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智慧繁花香飘万里
秦牧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智慧的花朵》,是一套专门搜集中外古今谚语、格言的丛书,包括名人格言,民间谚语,以至于精采的偶句,谐趣的歇后语等等。这套丛书已经出版了十多种,共一百万字左右。事实证明它是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的。我查阅了它们过去的印数,每一本都在十万以上,个别有高达四五十万的。一套丛书每一本都这样的备受欢迎,可真不是简单的事情啦!显然,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这项计划是“打中了鼓心”了。现在出版社对这套书,在计划再出版若干新的分册的同时,又决定把已出版的这十多本书相应地编成合订本陆续出版。
大概,无论怎样杰出的学者、作家,都没有一个人敢于以《智慧的花朵》作为自己著作的名称吧。但是一部中外古今谚语、格言的汇编冠上这样的名字,可就十分贴切美妙了。那一句句精采的谚语、格言,不就象是在茫茫无际的生活的大地上,蜿蜒逶迤的思想长河中,灼灼闪光,嫣然含笑的鲜花和浪花吗?人类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哲人辈出,智者纷来,他们讲过或者写下的警辟语言,或者道破了世情的奥秘,或者指点了生活的航程,把这些世界各地、人们世代传诵的佳句,搜集、汇编起来,名曰《智慧的花朵》,不正是恰如其分吗!
世界各地的谚语、格言,可以说是历代“无名氏”和“有名氏”跨越历史年限集体的杰作。它们既是口头文学,也来自历史名篇。这类警辟、精炼、幽默、优美的语言,由于生活的色彩和智慧的光芒,历来为世界各地民族所珍视,一代一代,千年万载地由长辈们传授给后人,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历史上,它们有些曾经被人刻在器皿上,雕在石碑中,以期垂之久远,有些曾被人称做“座右铭”或者“语言中的盐”,世代为人们所传诵。其中特别精采的,甚至跨过国界,飞越万水千山,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了。
一句句格言、谚语,尽管异常简短,但是却常常闪耀着真理的强光。人们从大量经验中总结出这些真理来,往往经历过异常艰难竭蹶的历程,以至付出沉重的代价。鲁迅说过这样意思的话:经验的形成好象是煤似的,大量的木材才能够变化形成一点点的煤。唯其如此,格言和谚语尽管形式短小,内涵却往往是非常深厚的。这正象钻石、镭、玫瑰香精、珍贵药品一类东西一样,不能用普通的磅具来称准它们的重量,而必须用精密仪器来权衡它们。有时只需使用它们一点点,就有很大的用途了。谚语和格言所以为世人所珍重,原因大抵也就在这儿。
这大批的象花朵,象珠玉,象火焰,色彩妍丽,纷繁万状的格言、谚语,我想,大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了解真理,接受道德的熏陶,学习历史的片断,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文学的素养,获得艺术上美的享受。《智慧的花朵》的刊行,是出版战线上一桩饶有意义的事。
(这是作者为丛书《智慧的花朵》写的总序,本报发表时有删节)


第8版()
专栏:

京剧群英誉香江
——记中国京剧院一团的赴港演出
本报记者 易凯
前不久,中国京剧院一团应香港“联艺”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前往香港演出,在当地卷起了一股“京剧热”。
居住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华侨、外籍华人奔走相告,纷纷相约赴港观戏。一些台湾戏剧界人士,也通过各种渠道辗转赴港观看。
2月25日晚,新光大戏院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中国京剧院的首场演出在这里举行。虽然,前排的票价每张高达一百二十元港币,开创了本地戏剧售价的最高纪录,但观众依然蜂拥而至,新光大戏院上下三层都坐满了观众。一位香港朋友不无感慨地说:“过去我们演出,观众坐满了一楼就誉为‘满座’,比起今天的盛况,真是惭愧啊。”
首场演出,以袁世海的《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打头炮,这位“三度来港,始才首演”的著名艺术家一亮相,就博得满堂喝彩。有多少架子花脸的戏迷,在这一晚的演出中,了却了多年的“相思债”。第二天演出,李世济的《锁麟囊》也倾倒了无数程派观众。一位戏迷这样概括自己的观感:“听了李世济的唱,令你不得不叫出好来。”著名武丑张春华,中年演员冯志孝、杨春霞、高牧坤等都各有出色的表演;青年文武老生李宝春的《打金砖》也受到观众赞誉。从他们身上,香港观众看到近年来大陆京剧事业的发展,感到无限欣慰。
在新光大戏院演出圆满结束了,可是一团却不能如期返回。在香港各界朋友的再三挽留下,剧团只好北上九龙“百丽殿”,再南下香港“利舞台”,又加演了十三场。地处偏僻、一向卖座不佳的百丽殿剧场盛况空前。
一位居住在美国的朱老先生,当年是程砚秋先生的至交。这次,他广联散居在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程派诸友,专程赶到香港为李世济等接风。这些程派票友,一见到唐在炘的胡琴,戏瘾顿发,个个扯开喉咙唱起来,从下午三时许一直唱到午夜十一时,把欢迎会变成了“程派清唱会”。香港著名粤剧演员新马师曾和袁世海互相切磋技艺,并相约,今后要找个机会,同台共演京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台湾专程赶来的五百多名观众。他们有的一场不拉地看完全部演出;有的主动上台和演员攀谈;有的散戏后久久不愿离去,非要看看演员不可;还有的托人向剧团索要剧本和唱腔录音。祖国古老灿烂的京剧艺术,将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第8版()
专栏:文化交流

友谊的交流
——记美国蒙大拿大学美术系师生作品展览
沈润棠
去年9月,浙江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到美国密苏拉的蒙大拿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展出,并到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巡回展览,受到了美国观众的欢迎。一家美国报纸指出:“展览会本身比展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的确,欣赏和研究美术作品,切磋艺术技巧和比较、分析中西之间不同的艺术观念是十分有益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以促进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
现在,我们又在美丽的西湖之滨看到了蒙大拿大学美术系师生的艺术创造。他们的作品题材、体裁十分广泛,表现形式和手法多种多样,艺术构思比较新颖。他们十分重视艺术家的个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企图打破传统的束缚。他们一般似乎并不考虑读者的欣赏习惯,而是要冲击读者,改变读者的旧观念等等。在展出的一百零四件作品中,有丙烯画、版画、丝网印、拼贴画、水彩画、木炭画、摄影艺术、工艺品和织物画等等。作品从写实主义到抽象主义,从现代派到后现代派应有尽有。不过,我还是喜欢那些写实的作品,如:托德的木刻《肖像》、门提的平版画《凯约舞蹈家》、弗莱彻的木炭画《两个兰开夏穿戴者》、托德的丙烯画《南瓜》和阿伯拉马维尔的水彩画《小女孩》等等。《小女孩》的色调单纯。小妹妹天真而羞涩,姐姐憨厚而朴实,对妹妹爱护备至,两个稚气可爱的儿童都刻画得恰到好处。
铜版拼贴画引起了版画系师生的兴趣。每天总有一些人在唐纳德的《心的皇后》这类拼贴画前仔细地揣摩。蒙大拿大学美术系本希教授应邀作了铜版拼贴画的讲座,并亲自进行示范。
值得提到的是,展品中有不少木炭素描习作。如希尔顿的木炭肖像画《桑伯》,用笔洒脱轻松,造型准确,调子亦较丰富。还有一些女模特儿木炭画,都重视人体结构的描绘。这说明蒙大拿大学美术系的教学还是相当重视基本功的训练的。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雨丝集
秦力
为了少一些“遗憾”
电影常被称为“遗憾的艺术”,电视剧的情况也大体相类。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剧本转化为形象固定于胶片、磁带之后,编导者才能听到评论界和群众的意见,这时已很难进行修改了。所以,往往在作品发行、播映之日,便是作者产生“遗憾”之时。
最近,电视剧艺术委员会把一些作者请到北京,与文艺界的专家一起,共同讨论、修改十多部准备向建国三十五周年献礼的重点剧本。从一剧之本抓起,这是个有效的做法。动员社会力量,集中群众智慧,把主题把握和艺术处理上的某些失误消灭在剧本阶段。这样,当剧目在荧屏上播出的时候,庶几可以减少些遗憾吧?
大师傅和“老阿姨”
影片拍成,排制演职员表时,大师傅也要求列名其上,理由是:没有我,谁也吃不上饭。这是一幅漫画的内容,是画家有感于一些影片剧作人员名单越来越长而作的善意的、也是切中时弊的讽刺。
七年前在一次座谈会上,曾听到赵丹同志表扬过上海电影制片厂化装间一位“老阿姨”,她一辈子为女演员梳头,能梳各个时代的发式,是位专家了,但一次也不曾名列榜上。可是演员们都尊敬她,怀念她,虽然很少有人知道“老阿姨”的姓名(更不用说观众了)。
漫画里的大师傅是夸张的形象。但我们应该赞美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的“老阿姨”。


第8版()
专栏:

生动诱人
吴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历史证明,我国劳动人民是很善于把美贯穿到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去的。这次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展销会的展品,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工艺品,件件闪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如云南的斑铜、贵州的蜡染、福州软木画、佛山的彩陶、东阳的木雕、沈阳的彩石镶嵌、广西苗族姑娘们节日盛装上的图案等等,都是那么生动诱人。在这些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工艺品中,锦绣河山得到了生动而鲜明的反映;家禽花木也都显示了生命力。
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条件和历史命运不同,其艺术创作也各具特色。这种特色,除审美观点不同外,也表现在艺术手法和作品体例的运用上。以展出的刺绣织品为例,各地的图案不同,针法不一,同一物品的装饰,同一现象的描绘,变体的图案形式也各具特点。再如萧山、义乌十字花织品的网扣、丝毯和天津的“花鸟枕垫”,前者画面显得匀称优美,而后者显得粗壮大方。它们植根在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在色彩、构图、造型上又有所创新。
通过旅游事业,把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把我国人民对美的爱好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散播到世界各地,使全球爱美的人民都能有所了解,这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第8版()
专栏:文化动态

文化动态
△由《民族团结》杂志和《歌曲》编辑部编辑的《民族团结获奖歌曲集》已于今年四月出版发行,集子收有歌曲六十首。这次征歌活动是由国家民委和中国音协联合发起的。 (章愚)
△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成长的北京曲剧,已经诞生三十三年。北京市委为了振兴和发展这个年轻的地方戏,最近批准将原来的北京曲艺曲剧团分为曲艺、曲剧两个团。
(曲文)


第8版()
专栏:

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创作演出了五场话剧《特别记者》,并于5月初赴山东矿区进行慰问演出。这是剧中化名为记者白枫的八路军某部赵科长(右,张淑芬饰)正在考察医生萧云飞(瞿弦和饰)。 董维亮摄


第8版()
专栏:集邮

农民集邮
郝宪明
近年来有不少农民,特别是回乡知青迷上了集邮。方寸邮票,题材广泛,图案精美,不但使农民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得到娱乐和休息,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广东顺德县勒流公社有个“新风”集邮小组,成立于1955年,十年动乱中停止活动,如今恢复了活动,顺德县集邮协会也成立了。辽宁省辽阳市柳壕公社南教厂大队“幸福”集邮小组自1980年成立以来,多次举办邮展,吸引了许多农民前来参观。湖南澧县大坪公社的回乡知青王林和周泽富,早在中学时期就是集邮爱好者。他们办起了集邮小组,根据自己的喜爱搞专题集邮,并不断发展壮大农民集邮者的队伍。我们相信,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集邮之花必将在农村开放得更加艳丽。


第8版()
专栏:

小女孩(水彩画) 〔美国〕阿伯拉马维尔


第8版()
专栏:

书的比喻
天呈 作
高尔基:我象饥饿人扑在面饱上一样扑在书上。
莎士比亚: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读书是与高尚人的谈话。
别林斯基:书是贵重的珍宝。
凯勒:书是航向无限广阔生活的船只。
托尔斯泰:书是智慧的钥匙。
卡莱尔:书是真正的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