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朝鲜人民准备热烈欢迎胡耀邦
新华社平壤5月3日电 (记者高浩荣、张锦芳)朝鲜各界人民正在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准备热烈、隆重地欢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前来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今天下午,平壤市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各主要街道上已经竖立起大幅宣传画、欢迎标语和彩牌。朝中两国国旗迎风招展。
朝鲜劳动党中央对欢迎胡耀邦同志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视,很早以前就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平壤市在一个月前就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各工厂、机关和学校分别召开了动员会。为了搞好夹道欢迎,各单位组成了歌舞队,利用学校运动场、街道两旁的空地,进行分片演练和联合演练。从5月2日开始,参加欢迎的群众在金日成广场、凯旋门广场和平壤体育馆前广场等地进行大规模彩排。在金日成广场演练的群众,来自四十三个单位,达二万人。他们组成了中国的红绸舞、秧歌舞和朝鲜的鼓舞、金达莱舞等二十个舞蹈队,以及演唱《欢迎胡耀邦同志之歌》的歌咏队。负责群众欢迎歌舞编导工作的平壤牡丹峰艺术团功勋艺术家金寿祖对记者说,平壤市群众正倾注最大努力,准备好欢迎的歌舞,等待胡耀邦同志的到来。
平壤市欢迎活动美术宣传社是负责制作旗帜、宣传画、横幅标语的单位。这个宣传社的职工在听到胡耀邦将访问朝鲜的消息后,赶制了五万多面手旗、二万多面红旗和四百多面中国国旗。宣传社的美术创作人员还参照几十种画报和参考材料,设计了数百幅画稿,从中选定了五幅反映朝中两国人民友谊的大型宣传画,并夜以继日地进行绘制。宣传社的几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不顾年老体弱,挥毫书写了几十条欢迎胡耀邦同志来访的汉字标语。平壤市各区也都分别制作了大批彩旗、花束等欢迎用品。
平壤市的一些单位在胡耀邦同志到来之前,赶制了一些珍贵的纪念品。朝鲜刺绣研究所的职工精心制作了锦旗。平壤工艺品厂职工在十天内设计和制作了朝鲜人民在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时赠送的礼物——银刀。
平壤市花草生产事业所采取各种措施,使一些名贵的鲜花在胡耀邦同志到来之时盛开。他们准备用艳丽的花朵扎成花束献给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第6版()
专栏:

宋双斥越军罪行 呼吁各国援助民柬抵抗运动
侵柬越军加紧修筑柬泰边界公路并集结兵力
本报伦敦5月3日专电 记者梁丽娟报道,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总理、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主席宋双于5月3日在伦敦举行记者招待会,谴责越南侵略军在柬埔寨进行屠杀和灭绝种族的罪行。他说,越南侵略军从4月13日和15日开始对索山和安比村发动进攻,发射了数以千计的炮弹。它一面驱使韩桑林军队中既无作战经验又未经训练的年轻士兵去送死,一面欺骗国际公众舆论,企图使人相信柬埔寨的这场悲剧是高棉人之间的武装冲突。
宋双展示出地图和现场拍摄的照片,揭露越南战争贩子和兼并主义者对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阵地发动的野蛮进攻。但是,他说,面对优势的两个团越军,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的指挥员坚定地指挥部队进行顽强抵抗,并从各个方面向越军主动出击,使越军始终未能突破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的防线从而占领其指挥部。
宋双呼吁世界各国向柬埔寨民族抵抗运动提供支援。
宋双总理曾在获悉越军发动这次进攻后,缩短4月的欧洲之行,一度返回柬埔寨前线。他到伦敦后,先后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和亚洲各国驻英大使。
据新华社曼谷5月3日电 侵柬越军目前正在沿柬泰边界加紧修筑一条二百公里长的公路,企图从背后打击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力量。
这是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的私人代表诺罗敦·拉那烈王子5月2日向泰国记者透露的。他说,越军正夜以继日地抢修一条从泰国巴真府亚兰县到四色菊府坤汉县柬泰边界沿线柬埔寨一侧的公路。越南计划使用这条公路运送坦克、大炮以便从背后袭击柬埔寨抵抗力量。拉那烈说,越南修筑的这条距泰国边界大约四公里远的边界公路线尚有三十公里没有完成。
拉那烈提供的消息也为泰国军方人士所证实。泰国军方人士说,居住在泰国素林府巴塞县冲巴里克附近的村民已听到在柬埔寨境内彻夜不停的拖拉机马达声。
来自泰国素林府和庄他武里府边境的消息表明,越南目前正在集中兵力向泰国边境逼近,准备对柬埔寨抵抗力量发动新的攻势。消息说,一个大约有八千名越军组成的配备着坦克和苏制萨姆导弹的师正在向泰国素林府巴塞县冲巴里克地区附近集中。泰国庄他武里府府尹奔纳克·绍萨旺2日说,大约有七百名越军和十二门大炮已调到庄他武里府磅南隆县对面的阵地。泰国海军陆战队、边境巡逻警察和巡逻骑兵已被派往这一地区,以监视越军的军事行动。


第6版()
专栏:

援助泰国境内柬埔寨难民
我向联合国边境救济计划提供赠款
新华社联合国5月2日电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米国钧今天在这里向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认捐国会议宣布,中国向联合国边境救济计划提供五万美元的赠款,用以援助泰国境内的柬埔寨难民。
米国钧在会议上发言指出:“越南当局违犯联合国有关柬埔寨问题的历次决议,长期侵占柬埔寨,拒不撤军。近日来,还变本加厉地在柬、泰边境连续发动野蛮的军事进攻,袭击居民区和难民营,实行烧杀抢劫,致使许多手无寸铁的居民和难民,特别是妇女、儿童惨遭杀害。据报道,已有七八万难民流离失所,涌入泰国境内,给泰国政府和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他说,“越南在柬埔寨的野蛮行径完全违背了国际关系和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和人民强烈谴责越南当局的这些罪行,坚决支持泰国政府和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的严正立场。”
米国钧还说:“不久前,中国红十字会已决定向泰国红十字会提供价值十万元人民币的救济物资。这批物资将在近期内运往泰国。”


第6版()
专栏:

美中人民友协举办美中关系讨论会
赞同里根访华 对美中关系前景表示乐观
新华社华盛顿5月1日电 (记者彭迪、钱行)在美国总统里根结束访华前夕,美中人民友协4月30日和5月1日在华盛顿举办美中关系讨论会,讨论美中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以及促进这种关系的途径和措施。
会议发言者普遍赞同里根对中国的访问,并且对美中两国关系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在讨论会上说,里根总统的中国之行具有历史性意义,因为里根总统
“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交换了意见,使他亲身感到应该为加强两国关系承担义务”。他说:“在本世纪未来的年月里,如果中美关系按照相互关系的基础和在对两国互惠的情况下得以发展,那么这种关系将会变得极为坚强。”
密执安大学教授、前白宫官员奥克森伯格指出,中美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这符合美中两国的利益。他强调,“一个强大而又安全的中国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也有助于全球力量的平衡”。他建议,为了增进相互了解,美中两国应加强知识和思想上的交流。
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官员戴维·兰普顿说,中美两国领导人重视教育和科技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他谈到了美中两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他说:“中国进入世界科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打开了我们观察世界的视野”。
与会者还讨论了阻碍美中关系发展的《与台湾关系法》。美国的右翼组织传统基金会的杰弗里·盖纳提出了“一种保守的观点”。他强烈支持《与台湾关系法》,并指责里根政府“实际上破坏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性质”。他攻击美中1982年8月17日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义务是“威胁台湾主权”。他公开主张“两个中国”的政策,宣称他反对尼克松、卡特和里根总统的政策。
盖纳的观点在讨论会上受到了许多与会者的质问和严肃的批评。
纽约《旅馆之声》周刊编辑休·迪恩代表美中人民友协发表讲话说,《与台湾关系法》,是建立在“两个中国”政策基础上的,推行的结果将减少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机会。他指出,这一关系法比美国政府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废除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走得更远。他强调说,《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炮制的,它必须由美国来废除。美国人民希望中国富强,并认识到隔着太平洋相望的两个伟大国家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他们应该为废除《与台湾关系法》尽最大努力”。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胡定一4月30日在讨论会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发表讲话。他强调了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最近互访的重要性。他说,这种互访加深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两国的合作。他高度赞扬了美中人民友协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美中人民友协全国各地的约一百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
今晚,胡定一在中国大使馆设便宴招待了出席这次讨论会的代表。


第6版()
专栏:

阿游击队在潘杰希尔山谷外面打击苏军
里根指责苏联进行轰炸破坏政治解决阿问题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30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今天报道,阿富汗游击队同苏军在潘杰希尔山谷的战斗已经扩展到这个山谷外面,游击队分别在四处封锁了萨朗公路,切断了苏军同喀布尔的联系。
报道说,苏军飞机轰炸了潘杰希尔山谷和萨朗山口之间的恰里卡尔和贾巴卢斯西拉季等地。游击队炸毁了贾巴卢斯西拉季附近处于战略要地的马塔克桥,完全封锁了潘杰希尔山谷以南的萨朗公路。
据报道,游击队还摧毁了萨朗公路北段的三座重要桥梁,切断了苏军和喀布尔的陆上联系。苏军飞机不断轰炸,企图突破游击队的封锁,恢复公路交通。
苏军4月19日开始向这个山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而后,苏军主要开展空战,向这个山谷派降了伞兵,使用了最新式的飞机。
本报讯 美国总统里根5月1日在阿拉斯加州发表声明,指责苏联在阿富汗潘杰希尔山谷发动最大的军事行动,并进行高空轰炸,造成山谷平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声明说:苏军的这次行动在几个方面都是空前的,其中包括对阿富汗游击队进行最大规模的军事进剿和首次对整个潘杰希尔山谷进行高空轰炸。这种轰炸给平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苏联的作法严重破坏了设法用谈判方式使阿富汗问题获得解决的机会。”
据驻在伊斯兰堡的西方外交官援引从喀布尔传来的消息说,进攻潘杰希尔山谷的苏联侵略军已从山谷西部的入口处侵入山谷腹地一百一十五公里的地方,并在东部出口的山谷要塞空投了一支部队。美国国务院人士5月1日说,苏军虽然侵入了潘杰希尔山谷,破坏了许多民房和农作物,使游击队蒙受很大损失,但苏军占领不了沟壑纵横的山谷,游击队抵抗苏联侵略军的意志并没有受挫。


第6版()
专栏:

我红十字会向阿富汗难民提供救济物资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5月3日电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王传斌今天在这里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将一批救济物资转交给联合国在巴基斯坦负责阿富汗难民事务的首席专员赛义德·爱资哈尔。
这批专为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提供的救济物资包括二十七箱医疗器材,五百零三箱药品及三百箱中国红茶。
王传斌大使在转交仪式上讲了话。他重申,中国将继续支持阿富汗人民反抗苏联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
赛义德·爱资哈尔在讲话中感谢中国政府对阿富汗难民所提供的物质上的援助和道义上的支持。


第6版()
专栏:

黎巴嫩新内阁举行首次会议
据新华社贝鲁特5月2日电 (卢章谊)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今天中午在巴卜达宫主持了由卡拉米组成的新内阁的第一次会议,反对派的两名主要领导人司法和水电资源部长贝里,公共工程、运输和旅游部长琼卜拉特以及东正教代表、内政部长拉希没有出席。
据此间电台广播,“希望”运动主席贝里4月30日晚宣布拒绝入阁后,昨天前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同访问阿曼后回到叙利亚的琼卜拉特会晤,彼此协调立场,并共同与叙利亚第一副总统哈达姆等进行磋商。有消息说,贝里有可能撤回原先的声明,与琼卜拉特一起同意参加内阁。
今天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后,新总理卡拉米发表一项公报,称这次会议是积极的、友好的。他说,新政府是一个危急情况下的拯救机构,任何人参加这个政府都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力,而是出于救国的目的。他对三位部长的缺席表示谅解,并相信他们不会放弃人民所赋与他们的责任。新总理强调十名部长将共同来处理并解决国家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近两天来,首都贝鲁特只有零星交火,局势相对平静。(附图片)
杰马耶勒总统主持由卡拉米总理组成的新内阁会议。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我友好代表团长在巴举行答谢宴会
据新华社卡拉奇5月2日电 (记者张芝年)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友好代表团团长、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沈图说,符合中巴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巴友谊已日益巩固和发展。中巴间通航生动地表明了两国间深厚的关系。
沈图是今晚在这里举行的答谢宴会上说这番话的。
沈图高度赞扬巴基斯坦人民在齐亚·哈克总统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
巴基斯坦国防部秘书长兼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董事长穆·拉希姆·汗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巴中两国间久经考验的友谊。


第6版()
专栏:

中国和津巴布韦签署服装厂设备协定
新华社哈拉雷5月3日电 (记者赵绮娴)津巴布韦城镇发展和妇女事务部和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今天在这里签署了一项由中国向津巴布韦提供一家服装厂的全套设备的协定。
津巴布韦城镇发展和妇女事务部长图拉伊·罗伯·尼翁戈和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褚启元在协定上签字。
根据协定,中国政府将向津巴布韦政府提供奇通圭扎服装厂的全套机器设备,并且负责提供专家和技术,帮助津方安装机器,进行管理和培训工人。


第6版()
专栏:

我人民外交学会代表团结束访比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2日电 由副会长柴泽民率领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代表团今天结束对比利时为期三天的友好访问。
在中国代表团访问期间,比利时副首相兼司法和(法语区)机构改革大臣让·戈尔、副首相兼财政和外贸大臣维利·德克莱克以及比中文化中心和比中协会的领导人分别会见了代表团。
代表团已于2日下午离开比利时前往卢森堡访问。


第6版()
专栏:

我青年代表团结束对摩洛哥的访问
据新华社拉巴特5月2日电 (记者蔡锦棠)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刘延东率领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在结束了对摩洛哥为期八天的友好访问后,今天下午离开摩洛哥西海岸城市卡萨布兰卡去塞内加尔访问。


第6版()
专栏:

中曾根结束访问巴基斯坦到达印度
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呼吁苏立即撤军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5月2日电 (记者马光、李培之)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在拉瓦尔品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完全支持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将继续为解决阿富汗问题作出外交努力。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5月2日电 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他呼吁苏联军队立即从阿富汗撤出。
据新华社新德里5月3日电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下午抵达印度的孟买,开始对印度四天的正式访问。
他在机场发表的一项声明说,印度和日本是两个友好的亚洲国家。两国在包括经济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希望这次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密切两国的关系。
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和中曾根首相将进行广泛的会谈。除了经济合作之外,他们将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双方虽然在阿富汗和柬埔寨形势、苏联的威胁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但在两伊战争、不结盟运动的作用等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看法。


第6版()
专栏:加拿大通讯

中加贸易前景广阔
——访埃德蒙顿市的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
本报记者 许德迁 马海亮
应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的邀请,中国贸促会和黑龙江省于4月14日至5月5日在埃德蒙顿市新落成的农商展览馆举办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这次展出的商品有五千二百多种,展出面积共五千平方米,是我国在北美洲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贸易展览会。
展览会开幕以来,受到加拿大官方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中国自己建造的科学考察船和钻井平台模型吸引了许多观众。中国造船出口已达一百万吨位的情况介绍令人赞叹不已。不少商人前来洽购规格齐全、质量完美的工具量具和小五金产品。地毯、家具、座钟、挂钟、暖水瓶、不锈钢厨具和餐具、化妆品、盆景、绢花等轻工产品成了畅销的热门货。
中加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1983年两国贸易总额为十八亿五千万加元,但中方逆差较大。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已成为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展览会期间,加拿大工商界人士和政府官员都表示愿意进口中国商品,促进两国贸易。阿尔伯达省长洛希德在开幕式上说,加中贸易对加拿大是有利的。增加中国商品的进口,逐步消除贸易不平衡,才能使双边贸易顺利发展,才符合两国共同的长远利益。他风趣地指着自己的皮鞋说,这双皮鞋是加拿大的牛皮在哈尔滨加工制成的,质量和式样都很好。这说明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方式很多,潜力很大。省政府在展出初期特别组织了几次工商界人士的专场参观,以便他们充分了解中国商品,促进中国商品的进口贸易。
中国经济贸易展览团趁这次展出的机会同加拿大的工商界人士举行了座谈会,了解加拿大的市场结构和对商品的具体要求,以便我国出口商品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例如,加拿大西部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需要大量维修农具的各种小型机床和初级加工机械。目前我国生产的小型机床,只要稍加改进,就能进入加拿大市场。
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同我国黑龙江省已结为友好省,省政府为增进加中友谊,特地拨款组织六万名青少年学生参观展览会,让青少年通过参观上了一堂中国课,在他们中间播下加中友好的种子。
(本报埃德蒙顿专电)


第6版()
专栏:

渔业带来的生机和希望
——访非洲新兴的渔业国塞内加尔
本报记者 徐德文
素以“花生之国”闻名的塞内加尔,已成为非洲新兴的渔业国家。
在塞内加尔的国民经济中,渔业已跃居首位。这一变化在市场上和人民生活中也明显地反映出来。无论在首都达喀尔,还是在偏远的内地,市场上到处有新鲜的鱼虾。对于这种变化,塞内加尔朋友坦率地说,这是被严重的经济形势逼出来的。
花生、磷酸盐、渔业和旅游业历来是塞内加尔经济的四大支柱。其中花生一向是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连年旱灾,近几年花生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20%。旱情还在发展,农业情况在短期内很难好转。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下,磷酸盐生产和旅游业也不景气。严重的经济困难迫使塞内加尔政府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渔业生产,以争取在短期内能改善财政状况。
塞内加尔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是十分优越的。它的海岸线长达七百公里,大陆架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在它所属的广阔海域里,风浪小,阳光足,气候好,东南风常年吹拂海面,非常适合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鱼是靠吃浮游生物长大的,有吃的,鱼就来。所以不管在什么季节,在塞内加尔海域里,总有大批鱼虾群集回游,产卵繁殖,全年都能捕到大鱼。石斑鱼、金枪鱼等名贵鱼类都是出口的紧俏商品。鱼,是塞内加尔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可挖掘的潜力很大。
塞内加尔发展渔业的另一个优越条件是,它手工捕鱼的历史悠久,渔民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支庞大的、富有捕鱼经验的队伍,只要稍加组织和培训,就可成为发展现代化海洋渔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塞内加尔政府分析了这些有利因素,发展渔业的决心很大。为了加强对全国渔业生产的领导和规划,政府在1981年1月改组内阁时,成立了“海洋渔业国务秘书处”,制定了总投资为四百七十八亿非洲法郎的《1981——1990年海洋渔业发展行动计划》,目的在于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渔业资源,计划的重点放在建设现代化的渔业队伍。塞内加尔朋友说,这是一个很有魄力的计划。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全国数以万计的木帆船中已有50%以上安上了机动马达,政府还以低价向渔民提供油料。现在一支半工业化的捕鱼队伍已经形成。在天然渔村码头上,人们看到渔民们驾着一艘艘摩托船驶向大海,或满载鲜美的鱼虾返回码头。穿着花布衣服的妇女们忙着销售和加工,买鱼的人来来往往,非常热闹。
工业化捕鱼队伍增加得很快。1982年已有各种公共渔轮三百二十五艘,其中一百五十一艘为本国民族资本所有,比1980年的一百二十一艘增加三十艘,其余的均为合资经营,塞
内加尔民族资本在合资经营渔轮中拥有的资本占51%以上。随着工业捕鱼的队伍迅速增长,与此有关的建设项
目如渔港、冷冻加工企业等也相应地很快得到发展。已经交付使用的长达一千五百米的达喀尔新渔港,是西非国家最大、设备最全的现代化渔业专用码头。每天有四十多艘工业捕鱼船靠岸卸鱼,运鱼的冷冻车穿梭往来,繁忙而有秩序。
随着渔业的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政府在短短的几年内,在全国各中心城市都已建立了冷藏、运输、销售系统,到处有鲜鱼虾出售。塞内加尔朋友说仅绿角一个地区,平均每人每年消耗鱼五十公斤。首都达喀尔每人每年吃鱼达一百公斤以上。
渔业生产发展形势确实喜人,渔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博朗先生提供了令人十分鼓舞的数字:1981年鱼产品出口的外汇收入为三百七十五亿非洲法郎,1982年增加到四百七十九亿多非洲法郎,1983年已超过五百亿非洲法郎,这几个数字都已远远超过其它三个经济支柱的收入,渔业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
一业兴带来了百业旺。从渔业发展取得的良好效果看来,塞内加尔发展渔业的方针是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的。非洲国家的农业大多靠天吃饭,因而经济发展很不稳定。塞内加尔也有这个问题。发展渔业不受雨水影响,投资少、见效快,渔业的兴旺也必然会带来其它许多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塞内加尔朋友也兴奋地说:“渔业不仅使我们的国家经济免于崩溃,而且带来了生机和希望。”(附图片)
达喀尔新渔港码头。 本报记者 徐德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