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马尔科维奇主席重申
南共联盟不赞成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
本报贝尔格莱德3月15日专电 记者严正报道:昨天,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主席马尔科维奇在记者招待会上重申,南共联盟一贯的立场是,不赞成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
他在回答保加利亚通讯社记者提出的关于举行世界和欧洲共产党以及工人党会议的可能性和南斯拉夫对此所持立场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南共联盟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反对世界共产党会议变为一种机构,反对建立某个中心,因为这是不现实的,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不同国家和世界各部分工人阶级斗争的条件是不同的,南共联盟对这方面的每一个建议,都采取具体对待的态度。南斯拉夫曾参加过欧洲共产党的柏林会议以及其它会议,但是,在目前这样严重的国际局势下,和平、安全与平等的问题不仅与所有的共产党而且与所有进步的以及其它政党有关,如果仅仅由共产党人来讨论争取和平与平等的斗争问题,就会缩小这种斗争的基础。我们认为,由所有真正关心世界和平、进步和平等的人都来议论这个问题,这在客观上是有利的。
马尔科维奇还指出,目前世界上和工人运动本身存在着许多矛盾,因此要期待世界共产党会议取得成功是不现实的。
他强调,南斯拉夫仍将积极地坚持不结盟的政策,为努力恢复对话以缓和局势,制止军备竞赛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切中小国家的民主进步力量和运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应更加积极地参与解决国际事务。
马尔科维奇谈到南斯拉夫同各国的关系时说,南斯拉夫同中国在两国和两党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记者招待会上,马尔科维奇就南斯拉夫的经济状况以及外交活动发表了讲话,他阐述了1984年南斯拉夫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是:执行经济稳定纲领;确保代表制度的巨大效能;为克服困难的国际局势而斗争。南共联盟和整个南斯拉夫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在业已确定的自治和不结盟政策的基础上实现这些任务。


第7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在一些问题上取得进展
为召开共同体首脑会议创造有利条件
本报布鲁塞尔3月14日专电 记者林军报道:欧洲共同体部长理事会经过几天的紧张会谈后,就减少牛奶产量和逐步取消农产品贸易的货币补偿制问题达成协议。并对葡萄牙正式加入共同体之前向它提供农业援助问题作出了决定,从而为即将召开的共同体首脑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欧洲共同体的农业部长、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的会议是从11日至13日先后在布鲁塞尔分别举行的。
农业部长理事会经过艰巨谈判,直到13日凌晨才达成关于牛奶产品削减2%的原则协议,有效期为5年。协议规定,生产者如果超过规定的限额,需交75%至100%的罚款。关于去年决定的给小生产者1.2亿欧洲货币单位的援助,仍将继续维持两个农业年度,但对奶油的消费补贴则要削减75%。13日中午,部长们又达成另一项协定,规定在3年内逐步取消农产品贸易的货币补偿制。争论多时的共同体农业改革问题至此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将有利于节约农业开支和改革共同体财政制度。
近年来,由于共同体国家牛奶生产严重过剩,共同体在补贴和奖励方面的负担日益加重。自1979年到1983年间,农业开支平均每年增长11.1%,而共同体的自身财源平均增长率仅9.7%,因此有些国家要求节约农业开支。货币补偿制是共同体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由于成员国之间货币汇率经常变化,所以设立这样一种制度,以维持各成员国农产品价格的平衡。
这项制度对货币坚挺的联邦德国的农民较为有利,而对法国的农民不利,因此,过去法国提出取消这项制度时屡次遭到联邦德国的反对。这次双方达成协议,据认为是表现了两国的“合作精神”。
外长理事会主要是为首脑会议的日程作出安排,并就1983年度给英国和联邦德国的预算摊款回扣作出一项规定,但仍有待于欧洲议会审核,由首脑会议决定。外长们13日还同葡萄牙代表团举行了关于葡萄牙加入共同体的第17次谈判,决定在葡萄牙正式加入共同体之前给予5,000万欧洲货币单位的无偿援助,以利于葡萄牙进行农业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由于部长理事会达成上述这些协议,取得了某些新进展,此间观察家对即将举行首脑会议表示乐观,认为已经“开辟了走向妥协的道路”。


第7版()
专栏:

尼加拉瓜要求美国从中美洲撤军
据新华社联合国3月14日电 尼加拉瓜政府今天在这里发表一项公告,再次要求美国立即从中美洲撤走军队和军事装备,停止对尼加拉瓜的进攻。
公告说,最近尼加拉瓜的渔船、观察船和港口设施遭到的空中和海上袭击,“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驻在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领土上的机构指使和批准的,并得到了美国驻洪都拉斯部队的支持”。
据新华社马那瓜3月13日电 尼加拉瓜政府今天呼吁国际社会向尼加拉瓜提供保卫国家所需要的技术和军事装备,以制止美国的侵略行为。
尼加拉瓜执政委员会协调员丹尼尔·奥尔特加以政府的名义向全国宣读了给世界各国人民的一封信。
这封信向美国政府提出四点要求:立即把军队和军事装备从中美洲撤出去,停止对尼加拉瓜的侵略,寻求萨尔瓦多危机和尼加拉瓜问题的政治解决办法。


第7版()
专栏:

在新技术革命中的日本
张云方
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这场革命被称为“新产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第三次浪潮”。面对这场重大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自己的进路。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先声夺人,提出向二十一世纪“高度信息社会”进军的口号。
1984年新春伊始,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国会演说中指出:“到二十一世纪还有16年,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抓紧采取必要的对策”,“要把实现高度信息社会作为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动力。”中曾根还指示内阁官房副长官藤森,尽快组织和召开“高度信息社会恳谈会”,在夏季到来之前拿出一份未来社会远景规划的中期报告,应付奔腾而来的技术革命的浪潮。
日本广播出版协会的《第三波》以及《2001年》等著作对日本政府之所以要如此急迫地采取措施作了说明。《2001年》一书形象地写道:日本是一个处于夹缝之中的国家,为了生存与发展,只有向新技术挑战。《第三波》认为,日本人普遍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激发日本去拚搏。
经济发达的日本会具有危机感,其原因何在?《经济大国的苦衷》一书指出,这是日本固有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日本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能源、资源近90%要依靠进口。在经济结构上,日本奉行“贸易立国”。1955年到1981年26年间,出口额增长了75倍,年增长率达18.1%。日本大量倾销商品,引起各国不满。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同欧美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现在,这种摩擦已经达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因此,日本急欲找到一条既省能源,又减少贸易摩擦的路子。
日本政府的急切心情,也反映了国内矛盾的严重。日本财政赤字累计已超过100亿美元,社会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政府是把解决此类问题的希望寄托到技术革命上了。
另外,日本报纸分析,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十九世纪人类的科学知识只是每50年才增加一倍,而今天不到5年就增加一倍,如果一步落后,就可能步步被动,时代也促使日本迅速作出抉择。
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日本决心大显身手。
首先,日本想从战后“贸易立国”转上“技术立国”的轨道。去年,日本第一次设立了“科学技术国际奖”,接着,又制定了突出科技建设的战后第十个经济计划——《八十年代经济社会的展望和指针》。最近,作为首相新技术革命的参谋部——“高度信息社会恳谈会”又宣告成立,恳谈会力求从各个方面为首相提供新技术革命的信息。日本报纸认为,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新技术革命的战略地位已经牢牢地固定于日本的国策之中。
其次,日本从国民教育入手,为技术革命积蓄精神和技术力量。所谓国民教育,一是国民的意志培养,一是学校教育。从去年起,日本社会上着重宣传要树立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精神。因此,日本政府决定把整饬教育作为今后三大基本政策中的重要一项,由政府亲自抓。
现在,日本从上到下,从官到民已经动作起来。日本的科技经费逐年增加,上年度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4%,1984年度在压缩开支的情况下,科技振兴费的预算仍然比1983年度增加3.4%。今年2月上旬,日本政府正式通过建立第一批共14个“科学都市”的计划,“科学都市”的内容是“产”(尖端产业)、“学”(掌握尖端技术的工科大学和研究所)、“住”
(居住舒适方便)三位一体,它是日本未来城市建设的模式。更为突出的是,日本“官学民”(政府、研究机关、企业)三者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开发体系。据报道,在通产省的组织下,八大家日本电器公司等已经成立了“新世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发机构”,并且在研制第五代电子计算机上有了重大突破。最近,由科技厅等14个政府部门参加、几所大学合作的科技研究开发工作也已经动作起来。中曾根首相亲自提出的“治癌十年综合计划”以及农林水产省的“21世纪农林水产研究基本目标”等方案都已实施。
为了在国民中掀起一股新技术革命的热潮,日本政府明年将在筑波科学城召开万国博览会。这个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的题目是《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展出包括机器人、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工程、宇航领域中的新产品、新技术。
日本在应用科学的发展方面确已站在最前列。第一次石油冲击以后,日本产业向着生产“轻、薄、小”产品发展,而且产业界和企业的领导人日益年轻化。据统计,近几年有1,511家大企业更换了社长,平均年龄比过去年轻8.5岁。日本职工的平均质量高于美国。每一万人中,日本拥有技术人员400人,而美国只有70人。但是,日本也有许多不稳定的或不利的因素。日本总理府“关于国土未来展望的舆论调查”指出,日本人的价值观正在改变,追求生存意义已变得陈旧,代之以追求安乐。此外,就国际环境来说,美苏争霸各不相让,不安定的因素到处可见。在国际协调上,日美欧在尖端技术领域中的摩擦已经开始,今后这种摩擦势必激化。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给世界人民带来过灾难,如今,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并要做“政治大国”,对此国际反应如何,也是个问题。因此,日本在“技术立国”的进军中,可以说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第7版()
专栏:

美国加强在中美洲地区的军事活动
美参院批准向萨尔瓦多提供紧急军援
本报墨西哥城3月13日专电 记者姚春涛报道:随着萨尔瓦多总统选举的临近,美国正在中美洲地区加强军事活动。
据此间报纸报道,一支包括“美国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美国舰队正驶向萨尔瓦多附近海域,并将在这个地区停留一个时期。洪都拉斯军队在萨洪边界地区的军事活动也有所增加。美国侦察机最近不断从洪都拉斯的空军基地侵入萨尔瓦多领空,侦察游击队的营地。
另据来自巴拿马城的消息,驻扎在巴拿马美国军事基地的2,500名士兵已经空运到洪都拉斯靠近萨尔瓦多的边境地区,从而大大加强了美国在洪都拉斯的军事力量。据外国通讯社报道,美国在上个月结束了“大松树二号”军事演习后,仍有1,700名美军官兵留在洪都拉斯。美军南方司令部发言人威廉·汉森不愿向记者说明这次军事调动的目的。但巴拿马当地消息灵通人士称,这同萨尔瓦多日益临近的总统选举有关。
舆论界认为,目前围绕着萨尔瓦多的总统选举,萨尔瓦多游击队与政府军的战斗日渐激烈,美国在中美洲地区加强军事活动,无疑是在向萨尔瓦多游击队显示力量。
新华社华盛顿3月14日电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今天通过了里根总统的拨款要求,批准向萨尔瓦多提供9,300万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并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力量提供2,100万美元的援助。
但是,向萨尔瓦多提供援助的条件是,要求里根总统定期向国会报告萨尔瓦多国内改善人权的情况。
参院拨款委员会上周曾拒绝了里根向尼加拉瓜提供援助的要求,并推迟对向萨尔瓦多提供援助要求的表决。事后,里根政府不断向国会施加压力,声称给萨尔瓦多的援助对确保萨尔瓦多在3月25日举行总统选举“至关重要”。
(附图片)
图为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3月14日通过决议案,同意向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提供军援。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札记

军援与民主
3月12日,里根总统“要求国会迅速批准”向萨尔瓦多提供9,300万美元的紧急军援,并说:“萨尔瓦多的民主在此一举”。
其实,萨尔瓦多现政府近年来并不缺少美援,相反,倒是一年比一年多。1981年它收到3,500万美元,翌年为8,100万美元,去年增至1.36亿美元,今年将剧增到2.43亿美元,约为3年前的7倍多。里根政府每年增加给萨尔瓦多的军援,都说是为了促进这个国家的“民主”进程,但结果却是越增加军援,萨尔瓦多现政府越是摇摇欲坠。
美国惯于用军援来支撑别国的“民主”,没有听说哪一次是成功的,这次在萨尔瓦多又会有例外吗?
·士芳·


第7版()
专栏:

日苏协商无结果 葛罗米柯拒绝访日
本报讯 日本和苏联双边事务级协商在莫斯科举行两天会晤后于3月13日结束。这次协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报道,这次协商是在苏联领导人更迭之后的首次正式对话。苏联副外长贾丕才和日本外务审议官中岛各自强调自己的立场,在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上没有达成任何谅解,只是同意扩大苏日对话的范围,苏日事务级协商每年举行一次以上。苏方再次拒绝了日本提出的减少苏联在远东驻军并归还“北方领土”的要求,而日方则重申“北方领土”问题解决前不同苏联缔结睦邻和合作条约。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12日下午同中岛举行了25分钟会晤。葛罗米柯说,“在2月同(日本)安倍外相会谈之后,没有要补充的”,因为日本方面还没有创造他访日的适当气氛,“条件还不成熟”。日本报纸说,“邻居之间的来往必须是互惠对等的”,日本外相访问了苏联,该苏联方面访问日本了,葛罗米柯拒绝访日是“不可思议的”,表明苏日关系“难以进展”。


第7版()
专栏:

浓笔重彩绘风情
——看墨西哥民间舞蹈团的演出
本报记者 朱满庭 兰才基
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墨西哥民间舞蹈团3月12日到14日在北京接连演出3场。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欢快的舞步和富于感染力的旋律,在首都舞台上为观众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墨西哥风情画面,受到热烈的欢迎。观众们说:演出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象香甜的美酒,令人陶醉。
墨西哥民间歌舞融合了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和欧洲伊比利亚文化,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墨西哥是著名的奥尔梅加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的所在地,是美洲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墨西哥民间舞蹈团正是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哺育出来的一朵艺术之花。
墨西哥人常说,我们是用歌舞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的。这话一点不假。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到处可见,歌舞成了墨西哥人生活的一部分。墨西哥民间舞蹈团这次带给我国观众的节目中,一大部分是直接反映不同地区历史传统和民情风俗的舞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绳子舞》,就是表现墨西哥北部甘蔗收获时节青年男女的欢庆情景。手足灵巧的小伙子和他心爱的姑娘在不断转动的绳圈里尽情亲昵,他们的爱情有如甘蔗一样甜蜜。令人喜爱的《鹿舞》则反映了一个至今未受西班牙文化影响的印第安部族的狩猎生活。这个部族至今仍靠弓箭和简单的耕作谋生。《鹿舞》是在他们出猎前举行的宗教仪式中的一个舞蹈。表演小鹿的演员以敏捷的舞步和准确的造型维妙维肖地刻画出小鹿机警而又惊恐的神态。而猎人们那粗犷有力的步伐象征着他们的勇敢和力量。在《特拉科塔尔班地区的节日》和《哈里斯科州舞》两组歌舞中,人们从那欢畅热烈的场面中,更加领略到墨西哥民族那种诙谐、豪爽和无拘无束的性格。
对古代印第安人的文化遗产的发掘和整理,是墨西哥民间舞蹈团的一个重要特色。著名舞蹈艺术家、团长阿玛丽亚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真实地表现古代印第安文化,阿玛丽亚和她的同事们悉心钻研各种历史文献,认真揣摩各种文化遗址中的雕刻、壁画上的造型,观摩现存的印第安舞蹈。她们从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中进行再创造,用汗水浇灌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花朵。从六十年代到现在,阿玛丽亚创造、设计的民间舞蹈有30种,取材于古代印第安传说的舞剧《玛雅人》等作品已经成为这个剧团的代表作。这次在我国舞台上演出的《特诺契特兰舞》也是其中之一。根据古老的传说,阿兹台克人得到神的启示,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个岛屿上,见到了在仙人掌上吞吃蛇的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建立特诺契特兰城,即墨西哥城的前身。《特诺契特兰舞》就是这个美丽的传说的生动再现。
民间舞蹈团的大多数演员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他们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他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怀有很大兴趣。有的很喜欢中国京剧,说京剧的脸谱对他们研究印第安人的面具形象有借鉴意义;有的喜欢中国武术,称赞它是一种技巧神妙的真功夫。然而最使他们欣慰的是,他们的访华演出为促进中、墨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贡献了一份力量。
(附图片)
图为《哈里斯科州舞》中的一个场面。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