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应有的选择
陈文振
选择清川市委第一书记,使电影《最后的选择》里的省委书记陈春柱碰到了重重矛盾:魏振国其人,谦恭听话,稳重老成;上级正确意图能够实施,错误指示也能执行;因循守旧有余,开创、改革无心,这样的人可亲可疼,又是侄女婿。而徐枫这个人,领会中央方针的精髓,大刀阔斧改革;错误指示敢顶,不正之风敢碰,遇挫不馁,知难而进,看起来倔犟急躁,偏是集毁誉于一身的人物。二者选择其一,这确实是即将离休的老干部艰难的选择。
应该承认,中层党委一把手的选定,高干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在此节骨眼上,老干部要过好三关。一、亲朋关。至爱亲朋,尤其是共过患难者,容易用感情补充印象,优点淹没缺点。二、老部下关。对于一手提拔的老部下,往往把过去的考验当做永久的信任,把以往的勇敢当做现在的闯劲。三、私心关。有“人走茶凉”的戒备,于是,“内举”不避亲朋,“荐贤”必须亲信。因此,魏振国式的干部便容易被推上领导岗位。
当然,魏振国并非“三种人”,也不是品质恶劣者。他甚至没有往上爬的野心,因而也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他以往的锐意消磨殆尽,只想靠上级的具体指示过日子。他把本单位当作自己的“一统天下”,保既得利益,保乌纱帽,保“安乐窝”,因而有意无意之间带出了一张关系网。对改革举动,他不顺眼;对一切改革措施,他都提心吊胆;于是,非难、排挤、打击改革者就在所难免了,他那里便成了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成了“万马齐喑”的角落。因此,靠他开创新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中,确有魏振国式的人物被推上高位,这是令人忧虑的。但是,更多象徐枫一样的干部正肩负重任,战斗在改革的第一线。有了陈秀云、沈尧城这样识才护才之才,安振东、步鑫生式的改革闯将才能群星璀璨。这是实现四化希望之所在,也是中华起飞希望之所在。
当然,选择勇于改革的人才之后,还要为之架桥铺路,分忧排难,“扶上马,送一程”,遇到困难我还来。但是,如果这选择的第一步都不想抬腿,开创新局面就只能是奢望而已。陈春柱的选择,之所以如此感人肺腑,是因为这个艺术形象把深蕴的哲理,引向当今改革的现实,促人深思,催人奋进。


第8版()
专栏:

重游黄果树
玛拉沁夫
每当我游览名山大川,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被那里的雄奇绝厉的气势或者清雅平和的环境所折服时,在流连忘返之余、激动不已之中,总爱发下“日后再来”的海誓,其实那是每每做不到的,这倒不是我当时有意说客套话,而是在我们这片国土上名胜古迹太多了,趁着自己腿脚灵便的时候,想多跑几个地方,因此,“旧地重游”的事就不多了。
然而,今天我却要重游黄果树。
黄果树,是黔西著名大瀑布。瀑流高七十多米,宽三十余米,是世界最大瀑布之一。几年前,我第一次游览这里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每一个在生活的征途上感到乏力的人,每一个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阻难的人,请到这里来,坐在附近一块岩石上,静静观赏一下大瀑布直泻而下、奔流而去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气概吧,人们或许从中领悟得到些许人世哲理,捕捉得到或进或退的明晰启迪……
在上一次去黄果树瀑布之前,我曾在电影、电视上,多次看到过世界上别的一些著名大瀑布的雄姿,诚然都是极为动人心魄的。然而,那一天当我站在黄果树瀑布的脚下,身临其境地仰望它那宽阔的直泻而下的瀑流,耳边伴听着好似
“画外音”的震天轰鸣的瀑声时,我才真切地感觉到有一股无形的神力,在把我的五脏六腑震颤得全然不能自已。
大瀑布的激流从绝壁顶端,喷着白花花的烟波直捣崖下的犀牛潭。潭呈墨绿色,深不可测。浪头破散,溅起重重水雾,向上升冲百余米。附近山顶上那条小街道,已被雾气遮掩得没影儿了,偶见车辆穿梭,人们才想起那里还有一个小镇子。当我的目光顺着飞腾而起的水雾向上移去时,在我眼前出现了由瀑流形成的一片那么美的雪白雪白的水帘,它象一块完整的巨大天幕,垂挂在如铸如削的山崖上。这是一幅神奇的图画:大缩为小,闹化作静,而那极端的纷杂俏然呈现出极度的和谐。是的,我是在悉心地观赏着一张色调和谐的超级画幅。
然而,就在这时,我从那原以为极度的和谐中却发现了不和谐:在那高高的悬崖边上、滔滔直泻的激流之中,有一块黑色的怪石,傲然地拦路挺立。一下,由瀑流形成的那片雪白雪白的水帘,被怪石给扯破了,露出一条黑洞洞的大口子;那幅宽大、洁净的天幕上,落下一块格外显眼的黑瘢!大瀑布美丽、完整而又和谐的画面,全叫那块拦路的怪石给毁了!
我的向导解释说,眼下是冬天,枯水季节,上游的河水流量小,那块怪石就露出头来,等到夏天,在雨水季节里,水涨浪急,它就被淹没了。
我真希望明天早晨一醒来,就是雨水季节。
离开贵州好几年了,每当我回忆起黄果树瀑布,眼前就浮现出它那翻着雪浪的激流、纱幕般的水帘、如云似霞的雾气,当然也想到那块破坏了瀑布美与和谐画面的黑色怪石。不知为什么,一想到它,我心头便罩上一层无名的惆怅……
今天我又有机会来到了贵州,适逢孟夏,因此决意再往黄果树,去领略一番它在雨水季节的神采。
黄果树瀑布位于白水河上,周围山峦起伏,由于山洪的长期冲刷,白水河河床形成了阶梯式跌落状,据说小的跌落处无计其数,落差较大的就有九处,素称九级瀑布。在这九级瀑布中,黄果树居于中段。上游的数级跌落,已使水流步步加快,层层奔涌,聚集了巨大的冲力,但它被憋在一条狭窄的河谷里,使它无处施展威力,只得无以按捺地咆哮着直向下游冲泻。到了黄果树附近,突然遇到一个急转弯,水流的冲力被前面的岩石陡地挡了一下,这一挡,越发使它迸发出更加巨大的冲力,向前奔流。恰在此刻,未曾预料,它已流到了一片断崖绝壁的边缘,顷刻间,水流带着自身的冲力,且又增加了下跌的压力,一阵头昏目眩的跟头把式,便从七十米高处堕落到山下的深潭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水流跌入深潭之后,抖了抖身子,在潭中漫游片刻,仿佛是一则稍作喘息,二则观察一番周围的情势——如今究竟跌落到了何处?当它缓过气,认准了方向,便又落落大方地继续前行了。那无以按捺的咆哮,早已变成轻悠、舒缓的歌唱。下游的几级小瀑布,虽亦有惊人之举,但与方才从七十米以上的断崖上陡然跌落的险象相比,已是小巫大巫之别了。
看哟,雨水季节的水流,多猛,多大啊!那狂狷的瀑流,以它锐不可当之势,将悬崖的横断面完全淹没了,于是整个瀑流连成了一块巨大的水幕,远望去就象是海军分列式的方队,白刷刷地向前移动着。那么,那块傲然拦路的黑色怪石呢?它不见了,想必是从千山万壑汇聚而成的巨流,将它淹没得无影无踪!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雨水季节!
毕竟是雨水季节,水势这么大,这么猛,这么耀眼,这么叫人动心……大自然的美与和谐,就在这喧腾中、奔流中、众目睽睽中,庄严地复生!
1983年10月写于武昌
1984年10月改于北京


第8版()
专栏:

故乡水
咏白天鹅宾馆大厅
谢韬
去岁参观广州白天鹅宾馆,黄辛白、黄其江二同志同游,嘱题“故乡水”大厅,以其布局高雅,独具匠心,不趋西风末流,保持我民族风格与特色。归来,仓促命笔,未及遐思。写景记实,难绘情深,海外侨胞,可共鸣乎?
天鹅立江滨,
洁白耸崇楼。
布陈绝精巧,
妙趣静中柔。
恍临水帘洞,
飞瀑落泉幽。
濯月亭如画,
悬岩壁鸣篌。
梦饮故乡水,
客恋古神州。
游子去异域,
泪洒珠江头。
万缕千丝系,
凭舟几回眸。
寄人篱下久,
旧地复重游。
亲友常萦牵,
千虑渡春秋。
万里归帆远,
一返解百愁。
乡水乡情寓,
故居故人留。
海外思乡客,
来此顿忘忧。
南岭山川秀,
景物望中收。
天涯归来意,
祖国正风流。


第8版()
专栏:文史小品

雨具小考
史明迅
“雨具”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但雨具的使用,还可追溯得更远。
周代把雨衣称作“制”,《左传》记载:“陈成子衣制杖戈”,杜预注云:“制,雨衣也。”杜预是西晋人,可见当时已有雨衣之名。雨衣除蓑衣之外,又有油衣。油衣是用绸、绢涂桐油制成,或以蚕茧纸为之,始于南朝。《隋书》中曾记载隋炀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的事。这种雨具防雨性能虽好,但造价太贵,难以推广。明代有一种用布加工而成的雨衣,制作工序简便,易于操作,价廉物美,很受民众的欢迎。
雨鞋最初是木屐,晋人崔豹《古今注》卷上说:以木置履下,不畏泥湿也。到了唐代,始有钉鞋。即在鞋底遍置圆铁钉,一则底高,一则不滑,可免湿鞋之苦。《旧唐书》记载:唐德宗出幸骆谷,值霖雨道滑,李升等人护卫乘舆,皆穿钉鞋而行。明初宫中犹用此物,《明史》载其事:“百官入朝,遇雨皆蹑钉鞋,声彻殿阶。”直至清代,在江浙地区钉鞋仍很流行。此外,还可用油布做鞋,雨水不浸,名曰油鞋、油靴。
最早的雨伞叫作簦,是由笠改进而成,大而有把,手持而行,但不能开合。继而又有油伞,或曰油盖,也是夏日防雨的必需品。故宋人陈师道《后山集》有诗写道:“转就邻家借油盖,始知公是最闲人。”油伞一般是用油布或油纸制成,因便于携带,又很实用,所以流行极广。
古时还有雨帽。刘若愚在《明宫史》一书中描述:“雨帽则如方巾,周围加檐三寸许,亦有竹胎绢糊、黑油漆如高丽帽式者。”但是限制颇严,除御前大臣外,他人不得擅用。


第8版()
专栏:

吐着蛇须的枪口
韩作荣
报载:在克拉玛依的戈壁滩上,有人打死了二百余只国家三类保护动物——鹅喉羚。枪声响了……枪口,吐着蛇须的枪口射杀了鹅喉羚,在大群羚羊倒地的瞬间便有了血写的罪恶。眼睛,羚羊哀怨的眼睛还没有闭合,呆滞地望着青葱的绿树和那一眼澄澈的泉水。戈壁,你生长漠风和荒凉的戈壁,也生长愚昧和凶蛮的戈壁啊,有泉水的地方,才繁衍了生命。我看见溪流切开了大漠,小树,在缝隙间爆芽,罕见的绿荫,繁复的叶片和一泓清水,引来了成群的鹅喉羚。可罪恶的枪声响了,羚羊大群的羚羊在血泊中倒下;哪里去了,那串串蹄印,水中嬉戏的倒影?那新月般的双角?连鸣啭的百灵也了无踪迹,荒漠,只留下一片死寂。戈壁人,和你为伴的只配有风沙的昏黄,尖尖的骆驼刺和烈日下拉得长长的影子么?给沙海以绿荫,给愚蛮以惩治吧,不要让吐着蛇须的枪口再创造毫无生机的荒漠!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打旋磨儿”与干实事
苏联小说《叶尔绍夫兄弟》中,市委书记的女儿曾向爸爸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天天到我们家来的,都是些想从你这里得到某种好处的人,而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却很少到我们家里来?
《红楼梦》第九回借茗烟的嘴骂东府的璜大奶奶是“只会打旋磨儿”的,就是专门窥探机会,献殷勤,以求得好处、不干实事的人。
现在我们生活中,也还有这种不干实事、专在领导身边“打旋磨儿”,以求博得欢心、得到实惠的人。我们的各级领导头脑应当清醒,不要以为围着自己转的才是好人,其实,只有那些足踏实地、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才是真正的好干部,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
杜渝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职位与胆量
“在第二位上大放光芒,升到第一位时黯然失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时期的著名作家伏尔泰这句名言,在今天某些新升任到领导岗位的干部身上很灵验。本来是德、才、学、识诸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可走上新的领导岗位以后,有的却不放“异彩”,反而变得当说不说,当断不断,优柔寡断。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往往有这么一条,即随着职位的升高,胆量反而变小了。
职位升高,胆子变小的原因,主要恐怕有两条:一是能力有限,只有“第二位”的本事,干不了“第一位”的活;二是私心作怪,怕担风险,怕丢刚到手的乌纱帽。前者还比较好办,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来适应。后者就比较麻烦,甚至有可能变成“不治之症”。
王希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