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扩大销售 肇源县为民解愁
疏通渠道 “憋死羊”没有憋死
本报讯 黑龙江肇源县积极为养羊专业户开辟城乡市场。近来,一度苦于销路不畅的4.5万只“憋死羊”已陆续出栏。
近几年,肇源县养羊业发展很快。1983年,全县养羊数由1981年的11万只增到20.6万只,年出栏数增加一倍还多。过去,羊肉主要通过外贸部门出口。去年初,市场情况有了变化。一度毛停收、皮减价、肉卖不出去,一些专业户的羊开始成群变卖,刚刚兴起的“养羊热”有点变冷了。县委、县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决定放开手脚,广开城乡市场,为“憋死羊”寻找多条内销门路。
首先发展屠宰专业户,实行议购议销。去秋以来,全县发展了82户屠宰专业户,屠宰专业户和养羊专业户直接挂钩,三个月就议购议销了8,200多只羊。县城中心农贸市场,每天有议价羊肉上市。肇源镇解放六队屠宰专业户徐文一人就议购议销了500多只。现在城镇居民不仅经常可以买到新鲜羊肉,而且售价也不断下降。
其次,发动城乡数百家国营、集体、个体饭店直接到专业户手中购买活羊,或和屠宰专业户签订长期供肉合同。城内一家因亏损停业20多天的“同春园”饭店,两个月前改为专门经营羊肉膳食,顾客盈门,日日盈利。全县仅饭店购买的羊肉就占全县羊肉销量的10%左右。
第三,组织加工企业和收购部门大力收购。县罐头厂和农村供销社、食品收购站,就地就近收购屠宰、加工了上万只“白条羊”,运销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县有关部门还帮助外贸收购站扩建了一座冷库。
这个县还支持羊肉产地与大中城市“挂钩”联营。活羊滞销问题较大的浩德公社同哈尔滨制氧机厂等单位联营后,在公社食堂设立屠宰点。新年期间各公社推销的羊已超过1万只。
周晓冰


第2版()
专栏:短评

要在活字上作文章
肇源县积极开辟城乡市场,为全县4.5万只“憋死羊”找到了销路,这种做法值得提倡。类似肇源县羊只滞销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地方、很多品种都存在,解决这个问题,除要加强仓储、运输、购销等工作外,主要是要在开辟市场上下工夫,把经济搞活。
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些地方某些产品积压,表面上看,似乎已过量生产,其实这是由于流通渠道不畅,没有向更广阔的范围开辟市场所造成的。尽管我国城乡人民目前的生活水平不算高,但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市场的潜力都还很大,社会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从整体看,应该说农副产品不是厌多,而是厌少;不是供大于求,而是求大于供。因此,我们应当把疏理流通渠道、开辟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解决农民在许多农副产品上卖难的问题,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开辟市场,既要注意大中城市和远地的市场,使城市成为自己产品销售地,也要注意开辟本地市场。有些产品在本地区看起来销路不大,其实主要是没有组织好销售工作。比如肇源县羊卖不出去,发展了一批屠宰专业户,不就销掉了不少吗?减少某些环节,做好销售工作,有些看似滞销的产品,在当地市场上也可打开销路。
搞活市场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从发展商品生产的高度认识它、支持它,不能用旧框框去限制它、束缚它,更不能打击它。当然也要加强管理,对危害社会、危害群众生活的不法行为,要加以限制和制裁。


第2版()
专栏:

王恩茂要求新疆农牧区认真落实中央精神
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3日电 (记者柴怀吉、杨生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在最近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适合新疆农牧区,也适合国营农牧场,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农牧场职工的积极性。他要求新疆各地区根据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王恩茂的讲话,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认为自治区领导人全面肯定和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在全疆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促进农牧业大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历来比较贫困的南疆5个地区和州,从1980年起实行家庭大包干责任制,到1982年就收到显著成效,整个南疆的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10亿斤左右,每人平均收入从66元提高到110多元。1983年,这个地区每人平均收入又上升到137元。广大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普遍称赞这种责任制好。北疆地区土地面积大,水土条件比较好,机械化程度较高,各族农民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有强烈要求,但由于一些干部有种种疑虑,迟迟没有推开。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新疆主要产粮区的北疆,1982年5个地区、州、市中有4个粮食产量徘徊在1979年的水平。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出后,北疆农牧区才广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年底,北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已发展到82.9%,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出后,又上升到95.9%。同时,家庭联产承包制还向牧业、林业、副业等方面扩展。
1983年,新疆农业虽然遇到多种自然灾害,但南北疆都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了90亿斤,比1982年增长11.3%,每人平均收入增加了30元。目前新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7.6%,畜牧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也在广大牧区迅速推广,达到60%以上,北疆的伊犁牧区已达80%以上,阿勒泰牧区去年下半年也开始在各县试点推广家庭联产承包制,普遍反映效果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王恩茂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干部要解决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之更加完善。同时他还主张牧区推广畜群承包到户责任制,认为这种形式能较好地克服平均主义,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有利于放牧管理、合理利用草场、牲畜品种改良和疫病的防治。


第2版()
专栏:

牧区繁殖 农区育肥 专业生产
季节性畜牧业大有可为
本报讯 记者段心强报道: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和北京市房山县豆店大队试搞季节性畜牧业,从内蒙古等地买回牧区繁殖的牛犊、瘦牛,在农区育肥,促进了畜牧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生产,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牧区四季饲料不均,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农区秋收后,有大量秸秆、饼粕等饲料白白烧掉或直接下地当肥料。党的政策放宽后,大厂县农民在冬春两季,从内蒙古和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的牧区、半牧区买来瘦弱的菜牛,经两个多月育肥,投放市场。1983年,全县共育肥出售11,290多头牛。北京市的豆店大队从1980年开始,在市农林科学院综合研究所帮助下,从内蒙古开鲁县引进“架子牛”,利用农区的秸秆、玉米、大麦、豆饼,三个月育肥后,供给国内外市场。1983年全队育肥菜牛460头。
大厂县和豆店大队的实践证明:牧区和农区挂钩,对牧区繁殖仔畜,农区育肥,搞季节性畜牧业,对牧区能够减轻冬春饲草的压力,避免冬春掉膘和死亡。对于农区,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总之,发展了畜牧业的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商品率,有利于加工和销售。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季节性畜牧业
季节性畜牧业是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夏秋利用草原水草丰盛的优势,生产肥羔和越年肉牛等牲畜,冬春压缩牧畜头数,减少草场的压力。
“季节性畜牧业”的做法在历史上就有。据调查,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夏垫镇,二百多年前就已成为长城内外的牛羊集散中心。每年秋末冬初,有大批商人从内蒙古赶来一群群牛羊,在这里出售;从内地各省来人把牛羊买去,有的使役,有的就是专门冬春育肥。
国外有类似做法,但与我国的季节畜牧业还不相同。美国从三十年代起,在中西部玉米种植区以及五大湖地区,兴起一种畜牛催肥业,以后在得克萨斯州和科罗拉多州扩大经营,到了六十年代便在整个美国盛行起来。最近几年,畜牛催肥业趋向大型化、企业化,1975年全国经营畜牛催肥的有14万多家,催肥头数达二千多万头,占美国畜牛屠宰数的50%。其饲养方法是对畜牛重量、性别、品种等进行一系列科学研究,制定饲料标准,由电子计算机控制,自动配料,按时喂养,育肥期为120天,每头畜牛一般增重390磅左右。 程 序


第2版()
专栏:

丹东市改革干部管理制度
企业既管生产又管干部
本报讯 中共丹东市委最近决定改革干部管理制度,使企业既有权管生产,又有权任免干部。
近几年来,丹东市委和政府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步子比较大,取得一定成效。在改革中,他们遇到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干部管理和生产管理相脱节,企业管生产却管不了领导生产的干部。这个问题直接影响改革的进行。丹东市委和市政府总结了经验,决定公司所属县级企业、事业单位正副职干部一律由所属局或公司任免。同时还提出,干部任免权限调整后,主管干部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选拔领导干部、配备领导班子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省、市委关于领导班子的人数限额、年龄、文化、专业结构等各项规定,建设好领导班子。对企业主管部门违背党的原则造成任免不当、调动不妥等问题、市委组织部门有权检查监督,加以纠正。为了加强干部交流,经市委同意,可以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人才,派到县级企事业单位任职。同时还提出干部任免权限调整后,新提任县级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因不胜任而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时,不保留县级待遇。
马庚令 秦友顺


第2版()
专栏:

石店煤矿管理干部改月薪为日工资
病事假减少46%,出勤率提高11%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报道:1981年以来,山西省盂县石店煤矿的管理干部,由原来的月工资,改为联责计酬的日工资,搬掉了“安乐椅”,甩掉了“铁饭碗”,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这个矿在搞经济责任制的时候,对工人按完成任务好坏,实行浮动工资;对管理干部依然实行月薪制,上班不上班、干好干坏都一样照拿工资。有的干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上岗位,月薪一分也不少拿。群众对这很有意见,管它叫“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矿党总支研究了工人的意见,认为提得有理,于是决定:上至书记、矿长,下至科室干部,一律实行日工资制,上一天班发一天工资,病、事假同工人一样进行减扣,无故缺勤和工人一样受罚。同时制订出干部联勤、联责、联绩的奖惩制度,凡出勤不足28天者,不得享受当月奖金;发放奖金拉开档次,按工作效率进行考核评比。这样改革以后,积极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无故缺勤,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的现象基本消除。据统计,管理干部的病、事假比过去减少了46%,出勤率比过去提高了11%。


第2版()
专栏:

深圳农业的步伐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桂雄
深圳市农村的工农业总产值,去年已从1979年的1.75亿元跃到8.7亿元,增长了397%。这一事实说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可以大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市委及时地把农民在实行责任制后焕发出来的生产积极性引导到发展商品生产上来,大刀阔斧地改革农业生产结构,从宝安县拿出7万多亩土地,改种蔬菜、水果、花卉,挖塘养鱼。接着,进一步放宽政策,大力扶持重点户、专业户发展商品生产。去年全市各类专业户已达7,300多户。同时,开放了边境小额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良种,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以及来料加工业,加强与内地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和生产部门的联系,建立农、林、牧、副、渔业科研、生产基地。放宽政策,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了深圳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的转化,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深圳毗邻香港,在出口鲜活农产品方面,具有销售渠道多、运输距离短、上市快、鲜活率高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几年来,全市着重发展了养鸡业、淡水养殖业、畜牧业和蔬菜、水果种植业。五年共引进种植和养殖项目421宗,客商投资额达三亿二百零九万港元。去年,全市有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鸡场194个,专业户或经济联合体兴办的鸡场130个,上市活鸡450万只,其中出口343万只;全市蔬菜种植面积66,048亩,上市61.2万担,出口38.8万担;全市鱼塘面积42,900多亩,出口塘鱼34,800担。新兴的花卉种植业,有5个盆景花场,鲜花种植面积1,200亩,去年仅出口剑兰花就达1,200万支。去年和1979年相比,活鸡出口量增长22.84倍,水产品出口量增长250.3%,蔬菜出口量增长304.57%,水果出口量增长172.74%。全市农业产品的商品率,已达57.8%。有7.9万多人从事农业商品生产,占农村劳动力的79.5%。
深圳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是和市场信息、资金信贷、科学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提供的服务分不开的。养鸡业的发展就是最典型的事例。深圳的养鸡业最初是通过引进客商的资金、技术发展起来的。但在发展中碰到了两大障碍,一是70%的鸡苗靠进口解决,国家每年要支出外汇1,200万港元,而且购进鸡苗成本高,增加了生产者的负担。二是从香港引进的育雏鸡舍不适合这里冬天的气候特点,鸡雏死亡率很高。为此,1980年4月,华南农学院和广东省家禽研究所专门派人到深圳推广地下坑道式温床雏鸡舍和电孵箱不加湿孵化法,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雏鸡死亡。市农行去年发放贷款645万元,建立7个种鸡场,年产鸡苗450万只,使全市鸡苗自给率接近七成。目前,为深圳养鸡业提供市场信息、科技服务的专业性机构有七个;出口活鸡破除了过去的繁琐手续,由客商直接派车到鸡场提货。深圳的活鸡产量在1983年发展到650万只。
深圳农业发展的另一特点,就是形成了以来料、来样加工和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收入已经赶上和超过了农业收入,农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去年深圳农村工业总产值为7.2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5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76%。全市271个乡,70%以上兴办了来料加工业。目前,深圳农村正在执行的“三来一补”协议,共1,654个(不包括农业项目)。深圳农村生产的各种来料加工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其中许多产品,如吹风筒、鱼饵、手袋、电子表、轻便皮鞋、塑料丝花等在海外都有一定的声誉。
现在,深圳农业已经形成了一些技术先进、管理科学、产品竞争力强的生产项目,逐渐成为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的窗口,成为向内地推广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传递农业科技信息的桥梁。目前在深圳投资兴办农、林、牧、渔业的,有美、日、泰、菲等国及香港地区的客商,还有来自中央和各省的农业科研、生产部门及农业高等院校,中央和广东省的有关部门还与深圳联合筹办规模宏大的综合性的深圳农业科研中心,占地面积一万多亩,首期投资600多万元。这些都为深圳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一些生产领域,已形成某些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具有国际和国内的先进水平。例如香港中国资源有限公司在深圳开办的高密度养虾场,采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每英亩造产沙虾20吨(年收三造),达世界先进水平;无土栽培技术,吊养蚝,网箱养鱼技术,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家水产总局、广东省水产局和深圳市联合投资建设的沙头角虾苗场,在工厂化设施里培育出来的新对虾、中国对虾、墨吉对虾、斑节虾苗,粗壮,个体大,成活率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在深圳投资兴办养虾业的美、日、香港客商,过去都从台湾、香港、湛江等地购苗,从去年开始,已全部改从沙头角虾苗场进苗。和上年相比,虾苗场虾苗产量增加三倍,利润增加一倍。
深圳农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1978年全市农村人均收入仅134元,去年已达469元,并且涌现了2,400个万元户,发展最快的罗湖区农村人均收入已达1,226元。其中,闻名全国的渔民村,人均达2,800多元。
深圳的农业,象深圳的其他事业一样,目前正以很高的速度向前发展。


第2版()
专栏:

深圳市光明华侨畜牧场从瑞典引进两套鱼骨式挤奶器。挤奶时奶牛感到舒适,比人工挤奶提高工作效率近50倍。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第2版()
专栏:

“铁牛”入“保”
2月26日,江西上高县锦江公社白沙湾村一片欢腾。运输专业户黄兼宋驾着一辆修复一新的拖拉机又“出征”了。这时,人们放起一串鞭炮,庆贺“铁牛”入“保”的好处。
黄兼宋从1982年开始,和另外两个社员承包了大队的沙石副业。他向银行和亲友借贷,凑足1.6万多元,买了一台拖拉机。去年年底,拖拉机进行检验时,监理站和保险公司的干部动员他参加机动车辆保险。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交了两个月65元的保险费。一次,黄兼宋请拖拉机驾驶员黄新明驾着拖拉机去林场拉石头,在路上出了事故,拖拉机机件严重损坏。黄兼宋很难受。这时,保险公司上高县农业银行代理处派来了干部,诚恳地对他说:“你的拖拉机投了保,损失由我们核实照章补偿。”今年元月12日,保险公司给黄兼宋汇来了10,276元。黄兼宋接到通知单,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拿了款子赶到上海,修好了拖拉机,决心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大干一番。
张梅儿 何向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