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春天的断想
项伊
1984年春天,是闪光的春天。祖国大地,从太华山,到迎泽湖、沉绿湖,从冰封北国,到珠江之滨……,到处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火花,在千万人的心灵中点燃,激发出高尚情操的升华。
明媚的春天也会有急骤的暴风雨。和平的环境时常会面临严峻的考验。生与死,安与危,乐与苦,常常是检验人生价值观的尺度。
英雄来自群众。战斗的集体,英雄的群体,这是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成长的标志,是新时代的风貌。抢险救灾,斗敌除暴,救死扶伤,岂只是个人的功劳?合力的凝聚,才能力敌千钧。
英雄的业绩闪闪发光,英雄的思想代代相传,英雄的生命绵延不绝。从巴黎公社墙的殉难者到喀琅施塔得的牺牲者,从伏契克到丹娘,从李大钊到江竹筠,从董存瑞到黄继光,从雷锋到张华……正是他们的思想,溶化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血液中,变成了无敌的力量。
偶然性与必然性。关键时刻的壮举,来源于平日高尚情操的积累;意志性格的塑造,来源于坚韧不拔的磨练;高贵品质的养成,来源于长时期的熏陶和教育。从来没有什么天生的英雄,突发的壮举。
传统与现实的结合。历史的革命传统哺育了一代代新人,一曲曲共产主义凯歌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老一辈教育了青年人,青年人也振奋了老一辈。大家都从传统和现实中吸取营养,不断开拓新的精神境界。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赴汤蹈火,忘我献身。千百万群众掌握了这种精神,就成为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是精神财富,也能转化为物质财富。没有这种精神,等于没有灵魂的躯壳。
破与立。培育鲜艳的花朵,既要施以阳光雨露,又要给予灭虫除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要大力消除丑恶腐朽的精神垃圾,又要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绽开绚烂的鲜花,结成丰硕的果实。


第4版()
专栏:晨光短笛

莱阳街头
孙为刚
毛驴车
可能是靠火车站近的缘故吧,在莱阳街头,你随时可以看到一种毛驴拉着的地排车。这种车有两个特点:一是小,二是快。说它小,它比马车、牛车都小,是畜力车中最小的一种。说它快,可能是小毛驴性子急,走在路上总是一溜小跑。赶车的把式不用长鞭,而是手持一根长条子或是干脆用手掌拍打驴屁股赶车。在马路上,车把式得意地坐在车辕上,随着毛驴急促的蹄声而上下起伏着。
初到莱阳的外地人对这种毛驴车感到好奇、陌生,而莱阳人对它是既熟悉,又亲切。在莱阳火车站广场,每天最多时就聚集着上百辆这样的毛驴车。火车一进站,车把式们就忙碌起来,接送旅客,运送零星货物。那些公共汽车暂时还通不到的偏僻山村,有他们的踪迹;那些国营和集体运输业看不上眼的零星货物,是他们的主顾。县城的居民对他们也颇有好感。就说买蜂窝煤吧,县城和火车站都有煤场,在县城买近一点,但城镇居民宁愿多跑点路,在火车站雇上一辆毛驴车,直接拉到家门口。碰上好心的车把式,还动手帮你把煤搬进屋里,加上运费比在县城买还便宜些。这就难怪有的居民舍近求远了。
毛驴车作为莱阳街头的一大景致,也是几经“风雨”。“割尾巴”那阵子,它曾销声匿迹过。这几年,毛驴车作为国家和集体运输业的一种补充,为繁荣农村经济,方便城镇居民正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愿它在广阔的大道上跑得更欢。
嘎斯灯
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照亮了莱阳城。我漫步莱阳街头,只见街头巷尾和一些光线不太足的地方,闪着一串串白炽烁亮的灯光。
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盏盏自制的小嘎斯灯。掌灯的多是经营小食品的个体户。说来,个体户们使用这种灯还是颇具匠心的。嘎斯灯是利用乙炔气燃烧照明,不惧风沙、不怕雨雪,又亮堂又简便。
嘎斯灯的形状不一,风格各异,嘎斯灯的主人们经营的小食品也多是自产自销,多种多样,色味俱佳。有五香瓜子、炒花生、核桃、栗子、柿子饼,还有烟台苹果、莱阳梨、大米花、麦芽糖,这些小食品在晚风中散发着诱人的郁香。还有的个体户在一根一人高的木杆上用麦秸绑成一个圆柱,上面插满了用红玛瑙般的山楂果做的“糖葫芦”,那一串串“糖葫芦”在嘎斯灯的照耀下晶莹闪亮。在闪亮的灯光中,个体户们那甜津、明快的吆喝声不断传进人们的耳中:五香瓜子,冰糖葫芦……
嘎斯灯前,人来人往,买瓜果梨枣的,各取所爱。买花生、瓜子时,有的个体户干脆先抓给你一把,边抓嘴里边说:“自个儿地里出的,不稀罕,先尝尝。”
入夜,灿灿的路灯给城镇的街道带来光明,但是街头巷尾、旮旯角落的嘎斯灯,作为主要光源的一种补充,也应当大放光明。
无人看车场
在莱阳大街上,每天有上万辆自行车停放街头路边,却不见一人看管,成了名符其实的无人车场。
这种情景,使每个初到莱阳的人感到纳闷,住了几天,所见所闻,谜底昭然。原来,随着全民文明礼貌月的开展,精神文明的春风吹进人们的心田,有人提议取消街头看车人员,被有关部门采纳了,他们在大街两旁靠建筑物的一侧,清清楚楚地涂上醒目的白漆线,规定自行车必须自觉停放线内。近一年来,每天停放街头的自行车上万辆,每到赶集就有几万辆,人们约定俗成,自觉遵守规定,宽阔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秩序井然……


第4版()
专栏:

浪潮,在广阔的土地
朱碧森一一个信息,升起来了,展开希翼,卷动太平洋绿色的风,抖落古铜般沉重的云翳。悦耳的哨音在呼啸:看呵,改革的浪潮,大海也关不住了,蔓延着,在广阔的土地!在这块圣洁的田园,神农氏播下的良种,曾收获多少果实;在这块伟大的疆域,秦始皇筑起了长城,防御过多少顽敌。这是生长过嫦娥奔月的幻想,鲁班仙师的发明的土地!从什么时候,火山的喷发,地层的变异,只造出一座座凝固的名山,供骚人墨客游玩的胜地?美丽的月里嫦娥,只留给人间一件神话外衣;鲁班发明的木车,却用来抵挡钢枪铁舰的进逼;万古不屈的长城脊梁,挺立着坚强,也承负着因袭!……难以听见海上的风声,大地的雷霆,也难传播出
去,封建的历史,一堵长长的墙壁。二当革命的火车头,运来大洋彼岸的《国际歌》旋律,鸟儿扑腾起飞,大地仿佛也随车轮前移。革命,就是历史车轮的运动,运动,又将新的生命孕育,大地,才有秋叶飘零,也才有草含春意。在生命之树上,信息的鸟儿,呈现它最优美的姿式。呵,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信息的活动是生命的真谛。为什么有人惧怕信息自由翱翔的双翅?!“红色中国”,和它的消息,曾被围困在穷山沟;斯诺把它的真相送往海外,它又飞回来支援了诞生地。枪炮的篱笆,挡不住,机灵的羽翼,却会碰落在无形的网中,会被噪音窒息。当信息被阻隔在笼中,生命和思维的运动也将停
止。陆地哟,能产生十级震波,陷落一大块地壳,却要费那么多时间,去拔除覆盖着的蒺藜……山连着海,海连着山,堤岸,堵不住潮汐,地壳深处的岩浆,更蕴含变革世界的伟力。天窗撞开了,吹来海上咸涩的风,也许带几分苦味;穿洋过海,驶向世界,郑和建造的帆船,已载不起今天,载不起十亿人民的使者,让我们乘着脚下的土地去远
航。桅杆上飘扬着的,是明天的信
念和意志!


第4版()
专栏:

村歌
陈谷斜风里,飘来了绵绵阴雨;在这季节的边缘,干草还没有码成堆,还留在田里。他在拿主意,一串心里的打算,缕缕烟雾在眼前飘起。突然,一扬眉!他走出了院门,联合左邻右舍,七辆马车出动了。于是,撒欢的马蹄,踏着雨!挥动的鞭子,舔着雨!旋转的车轮,辗着雨!于是,一纸《承包合同书》,推动着
马车的轮子,造纸工厂的轮子。今日农民,靠自己,把一种信念驾驭!


第4版()
专栏:

小镇
张国灿象一叶迷途的风帆,我不知道应该停泊在哪个港
湾?广袤无垠的生活的海,扬起浪的彩色和欢喜!小路,把我引向深远,街道两边滴落笑的花瓣;高楼,从地平线上升起,似曾相识,却又使人茫然……不是久违:才分别两年!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诙谐,眨着古老而新鲜的眼睛,出一个神秘的谜要我猜?啊,小镇,熟悉的小镇,我愿永远迷途你清醒的笑靥;啊,小镇,陌生的小镇,我愿永远猜测在你富有的岸边……


第4版()
专栏:

道旁植树及其他
朱洪涛
古时,子路治蒲,“树木甚茂”;子产相郑,
“桃李垂街”。这都流芳于后世,宣美于青史了。
至于道路两旁植树,这在我国很早就是一项制度。《周礼》记载“国郊及野之道路”旁必种树,叫做“列树以表道”,兼“以荫行旅”。
秦始皇统一中国,大修“驰道”,东到燕齐,南达吴楚。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秦代的林荫大道是遍及全国的。
历经政治风云的变幻,道旁树木,时有兴衰。南北朝时,曾于道旁设置堠以计里程,韦孝宽任雍州刺史,下令境内道旁植槐树以代替堠;既免维修,又庇荫行人。“周文后见,怪问知之,曰:‘岂得一州独尔,当令天下同之。’”于是,道旁植树又普遍推行。后人指槐而怀人,韦公于是在人心中建立了可怀念的政绩。
树木对人所需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什么重大影响,我国的先贤尚未能有见于此;但从衣食住行对树木的仰赖和植树的经济价值等方面,他们的某些见识的确很精辟。《管子》说:“一种一获者,谷也;一种十获者,木也。”是说植树得利会十倍于庄稼。
植树致富的两千年前就遍及南北各地,光耀史册。《史记·货殖列传》说:“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萩;淮北、常山巳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等等。他们富得和“千户侯”一样。
却还另有但求温饱而不“议利”的植树专业户。例如宋代的陈翥,将数亩地“植桐于其中”,自称是为了要在森森直立的桐林中迎清风而操古琴,“招君子游其下”而欣赏“灵凤之栖焉”。虽然如此,他联系植桐实践,系统总结出桐树速生丰产经验,他撰写的《桐谱》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桐树科技专著,迄今为中外学术界所重视。
很多朝代建基初期,在横遭兵燹的废墟上,加速恢复农业经济的措施,大都是农林并举的。
北魏在结束了长期战乱局面之后所实行的“均田法”中有:每一农夫在种够法定粮田以外,同时还要“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还规定“于桑榆地分杂莳余果及多种桑榆者,不禁”。后来的北齐、北周以至隋朝,基本上沿用此法未改,都收到了安定社会、巩固新政权的效果。唐朝颁行的租庸调法,在授民田中,用二十亩为永业田,“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其对林木的重视更甚于前朝。
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植树是国家大政之一,是国家善政之一。尤其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大业之际,我们亦宜奋勉从事,切不可等闲视之。


第4版()
专栏:群言录

“北京不兴这个”
陈允豪
北京同仁医院的一位眼科大夫,治好了东北长白山区一户农民家两个孩子的严重眼疾。孩子的父亲千里迢迢从长白山来到北京,送给这位大夫十支长白山人参。大夫诚恳地感谢了他的盛情厚意,但把礼物全部退给长白山里的来客,大夫说:“北京不兴这个!”
有位从海外回国观光的华侨,在国内参观期间,所见所闻,对某省一位领导同志的人品和工作作风有所敬佩,临行,送一支钢笔给这位同志,并说:“我知道你不收礼物,这不是礼物,不值钱,是留一点纪念。”这位省里的领导同志说:“你的盛情我领了,但钢笔决不能收,因为全省几千万双眼睛都看着我,请谅解。”
“北京不兴这个”、“几千万双眼睛都看着我”,这两句话饱含着多深的意义。但对这样的事情,人们的评论却不一样。有人说:“做人就是要这样,上上下下大家这样做,我们的党风,我们的民风就会大大好起来。”但也有人说:“这太不近人情了”。我以为,这样的“不近人情”,却正是我们革命者的人情。


第4版()
专栏:

写在队办食品厂
(外一首)
河北临漳 罗箫三间平房,盛下了多年想望,一台电机,唱乐了周围村庄。白馍、面包,减除无数炊烟,油条、馅饼,省却多少繁忙。自制的“美味饼干”脆甜可口,创新的“苹果露”溢满城乡……没想到,厂长竟是位年轻姑娘,曾高考落榜,却不见一丝惆怅。犹闻笑语欢歌随春风荡漾,不分昼夜,追赶蜜酿的辰光……


第4版()
专栏:

给报刊收发箱书报溅起感情的波浪,期刊牵动炽热的目光。一关一开,满眼生机,一收一发,无限向往。知识使乡村精神振奋,科学催田野果肥花香……你天天放飞神奇的“白鸽”,带农民赶往理想的远方。


第4版()
专栏:大地漫笔

大地漫笔
宝中之宝
世间,人是最可宝贵的,可以创造一切;而人才则是宝中之宝,能够加速创造。
在我国,知识分子也是普通劳动者,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得,而了不得的只是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视人才,其根本目的是使知识、才能得以发挥出来,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把眼睛只盯在待遇的差别上而不平者,是“近视眼”;浪费、压制和扼杀人才,则是一种极大的犯罪! 萌巴
“人无疵不可与交”
晚明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说过这样两句话:“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世间确有一种无“疵”者,这种人待人处事,随和圆滑,城府在胸,不臧不否,不为福先,不为祸后,玲珑极了。要找这种人的“疵”,真是“无迹可寻”。可这种人遮遮掩掩,虚与委蛇,说他“无真气”,也是切中肯綮的。 蔡栋


第4版()
专栏:

西岳夕照图
这幅大型的青绿山水壁画,是张仃为中外合资的长城饭店设计的,由龙瑞、朱军山、赵准旺、蒋正鸿绘制,李可染题字。画面表现了我国北方山水的特色,雄伟、浑厚、壮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