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稳健而可喜的进步
——读1983年青年题材的中短篇小说
白烨
1983年的青年题材文学创作,从部分中短篇小说的情况来看,虽然缺乏人们所谓的“爆炸性”的好作品,但却以向生活纵深处开掘的稳步前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注意从波澜壮阔的生活浪潮中寻找青年一代的足迹,作品的时代信息量加大了,是1983年青年题材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我国农村在这几年的剧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有着写农民生活传统的文学创作,远没有对此作出及时而更有力的反映。因此,1983年出现的描写农村青年创业者的《玛丽娜一世》和《鹅湖水妹子》,就值得重视。楚良笔下的女青年马腊腊,虽多少有些理想化,但却不失为一个个性鲜明的时代新人的形象。她不愿忍受势利的哥嫂的克扣,一气之下宣告“独立”。但她没有把眼睛仅仅盯在“责任田”上,而是想远的、干大的——开鸡场,搞商品经济。她是摸准了时代的脉搏的,因而,她胆壮、泼辣、执着、自信。筹措建立鸡场的资金,她大胆贷款,精细谋划;谴责哥哥的贪占小利,她严守原则,寸步不让;拒绝不自量力的求婚者,她先发制人,不留情面;与自己的意中人定情,她约法五章,绝对维护个人尊严。这简直是一个具有豪迈气概的少女。她不仅力争经济上的独立、发展,追求人格上的自立、自强,而且她已经部分地得到了。这里面,胆识和魄力这些自身的因素帮了她的忙自不待说,她的这些主观条件恰遇一个最适合于有作为者放手大干的好政策、好时代,从而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马腊腊不能没有目前的好时代,我们的时代也不能没有勇敢的马腊腊!
同马腊腊比较起来,《鹅湖水妹子》里的水妹子尽管也是“男人手脚女儿心”,但却以心地的格外善良和秀美而动人的。她靠辛勤的劳动而成为冒尖户,她也崇尚那些用汗水、靠科学技术而致富的人们。但是,对于心上人池清河的致富道路,却由倾慕而怀疑,由鄙视而最后分手了。从池清河反对把做结婚家具的木料送给不幸失事的耿大爹做船,宁肯少给国家交藕粉也要把鲜藕卖到自由市场赚大钱,以及捞出耿大爹的沉船卖高价这三件事,她看出了漂亮的小伙子心灵里藏纳的污垢,也认识到同样是勤劳,动因有分别;同样是致富,目标有高下。勤劳必须加上高尚,外貌俊必须配上心灵美,这才是水妹子的择婿标准。她虽然一时未能说服他,但却以高价买木材、还木走鸭湖的行动,宣告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人生观。由水妹子的际遇,人们看到了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也看到了农村先进青年在认识和解决现实矛盾中茁壮成长和推动农村改革健康发展的新风貌。
尽管蒋子龙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在服务行业里的“牛琢磨”(《锅碗瓢盆交响曲》里的牛宏)形象,但《芙蓉日记》里的青年改革者霍好也还是值得一提的。这个芙蓉宾馆新上任的经理,一副时髦派头,心里却燃烧着一团旺盛的改革烈火;一副女性模样,性情却柔中见刚,坚毅倔强。他在宾馆实行的裁减行政人员,好的提拔、差的处罚以及对负责人要称职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分明不符合传统习俗,但却使一个“沉疴太重”的宾馆大有起色。如何对付工作散漫而又故意顶牛的顶头上司的女儿金柳,是测定他的改革决心的试金石。改革的反对派们正想在这里看看他的笑话。然而,他宁肯辞职也不让步和在处罚金柳时引咎自责的行动,却出人意外地解决了难题,把改革的事业继续推向了前进。虽然作品以金柳的角度来记述霍好,使这个人物形象显得单薄了一些,但他已经显示出来的性格的一些方面,却使人感到了一种誓向科学和文明要效益的八十年代新型社会主义企业家的锋芒逼人的气质。
邓刚的《阵痛》和《芦花虾》不是写走在社会前头的青年改革者的,但一打开作品,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却扑面而来。身为五级工、身强力壮的郭大柱,因长期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写写画画,致使对本行的铆工技术一窍不通,因而在班组实行承包制之后被刷了下来。他自己所擅长的,如今用不上,生产所急需的,他又压根儿不会。他开始的反应是:自己“上当了”;最后的结论是:自己“落伍了”。一个新的郭大柱终于在前所未有的“阵痛”中再生。在这一过程中,“机械的摩擦撞击”、“各种音调的呼喊”都仿佛是时代汽笛的变调,感召着这个“局外人”,使他不能不面对现状,作出紧随生活步伐的深刻而剧烈的变化。知耻近乎勇,郭大柱终于跟上了时代,正视自己、正视现实的自我批评精神无疑是主要动力。从这一点上说,他走到时代的前头是完全可期待的。待业女青年书琴起初爱面子思想和较为怯懦的性格,也使她在走向社会时面临一种窘迫的境地。她实在瞧不起卖芦花虾的营生,但生活的浪潮却偏偏把她卷到卖芦花虾的小贩之中,她也在苦闷中认真审视现实,重新调整思想。她壮着胆子去了“鬼儿滩”并战胜了“鬼儿滩”,与其说是加深认识了大自然,不如说是进一步发现了自己。是的,“鬼儿滩”是强者的,但生活何尝不属于强者?而她不是在最不适于去“鬼儿滩”的时候,从那里满载肥虾也满载信心而归的么?人们从她那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从而使自己逐渐坚强起来的性格变化中,看到了波及我们社会各个角落的时代潮流催人奋进和不同精神状态的青年,都在原有的基点上努力进取的景象。
1983年的青年题材小说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作者们对生活的体察加深了,作品的生活哲理意蕴普遍增强了。
铁凝的《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把反映中学生生活的创作提高到了新水平。16岁的中学生安然因生性耿直、爱提意见,而且喜欢没有钮扣的并且是红颜色的衬衫,而使不少人侧目而视,并危及了她的“三好学生”的当选;但她宁愿不当“三好学生”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这似乎是整个作品的基本情节,但显然又不能概括作品的主要内涵。我以为实质不在于她喜欢的是什么具体东西,而在于她崇尚一切新鲜、生动的事物,又并不掩饰自己的真情,不动摇自己的信念。表现在其中的求新精神,却给人们一种她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可贵人才的某些信息。
也是写青年学生的王戈的《树上的鸟儿》,单纯的情节中有丰厚的意蕴。“学习刻苦”的葛喜来与“花钱大方”的方圆,常爱在一起玩,但生活道路和家庭状况的不同,却使他们难以想在一起,说到一块。她欣赏他的聪明、刻苦,却瞧不起他的土气、贫窘;他喜欢她的俊俏、爽快,却讨厌她的高傲、铺张。他们同为大学学生,却“同鸟不同窠”,同为绵阳老乡,却“同树不同根”。造成他们隔阂的原因在哪里?作品在篇末点了题:方圆在优裕的家庭条件下,淡忘了自己的“根”——那些含辛茹苦,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她的父老兄弟!作品从联结他们关系的纽带上提出了“寻根”的问题,颇发人深思。
陆文夫的《围墙》塑造了一个有才干的青年干部的形象。马而立虽在作品里不占主要篇幅,但这个形象所包孕的思想意义实在不应忽视。他所置身的那个环境,实在令人憋气。然而他却象一只蜜蜂,只知辛勤劳动,没有时间叹息。当所里的
“现代派”、“守旧派”和“取消派”对如何修围墙各发一通宏论扬长而去之后,他却说了一句谁也没有当真的“一个星期保证修好”的话。他跑前跑后修起围墙,不是想获取什么,只是一如既往地干好一件事。然而,各派有了意见,先是莫名其妙地被指责一通,继之围墙得到专家赏识,各派争相邀功,他又完全被人们遗忘。同那些坐而论道、争名斗气的清谈家比较,马而立的可贵,不仅表现在他的言必信、行必果上,更表现在他不等荣誉、不争荣誉,毫无牵挂地继续去做自己还值得做的事情上。这就不仅需要一种精神,也需要一种气度。生活中年久失修的围墙倒塌了,人们看见了,感到了,于是重修了;而那深筑在人心里的嫉贤妒能、压制人才的迂腐而又老化的精神“围墙”,是不是也需要翻修以至于重建呢?马而立对争出风头的人们不屑一顾和“把会场弄得暖烘烘”的无言的行动,象是比什么道理都有力的发言,启迪着人们深入思索这个关系着四化建设的大问题。
从作者方面来看,1983这一年里不少人都是迈出了一大步的。史铁生以情思悠长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把他的创作提到一定的高度来观察自己走过的道路的新的水平。铁凝的《没有钮扣的红衬衫》与她以前的以《哦,香雪》为代表的那些抒情诗式的作品风格迥然不同,她是用另一种新的姿势越过了她的创作高度的横杆的。达理曾以《路障》获奖,《无声的雨丝》又使人看到,他们不独长于描画风云人物,也善于刻画普通人物,而且明显地向以情动人的境界深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前还不那么引人注目的邓刚、刘兆林、楚良在这一年的大显身手。从已经发表的作品来看,他们的优势,不仅在于生活底子的比较厚实,笔笔都带着生活的晨露,还在于艺术触角的分外敏锐,很能感应和传达当前的时代跳动的脉搏。
当然也不必讳言青年题材创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比如,继续出现了一些或者渲染情欲或者粗制滥造的作品,少数作者因未能走出个人感情的小天地,表现出某些退步的趋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批评工作从实际出发,进行以理服人的细致、耐心的引导,有关的作者更应在密切自己与生活、与人民的联系中,扩大艺术视野,开阔审美胸襟,端正创作方向,使意之所适、情之所钟与党之所需、时之所尚有机地统一起来,多想一些怎样不辜负时代、不愧对读者的问题。我相信,有过去打下的良好的基础,1984年的小说创作必将出现持续前进的好形势。


第7版()
专栏:

努力发展格调健康的轻音乐
李凌
轻音乐问题,近来常引起人们争论。有人鉴于在轻音乐品种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好的歌曲,就认为“轻音乐是小市民的音乐”,不宜提倡;甚至提出:“在我国不要搞什么轻音乐”。
我认为笼统地把轻音乐称为小市民艺术,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取消这一品种是不对的,也是行不通的。
轻音乐,只是音乐艺术上的一种分类,它是和“重音乐”相对而言的。所谓“重音乐”
(较少用这称呼,一般是叫严肃的音乐)是指一些内容比较严肃,题材较为重大,情趣格调比较庄重,形式比较复杂、艰深的,如交响乐、大合唱、大歌剧、室内乐等等。轻音乐是指形式比较通俗、浅近,易于传播,性格偏于轻巧、活泼、娱乐性较强,也包括一些逗趣、玩乐、轻歌曼舞型的音乐。
轻音乐也和其他音乐一样,在思想内容上有好坏之分。《快乐的人们》、《祖国进行曲》、《喀秋莎》、《春天》、《蓝色的多瑙河》、《有谁知道她》等,都是比较优秀的轻音乐。
轻音乐由于比较轻巧、活泼、浅近、柔美,也易于流为轻浮、轻佻、轻狂。有些轻音乐,过多的脂香粉滑、油腔滑调、庸俗低劣、萎靡颓废,甚至宣扬色情,使人消沉堕落,港台夜总会的流行歌曲,有不少是属于这类的。
这种音乐,最初流行在上海的商业舞厅、大世界游艺场,后来流行在港台的夜总会,它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寻欢作乐、狂嫖滥醉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它要求在内容、情调、气质、趣味上要和这种需要相吻合。如三十年代的《桃花江》、《特别快车》、《何日君再来》、《夜来香》和近年来的《情人的阳光》、《人狼恋》、《寻梦园》、《不老的爸爸》等,都是属于这类的歌曲。这种夜总会式的歌风,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一味卖弄风情,情意缠绵、扭捏作态,他们还把一些原来是质朴、犷野的民歌,唱成艳冶的情调。
我们有些年轻的歌唱演员,缺乏辨别力,盲目模仿,把有些很好的歌,打扮成为夜总会式的东西,歪曲了原来质朴、真挚的形象。
我认为,造成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轻音乐本身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使用这种形式的作曲者、演唱者的世界观、立场、审美趣味和他们所追求的气质、格调、情趣所决定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旧社会的民歌中有不健康的小调如《打牙牌》、《十八摸》等,就提出不要发展民歌。也不应该因为交响乐中有反动的东西就取消交响乐。
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在我们怎样应用轻音乐艺术,怎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带有我们时代特色的新型轻音乐艺术。其次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港台夜总会式的流行歌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清它的本质,反对那些带有消沉、颓废、色情的轻音乐的侵蚀,要头脑清醒,不要盲目的模仿,到处乱套。要注意,这类低劣的音乐,有极强的诱惑性,容易败坏群众音乐胃口,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成为俘虏。同时又要具体的研究,分析它的特点,采取批判的态度,改造它,那怕是只有一点点可取之处,也设法清除它的不好部分,吸收那一点好处,加以改造,使轻音乐艺术能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港台夜总会式的东西。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音乐工作者,应该以我们的音乐创作态度,来歌颂新时代的新生活和人民群众新的精神风貌,搞严肃音乐的也好,搞轻音乐的也好,在这点上就是共同的。轻音乐艺术,可以利用它的偏于轻巧、活泼、通俗流畅、抒情优美、趣味性较强的特点,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也应容许一些娱乐性较浓、但格调健康的轻音乐,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变革的新时期,祖国的建设,正一日千里,人民群众信心百倍地向前迈进,这一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新的轻音乐的骨骼,轻音乐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不管严肃的音乐也好,轻音乐也好,都应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有刚健,有柔美;有犷野、豪放的,也有隐秀、含蓄的;有雄豪、壮丽、开阔爽朗的,也有抒情优美、轻松有趣的。尽管两大类的各自的特点不尽相同,而各自多种多样同时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这是应该的,非常必要的。人们需要交响乐、大合唱、室内乐,也需要各种各样的轻音乐,需要进行曲,也需要抒情优美的小曲和轻歌曲。
从事交响乐、室内乐的音乐家,要做提高的工作,更要做普及工作,也要搞轻音乐;从事轻音乐的工作者,也要时刻想到,要把群众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趣味不断提高,使他们能逐步欣赏更高级的东西。
严肃的音乐和轻音乐,这是音乐艺术的两翼,而从具体情况看,广大群众的音乐生活多半是通俗的、轻快、活泼、抒情性强的,有趣味的。怎样用更大的力量,来提高改进群众的轻音乐生活,发展格调健康的轻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7版()
专栏:

别开生面的《金鸡引凤》
方杰
河南省洛阳地区豫剧二团演出的现代戏《金鸡引凤》(集体创作,李学庭执笔,常通玉导演),是一出反映农村新生活的喜剧。这个戏描写的故事是,凤凰台的苹果技术员刘军,为了大面积种植和发展果树,情愿到金鸡岭未婚妻金萍家做“倒插门”女婿。这引起刘军娘的坚决反对、二叔肖诸葛的阻挠和破坏。戏剧矛盾由此展开,结果引出了三对“倒插门”。然而这个戏的立意并不在于要反映“倒插门”问题,而是通过“倒插门”揭示今天农村新的矛盾,歌颂年青一代新的道德风尚,批评封建思想意识,从而展现了一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农村移风易俗、蓬勃向上的生活气象。这个戏虽然多有趣味,却不俗气,格调清新健康,使人笑得自然,笑得舒服。而在这笑声中,流露着对美的赞扬,对丑的鞭挞。
其实,《金鸡引凤》所选取的这个题材并无新奇之处,很容易被处理得一般化,落窠臼。但是这个戏却很有新意。这首先就是它通过戏曲的喜剧手法,鲜明地创造了一群性格不同的人物。喜剧最忌人为地制造“笑料”,同样应该以生活为基础来反映真实,写好戏曲现代戏喜剧也必须对生活熟悉。对生活的了解愈深,则愈能体现形象的独特性和真实性。《金鸡引凤》的成功即出于此。作者对自己反映的对象了如指掌,生动表现了各种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刘军娘就是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善良、刚强,但在她身上还残留着旧思想。她反对自己的儿子去“倒插门”,却要别人家的小伙子到她家做“上门郎”,结果闹出许多笑话,讽刺了她的封建意识。而她的女儿君梅,自称和她妈是两个“二百五”。但其实爽朗泼辣、足智多谋。她帮助哥哥实现了“倒插门”的愿望,促使妈妈转变了旧思想,真实地刻画了一个新一代青年的形象。剧中的每个人物形象虽然并不都很丰满,但多不一般化、简单化。我尤其感到肖诸葛这个人物,尽管有某些过火处,却不失为一个动人的形象。他处处打自己的小算盘,损人利己。演员是把他当作丑角来扮演的,许多动作很夸张,然而虽丑却不庸俗,夸张而不造作,引人发笑,耐人寻味。
这个戏的喜剧性又是同它那些带着泥土气的语言分不开的。这些语言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个性特点,妙趣横生,感染力极强。请看刘军娘的这一段台词:“你说气人不气人?老娘怀里揣着,口里衔着,养了他二十多年,容易不容易?刚去了两个多月,心可让那闺女给捣转啦!一辈子没见过媳妇,她是九天仙女?把我气得呀,早上饭也没吃好,蒸馍才吃了仨。”实在使人忍俊不禁。河南地方语言丰富、生动,作者善于从生活中选择语言,重视语言效果。《金鸡引凤》的人物塑造得如此动人,剧场效果如此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应归之于那些充满乡土气味的独特的语言。
《金鸡引凤》的经验再次启示我们,创作戏曲现代戏,生活是最基本的。一个地区剧团演现代戏竟然在北京一炮打响,靠什么?首先就是靠它的生活基础扎实。
豫剧的生命力恰恰存在于那浓厚的泥土气息中,存在于它与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现在,当有的剧种对自己的前途发生忧虑的时候,豫剧的观众面却越来越扩大。豫剧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它的味道浓。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谈到《金鸡引凤》的创作时说,虽然我们搞的是现代戏,但也非常重视“味儿”。“味儿”,对戏剧来说,犹之于国画中的气韵,是艺术的一种魅力,或者说是更高程度的美。这个戏的演唱大都是学常派的。众所周知,常香玉的唱腔本身就是味道十足的,所以群众爱听爱看,能够得到一种欣赏的满足。是的,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势必要对传统戏曲形式加以改革和创新。但改革创新,不是取消自己的艺术特点,取消自己的特点,等于取消了剧种艺术本身。我想,戏曲改革,包括现代戏的创作,应该是既有革新,又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色,愈有特色才愈有生命力。
豫剧形式自由,唱腔动听,通俗易懂,适于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感情,这对创作现代戏是优越条件。戏曲现代戏是“三并举”的内容之一。戏曲要反映现实,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非搞现代戏不可,这应该是戏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从这一点来说,尽管《金鸡引凤》还有缺点,有些地方显得过火了些,需要继续加工提高;但它的成就和贡献却是主要的,体现了戏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我们今后必须在革新和提高传统戏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戏曲现代戏。
最后,还要提到常香玉。她是《金鸡引凤》的艺术指导,戏的成就凝聚着她的劳动。常香玉已年逾花甲,如今转入了培养青年演员的工作。剧中扮演角色的许多青年演员都曾受教于她。
这个戏的演员大部分都是青年。她们严肃认真,台风很正,表演也出色。看到这一台生气勃勃的青年演员的精彩表演,实在令人兴奋不已。听说他们常年在农村演出。他们不追名,不逐利,坚持为广大农民服务,真正体现了出人出戏走正路的精神。(附图片)
剧照说明:刘军娘怕儿子“倒插门”受委屈,装作过路人去未来儿媳金萍家“侦察”情况。
贾铁摄影


第7版()
专栏:

永不熄灭的火焰
——评电视剧《燃烧的心》
王维超
由欧阳山尊和他的学生沈忆秋执导,位北原、周正和吴雪等主演和助演的《燃烧的心》,是一部颇为感人的好戏。剧中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老共产党员王雨清的形象。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有着一颗象火一样燃烧的赤子之心。他虽已年逾花甲,仍在为党的事业继续燃烧,继续发光和发热,具有一种使人奋起效法的感召力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新陈代谢,变革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党的事业也是如此。目前,一大批老干部正在欣然退居第二线或离休、退休,并以蜡炬精神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选拔和培养革命接班人操心劳神,让革命的火焰愈烧愈烈。但是,由于党内还存在着思想、作风和组织严重不纯的问题,不可否认,在选拔和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问题上必然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燃烧的心》及时地选择了这一题材,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以王雨清为代表的老干部所体现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同时,鞭笞了市委第一书记李墨夫等人的不正之风和“三种人”王进军的丑恶灵魂。既反映了推动历史奔腾向前的生活主流,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大量的和普遍存在着的美,也看到了生活中的渣滓,看到了生活中的丑。应该说,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是敏锐的,尖锐性、严肃性和科学性是结合得好的,抓住了生活的本质。王雨清与之斗争的对象是握有大权的市委领导和险恶狡诈的“三种人”,对立面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但我们在屏幕上所看到的始终没有正不压邪的感觉。在看到尖锐斗争的同时,始终感到有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支撑着王雨清。主人公的斗争虽然极为艰巨,但并不孤立无援、软弱无力,在他的身后有省委组织部长、第一书记、离休的老司令员以及帅准、夏叶子等一大批党的中坚分子。这部戏有某些悲剧色彩,但基调始终是昂扬的,令人鼓舞的。我认为,朴素无华,力求准确地真实地把握现实和反映现实,是这部电视剧一个比较显著的特色。
其次,反映党的高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剧作,在艺术上难度较大,容易使人感到枯燥、干涩、概念和说教。《燃烧的心》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既有深沉凝重的严肃感情,又充满了轻松的生活情趣。例如王雨清应付老母亲催讨棺木、与女儿争论选择对象的标准、倾听年轻的女服务员唱歌等情节,生活气息颇为浓厚,使人感到亲切。这里关键是一个情字。编剧、导演和演员都执意于象表现普通人一样表现高级干部的感情,表现沉入在人物思想深层里的情感活动过程,展现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全剧没有大跌大宕的故事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悬念,也没有贯串整体的中心事件,几乎全是一些表面上没有联系的事件和情节,一些普通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然而,创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普通的生活情节,表现王雨清的感情世界,渲染他的思想,显露他的性格。导演和演员在表现王雨清关于接班人问题上的原则斗争,贯彻三中全会路线的坚定态度,以及看望病危的老共产党员,祝贺老教授入党,反对歌剧以悲剧结局处理老干部等情节时,无不具体展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通过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人物的立场观点。祝贺老教授高子鲜入党这场戏,是比较难以表现感情的,讲话的内容都是政治性的语言:“不为名,不为利”,“赤子之心”,“对人民对同志极端热忱”等等。但由于导演和演员细致入微地悉心揣摹,让人物有感而发,所以异常动人和感人。处理其他人物(包括反面人物)也是力求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透过感情渲染思想,以显露其性格本质。我觉得,《燃烧的心》牢牢地抓住艺术审美的感情特征,充分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以情动人,寓理于情,是这部戏另一个比较明显的艺术特色。
自然,《燃烧的心》在艺术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例如,李墨夫的思想面貌不够清楚,象蒙了一层面纱一样,使人有朦胧和模糊之感;在节奏上也显得拖沓了一些,有不少目的性不明确和表现力不强的推拉镜头,表演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必要的间歇、停顿或思想感情的空白点;特别是在镜头运用上缺乏电视特点,对于电视艺术的空间功能掌握得还不够精到,等等。但瑕不掩瑜,《燃烧的心》仍不失为一部生动感人、具有现实意义的好戏。


第7版()
专栏:出版动态

出版动态
△《作家谈创作》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一套文艺理论丛书。收入这套丛书的包括“五四”以来我国文坛著名作家谈创作的文章,将分人分集出版。这套丛书中的《王蒙谈创作》和《李准谈创作》已出版发行。此外,收有刘宾雁、邓友梅、鲁彦周等二十几位作家谈创作经验的《我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以及《峻青谈创作》,也即将与读者见面。
(肖林)
△《华君武漫画》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漫画集是继一九八○年作品选出版之后,画家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的漫画作品选。该集共有作品七十八幅,并附有画家写的《自序》等三篇文章。
华君武的许多漫画的题材和构思来自生活,及时而深刻地表达了广大群众的爱和憎,批评了那些阻碍历史前进的落后思想意识和不文明的事物,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积极的作用。(晓晓)
△《美术史论》(季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总第九期)已经出版。该刊创刊于一九八一年。《美术史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辑(王朝闻任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它是目前国内专门发表中外美术史研究及理论探讨文章的园地之一。(张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