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东南亚等区域经济普遍复苏
本报讯 马来西亚《星槟日报》4月19日发表社论认为,东南亚国家和亚洲其它一些地区的经济开始度过最恶劣的难关,普遍趋向复苏。
社论援引亚洲开发银行的常年报告书指出,在该银行的会员国中,已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东盟国家,经济已普遍复苏。各会员国总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3年增长5.6%,而1982年的平均增长率只有3.3%。新加坡超过了总的平均增长率。马来西亚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5.6%,与1982年的水准不相上下。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去年都有缓慢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还指出两个事实说明东南亚等区域的经济正在开始转入佳景,这就是:原料价格的一般好转已使该区域国家的贸易赤字从1982年的二百一十四亿美元减少到1983年的一百八十一亿美元;东南亚等区域大部分成员国通货膨胀率1983年上升7.8%,低于1982年的8%。这些事实说明了一个令人乐观的经济局势,即是工业国家经济复苏的有利影响已在发展中国家内产生了作用。最低限度,该区域开始度过了最恶劣的不景气难关,“可以放下心头上的重担”了。
社论说,很多复苏的利益将由各种经济的渠道蔓延和散播到东南亚等区域的各个领域,而最先享受到这种利益的是与原产品和制成品输出有关的行业,因为这些国家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原料出口作为其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随着出口的增加,该区域国家的贸易收支将会变好,也许会由赤字变为盈余。出口收入增加后,国民所得水平自然会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也将被刺激而活跃起来。至于该区域通货膨胀率虽然近两年相差不大,但一般说来已告缓和,这也是令人兴奋的变化。
社论认为,该区域多数国家继续采取节约政策,削减公共开支,推行谨慎的货币政策,是促使金融和物价稳定的主要因素,当然世界石油价格和其它商品价格涨势缓和也起着很大的影响。


第7版()
专栏:

图为泰国素叻府卡侬县的一座可移动的船形发电厂。该厂由一家日本公司建造在一艘大船上,从日本驶到泰国来,驶进港口,就成了一座设备完善的发电厂。
吴韵香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

非洲国家抗旱救灾
苗耕
非洲目前正经历着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旱,农牧业受到灾难性打击。非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约一亿五千万人)正面临饥馑的严重威胁,二十四个国家今年缺粮达五百三十四万吨,比常年增加近一倍。
针对这种局面,非洲国家一方面寻求国际援助,另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各种抗旱救灾工作。在西部非洲地区,塞内加尔去年粮食比常年减产40%,今年缺粮约八十三万多吨。政府成立了以农村发展部长为首的支援农村委员会,负责救灾工作。一个支援农村的募捐运动正在城镇的各行各业中展开。总统迪乌夫在去年12月的一次内阁会议上,率先拿出两个月工资支援农村,部长和议员们也纷纷响应,每人捐出一个月工资。毛里塔尼亚去年粮食产量只有常年的四分之一,牲畜一半死亡。毛里塔尼亚政府提出了“救牲畜就是救国家救人民”的口号,要求人们改变吃牛羊肉为主的生活习惯,多吃鱼和菜,少屠宰牲畜。佛得角遇上了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抗灾,安排了三万二千名灾民从事修路、种树、垒堤筑坝保持水土等工作。马里和喀麦隆等国广泛开展植树活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去年农作物减产45%,仅索科托州就损失粮食一百二十四万吨。政府拨出大量救灾物资运往灾区,并采取其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在东部非洲地区,坦桑尼亚政府为掌握全国旱情和克服旱灾带来的困难,成立了一个五人特别委员会。希尼安加地区种植的玉米90%因缺雨旱死,一百多万人面临饥馑。政府号召农民多种传统的抗旱作物。
埃塞俄比亚政府设立了一个由六位部长组成的高级委员会,以监察目前的旱情,并在必要时动员国家一切可能的财力进行救济。在南部非洲地区,博茨瓦纳等国普遍制定了救灾计划。津巴布韦遭受了1890年有雨量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许多河流干涸,全国四十六座主要水库,只有八座还蓄有60%的水。去年津巴布韦政府为大批灾民拨救济款近六千万美元,今年还将拨出大量款项救灾。莫桑比克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干旱,粮食损失约一百三十万吨,灾民约四百七十万,问题尤为突出。萨莫拉总统多次强调消灭饥饿,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供应问题。莫桑比克全国成立了抗灾协调委员会。为了实施紧急粮食生产计划,马普托省决定把严重干旱地区无法使用的大量生产工具和设备,包括拖拉机等调往其它地区,抓紧生产粮食,以减轻缺粮造成的灾荒。
非洲国家相互间进行援助,体现了和衷共济的兄弟情谊。阿尔及利亚援助塞内加尔二千吨面粉,还向其它受灾国支援三千吨粮食。乌干达向坦桑尼亚提供四万吨玉米,刚果向莫桑比克、加纳、几内亚比绍和上沃尔特提供一些援助。受灾国象牙海岸和利比里亚也拨粮救助其它国家。津巴布韦去年粮食大幅度减产,只及常年的一半,政府对居民实行玉米和小麦定量供应,但它不顾自己的缺粮困难,也解囊相助,向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各支援了两万五千吨粮食。此外,西非萨赫勒地区国家抗旱斗争委员会自1973年9月成立以来,积极协调成员国之间的抗旱努力,制定了包括中长期、直到2000年的战略目标。去年10月和今年1月先后举行了该委员会的部长级会议和首脑会议,讨论当前灾情,决定成立救灾基金组织。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在前不久举行的会议上呼吁用三亿美元来弥补旱灾造成的损失。
据报道,非洲这次大旱是气候异常、十年一次循环的反映。今年旱情能否缓解,还有待观察。非洲国家的抗旱救灾,同非洲的农业、水利、造林等方面的长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任务十分艰巨。


第7版()
专栏:

巴西大力发展民用核技术
本报讯 巴西《标题》杂志今年2月刊登文章说,巴西为了和平目的发展原子能,在医学、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利用原子能。
巴西在许多领域内使用核技术,特别是在种植方面,设在圣保罗皮拉西卡巴的农业原子能中心以其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种植物、牲畜和食品方面使用的核技术而闻名于世界。现在,该中心制定了到2000年使农业产量翻一番的计划,包括使用射线照射食品,以便能保存食品多年而不变质。经过钴六十放射源照射之后,不仅对鱼类,而且对蔬菜、植物、水果和粮食进行了消毒,并能在许多年内保持卫生和引起食欲。然而,这个中心并不打算只依靠射线照射使农业产量翻一番。那里已经培育出具有抗病性和适应不利生态条件的品种。例如稻米和杂豆新品种可以增产40%,杂交玉米可以增产一倍,小麦不倒伏和完全可用机械收割,大豆抗锈病,柑桔抗斑腐病和其它能在病虫害袭击时生存下来的品种。另外还有经过射线照射的畜牧业用疫苗和不断地发现肥料、养分和土壤如何发生作用和反作用。
圣保罗核能研究所由联邦政府管理。该研究所拥有七百名导师、博士和技术专家,还有五百名从事辅助工作的人员。现在它是从事原子能各个领域研究的著名实验室。例如放射化学、放射物质处理、在工程技术和工业方面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线、加速器和伽玛射线源的运转及利用、生物医学应用、核冶金和核化学工程。除此之外,它的核反应堆正改为使用浓缩20%的燃料原素,它已经能生产工业用放射源,主要是钴60和铱192。
在核医学方面,巴西人开始在诊断疾病和拯救生命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例如在脑扫描方面,已经不仅可能在电视屏幕上观察放射性药物在病人全身活动,甚至在微小脑动脉中的活动情况,而且还利用与器械联结在一起的电子计算机,每三十秒钟测量并储存放射性药物的活动情况。巴西在为和平和拯救生命而利用原子能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


第7版()
专栏:

巴拿马总统说中美洲问题应由自己解决
哥伦比亚外长呼吁美苏结束对中美洲的干预
新华社巴拿马城电 巴拿马总统豪尔赫·伊留埃卡4月17日在接受巴拿马《评论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美洲国家在寻求该地区的和平方面,“有最后说了算的权利”。他说,“孔塔多拉集团国家正在更好地起着使中美洲国家达成谅解的桥梁作用”。对于中美洲问题,“既不能到外边去寻求解决办法,也不能把解决办法强加于人”。
伊留埃卡认为,目前“在中美洲存在着动乱”和“令人担心的,并迫使孔塔多拉集团要作出双倍努力的军事升级”。
据新华社波哥大4月23日电 哥伦比亚外长罗德里戈·略雷达指出,美国和苏联都应结束对中美洲地区的干预。
略雷达指出,哥伦比亚认为,必须“最终结束这种恶性循环,既应当批评古巴和苏联集团国家,也应当批评美国”。
略雷达外长指出,“很明显,各方都要作出牺牲和下定决心,因为不能只要求美国不再以某种形式向尼加拉瓜的反革命分子提供援助,苏联集团也应作出许诺,结束它们在中美洲的军事存在和对这一地区的后勤支持”。


第7版()
专栏:

朝建议举行南北方第二次体育会谈
据新华社平壤4月20日电据朝鲜中央广播电台报道,朝鲜奥委会委员长金俞顺今天致函南朝鲜奥委会委员长郑周永,建议举行朝鲜北方和南方的第二次体育会谈,讨论组成统一队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等问题。
信件认为,南朝鲜方面4月17日的信“对于十分明显的事实进行不厌其烦的辩解,只能被看作是自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信中说,鉴于这一事实,朝鲜北方希望继续举行南北体育会谈,并建议在4月26日上午十时在板门店中立国监督委员会会议室举行第二次会谈。


第7版()
专栏:

西欧群众继续示威反对核武器和军备竞赛
据新华社波恩4月23日电联邦德国各地大约十万群众今天继续举行复活节游行示威,反对部署美国导弹,要求裁军。
在联邦德国南部的穆特兰根,有一万五千多人在部署潘兴Ⅱ式导弹的美军基地的大楼前举行了游行示威和集会。在集会上,一位发言者要求美国士兵起来拒绝走向“死亡之路”。
在慕尼黑,示威群众包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用被炸毁的房屋堆积起来的奥林匹克山。在巴伐利亚州的纽伦堡,一万多人举行了游行示威和集会。大约一万二千人在法兰克福的美军驻地和富尔法县的西克尔斯的美国军事设施周围组成了一条人链。
联邦德国今年传统的复活节反核和平游行示威今天已基本结束。据估计,参加游行示威的群众总人数达二十五万人。
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23日电 大约五千瑞士群众今天在巴卢瓦兹区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核军备竞赛。示威者要求实现“一个没有核武器的欧洲,并制止全世界的一切军备(竞赛)计划”。
他们举着标语牌,要求和平、工作和核裁军。示威者说:“争取实现东西方共同裁军,是一切和平主义运动的任务”。
本报讯 英国基督教核裁军组织4月23日在萨福克郡组织了反核武器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在警察的严密监视下,完成了由格林汉康芒美国空军基地到拉肯西思美国空军基地的进军。(附图片)
图为英国反核示威的群众正从格林汉康芒美国空军基地向拉肯西思美国空军基地进军。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

苏科学家说应该及时收集分析世界科技情报
本报讯 苏联《真理报》刊登科学家卡拉—穆尔扎的文章,批评一些研究所专家没有及时收集分析世界科技情报。
文章说,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分析世界上主要学术刊物发表的大量研究著作(一年大约四百万篇文章),能使人有可能绘制一张现代科学的学科和门类“图”,反映出全世界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但是,“如果今天分析一下十年来的这样一些图景,就必须遗憾地指出,某些在当时就已成熟的大门类并没有为我们的某些专家及时予以注意和作出评价”。他举例说,如无线电免疫分析方法是七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研究学科的基础,这个方法为许多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的诊断(包括征候出现前)开辟了广阔可能性。但是仅仅在最近几年,在它的创建者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之后,苏联的研究工作与实践工作才开始广泛采用这种方法。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机关没有及时对这个方法和在这个方法基础上产生的科学门类的前景作出评价,没有成为计划机关和有关生产单位的“扰乱安宁者”。
文章认为,苏联科学院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应建立机构负责协调控制分析性信息。进行这样的分析将表明,在某些知识领域我们不仅存在着落后于世界科学的情况,而且在一些重要学科方面根本就没有进行研究工作。


第7版()
专栏:

请羊喝酒
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公司之一的英国石油公司国际化学公司最近出资四十三万美元,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在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给绵羊灌饮葡萄酒的问题。
这是因为现在欧洲酒池的储量已达两百多万吨(约合二十七亿标准瓶)。如果今年葡萄产量年景正常,欧洲酒池的储量还要再增加一百多万吨。
有人说,反正共同体有些农产品卖不出去,为了节省包装、运输、储存等费用,常常要销毁一些桃、梨、西红柿……甚至奶制品,所以把卖不出去的酒倒掉,也算不得什么。但是有人一算,这要使共同体白白损失三亿四千一百万美元。
有人说,如果别无他法,那么就保持目前的办法从葡萄酒中提炼工业用酒精。但是这种酒精销路不佳,提炼费用也太大。
英国石油公司国际化学公司的专门委员会认为,葡萄酒具有同欧洲许多牲畜服食的发酵糖浆一样的营养价值,如果把今年可能生产的一百多万吨葡萄酒全部给羊灌饮,那么就可以少进口价值五千万美元的发酵糖浆。可是这个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欧洲的发酵糖浆行业就大声疾呼,极力反对,声称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
今年以来,共同体“超高温牛奶战”余波未息,酒战又起。难怪欧洲经济共同体负责农业的官员说,如果再不能就共同体农业政策改革问题达成协议,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有“破产的危险”。  乐 山


第7版()
专栏:综述

葡萄牙推翻法西斯统治后的十年
吴志华
4月25日,是葡萄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十年前的这一天,由葡萄牙军队一批青年军官组成的“武装部队运动”,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萨拉查一卡埃塔诺政权长达四十余年的独裁统治,从此,葡萄牙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推翻法西斯独裁统治后,葡萄牙提出了建立多元化民主制度的目标。国内出现各种社会思潮,大小二十多个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或公开活动。但是由于各派政见不一,导致政局长期不稳,政府更迭频繁。在1976年第一届议会选举后,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中心党和共产党成为葡萄牙议会中四个主要政党。然而,哪一个党都没有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无法控制局势。1979年,以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中心党为核心的“民主联盟”虽然在议会中期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府,但由于经济困难重重,党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再次激化,“民主联盟”执政的政府不得不辞职。因此,从1976年至1983年初短短的七年间,葡萄牙八次更换政府,是西欧比较动乱的一个国家。政局动荡就成为葡萄牙十年间政治生活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军人参政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是葡萄牙政治中又一重大问题,其主要反映在围绕修改宪法的斗争上。在推翻独裁统治初期的1976年,葡萄牙曾经制定了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把保证宪法实施、监督议会和政府以及任免军事领导人等重大权力交给由军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军人一直控制着国家机构。但是,随着葡萄牙主要政党力量逐步上升,它们同军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因而极力主张修改宪法。议会终于在1982年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取消了革命委员会,完成了向议会民主制的过渡。
十年来葡萄牙各届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葡萄牙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萨拉查—卡埃塔诺独裁政权进行长达十三年的殖民战争,使国内经济日益恶化。“四·二五革命”后,虽然结束了劳民伤财的殖民战争,但六十万移民回国,给葡萄牙经济带来了不小负担,加之当时采取了“国有化”、“土地改革”等激进的经济措施,造成资金大量外流,生产急剧下降。“民主联盟”执政后,改变了前期实行的经济政策,采取了鼓励私人企业和紧缩财政开支的措施,经济曾一度有所好转。但是,由于遭到世界性经济危机和国内连续三年干旱的影响,葡萄牙经济没有摆脱困境。1982年“民主联盟”下台时,葡萄牙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纪录的三十亿美元,外债累计达一百三十亿美元,通货膨胀率超过22%。现政府于去年6月上台后,继续采取紧缩措施,如削减公共开支,限制进口,增加税收等,这些措施虽然在控制财政赤字方面收到一些效果,但也导致经济发展停顿、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等问题。因此,葡萄牙经济至今仍然面临严重困难。
在对外关系方面,葡萄牙政府为了改变萨拉查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在国际上造成的孤立地位,制定了“在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外交政策,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安哥拉、莫桑比克等一些葡属殖民地相继获得独立。随后,葡萄牙和安哥拉签署了《合作总协定》,两国关系得到迅速发展。葡萄牙同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以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的领导人频繁互访,推动了葡萄牙同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扩大了葡萄牙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
发展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是葡萄牙外交政策的又一个重点。葡萄牙政府多次重申它是北约的“忠实盟友”,把迅速、全面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作为其外交政策中优先考虑的目标。1978年,共同体部长理事会原则上同意葡萄牙加入共同体,并且开始了正式谈判。但由于葡萄牙经济上与共同体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而共同体内部也矛盾重重,葡萄牙加入共同体的日期一再推迟。
十年来,葡萄牙已经从没落的殖民帝国逐步转变为“民主政体”的国家,政局也从动乱逐步走向稳定,如何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是摆在葡萄牙人民面前的现实问题。它不仅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而且也将影响今后政局的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