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3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社论

开创绿化事业新局面的动员令
正当今年植树造林黄金季节开始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发表了。这个文件,在总结近几年绿化祖国群众运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这一运动的伟大意义,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我国绿化事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的重大方针政策。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绿化事业的又一个重要文件,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绿化事业新局面的动员令。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林业部门和有关部门,各群众团体,都要及时组织学习,广为宣传,使中央文件中的十项指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迅速掀起绿化运动的新高潮。
贯彻中央指示,有许多工作要做。最重要的是,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指示的精神实质,充分理解绿化祖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理解进一步放宽林业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简而言之,一是增强远见,一是放宽政策,在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以中央的指示来统一思想,进而统一行动。
缺乏远见,眼光短浅,不懂得绿化事业的深远意义,是搞不好绿化运动的。绿化祖国,是实现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以绿色植被为基础的良好生态环境,农牧渔业不可能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其他各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翻两番”的目标也将难以达到。从更长远的观点来看,绿化祖国是关系到治理国土、造福子孙的千秋功业。我们一定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刻领会中央指示,提高认识,增强远见。
发动群众绿化祖国,正确的政策有决定性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为恢复和发展林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问题是,目前有些地方和部门,手脚还没有放开,政策该放宽的没有放宽,已经放宽的还不够落实。究其原因,还是一些旧思想的框框没有打破,某些“左”的东西还在那里作怪。在有些同志眼睛里,让山荒着,人穷着,并不很可怕;让山绿起来,使出力的人富起来,反倒怕这怕那,疑虑重重。说到底,他们评断是非的标准,不是看是否有利于绿化、有利于富国裕民,而是从某种固有的观念出发,首先问姓“资”还是姓“社”,怕发展了“资本主义”。这种思想,阻碍着造林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央的指示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指出“各种有利于加快绿化的措施和作法,都应当允许试行;一切行之有效的经验,都应当总结推广”,并就绿化荒山荒滩、建立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积极支持林业专业户的发展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进一步发动群众造林绿化的新规定。这些政策规定,使造林绿化同劳动者的经济利益结合得更紧密,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有利于加快绿化,有利于富国裕民。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央这些政策规定的出发点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创绿化事业的新局面。
绿化祖国,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申,要把绿化的责任放在各级党政领导人的身上,这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各级领导人的信赖和期望。各级领导干部都应下很大的决心,正确执行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带头种草种树,努力完成绿化任务。当前要迅速掀起宣传贯彻中央指示的热潮,把十项指示一项一项地落实下去,有效地推动今年春季造林活动的开展。
绿化祖国,人人有责。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公民,都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绿化祖国伟大事业的行列中来。一切热爱祖国,立志振兴中华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干部和群众,让我们更好地行动起来,知难而进,坚持不懈,乘着中央指示发表的强劲东风,用双手和汗水,迎接祖国绿化事业的又一个春天。


第2版()
专栏:

高青县实行投标承包加速绿化
本报讯 通讯员张玉池、张在湘、顾峰报道:林业生产一向落后的山东省高青县,去年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全县一年育苗2,173亩,比1982年增加1,570亩;秋冬以来掘树穴5.5万个,是前5年同期总和的5倍。
高青县为什么植树造林的劲头忽然大起来了呢?原因是他们总结了群众创造的投标承包的方法,将现有集体所有的宜林地,以投标的办法承包给户或几户经营,一定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变。一般的做法是,大队首先制定植树规划和投标承包方案,然后召开村民大会,实行民主投标(这既有竞争的促进作用,又能发扬民主),最后包给“叫行”最高的户,队与户实行合同制。承包的树木权属承包户,但成材采伐,需经集体研究,上级批准。
去年6月以来,全县已有545个大队实行了投标承包责任制,占全县有承包任务大队的75%。投标承包到户后,不仅刹住了乱砍滥伐,而且重视了管护、抚育,加快了绿化速度。高城公社石槽大队村北有一段900米长的沟堤和一条2,200米长的渠坝,折合面积50亩,可植树7,000棵。过去集体年年植树,钱花了成千上万,还是光秃秃。去年春天,社员孟宪举投标承包十年。“春分”开始,他们全家出动,5天植树5,100株,成活率达90%以上。


第2版()
专栏:

全国公路两旁植树二亿多株
本报讯 近几年来,各地交通部门积极落实公路植树的政策、措施,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广大养路员工及沿线社队群众植树的积极性,使公路绿化取得了可喜成绩。据统计,到1983年底,全国公路绿化里程已达31万多公里,路树拥有量二亿多株,相当于三十万公顷的绿化面积。1983年公路绿化达一万五千多公里,栽植树木960多万株,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一年。


第2版()
专栏:

高安县组织劳力进山造林
本报讯 记者赵相如、通讯员黄思凑报道:江西省高安县七个地处平原的公社,组织多余劳力进山造林。截至1983年底,已造29,700余亩杉树林,计有木材蓄积量1.7万立方米。今年2月,这些公社又组织了2,000多劳力进山,整地、造林2,900余亩。群众称赞组织劳力到荒山造林是:“进山造林、利国利民。”


第2版()
专栏:

云南省沦源佤族自治县林业局副局长杨毓钟,深入山寨帮助群众发展紫胶、橡胶、茶叶等经济林木。
新华社记者 李玉龙摄


第2版()
专栏:

绿色长城锁“沙龙”
姚泰和 孟昭元
最近,我们来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祖国西部遥远的边陲和田。原以为这里会黄沙蔽日,不料却是浩瀚的绿色防护林带。地委书记孙秀来告诉我们,和田林木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4%。
和田地区有7个县,居民分布在昆仑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端的狭长地带。一排排、一丛丛防护林把“沙龙”拦腰斩成一截一截。许多地方的林带竟有八九十行,足足100多米宽,充分显示了和田人民进军沙漠、改造自然环境的宏伟气魄。
和田狠下心来种树,是被逼出来的。和田共有耕地280万亩,在近30多年中,被风沙吞没的良田就达46万多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1977年,有两个县的县城,距离沙漠仅剩10公里多。再不想办法怎么得了!和田地委开始懂得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如果还象过去那样,只埋头于粮食生产,耕地和粮食会越来越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真正认识了植树造林的意义,终于把林业摆到了与粮食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他们立了一条规定:地委书记、县委书记都要亲自抓林业,公社书记都要抓50到100亩苗圃。开始,农民们不大愿意,但是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现实折服了。
最典型的要算是皮山县木吉公社的乔达管理区。这个管理区四周为沙漠环抱,常年干旱缺水,被流沙埋没的良田多达2,000多亩。社员年年吃返销粮,年人均收入只有17元,是有名的欠款多、外迁户多、缺吃少穿农户多的穷地方。从1979年开始,他们致力于种树育林,到1983年,共植树45万株,人均植树200株,设置了800米长、100米宽的沙障,有效地控制了流沙的侵蚀。同时实行多种冬麦,减少春播,节约春水,以林促牧,以牧促农的措施,农牧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提高。1983年粮食总产达151万斤,比1978年增产92%,棉花和油料总产分别增长了3倍和1.5倍。
当地农民战风斗沙、艰苦奋斗的精神,十分令人钦敬。洛浦县玉龙喀什公社位于玉龙喀什河畔,44公里的旧河床全是石头,1982年以来,1万多名干部社员在乱石滩上共营造了近50公里的防护林,使全公社的村庄和农田全部得到了保护。其中有22公里的地方,他们是挖出一米多深的河卵石,然后从1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来好土填上植树的,多少人的手磨掉了皮,冻裂了口,却听不到一句怨言。
现在,和田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防护林体系,为农业和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近3年,全区粮食总产平均每年递增1亿斤。林业发展的结果,给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树叶),全区牲畜总头数增加了37%。
和田地区人工植树面积目前已达56万亩,共栽树2.2亿株,人均200株,去年基本实现“林网化”的和田、洛浦、皮山3县,绿化工作开始向碱滩、向沙漠挺进。这是富于远见、富于魄力的主动进攻战,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沙龙”被一道道绿色长城牢牢锁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