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引人注目
英法报刊说该地区经济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将赶上大西洋地区
本报讯 英国《约克郡邮报》前不久发表文章,认为太平洋地区是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最具有发展潜力。
人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潜在资源之一。同时,亚太地区生产了占世界80%的谷物。尽管世界性经济萧条也影响这一地区的各国经济,但太平洋地区是八十年代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它的平均发展速度虽然达不到七十年代末诸如香港那样的两位数字的增长率,但预计该地区各国经济仍将以6%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作为重要工业大国出现的日本为该地区其它国家包括东盟五国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同时,日本又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太平洋地区的两个大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开始探求发展这一地区经济的可能性。在近几年内,加拿大同东南亚的贸易额增长了250%,澳大利亚则利用亚洲开发银行等多种途径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章说,如果目前欧洲和美国的财政紧缩政策妨碍资金从这些国家向世界各国流出,那么亚太地区将以海外美元市场的形式变成巨大和不断增长的金融来源。
银行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角。这一地区各国银行都用越来越广泛的复杂手段进行经营。香港、东京和新加坡现在都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中心,它们也拥有技术和专长来保持其地位。事实上,香港已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文章认为,这一地区国家发展了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础设施,使经济得以成长。过去十五年,该地区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比较稳定,而且各国还意识到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各国能否彼此提供方便,挖掘巨大的潜力。
本报讯 法国《现代价值》周刊4月16日的文章认为,美国为加强同日本和中国的经济联系,以及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正在转向太平洋。
周刊说,亚太地区的年经济增长率是5—9%,负债只相当于非洲或拉丁美洲负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日本计划从现在起到1990年之间把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抓到手,并正在尖端工艺方面进行投资。亚洲其他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等,拥有廉价的技术熟练的劳动力而成为“一大优势”。新加坡一位高级官员预计,“亚太地区将在1990年赶上大西洋地区”。
周刊认为,美国加强了它同亚太地区的经济关系。去年美国同亚太地区的贸易额首次超过了同西欧的贸易额,其决定性的因素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比在欧洲共同体的投资收效更大。在亚洲这些新兴国家的地区投资对美国十分有利。特别是,美国同日本的经济往来已成为亚太地区的最大的经济轴心。最近的新情况是,美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在超过竞争的阶段,走向工业联盟的阶段。


第7版()
专栏:

亚太地区农业的发展和问题
李世华
联合国粮农组织第十七届亚太区域会议于4月24日至5月3日在巴基斯坦召开。这次会议将讨论农业培训、农产品价格、农村能源及粮农组织1984—1985年亚太区域的工作计划等重要问题。
亚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自取得政治独立以来,就把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置于优先地位。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在1971—1980年的十年中,亚洲国家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3.5%。1981年和1982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更提高到5.2%。在这十年里,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粮食产量都增加了25%以上。其中增长最多的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中国。我国粮食每年增产的绝对数字最大,为四千一百万吨。1983年,世界粮食出现战后三十八年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减产,比前一年减产近一亿吨,约6%,而亚太地区的粮食产量仍增长了9%,达到七亿吨。所有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亚太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摆脱殖民主义压迫和掠夺后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的巨大力量。亚太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一半以上,农业生产能获得这样的成就,无疑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但是,亚太地区人多地少,小农经济比重大,农业基础薄弱,耕作技术落后,现代化农业技术利用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因而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加上全地区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产量也很不稳定,因此,尽管大多为农业国,但仍未能实现粮食自给,一部分粮食还得依赖进口。1983年亚太地区国家的纯进口粮食达五千多万吨。
由此可见,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粮食生产和建立必要的粮食储备,以足量的、合格的食品供应居民,仍是本地区最重要和迫切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目前,亚太地区的农业正处在由传统技术向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过渡的阶段,大力培训农业人员,积极开辟必需的能源都是燃眉之急;合理的价格能刺激粮食生产的发展,因此这次大会提出重点讨论这几项议题是完全必要的。
由于亚太地区人口众多,小农比重大,要实现这些任务将是长期而艰巨的。除各国政府和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外,还需要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争取工业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援助。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亚太地区会议上提出共同讨论这些问题的目的也在于此。(附图片)
近年来,泰国的农业获得较快发展。图为清迈早市的鲜菜摊。 新华社记者摄


第7版()
专栏:

世界银行行长说亚太经济取得长足进展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效果明显
新华社华盛顿4月25日电 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今天在洛杉矶世界事务理事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尽管近几年世界经济衰退,但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他说,目前亚太地区(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总产值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在二十年前仅占三分之一。
他说,前几年全球经济衰退几乎给世界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尖锐的经济问题,但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除印支地区外,经济情况都比较好。
他说,在过去二十年中,亚太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7.5%,产品出口迅速增长。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产品出口的增长率每年递增20—30%。
克劳森在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情况时说,自从七十年代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在1978年到1983年期间经济每年递增6%。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农村已经取得了最为明显的效果。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收入每年递增大约10%。
他说,虽然中国目前仍然贫穷,但是,人们都有工作,粮食供应有保障,绝大多数儿童能入学读书,大多数人能享受卫生保健机构所提供的服务。
他强调说,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一切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会继续下去。


第7版()
专栏: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会议开幕
布里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谷物生产增长较快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24日电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亚太地区代表布里今天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谷物生产1973—1983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世界其它地区的谷物年平均增长率为1.6%。
布里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第十七届会议技术委员会会议开幕式上说:“这样的增长率完全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事实上,在这一期间,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下降了。”
他在提到亚太地区粮食和农业的总形势时说,根据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的统计,本地区各国谷物总产量从1982年的六亿四千六百万吨增长到1983年创纪录的七亿一千五百万吨。他指出,这一地区仍然有很大潜力。例如,就稻谷而言,本地区有二十一个稻谷生产国,它们的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一吨到七吨不等,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提高生产率仍然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布里赞扬了巴基斯坦在亚太地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从1973年到1983年,巴基斯坦谷物生产的年增长率达到了4.4%。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区域第十七届会议今天在这里开幕。亚太地区的二十个成员国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将进行十天。


第7版()
专栏:

奖励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马来西亚设立国家科技研究奖
据新华社香港4月25日电 据马来西亚报纸报道,马来西亚政府最近宣布设立国家科技研究奖,奖励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现,以及对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有卓越贡献的本国科学家。
国家科技研究奖两年评选一次,奖金三万马元(约二点三马元合一美元)。1982年至1983年的科技研究奖将于今年内颁发。目前政府正对有关的十七项申请进行评审工作。


第7版()
专栏:

日本用一个受精卵培育成功两头胎牛
据新华社东京4月26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日高种畜牧场,最近实验用一个受精卵培育两头胎牛获得成功,为大量育培良种牛开辟了新路。
这个牧场今年2月给一头年龄为一年零四个月的雌性乳牛配了种,配种后的第六天,从它身上取出直径为一百五十微米的受精卵,并用显微操纵仪把它切成两个,然后分别移植到两头雌性乳牛生殖器内。经过两次检查发现,这两头牛都已受孕,预定今年11月9日产下牛犊。
科学家认为,受精卵一分为二以后,一个卵子由细胞膜包着;另一个卵子则没有这种保护膜,往往不会发育。但是,这次人工移植没有保护膜的受精卵获得成功,推翻了这个定论,引起科学界的注目。


第7版()
专栏:

印尼能源部长说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平衡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雅加达消息:据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讯社昨天报道,印度尼西亚矿业和能源部长苏布罗托上周末在雅加达说,现在,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平衡,现货市场油价上升。
苏布罗托说,今年年初,人们曾经担心第二季度油价可能下降。他说:“这种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事实上,现货市场的几种原油价格上升了。”
他说,石油市场形势好转,主要是因为,一些工业国家,特别是美国东海岸的冬季延长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产量下降。他举例说,苏联乌拉尔油田的产量最近下降了。
苏布罗托说,现在,现货市场油价稳步上升,挪威和北海原油的售价高于官价,这对产油国有利。
另据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市场监视委员会将于5月6日在维也纳开会,研究当前世界石油市场的新动向。


第7版()
专栏:

南斯拉夫前领导人吉拉斯等被释放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26日电 据南通社报道,贝尔格莱德市内务部昨天发布通告说,南斯拉夫前领导人米·吉拉斯(前曾译为德热拉斯)等二十八人已被释放。
吉拉斯同其他二十七人因进行非法聚会于4月20日被贝尔格莱德市内务部拘留审查。通告说,通过审查证明,这些人的聚会有着从事敌对活动的目的。贝尔格莱德市内务部将继续对这一事件进行追查或根据法律进行起诉。
吉拉斯五十年代初曾担任过南共联盟中央执委、国民议会议长等职务,1954年被开除出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后来又被开除出南共联盟。他因发表敌视南斯拉夫制度的言论曾多次被判刑。


第7版()
专栏:

丹麦建造大风车发电
丹麦是一个自然资源极端贫乏的国家。除了少量石油和天然气外,几乎一无所有。所以,每年不得不动用巨款进口石油、煤和电,以满足能源需求。在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量进口石油给丹麦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此情况下,丹麦大力研究和利用风能。
丹麦四面环海,从位于其西部的北海上吹来的强风四季不断,这为它在北海沿岸利用风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76年,丹麦开始实施其第一个全国性能源计划,其中包括沿北海海岸建立一千五百个大风车,以供全国10%的能源需要。1977年,它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车,高五十三米,年发电量达四百二十万千瓦时。到目前为止,在丹麦已有约一千架风车投入使用。
风车制造企业在丹麦本是古老的企业。为了扶持这一工业,丹麦政府向风车生产企业提供30%的资助,使这一行业又蓬勃兴起。丹麦风车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外的注意,订货在逐渐增长。1983年风车出口额已从前一年的五千万丹麦克朗激增至2亿丹麦克朗,远销澳大利亚和美国。
张 宪


第7版()
专栏:坦桑尼亚通讯

大湖的欢唱与呼唤
——维多利亚湖区行之一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镶嵌在东非高原上的维多利亚湖,作为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以其广袤浩渺和风光旖旎而驰名。它时而微波细浪,时而怒涛排空;岸边天鹅徘徊,湖上渔鹰翻飞。雄浑中透着妩媚。然而,它有过凄惨的过去。直到五十年代初,到这里来的西方记者还以黯然的心情写道:“维多利亚湖使居住在湖畔的人很失望。湖里有血吸虫,在那里游泳、划船是不安全的”;“湖中的岛屿上布满了萃萃蝇,湖岸有一部分正式列为禁区,不许住人,这样可以隔绝同岛屿的接触而防止萃萃蝇从岛屿飞到大陆上来……”
经过坦桑人民数十年的努力,如今血吸虫病虽未根除,但已不再象往昔那样猖獗。那萃萃蝇肆虐的乌克雷韦岛,已辟成优良牧场和千顷棉田。在岛上还修建了小型机场。对人畜为害最大的萃萃蝇,只有在远离大湖数百里之遥的塞伦盖提野生动物保护区还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
维多利亚湖具有丰富的资源。坦桑尼亚沿湖三省是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湖滨城镇星罗棋布,全国第二大城市姆万扎,北方重镇木索马,著名渔港木伦巴……如同大湖潮汐淘洗出来的颗颗珍珠,显示着它的丰盈和富足。
鱼是湖中最重要的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属于坦桑的水域中就有鱼类二百多种。有一种鱼叫尼罗河鲈鱼,体重可达二百五十公斤,肉质肥嫩,有如我国的鲥鱼。非洲鲫鱼在这里能长到三公斤。湖中最多的要数一种两寸来长的小鱼,据说占到全湖鱼类总储量的75%。它既可以食用,又能加工成禽畜的精良饲料,工业用途广泛,引起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莫大兴趣。可惜由于缺少现代化设施和捕捞方式比较落后,沿湖三省每年捕鱼量不过五、六万吨,只相当潜在捕获量的四分之一。
可喜的是,开发和利用大湖渔业资源的工作在加速进行。近十多年,在沿湖城镇先后建立了鱼类加工厂、尼龙鱼网厂以及建造机动捕鱼船的造船厂。值得提及的是设在姆万扎的渔业研究所。它主要研究课题有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鱼类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捕捞和市场供应的科学管理等。它还招收学员,毕业后直接为渔业生产服务。
广阔的湖面提供了方便的水上运输通道。两头高翘的非洲古老木船、鼓风击浪的机帆船、吃水很深的现代轮船,在大湖上穿梭往来,好象在编织着无形的经济之网。坦桑尼亚与乌干达和肯尼亚之间现有不定期的货轮往返。中断七年之久的大湖国际客运业务即将恢复。维多利亚湖过去是,今后将继续是东非三国增强团结、密切合作的重要纽带。
维多利亚湖面积近七万平方公里,水深达八十米,海拔一千一百三十四米,水利资源之丰富在非洲大陆屈指可数。专家们认为在不少地区可以修建运河,利用湖水自流灌溉,变大片不毛之地为万顷沃田。不过,迄今这还仅是一种设想而已。
在维多利亚湖区旅行,耳畔总离不开那水浪的哗哗声。它象是在欢唱坦桑尼亚人民已经取得的胜利,呼唤人们去进一步开发利用它丰富的宝藏。(待续)(附图片)
维多利亚湖的渔民驾着传统木船在近湖捕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