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记者来信

茅安钟向经济犯罪作斗争 为什么长期遭到孤立和打击?
在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土产分公司出现这样一桩怪事:向经济犯罪分子和歪风邪气作斗争的包装科干部茅安钟,在本单位长期受到孤立和歧视,上级主管部门听之任之,不予过问。
1979年至1981年间,茅安钟冲破重重阻力,先后收集整理了近十万字的材料,揭发本公司业务员柳志伟的经济犯罪问题,柳犯被司法机关判处了两年半有期徒刑。茅安钟被评为广东省外贸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外贸局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表彰了茅安钟,号召全省外贸单位干部、职工向她学习。
然而,从此以后,茅安钟却受尽辱骂、打击和歧视。有人说她是“到处告状,不务正业”,甚至,骂她是“一条毒蛇”,“害了人当先进”。她的顶头上司包装科科长、党支部书记也公然对她讽刺挖苦。茅安钟曾多次找公司和省外贸局领导反映这些情况,而局和公司领导不仅置之不理,反而责备茅安钟“爱管闲事,神经过敏,听风就是雨”,“告诫”她“对公司的情况,不应乱往外捅。”
在重重压力面前,茅安钟并未后退。1982年9月和12月份,她又向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等部门揭发了这个公司山货一科副科长农柳出国推销蜡烛,使国家损失外汇十九万四千九百多马克的外贸损失案件。同年9月,茅安钟又揭发了公司的一个副经理把外商给公司的七千元港币佣金,以个人名义存放在香港,以及原主管烟叶进口业务的副科长陈斌、业务员杨友山,接受贿赂,使国家损失数百万美元的重大经济犯罪事件。对此,公司有关领导却为陈、杨打掩护说:“是商人狡猾,骗了我们同志。”茅安钟对于公司领导对待国家经济损失的官僚主义态度非常气愤,她冒着风险,多次写信、上访,反映公司领导掩盖矛盾,不积极组织调查,反而对揭发人进行批评、追查的情况。
1983年2月1日,省人民检察院根据茅安钟的揭发将蜡烛案的结案意见转给了省外贸局和外经委。但公司和局整整拖了一年,至今也没对此案的责任者进行处理,而且把一个在此案中有重大牵连的业务员提拔为副科长,工资连升两级。
近一年多以来,茅安钟在工作中受到种种刁难、打击,就连抚顺市邀请她前去参加一个科研项目鉴定会,有关领导也以“不是科研干部”和“刚出差回来”为由,不批准去。
茅安钟政治上也受到歧视。她1949年就读于上海法学院统计系,后经学院推荐,提前参加工作。几十年来,一贯工作积极,熟悉业务,坚持原则,热爱党。但她却多次受到冷遇。有一次,茅安钟找科党支部书记,倾诉自己的入党愿望,要求支部帮助她克服缺点。这个支部书记却阴阳怪气地说:“党已变成这个样子了,你还要求参加党干什么?”
目前,茅安钟在广东省土产分公司的处境十分困难,不少职工同情她,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有些党员干部说,茅安钟无私无畏,敢于向不正之风和经济犯罪作斗争,为此竟受到一些领导人的打击。
有关领导部门告诉记者,茅安钟几年来所反映的情况和揭发的问题都是有事实根据的。有的经济犯罪案件,司法机关已侦破结案了,有的正在立案调查之中。茅安钟这样敢于同坏人坏事作坚决斗争的精神是很值得表扬的。初步统计,这个公司由于干部、业务员贪污受贿,被不法外商、港商诈骗的货款和应收未收、有待追回的欠款达数百万美元之多。至于官僚主义、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浪费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弄清。
茅安钟的问题已引起广东省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正在派人调查,支持茅安钟对不良倾向的斗争。南方日报记者 李希亮 新华社记者 吕毅子


第4版()
专栏:

敢于碰硬 狠刹歪风
沈阳体育学院党风有所好转
本报讯 记者尹品端报道:沈阳体育学院党委排除干扰、冲破阻力,切实纠正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种种不正之风,初步改变了该院党风腐败的现象。
沈阳体育学院是与去年“五·五”劫机事件有牵连的单位。在清查“五·五”案件中,暴露了该院“党风之腐败、工作之薄弱、纪律制度之松弛、政治思想之麻木,已达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在中共辽宁省委、沈阳市委的领导下,院党委从去年5月中旬开始整风,9月成立新的领导班子,10月中旬开始整党。在此期间,他们敢于碰硬,纠正了几股不正之风。
去年5月29日,沈阳市考生在沈阳体育学院田径馆进行体育考试。考试前,在家病休的一位原党委负责人向院招生办公室主任要了张招生“工作人员证”,先后两次进入考场,后又让儿子带着来到考场。他儿子进入考场后,通过未婚妻(招考教师)给一位招考教师递条子,为这位原党委负责人的外甥女作弊,当场被发现。党委在调查核实以后,向全院发出通报批评,对参与作弊者作了处理,并取消其外甥女的录取资格。
体院往年选留校学生,基本是各教研室、甚至由个别老师定名单,“关系学”、“人情风”比较盛行。群众反映:只要有“长春的达木兰(君子兰中较好的品种),凤城的老窖,开原的大米,熊岳的苹果,大连的鱼虾”送给老师,留校就有门。去年7月,学校采取毕业生自愿报名、参加考试,然后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留校的办法。一个副院长的儿媳要求照顾留校,该副院长的亲家母也到处托人说情,但因考试两门不及格,院党委坚决不同意留校。
沈阳体育学院在教学领域里还有一股突出的歪风:老师给学生透题、打“人情分”。有的老师对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学生,在考试前透题。有的学生装病不参加统考,专要补考。因为补考时容易打“人情分”。去年7月,81级田径期末考试时,198人中有61人因“病”补考。这些不正之风,既掌握不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又严重腐蚀了学生的思想。学校党委决定:没有正当理由和不履行正当手续,不予补考;补考最高分为60分或“及格”;任课老师不参加出题,密封试卷,判卷采取流水作业,从而使补考大大减少,“人情分”基本刹住。
1981年,沈阳体育学院分新房,分得怨声载道,有人利用职权多要房,有的徇私舞弊多要房,群众意见很大。1983年11月分配新房时,党委书记原立在大会上宣布:“所有共产党员要以整党精神对待这次分房。党员与群众同等条件的,群众优先;党员干部与教师同等条件的,教师优先。共产党员要带头吃亏,怕吃亏的不配做党员!”会上还提出党员干部要自觉清退多占住房。在党委的号召下,大多数党员干部退房带头,分房谦让。但有一个原来的院领导(已离休),对党委清退他多占的住房有意见,党委常委集体找这个同志谈心,使这位领导很快退出多占的一处两间住房。


第4版()
专栏:

为进一步发挥青年在国内外的积极作用
国际青年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在京成立
本报讯 记者武培真报道:4月17日上午,国际青年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在京宣告成立。
在该组织成立之日,同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确定了三项中心任务:(一)做好关心青年的工作,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二)动员青年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投入两个文明建设;(三)发展中国青年和世界青年的友好交往,为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应有贡献。并且还决定,明年举办中外青年友好会见活动,举办青年征文活动及发行“国际青年年”的纪念邮票等。


第4版()
专栏:

中英签署互设总领事馆协议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关于在曼彻斯特设立中国总领事馆和在上海设立英国总领事馆的协议今天下午在北京签字。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和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协议上签字。


第4版()
专栏:

国际青年年中国组织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委员:胡锦涛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
副主任委员:彭珮云(女)教育部副部长
丁峤 文化部副部长
路金栋 国家体委副主任
刘延东(女)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克强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秘书长
秘书长:刘延东(兼)
委员:俞孟嘉 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
贾学谦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石 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
洪民生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于问陶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
庞炳庵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
瞿健 北京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翟建民 邮电部副局长
林君雄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
王文起 中国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
王建程 中国青年旅行社副社长
李光荣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英国外交大臣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国务委员姬鹏飞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一行。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对记者说,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姬鹏飞指出,只要双方从大局出发,本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精神,香港问题完全有可能获得圆满的解决。他还说,中英两国将一百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通过友好协商加以解决,这不仅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和中英友好关系,而且对国际社会也会有很大影响。


第4版()
专栏:

耿飚会见阿根廷激进公民联盟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总统特使伊里戈延率领的阿根廷激进公民联盟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倪志福会见罗马尼亚总工会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由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罗马尼亚总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尼古拉·康斯坦丁率领的罗马尼亚总工会代表团。


第4版()
专栏:

小资料:国际青年年
1979年第三十四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确定:1985年为国际青年年,主题是“参与、发展、和平”,即参加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鼓励青年热爱和平;目的是促进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青年问题的重视,动员国际、区域特别是国家和地方各级力量更好地关心青年的成长,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如教育、就业等),使他们更有效地参与经济与社会发展并作出贡献。这一决议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支持。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联邦德国知名人士团
据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国务委员姬鹏飞今天下午会见了以联邦德国—中国友好协会联邦理事迪特里希·舒尔特为团长的联邦德国知名人士团,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4版()
专栏:

邓力群会见英国学者施拉姆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邓力群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学者施拉姆教授,向他介绍了我国国内情况,并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


第4版()
专栏:

吴学谦会见即将离任的澳大利亚驻华大使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今天上午会见即将离任的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邓安佑。


第4版()
专栏:

云南麻栗坡县边防民兵两天连打两个漂亮仗
据新华社云南边防前线4月16日电 (记者段建勋)云南省麻栗坡县民兵配合边防部队还击越军武装挑衅,4月8、9日两天连打两个漂亮仗,毙伤入侵我境内侦察破坏的越军六名,缴获冲锋枪、手雷、电台、望远镜、匕首、军用地图等军用物资一批。


第4版()
专栏:

广西边防民兵护耕小分队连续战斗打击越军袭扰
据新华社广西边防前线4月16日电 (记者林宁、通讯员陈刚)连日来,越军不断向广西宁明、龙州等县边境从事春耕生产的农民开枪射击,并派出武装人员潜入我境内进行袭扰活动。我边防民兵护耕小分队奋起还击,在三次战斗中共毙伤越军二十一名,我无一伤亡。


第4版()
专栏:

徐信会见巴基斯坦国防学院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信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由贾维德·纳西尔少将率领的巴基斯坦国防学院代表团。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新选副院长拒绝参加就职宣誓
台“立法院”派系斗争表面化
本报讯 据台北报纸报道:3月27日台湾“立法院”选举“院长”和“副院长”,当天下午选举开票还未结束,副院长候选人刘阔才突然离席而去。28日上午“立法院”举行宣誓就职仪式,刘阔才作为连任当选的副院长又未到场。许多前来致贺的“立委”,赶往刘的住处探视,也不见其人踪影。直到当晚9点多钟,刘阔才才露面表示“身体不适,未克前往参加宣誓典礼”。
“立法院”副院长在宣誓典礼中竟然无故缺席,这是台湾“民意机构”空前之举。事情发生后,刘阔才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解释说,他所以没参加宣誓,身体不适并非主因,实在是气于有人在选举中“捣鬼”,所以就“不想干了”。
刘阔才在记者的追问下道出了事情的部分真相。刘阔才本是台湾某些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政界“广结人缘”,但同国民党几大派系“无甚渊源”。在1981年“立法院”选举中,他的得票率大大超过了“院长”,有些派系对此大为不满,认为是某些人故意给“院长”难堪。
在这次选举前,一些人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果然,选举结果是:刘阔才的得票率大大低于“院长”,还出现了40张空白票。刘阔才认为,这是“某大政团”蓄意降低自己的得票率,以维持他们在“立法院”的正统地位。
刘阔才经过这次打击后,表示对官场已心灰意冷,准备辞去“副院长”职务。后经国民党“高阶层人士”几度斡旋,他才勉强于3月31日补行了宣誓仪式。
这次事件发生,在台湾政界引起了“相当的震撼”,台湾一些报纸忧心忡忡地说,“这次选举风波只是由来已久的派系斗争的一次暴露”,今后“派系对立可能会益形尖锐;‘和谐’的形象将更难建立”。言人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交通混乱 叹为观止
本报讯 2月28日、29日两天内,台湾地区连续发生数起严重交通事故:新竹县警备车翻覆,3人死亡,5人重伤;彰化县6起车祸,2死7伤;一辆油罐车在台北附近的高速公路上,连撞大小两辆轿车,至少6人死亡,30余人重伤;更有甚者,73岁的前“行政院”秘书长、“财政部长”费骅,在台北街头晨跑时,被公共汽车撞倒,不幸身亡。《联合报》为此评论说,费骅先生一生为台湾的“交通、经济和财政建设,卓有贡献,竟尔死于非命,车祸给社会所造成许许多多的无谓损失”。
3月3日,《联合报》在一篇以《交通紊乱已成了我们的国耻》为题的长篇文章中说,“不管是达官显要还是升斗小民,在台湾都有被汽车撞死的危险”;“就是在自家门前行人道上散步,危险性亦不能免”;“不论是公车还是民车,都照撞人不误”。文章说,“台湾交通紊乱,早不自今日始,国人浸淫其中,虽说感觉日钝,但想来也难以忍受;外人来台,尤觉惊心动魄,叹为观止”。“台湾交通不良,早已名声远播,说它成了我们的‘国耻’应该不算太过”。“台湾地区的交通安全恶化,不知将演变到何种地步,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更将难以估量”。


第4版()
专栏:

一束鲜艳的报春花
——记海峡两岸一对少女的通信
民族认同的浪潮,正在冲击着台湾海峡的人为藩篱。我们叙述的这个故事,就是从这股时代潮流中撷取的一朵浪花。
那是去年春天的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部“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徐曼同志,收到了一封台湾听众的来信,写信人是一位少女,称徐曼为“姐姐”,向姐姐倾诉了自己在学业上的苦闷,还希望姐姐能告诉她一点有关大陆青年的就学情况。
台湾小妹对大陆同胞的真诚爱心和渴望认同的强烈愿望,深深感动了台播部的同志,他们对这位台湾小妹同样怀着骨肉之情。徐曼在广播中亲切地呼唤着台湾小妹,向她介绍了大陆的教育情况,还深情地唱起了自己学生时代喜爱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节目播出不久,台湾小妹又写来了第二封信。信中写道:“徐姐,我很高兴地能这样称呼您。自从上回在节目中得知您的回答后,就一直想再写信给您。您在节目中提到,在大陆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本身的实力够,就可以上大学。但是我们的教官却告诉我们,说在大陆除了高干的子女,普通人是很难上大学的。教官还说:在大陆不管是什么考试,只要在卷子上写上‘毛泽东万岁’,批卷老师就一定要给你满分,这是真的吗?我只觉得好笑,怀疑成分远超过相信。”
台湾小妹在信中还倾诉了台湾年轻一代想了解大陆真实情况的愿望,她说:“徐姐,或许您不晓得您的听众朋友中,有很多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至少在我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台湾,我们所能接触的都是对于大陆不利的报道。前些时候您在节目中提到了武汉和南京的长江大桥,我和同学们都无法想象大陆还真有那些我们一辈子也无法见到的大桥……”
徐曼在广播中,又一次答复了小妹提出的问题,并对她小小年纪,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示钦佩和赞扬。
节目播出后,徐曼又意外地收到了一位北京小妹的来信。北京小妹在信中说,她在收音机短波频率中,听到了徐曼给台湾小妹的复信,她们之间亲如姐妹的真挚感情,使她感动得热泪盈眶,禁不住也提起笔向台湾小妹抒发胸臆。她希望徐曼姐姐能在广播中传达她对台湾小妹的问候。
北京小妹的来信,使台播部的同志又惊又喜,于是来到这位姑娘的家中采访。她叫李海澜,是一位普通干部的女儿,今年21岁,文静、秀气的脸上还带着几分少女的羞怯。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知道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向往有一天能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作为一个大陆青年,她也渴望了解台湾青年,同时她对台湾小妹信中提到的“教官”的那些话,觉得荒唐可笑。她在给台湾小妹的信中写道:“我周围的同学许多人升入大学了,他们之中并没有一个父母是高级官员。……象你们教官讲的那样,只要写‘毛泽东万岁’就可以通过一切考试,那太荒唐了。这几个字一年级小学生也会写,难道他们也可以通过研究生或博士考试吗!”
这位北京小妹曾参加过大学入学考试,因成绩不够未被录取。但是,她没有放松学习,现在一面参加工作,一面学习文化知识,她特别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因此,她还为台湾小妹作了两首古体诗。徐曼同志在广播中播送了北京小妹给台湾小妹的信,并用录音访问形式报道了北京小妹的生活情况。半个月后,徐曼在电话里听到了北京小妹兴奋的声音:她收到了台湾小妹的来信!
原来,天天收听“空中之友”节目的台湾小妹,在广播中得悉北京小妹给她的信,“空谷足音,跫然心喜”,她兴奋得当即提笔复信。这封信在海外辗转了半月,终于平安到达了北京小妹手中。信中写道:“李姐,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一封信,会引起如此大的共鸣,正如您的感觉一样,我也很热切、很盼望能见上您一面。也许在短时间内中国仍不能统一,但终有一天,我会到北京去看您的。但愿那时候,我们都仍然是正值年少的国家青年。”
北京小妹看到这封辗转万里的信笺时,眼睛被泪水模糊了。她把台湾小妹的来信和照片珍藏起来,等待着与台湾小妹相聚的那一天……
三猛 文芳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行政机构繁多 冗员充斥
本报讯 台湾“省政府”最近一项统计资料显示,自迁台迄今,军、公、教及民营各类人员,以行政人员增长最为迅速,大约增加了三十五点七倍,数目之大,令人咋舌。
目前,台湾的行政机关普遍存在员额膨胀的情况。各机关在业务增加时极力要求增加员额,而业务萎缩或完成时却仍维持原有员额,人事费用的支出年年增加,“不适任现职”人员及“无效人力”也随之发胀。在“省府”及各县市或乡镇级地方政府中,由于政治恩怨与派系矛盾的影响,机关内冗员充斥、劳逸不均的情况日益严重。由1972年底至1980年底,“行政院”所属机构公务人员总数由30.9万余人,增至43.65万余人,其中真正干事的只有20万人左右,10万人工作不足,另外10万人可以说是“无效人力”。
·晓静·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宝岛稀有树种——红树林
台湾淡水河口、竹围一带,可以见到成排密集枝丫和墨绿树叶构成的坚实如天棚一样的奇树,树枝如高跷踩在海水中,不怕咸水浸泡,又能挡住汹涌的波涛,犹如一道布在海傍的绿色屏障。这就是台湾的稀有树种——红树林。
红树林属于罕见的胎生植物,从生态学观点看,它是食物链的生产者也是水中动物栖息所。红树林的根、茎、花、枝条败落泥淖里,便分解成丰富的有机质,成为海螃蟹、虾、牡蛎以及其它软体动物的食物。红树林的分泌物,还可以使近海荒芜的盐碱地逐步变成良田。红树林可以保护河口堤岸,防止海水倒灌成灾。所以一直被人们视为海下森林的最佳树种。台湾红树林几乎是此类植物分布的北限,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根据文献记载,台湾的红树林共有三科六属六种,分别是海茄苳、红茄苳、细蕊红树、水笔仔、五梨蛟和榄李。除淡水河口及嘉义一带之外,台湾南部高雄海湾地区也是红树林的中心产地。


第4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北市水源污染严重,民众很不满意。近日有关方面又想把水源区划作游览地,更引起台北市民的反对。部分议员指出,“台北市民唯一的饮水资源,应由立场超然的专家学者参与管理,避免因部分特权的利害关系而影响水源的净洁”。图为《中国时报》三月三十一日为此刊载的漫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