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首都举行盛大游园活动庆祝“五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群众、国际友人五万多人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欢度节日,晚上工人体育场焰火缤纷
本报讯 记者欧庆林、赵兴林报道:5月1日,首都工人、各界群众和国际友人共五万多人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游园联欢,庆祝国际劳动节。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王震、杨得志、余秋里、张廷发、胡乔木、倪志福等,参加了游园活动。
节日的首都,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国旗、彩旗、红灯到处可见。天安门广场更加雄伟壮丽。免费开放的各个公园,人群熙攘,欢声笑语不绝。
劳动人民文化宫布置一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在本世纪末实现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等红色横幅标语,引人注目。悦耳的丝竹,喧天的鼓乐,精彩的表演,使节日的气氛更为浓烈。
上午九时,中央领导同志与外国贵宾一起,来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里,这时全场一片欢腾,响起热烈的掌声。大殿广场上,八百多名身穿西装和彩裙的男女青年欢跳集体舞,中央领导同志不断向他们鼓掌致意。首都文艺工作者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博得群众的欢迎。随后,中央领导同志分散到各个游艺点和娱乐场所,同群众一起游园,交谈、联欢。
同首都群众一起游园联欢的领导人还有:姚依林、秦基伟、陈慕华、邓力群、陈丕显、胡启立、乔石、王平、王首道、刘澜涛、江华、李井泉、肖克、何长工、陈锡联、段君毅、程子华、王鹤寿、王任重、朱学范、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赛福鼎、周谷城、严济慈、叶飞、廖汉生、韩先楚、黄华、张爱萍、杨易辰、杨静仁、胡子昂、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肖华、陈再道、周培源、包尔汉、邓兆祥、屈武。
史良、阿沛·阿旺晋美、胡愈之、康克清、季方、庄希泉、周建人、缪云台在北京参加了其他庆祝活动。
黄文欢同志参加了联欢庆祝活动。
在京参观访问的以南非工会大会主席斯蒂芬·德拉米尼为团长的南非工会大会代表团,意大利总工会、意大利劳动人民工会联合会、意大利劳工联盟联合会领导人代表团,日本运输劳联第八次友好访华团,日本起重机工会访华团,各国驻华使节、外交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在京的外国专家、留学生、实习生,也同首都群众一起联欢。
港澳工会代表团,香港三电一煤工会会庆团和香港职工参观团,也参加了联欢庆祝活动。
在喜庆的节日里,首都群众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一年比一年好的成就,心情格外舒畅,精神更加振奋。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好的经济政治形势,证明了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广大群众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倍添建设四化的志气和干劲。
入夜,首都全城灯火辉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礼炮部队在工人体育场放了焰火。五彩缤纷的焰火腾空而起,光华四射,把首都的夜晚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放焰火前后,北京队和辽宁队进行了足球表演赛。
又讯 5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徐向前、万里、李德生、宋任穷、谷牧、郝建秀、许世友、黄火青、帕巴拉·格列朗杰、杨成武等分别在南京、成都、沈阳、温州、上海、拉萨、天津,同当地军民一起,参加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联欢活动。(附图片)
首都青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欢快地跳起集体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本报记者 田永有摄
习仲勋、王震、杨得志、张廷发等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同群众一起欢度“五一”。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首都节日之夜 新华社记者 郑书福摄


第1版()
专栏:

国家统计局对各地三万零四百多户农民抽样调查
全国农民去年人均收入近三百一十元
比1982年增加近四十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
据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农村各项生产的发展,我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83年全国农民每人平均纯收入达到三百零九点八元(包括来自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二百七十二点九元,来自外出人口寄回、带回的现金、实物等其他收入三十六点九元),比上一年增加三十九点六六元,增长14.7%。
这个数字是国家统计局通过对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六百个县、三万零四百多户农民家庭收支情况抽样调查后得出的。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提供了一个重要情况:去年我国平均每人纯收入在五百元以上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由上年的6.7%上升到11.9%,提高了5.2%;人均收入不到一百五十元的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由上一年的10.8%下降到7.6%,降低了3.2%。而1978年,全国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只有一百三十三点六元,那时,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低于一百元,人均收入在三百元以上的农户仅占农户总数的2.4%。去年农民纯收入水平之所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是靠发展生产特别是发展商品生产,二是靠开展多种经营。


第1版()
专栏:

重视在中小企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本报评论员
热能工程师张家佑要求专业对口,为四化建设充分发挥作用。他的信反映了某些中小企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很值得重视。
在科研文教部门、大型工业企业,知识分子比较集中,中级以上职称的知识分子比较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性比较容易引起重视。在那些知识分子不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这个问题,上级领导容易忽视,企业领导容易轻视,因此,不少单位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得比较差。
在全国近四十万个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从每个中小企业来看,知识分子并不多,但从全局来看,这是一支相当大的队伍。对这支队伍蕴蓄的潜力决不可以低估。陈秀云大胆起用安振东,使一个小厂起死回生、展翅高飞,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当前,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较深,对知识分子仍然抱有偏见,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还不理解;有的人甚至凭着“小国之君”的权力,使他们掌管的企业成了春风不度的“角落”。非常遗憾,这样的“角落”还不是个别的。对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应当抓紧补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这一课,并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这方面的好典型、好经验,要注意宣传和推广。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展开,有眼光的企业领导者都已经认识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同是否重视知识、是否注意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志能够认清这个真理。


第1版()
专栏:

徐向前在南京会见部队领导干部
参观梅园新村和雨花台烈士陵园
新华社南京5月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今天在南京会见了驻宁部队和军事院校的领导干部,并参观了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旧址和雨花台烈士陵园。
八十三岁高龄的徐向前同志,身着深灰色中山装,容光焕发,步履稳健。他来到雨花台陵园史料陈列室门前,仔细读着文字介绍。在离开前,他提出要看看晋夫烈士的照片。晋夫原名吕守成,是徐向前同志的一个老部属。1948年10月解放太原的战斗激烈进行时,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八纵队参谋处长的晋夫,去国民党三十军接洽起义,不幸被捕,不久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徐向前同志在晋夫烈士像前告诉随行人员说:“出卖晋夫的那个国民党师长,我们打下太原,把他从一口棺材里活捉出来。”


第1版()
专栏:

天水至兰州电气化铁路正式通车
西宁至格尔木高原铁路交付运营
本报兰州电 记者张述圣报道: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天(水)兰(州)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4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至此,天兰铁路全线三百六十一公里,全部实现了牵引动力的改造。
天兰铁路是我国沿海各省通向大西北的交通要道。实行电气化后,它的运输能力将从原来的八百万吨提高到一千二百万吨,后期将达到一千七百万吨。兰州西站编组场的编解能力,可由三千辆增加到六千至七千辆。实行新的运行图后,旅客由宝鸡到兰州的旅途时间,也将缩短三小时。这对西北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报格尔木电 记者杨新河、党周报道:5月1日,横贯柴达木盆地的我国高原铁路——西(宁)格(尔木)铁路正式交付国家运营。青海省人民政府在新落成的格尔木火车站隆重举行通车典礼。一列满载各族旅客的列车,一声长笛,徐徐起动,向青海省会西宁驰去。
西(宁)格(尔木)铁路与兰(州)青(海)铁路相接。它东起青海省会西宁市,西至昆仑山下的新兴城市格尔木,全长八百三十四公里。火车,打开了通往繁荣的大门。同样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在当地世代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中,出现了第一代铁路职工。


第1版()
专栏:

天津奖励优秀教育工作者
十六名班主任向上浮动一级工资
本报讯 记者石德连报道:天津市决定给十六名优秀班主任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的奖励。这是4月30日举行的天津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发奖大会上宣布的。这十六名优秀班主任是获得1983年市级模范、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和1982年“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或者全国儿童少年工作者的教师。向上浮动时间从1984年5月起到1985年底。对1984年继续保持市级模范称号者,报请市有关部门批准,确定晋升一级工资。
这个做法,在天津市中、小学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认为,这是打破教好、教坏都一样的平均主义新尝试。教师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搞好教育工作,以改革精神开创普教工作的新局面。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毁坏文物的博物馆
博物馆,顾名思义是保藏、研究、陈列历史文物的机构,现实生活中却有毁坏、盗卖文物的博物馆。4月1日《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八版《南阳博物馆之怪现象》提到的河南省南阳博物馆算得个典型。
这里发生过不少怪事:
1976年出土西汉的28件大型陶器,修复后保存,四年后,粉身碎骨埋在垃圾堆中;
1978年发掘的148件秦代陶器,二年后,变成碎片,复归于地下;
违章出售汉画拓片,中饱私囊;
……
这些文物,有的是稀世之宝。文物不能再生,损毁一件少一件。
若是参观者损毁文物,管理者定会理直气壮要求严肃处理。管理者毁坏文物,怎么办?
若是馆外人偷盗文物,抓住了,起码坐几年班房。管理者盗卖文物,将如何发落?
拭目以待。
徐 逊


第1版()
专栏:来信

我这个热能工程师何时才尽其用
1961年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是建国以来工业热能专业的首届毕业生。为报答党的恩情,我这个独生子毅然撇下年迈老母,离开江南故乡只身来到辽宁。开始时,我被分配到省农机供销公司搞排灌机泵的销售工作。因为爱打篮球,被沈阳农具厂(现为市柴油机二厂)发现,把我从省农机供销公司调去,直到今天。1981年我被任命为厂动力科副科长,可是我这个热能工程师的副科长竟是负责搞车间及家属宿舍水暖维修,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专业知识日益荒废。今年初,省节能中心发现我所学的专业完全与他们对口,急需我这样的人才。他们对我进行了考查,并言明:节能中心没有奖金,没有住房,来了以后不提职,也不负责安排子女就业,我都满口承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挥我的专业特长,学用一致,为四化建设做贡献。但市柴油机二厂领导,对手持省经委介绍信来厂商调我的省节能中心两位同志,以“党委决定一个不进一个不出”为由,给回绝了。省节能中心对此虽有意见,但也只能摇头叹息,束手无策。
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中国科技人员本来就少,现在有的单位对他们重视不够,使用不当,不能人尽其才。……这种状况应迅速改变。”我多么希望尽快落实这个指示啊!我已经学非所用二十四年了,头上已见白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沈阳市第二柴油机厂工业热能工程师 张家佑
(辽宁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