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生态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发言摘登
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许涤新:社会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掌握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而且要掌握客观存在的生态科学的规律。掌握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的生态经济规律,不仅有利于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工业、矿业、能源和运输等业的顺利发展,而且能够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实践证明,在一定的时间或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处于互相适应、互相协调的平衡状态中,对于发展工农业生产,是极其必要的。当然,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生态平衡是不可能永久稳定、永久不变的。生态经济所要求的也只是在一定时间里生态平衡相对稳定。
同劳动生产力一样,作为再生产资源的生物资源与土壤资源,都具有连续性。对于生态环境,要重视再生资源的连续性。要通过人为的“干预”,去改善生态平衡,而不是在制造一个大破坏之后,才“从头收拾旧山河”,才着手去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要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衡量经济效益,对于那些只看见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企业和地区,进行调查和研究,暴露矛盾,提出改善意见,这是我国的生态经济学者的责任。
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我们必须关心环境和资源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不仅有自然科学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经济问题。真正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要考虑的问题是整个地球的表层,就是与人的社会有密切关系的上至大气对流层,下至整个岩石圈的上部。这个巨大的范围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运动的、有交换的系统。我们要搞好环境管理,就必须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要提倡多学科交流讨论。生态经济学的问题很重要,它关系到当前,也关系到子孙后代。在经济建设中,要研究资源的不断利用和永续利用问题。从资源的观点看,“三废”不是废,而是宝,是送到我们家门口,不需要开采的资源。充分利用“三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没有技术,主要还是经济上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生态经济学的探讨。
林业部部长杨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大力植树种草,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第一位的工作。我国林业的现状,同四化建设、人民生活很不协调。森林缺少,而且分布不均匀。森林面积在减少,质量在下降,森林过量采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用材短缺。由于森林、草场大量破坏,造成了许多生态性的灾难。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采取了许多重大决策,现在的情况已开始逐渐好转。各级党政领导都把植树造林摆到了重要位置,放宽林业政策,建立了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责任制。但是,无论是绿化发展的速度,还是造林的质量,森林的保护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要继续努力,开拓前进,争取在2000年使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2%提高到20%,使退化的草场逐步达到恢复,使城市绿化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主要依靠群众,人人动手,自力更生,国家给以适当支持。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建立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把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造林绿化要从实际出发,搞好科学规划,加强立法工作,加强林政管理,使绿化祖国的运动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李锡铭:过去我们对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上的工作做得不够,干了许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或局部问题上取得一些利益、而在更重要的方面却遭到更大损失的事情。拿开矿来说,我这个部门开矿,就只利用我所需要的一部分,把另一部分抛弃。另一个部门开矿,又只是利用他所需要的那一部分,把其他的共生矿抛弃。这样做,不仅是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非常不合理,而且造成生态的严重破坏,环境的严重污染。
多年来的经验说明,经济建设和生态平衡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类的经济活动,会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多种多样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些规律和它的变化,又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不是搞原始生态平衡。但是,要科学地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必须对经济的发展,城乡的建设,整个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成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研究生态经济学,是当前迫切需要的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行动。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确定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战略思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以生态经济学作为理论基础,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来指导经济社会的发展。希望搞生态经济研究的同志能够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指导规划、立法、方针、政策的研究,同时做好科普工作。只有大家都真正认识了这个问题,自觉性才能提高,盲目性才能克服,现代化建设才能健康发展。
农牧渔业部顾问边疆:生态平衡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我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搞不好,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八亿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十亿人民都要遭受损害。生态环境的核心是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但也有一定限度。如果开发利用超过了极限,就会破坏生物和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造成生态失调。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训是极深刻的。国务院领导同志曾指出,现在农村如果出问题,很可能不是出在所有制上,而是出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上。这种破坏是带根本性的,如果不严加制止,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一套政策所带来的效益就会有不少被抵消。这里不但指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潜伏着的生态危机,而且指明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其特点之一,就是要建设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农业部门的同志不但要懂得农业经济规律,还要懂得生态规律,要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
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陈岱孙教授:在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着从一个综合的学科逐渐走向分支专化,又在各种学科之间出现重新组合、互相渗透,从而形成新学科的趋势。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代的哲学几乎包括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一切认识。经济学是长期和伦理学、政治学合为一体,后来才分离成为独立学科的。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自达尔文的“进化论”创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世纪三十年代,生态学就和社会科学进行了新的结合,先和社会学、人类学结合,后来又和经济学结合,形成了属于经济学分支的生态经济学。它的产生是所谓后工业社会的反映。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今天迅速和大规模工业化所引起的这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经济结构、机制、制度等等失调的问题。它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只就物质生产、分配、消费等本身消长方面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偏向,并提出了人类经济活动新义的社会价值标准问题。
在中国,对生态经济学的注意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它是现代化要求所促进的学科。生态经济学的产生,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现代化所要求的经济建设,不仅仅是物质生产或生产力的增进,而且是一个国家综合的、全面的社会经济和天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路线、目标,这也就是我们应对这门新兴经济学分支抓紧研究的原因。
对于我们经济科学工作者,尤其是对于我们从事经济科学教学、研究的工作者,象生态经济学这样一个新的多科性组合的边缘科学的出现,还应有一个新的启发,就是我们不能把经济学变为一个封闭的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于光远:生态经济学是生态设计师的一门必修课程。发展农业归结起来就是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资源,农林牧渔综合经营。过去,不知道有多少太阳能和水被浪费。因此,生态农业、生态思想应该引起所有的农场、林场、养殖场和畜牧场的注意,应该在所有的有关企业重视起来,明确树立生态设计的思想。
三中全会以来,许多好的经验,正在各方面创造。因此搞生态工程、搞生态设计是很必要的。所有的生产队都应进行生态的审查,所有的有关行业都要进行生态审查,按照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以充分利用阳光和水,充分利用农林牧渔其他方面的各种生态循环。这就是我们应用现代技术的一种穷办法,这种办法不用花很多钱就能够创造很多财富,进一步又使我们有可能去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发展最先进的科学。这本身就是一门先进的科学。按照生态学的原理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条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当前我们的研究是专业研究多,综合研究少,研究也不充分,综合的研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我们应该加强这种研究,要建立综合的研究所。生态设计工作是大量的,需要的生态设计师也是大量的。合格的生态设计师要具备必要的知识,生态经济学就是一门必修课,这是我们干部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比生产先进国家晚了十多年。作为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还很少,而且参加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多,在经济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已经宣布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说明了开展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在这方面也有许多重要理论问题需要研究,例如,根据我国的国情,应当达到怎样一个经济生态相统一的目标,如何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如何根据生态学的理论,按照我国自然环境的状况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来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在进行国民经济平衡时,如何调节生产部门与自然生态的平衡,这里有没有一个常规性的比例可寻;在再生产过程中,恢复自然力的步伐对社会经济扩大再生产的作用;用于改造环境和治理污染的投资,在经济理论上属于什么性质;如何利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促使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价值论基础问题,等等。
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柳随年:现在,国家计委正在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组织各部门、各地区制订“七五”计划和1990年至2000年的十年设想。在这个计划和设想中不仅要包括经济,而且要包括社会、人口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管理好我国的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在制订长远规划时,就要把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也只有切实地把这一内容纳入国家计划,从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科研等方面给以保证,才能较好地解决。当然,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负担重,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急需搞好国家的重点建设,因此,一时还不可能拿出很多钱用于生态环境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地进行论证比较,分出轻重缓急,前后次序,有步骤地解决。在这方面可以大大发挥生态经济理论家和实际工作者的才干,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建议。


第5版()
专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

第三部分 做好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各项工作
第二十章 对生活消费进行科学的指导
第三节 对生活消费进行指导的机制和手段
社会主义社会对生活消费进行科学指导,依靠什么组织和力量呢?
按照社会主义的本性和我国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经济组织和其他许多社会组织都负有指导消费的责任。
国家机构在指导生活消费中的责任
社会主义国家负有这种责任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全国人民的生活负责,因此它不但要很好地组织生产,管理生产,也要在产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合理消费方面进行指导。它不要去干预它不应该和不必要干预的事情,但是有些事是应该运用国家的力量去办,或者去保证的。
具体说来,政府管理经济的部门首先是计划部门,要制定生活消费发展的长远和近期规划,并与国民经济生产计划衔接起来。要把生活消费发展的要求,作为指导性计划下达各地区、各部门参照执行,并把生活消费计划执行情况作为评价计划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志。这是指导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
劳动工资部门的工作,同人民生活消费关系相当密切,要注意对劳动者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一般需要和各种劳动者的特殊需要,作为确立各类人员收入水平和分配办法的重要依据,在工资福利分配工作中,凡合理可行的,积极予以解决。
经济组织在指导生活消费中的责任
政府各级管理生产的部门,不管是农业、轻纺工业或其他生产部门,在组织和管理生产中,不仅要注意生产的经济效果,还要十分注意产品的消费效果;不仅要关心产量与利润,还要关心产品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并且按照合理的消费结构的发展方向,去发展各类消费品的生产。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中,有的是同人民生活消费的指导直接有关的。
譬如,社会生活服务企业对生活消费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是以自己的劳务、产品来满足人民生活消费需要的。社会生活服务部门的发展,要逐步减轻或代替劳动者的家务劳动,从而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实现消费社会化。社会生活服务企业不仅要以数量充足的服务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起到“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的作用,还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计划地开拓消费服务的新领域。例如各种文化生活服务,有益身心的娱乐和体育活动,业余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的服务,以及参观、旅游、艺术创作和艺术享受等等。生活服务部门用这些手段引导人民生活消费向着更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更文明、更幸福的方向发展。
经营生活资料的商业企业,在指导生活消费这件事上负有很重要的责任。在组织消费品的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它不仅要努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而且要通过市场、商业广告、橱窗展览和产品展销等形式,来指导消费者的消费。通过宣传商品知识,培养消费者健康的情操、爱好和审美观点,并为消费者当好选择商品的参谋,以引导人们的消费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宣传同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同,它不应该只是以推销自己的商品以取得赢利为目的,还要以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人民生活消费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是我国商业工作者,特别是处在第一线的商业销售人员的光荣职责。
为了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但是,我们研究的目的与资本家不同,不是单纯为了多销货、多盈利,而是要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主义负责,对国家整体利益负责。
价格是指导消费的重要经济杠杆,合理的价格可以把消费引向合理的方向,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有的经济组织是生产生活资料的,那就存在一个选择怎样的产品来生产的问题。此外,我们现在许多经济组织,不只经营业务,还要管本单位职工各方面的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况改变之前,当然要对本单位职工的生活消费给以必要的指导。
其他社会组织在指导生活消费中的责任
其他社会组织如各群众团体,各种科学、教育、新闻、出版、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机构,根据自己的性质和任务,都要为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服务。在各自的活动范围内,它们责无旁贷地也要对人民的生活消费进行指导。
例如:科技战线也是指导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在研究和指导生活消费方面,其作用和意义都是很大的。仅从我国十亿人民每天消费十亿斤以上粮食、几千万斤肉、几亿斤蔬菜来说,如果能提高消费的经济效益的1%,甚至1‰,就等于为社会增加了巨大的财富,就直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消费领域需要研究的课题非常之多。还有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普及、推广、应用,其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也是很可观的。
又如,卫生部门对于劳动者的卫生保健要进行指导,对妇幼、老年及各种职业劳动者要给以营养指导。
新闻、出版、电影、戏剧、广播、电视、文艺、美术等等部门,是一支影响很大的力量。从事这些工作的同志,应注意运用各自拥有的手段对消费进行指导,传播好的消费风尚,观察社会上盲目的消费倾向,及时引导,而不要去迎合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有的电视剧对转变农村办婚事铺张浪费的旧习俗大有好处;而有的电视剧和影片中,普通家庭三、五人的一餐便饭,也要大鱼大虾、整鸡肥鸭的摆上一桌子,既脱离现实生活,也不能正确地指导消费。
此外,对生活消费也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例如,在我国就通过立法和司法手段,对赌博、吸毒等严加禁止。
既然社会各方面都有责任对消费进行研究和指导,还需要不需要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呢?由于消费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涉及的面又很广,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和组织协调工作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专门研究制定消费发展的战略目标,综合研究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提供领导做决策参考。还可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从各方面研究解决消费领域中的重大问题。
这里有个认识问题应该明确: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生产观点,现在一般人已经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了。至于还要有一个消费观点,不少人在思想上还不够明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要有人民消费的观点。人民要有合理的消费,一切经济效益最后要通过消费水平、结构和方式来表现。关心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关心人民消费的提高。如果大家都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生活消费指导的自觉性就会大大增强。
最后还要指出,党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对生活消费的指导,就是在党所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进行的。
本章执笔:庄静、练岑
(原载《经济学周报》第79期)


第5版()
专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及宣传讲话

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是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犯罪行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宪法还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任何机关、团体、个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都是不能容许的,对违犯者,应当依法惩处。
非法拘禁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拘留、监禁他人或以其他强制手段,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非法拘禁罪首先必须有非法对他人进行拘禁的行为。非法拘禁他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捆绑、扣留、强行关押、禁闭、隔离审查等等。无论行为人实施哪种手段,只要是对被害人的人身非法实行强制,使其失去了人身自由,就构成非法拘禁罪。例如:一生产队丢了一只羊,队长王某怀疑是社员刘某偷的,擅自决定把刘某关押在仓库达三天之久,令其交待问题。王某的行为就构成非法拘禁罪。在非法拘禁过程中,对被害人实施了殴打、侮辱行为的,要从重处罚;致人重伤、死亡的,要依法严惩。
在我们国家,对拘留人和逮捕人犯,法律有严格的规定,有批准、决定逮捕权的只有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拘留权的只有人民公安机关。拘留和逮捕人犯必须严格地遵守法律手续。任何团体、机关、个人抓人,或变相地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权利,或者有逮捕、拘留权的机关不按法律程序办事,滥用职权,任意逮捕或拘留人,都是非法的。
非法拘禁罪是故意犯罪。过失行为不构成此罪。如某展览馆管理员,到下班时间,因为疏忽大意,把还在参观的观众锁在展览厅内。对这个管理员工作不负责任的行为应批评教育,但由于他不是故意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不构成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的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普通公民。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犯非法拘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非法拘禁罪、而又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5版()
专栏:

《四川经济体制改革》出版
《四川经济体制改革》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二年四川经济体制改革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领域的试点情况。入选的十三篇调查报告,分别就工业企业的扩权、自负盈亏、联合,以及商业、物资、财政、银行等各个经济部门的改革,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该书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撰写,林凌主编。
(述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