放
西安市的一些居民,五月一日登上整饰一新的钟楼,饱览古城风光。这座六百年前的古建筑经过一年多的维修,在这一天重新开放了。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工厂扶持农民办矿
云南省个旧市水泥厂扶持七户农民开办小煤窑,既解决了工厂煤源紧缺的困难,又使农民开辟了致富之路。今年2月下旬,农民办的两个采煤点已开始出煤,到4月6日,就向水泥厂供应煤炭六百六十七吨。


第2版()
专栏:经济短波

湛江站积极运果品
柳州铁路局南宁分局湛江火车站积极为北方市场装运夏令果品。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三日,这个车站已装运西瓜六十二车,共计一千二百多吨。


第2版()
专栏:评论

“小老树”的教训
杨传春
“小老树”不但在湖北面积大,在别的地方也不少。砍掉重栽吧,怪可惜的;留着吧,经济效益又实在太低。
这个教训是深刻的。但从目前植树造林的情况看来,没有接受这个教训的地方仍然不少。有些地方统计植树数字,只是看看树坑数数苗,而不管那些坑坑里栽的是什么树。在有些人的头脑里,杉树必定参天,松树必定成材,因此,不管山上山下、滩头洼地,都要种松种杉。其实有些品种在这里是速生林,到那里便是“小老树”。杉树在英山能茁壮成长,到了胡家坪却是“小老树”;北京郊区的榆树生长快,木质也好,但到了五百里以外的河北省北部堤上就成了“小老树”。这说明,我国很大,倘不分天南地北,就连选树种这样的事情,搞“一刀切”,也是要吃亏的。
现在,我国还有许多荒山光秃秃,森林覆盖率很低。在今后的植树造林中,如何接受教训,按科学办事,是最要紧的。各地只有立足于调查研究,因地植树,讲求经济效益,才能使“小老树”日益减少。


第2版()
专栏:

沈阳市皇姑信托商店内盗严重
收录机、电视机和成捆的哔叽不翼而飞
本报讯 据《沈阳日报》报道:沈阳市皇姑区公安分局在市服务局和市信托贸易公司配合下,在皇姑信托贸易商店侦破了几起重大内盗案件,拘捕了几名盗窃分子。
皇姑信托贸易商店于1982年10月12日开业,有职工一百二十五人,是一个以寄卖、批发和经营五金百货为主的中型商店。几年来,这里的商品“失踪”事件达三十多起,许多高档商品不翼而飞。
请看几件触目惊心的事实吧:
去年3月,存放在仓库里的三麻袋分装的六捆三百零九米大纹哔叽不胫而走,总价值达三千五百六十二元六角。
今年2月2日,放在电料组柜台里的一台价值六百五十元的钻石牌四喇叭收录机不翼而飞。二十六天后,这个电料组两台进口四喇叭收录机和两部立体声耳机又“失踪”,价值一千二百五十九元三角。
在这个商店,有人只讲关系,不讲原则;有些人肆意慷国家之慨,只要是朋友或同学,就可以毫不顾忌地拿商品送人。去年1月,某单位一汽车司机把自己家里一台坏的十二英寸电视机拿到商店,通过关系找到了电料组的赵升,求其帮助修理,赵却很干脆地把一台价值三百八十元的十四英寸新电视机送给了这个司机。直至破案时,那台坏电视机仍放在店里的柜台上。
面对严重的经济损失,商店原领导班子不闻不问。1982年6月,曾发现有两名职工利用工作之便,合伙偷盗价值近三百元的自行车零件,但未引起领导足够重视。
去年5月,商店仓库少了十四个品种、价值四千五百元的货物,当时的领导竟然不做调查,批准核销了事。曾当过仓库保管员和装卸工的李强,两年来,先后偷盗十多次,价值六千多元。他肆无忌惮,见什么偷什么,连他女朋友做衣服用的兜布,都是从商店里“拿”的。对这样问题,领导束手无策。
这个商店经营管理混乱,达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不是什么有章不循,而实际是无章可循。店里一位老业务组长就曾经拍着胸脯说:“我干了这么多年的寄卖,就从来没有用过账本,在桌子上划条道就是账,在墙上写个数也是账,从没丢过什么东西。”有个职工说:“我们店,只要领导签字,就是不交钱,也可以到仓库里提货。”和平区某集体商店的一个业务员,就是通过前面说的那个在“桌子上划条道”的业务组长,分文未交,用没有加盖现金收讫章的提货单,先后三次用汽车提走了价值两万零七百五十元的自行车零件。之后,那个业务员因其他罪行被捕入狱,等到商店去追缴货款时,罪犯却很硬气地说:“只要提货票上有我的签字,我就认账。”商店真的拿不出手续。而那位“从没丢过什么东西”的业务组长,却隐瞒真情达四年之久。
现在,盗窃分子李强、吴永新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赵升、孙阿惠、胡玉祥已被收容审查。


第2版()
专栏:

以沈阳储运公司仓库失盗事件为反面教材
国家物资局进一步揭露官僚主义作风
本报讯 记者洪天国报道:国家物资局十分重视沈阳储运公司仓库被盗事件,决定对玩忽职守者严肃查处。
《沈阳日报》和本报曾相继揭露了沈阳储运公司孤家子仓库贵重有色金属连连被盗而又长期毫无察觉的怪事。国家物资局党组对此十分重视。当即召开全国十一个直属储运公司经理参加的紧急会议。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的精神,以沈阳储运公司仓库失盗为反面教材,进一步揭露储运工作中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推动整党工作。据初步检查,1980年至1983年,全国七十七个库区,发生二十五元以上的被盗案件三百三十一起,价值二十一万一千元,其中千元以上案件三十八起,价值十五万元。
产生这些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工作中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以及领导者的软弱涣散和不负责任。目前,国家物资局正在认真清查丢失被盗案件及类似事件,现已查出新案二十二起,价值二万多元,其中沈阳储运公司六起,价值九千二百元。局党组对解决仓库管理上的混乱状况已经采取措施,并决定,在彻底清查之后,对严重地玩忽职守、使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者追究责任,按党纪国法严肃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