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日本兴业银行行长 中村金夫
我是第二次访华,对中国抱有极大的亲近感。
一、中国最近的经济形势
可以认为,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是良好的。尤其使我敬佩的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在慎重的安排下稳步发展。
在国内经济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不寻常的、苦心运筹的措施:①在社会主义的基本格局下汲取市场经济的长处;②扩大企业与地方的自主权以搞活经济;③在金融方面,谋求发挥银行的机能等等。
 在对外经济开放政策方面:①颁布合资法等,在健全法制方面有相当大的进展;②经济特区之外,又指定增加了十四个开放城市;③贸易与金融方面的交流大有增加。尤为西方所注目的是,在经济顺利发展的同时,仍保持了国际收支的均衡,外汇储备稳步增加。
但是,中国要完成“翻两番”这个雄心勃勃的经济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走向二十一世纪,成为经济大国,站在世界经济的前列,则还有许多应努力之处,我想这也是事实。
二、关于发展合资企业的若干问题
今年以来,看到中国经济顺利发展的情况,很多企业都到我行来就在中国举办合资企业的问题热心地征求我们的意见,其数目已超过一百家。
这些企业提出的问题,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中国法律制度的完备情况与实施情况;②在中国合资、合作时的收益可能性与风险。针对这些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向他们说明中国健全法制的进展、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也说明中国是如何积极地努力同日本企业合办企业的情况。但是,具备同与中国合办和合作相适应的技术的企业,并非都是超级大型企业,它们本身属于中小企业,但在某一方面拥有很优良的技术,然而在财力方面却未必雄厚。因此万一对合资企业的投资失败,企业的领导必将被严厉地追究责任。而且正因为是中小企业,所以也就存在着倒闭的可能性,负责人不能不很认真地考虑投资的结果,而不敢作出贸然投资的决定。
我要扼要介绍一下在开展日中合资企业过程中,日本企业所担心的问题。
第一、关于开办事业的确切性问题。日本人还不习惯在中国搞事业。比如,不少人认为,恰当的步骤应是先从来件装配开始,在中国方面熟练掌握了生产技术,增进了相互理解以后,再搞大的生产。
第二、是否能够稳定保证优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因为不能保证流水作业所必需的原材料与零部件的供应,而导致工厂停工,这笔损失将如何赔偿?对此,我们往往苦于无法作答。再如使用中国产零部件比例的问题,这个比例当然应该提高,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
第三、技术和技术专利的问题。日本企业认为,在与中国合作时,中国对技术专利的评价低于国际水平。在中国,业已制定了专利法,法制上不断完善,但是还应当努力把对无形资产的评价提高到国际水平,这对引进先进技术是必要的。
第四、开放中国国内市场的可能性问题。很多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前景给以很高的评价。他们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是,究竟允许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多少产品?中国国内市场的可能销售量究竟有多大?
第五、合资年限的问题。根据合资法规定,合资年限为十——三十年。日本的企业一般是基于长远的观点考虑问题,其方针是进行高质量的投资,慢慢地逐步收回投资。在这方面,参考日本与西欧的合资事业,一般的商业习惯是,不规定合办年限。从这个意义来说,对于合资年限尽量灵活地予以考虑,我认为这是与日本企业打交道的高明做法。
第六、所谓外汇平衡问题。也就是在国内销售中获得的人民币有多大部分可以换成外汇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是高精技术,因为具有可以代替进口或实现技术转让的好处,应该更大胆地准许将所得人民币兑换成外汇。
第七、关于财务会计与裁判制度的问题。日本企业十分关心中国将如何尊重国际惯例。此外,我们从中国方面常常得到期望合办与引进技术的许多中方工厂企业的名单,但介绍这些工厂企业的产品生产数额与企业财务会计情况的,并无一例。这一点,使我们在与日本有关企业商谈时最感困难。
第八、在日本有一种普遍的认识:企业就是人。如果在合资企业双方领导层中间不相互信赖,事业便无法顺利进展。如果中国方面的经营者单纯由党委指定,一点也不同合资的对方商量,这就会造成很难办的局面。我们东方人,都是很重视人和的。这一点,希望能够得到理解。
三、关于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不论是经济特区还是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否则,好不容易建成一座现代化工厂,由于存在着水、电、运输等等障碍而无法收到效果。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除了利用海外经济合作基金的日元贷款,由日本帮助修建铁道、港口外,机场、高速公路、地铁等的建设方面,日本的经验是否也可供参考?(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中日金融合作前景
中国银行副董事长 崔延绪
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以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为依据的,其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引进必要的资金、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国民经济越发展,就越能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我国领导人已经多次申明,对外开放是我国今后长期的、坚定不移的一项基本国策。即使将来有变化,也只能是沿着这个方向的变化,越变越成熟,越变越完善。我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北起大连,南到北海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并且在其中具备条件的城市,划出“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举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外商独资经营的企业。这样,原有的四个经济特区、海南岛和这批进一步开放城市,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我国开展大规模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的网络地带,对带动和支援内地建设,将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这里,我想就日本企业界朋友们关心的两个问题作些介绍。
第一,关于涉外经济立法问题。为了保证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从1977年到现在,我国颁布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共有近百件。其中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十二件,国务院颁布的法规四十多件,中央各部门颁布的涉外规章三十件,广东、福建及经济特区颁布的地方性涉外法规十四件。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保障外国投资者的权益、在经济上提供各种优惠待遇、以及在行政管理上简化手续的方便措施,都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中国的立法机关还将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制定和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对已颁布施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新的经验加以修改和补充。因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或做生意,是有充分法律保证的。
第二,关于合资企业产品内销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这对外国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十分理解外国投资者希望双方合作制成的产品能在中国市场行销的愿望,我国政府决定适当开放国内市场,允许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对那些技术先进、又属于我国国内急需或需要进口的短线产品,内销比例可以适当增大,有的甚至以内销为主。
下面我想简单谈谈对中日金融合作的展望。
目前,在北京设办事处的五十七家外国银行中,日本占二十家。日本的银行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还设有办事处近二十家。中国银行与近五十家日本大银行建立了多年的业务代理关系,在东京设有代表处。最近一个时期,日本的银行纷纷与我国一些开放城市签订各种金融业务合同,出现了一批“顾问银行”。如日本兴业银行与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签订了关于上海新港建设计划的顾问业务合同,目前正在进行动工前的可行性调查。这种从计划开始阶段就与开放城市进行合作的做法,会使这些银行将来成为给这些城市提供资金和客户的银行。我们赞赏日本同行的这种具有远见的举动,同时希望有更多的日本银行发展成为“投资银行”。在此,我想着重指出,中国银行愿意与日本银行结成投资伙伴,组成联合投资财团。我国政府确定,中国新的“七五”计划将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现有四十万个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上。这是个空前巨大的工程,所需要的资金将以千亿计,其中相当一部分要用外汇。这就为外国投资者和金融界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场所。(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企业活力之我见
京瓷股份有限公司社长 稻盛和夫
在中国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是怎样培植有活力的企业。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首先,怎样才能给企业以活力呢?人们常说,企业是由人、物、钱三要素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要使企业成长起来,并富于活力,就要想方设法使人变得有活力,只要这一点解决了,即使物、钱缺乏,企业也会具有活力,也会发展。
我们自1959年在京都创立公司以来,目前已发展到年销售额二千八百亿日元、纳税前利润七百三十亿日元这样的规模,被高度评价为目前屈指可数的企业。然而,创立之初只是一个有三百万日元资本、二十八名职工的小企业,以三百万日元资金和一千万日元借款用作设备和流动资金,根本想象不到企业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情况,只想能发展成二、三百人的中小企业,就算很不错了。其所以能够出乎预料地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最大原因不外是全体职工富有活力。要想得到物质生活的幸福,除了拚命工作以外,是没有其它手段的。这就要公司职工们理解一个真理:如果不依靠自助,即自身的努力,创造出利润,我们是不可能富裕起来的!
辛勤工作以制造美好的产品,制造社会乐于接受的产品,制造一般人喜欢购买的产品,这就是企业的使命。仅仅为了赚钱而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卖不出的。一定要生产出价格和质量都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东西。因此,必须开动脑筋去确立新的技术,改进旧的技术,并探讨如何提高效率。全体人员都来下功夫,都来研究和参加企业的经营,为达到预定目的而共同努力。人们常说,天助自助者。自助精神是一切的根本,这一点如果全体人员能够很好地理解,并付诸实行,企业也就可以突破第一道关口,走上成功之路。
中国正在搞活经济。比如在农业方面,允许有自留地,允许在自由市场出售东西,以此来提高生产率。如果有了这样的体制,就有了搞活企业的条件,企业也就可以获得利润了。
其次,要搞活企业,必须实行合理化。通常一说到合理化,就会联系到自动化、机械化。可是,我们公司刚创立的时候,既没有买设备的资金,也没有引进技术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化并不是机械化、自动化,而是全体职工通过自己承担的工作,各自去动脑筋、找窍门。就是说,发挥出人类所具有的美好的智慧,来思考怎样才能更好、更多、更省、更快地制造出产品来,这就是合理化。如果错误地理解合理化,在企业内部还没有积蓄力量的时候,就大搞设备投资,是很危险的。从现状出发,把微小的改良、改革积累起来,把人的智慧发掘出来,不断提高效率,这才是最重要的。
经营者、技术人员、职工一道努力,集中众人的智慧去研究如何生产廉价的产品,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化。也就是说,不论社会制度如何,产品的出售价格通常都是在成本(制造成本)上,加上自己希望的利润,决定出来的。但这种做法,往往使出售价格订得过高,而不能成交。企业如何以低于社会通用价格的水平来生产产品,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样做,就能造成一种良性循环:社会所能接受的产品制造出来了,事业发展了,利润也增加了。下一个问题则是把上述努力继续下去。也有这样的情况: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就就满足了,就不继续作出更大的努力了。这完全是错误的。在这个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商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在某种商品畅销期间,就要探索下一代商品,开发新的技术,引进新的设备,经常用新产品来统帅生产,这样一种持续不懈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中外电子经济技术合作的展望
中国电子技术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李德广
六十年代,我们探索从日本、西欧引进一批电子成套技术以及生产线设备和单项设备。其中从日本引进的有陶瓷电容生产线和数条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主要设备,占项目总数的67%,金额占50%。进入七十年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从日本、加拿大、西欧各国引进了一批成套电子技术设备。其中仅从日本就引进了十六个大、中项目,总金额达二点四亿美元。从项目数量和金额看,日本均占很大的比重。
七十年代,我们主要是从日本厂商引进电子技术设备,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厂商显得有些落后了。这期间,日本的小厂商比较活跃,他们的贸易积极性高,灵活性、适应性强,提供的贸易条件比较适宜。相反,有的大公司对转让技术不怎么积极,对我们提供的贸易信息也缺乏热情。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惋惜。我国在七十年代,成套电子项目和生产线引进形式所占的比重较大,但这种作法已不适合当前实际需要了。目前和今后的重点,将主要是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合资经营、合作生产、联合开发、技术转让以及发展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维修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贸易。这些做法符合我国大量老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我们期待中日两国的电子经济技术合作,能够适应上述趋势而不断向前发展。
合资经营是我们欢迎的一种合作形式。近年来,外国厂商在中国的投资规模逐年增大。截至去年底,在一百八十八个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机械、电子、冶金占四十四项。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家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正积极酝酿来中国投资。中日双方在数年前就在探索电子方面合资经营的可能性和方法,双方也都作了努力,但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是值得我们很好探讨的一个问题。
这里我还想提出一点希望。通常情况下,贸易有来有往,才能有稳固的基础。希望日本厂商考虑是否可以从中国进口某些适合日本需要的电子产品,使我们的进口用汇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这对今后进一步发展两国电子贸易是很有好处的。
根据我国长远的规划,到本世纪末,电子工业总产值要翻三番。因此,电子进出口贸易必须要迅速发展。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速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是我们既定不变的长远方针。各国厂商同我们发展电子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出口贸易,前景是广阔的、远大的。当前我国电子工业技术引进的范围很广,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导航、广播电视、测量仪器、电子元器件等方面的技术。其中通信、导航技术方面,就有诸如电子程控交换机、飞机通信设备、海上石油勘探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微波导航设备等;广播电视技术方面,有彩色录像、摄像、精密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等;电子计算机方面,有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大容量磁盘机及其他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等技术;电子元器件方面,主要是集成电路技术、高质量的元件技术、微波器件技术以及扩大彩色电视机生产能力所需的关键配套元器件技术等。我们热诚地欢迎各国企业家通过各种形式,同我们发展电子贸易和合作,欢迎各厂商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
中国广阔的市场是投资者获得利润的广阔天地。中国电子技术进出口公司将为中日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积极的努力。(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大连市的经济技术开发
大连市市长 魏富海
大连是我国政府今年3月确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经过建国后三十多年的建设,大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海陆空交通比较发达、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景色秀丽的港口城市。腹地广阔的大连港,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一市三盟的进出口门户,目前已与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1983年吞吐量达三千五百多万吨,居全国第二位。而外贸吞吐量和出口总额,均居全国首位。大连的工业基础比较好,是一个机械、石油化工、建筑材料、冶金、轻工、纺织、电子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去年工业总产值达八十四点三亿元。全市现有十二所大专院校、一百三十多个科研机构、九万余名各类科技人员,这是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有利条件。丰富的农渔业资源,又使大连成为传统的农牧渔产品出口基地。此外,大连依山傍海,景色优美,是避暑、疗养、旅游胜地,每年都接待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经国务院批准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金县大孤山乡马桥子村一带开始建设。起步工程为三平方公里,这里将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区,并相应建设行政、生活、服务区。开发区将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集中建设一批轻型的、低能耗的、不污染环境的、技术先进的工业企业。具体来说,就是发展电子仪表、精密机械、精密冶金、精细化工、新型材料,以及高档轻纺、食品饮料等行业。目前,我们正抓紧起步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一年左右基本完成。开发区远景规划为二十平方公里。
根据我国政府对外开放政策和有关法规规定,对外商在大连投资给予优惠政策。对在大连老市区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凡属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项目,或者外商投资在三千万美元以上、回收投资时间长的项目,企业所得税可减到按15%的税率征收。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办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减到按15%的税率征收;对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时免征汇出税。凡是外商投资从事能源、交通、港口建设的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的企业,不论在开发区,还是在老市区,其所得税一律按15%的税率征收,减免税期和合作期限,也可适当延长。凡属外商确实提供了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的产品,我们将提供一部分市场,允许按一定比例在我国销售。
为了给外商投资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较好的生活环境,大连正在抓紧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水子机场改造跑道和停机坪扩建工程,已于本月20日竣工并复航,可起降包括波音747在内的大型客机,并具备国际通航的基本条件。通讯邮电设施正在改善,大连至沈阳的九百六十路微波通讯工程9月底基本完工,已开通试用,三百六十路小铜轴电话电缆工程,将在今年竣工交付使用,引进国外的一万二千门程控交换机,已签定合同,另外,二万门程控交换机正在抓紧与外商洽谈,并准备开通大连市至日本、香港的直拨电话。能源供应正在逐步着手解决,年卸煤五百万吨的和尚岛码头工程今年开工。七十万千瓦的港口电站工程正在筹建,二十二万伏高压输电线路正在抓紧施工,五十万伏线路工程,争取明年开工建设。大连市多年来用水紧张的困难已经消除。大连港的新港区的开发建设已纳入计划,第一期工程的起步方案先建四个泊位,争取1986年开工,与港口发展相适应,国家决定新建南关岭和金州铁路编组站。大连至沈阳的一级公路正在修建。接待外宾的宾馆,正在新建、扩建和改造。今年4月,国家已批准大连由乙类开放城市提到甲类开放城市,外商入境方便。
总之,大连将认真贯彻执行我国政府确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能源交通建设;二是改造老企业;三是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四是建设一批工程项目;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我们热烈欢迎更多的日本工商界、金融界朋友到大连投资,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世界经济和日中
日本贸易振兴会理事长 赤泽璋一
再过十五年,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就要敞开了。我想结合面向二十一世纪,着重谈下面两个问题:一个是向“高度信息化社会过渡”;另一个是“新的太平洋时代的到来”。
向高度信息化社会过渡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有过几次信息革命。例如:中国和古代幼发拉底人的发明文字;十五世纪古登堡的发明印刷术;十九世纪中叶的发明电信、电话;二十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溶为一体的高度信息系统的发明等。日中之间由于1976年铺设了海底电缆,通讯早就十分方便。今后这方面的技术会更加发展。世界各国间的信息交流,虽然程度不同,但到二十一世纪时,都会飞跃发达起来。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世纪的农业时代——其中中国是先驱;工业时代;信息时代;高度信息化时代。现在正在迎来美国学者托夫勒所说的第三次浪潮的时代。这里所谓的“信息化”,是指把信息视作仅次于物资、能源的第三要素,并有意识地进行其发生、加工、传递、积蓄、利用的活动的总称。
根据上述信息化社会的展望,日本正在积极解决推进技术开发、建立高度通讯网、发展软件产业、建造数据库等课题。
和日本不同,中国地域辽阔,因而通讯、广播设施的现代化更为重要。中国电视广播虽还处于发展中,但几年后将直接使用卫星使辽阔的全国各地都能覆盖起来。通过开发本国和引进外国技术,这一切都在付诸实现。在日本看来,中国有关卫星方面的技术是很先进的。1977年,中国参加了国际卫星通讯组织,通过北京等三个地面站,进行国际通讯。尤其是今年4月发射通信静止卫星获得成功,使用的火箭是长征三号,目前已经用于通讯和电视转播服务了。在这方面,中国将远远超过日本。
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面对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即信息的世纪,中国有什么展望和课题呢?我想利用这次讨论会的机会,向大家请教一下。正确的信息交流是和平的基础。增进相互信赖和相互理解,就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日中双方在开发新的信息技术和在交流传播媒介方面进行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新的太平洋时代的到来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世纪,也是新的太平洋时代到来的世纪。现在我想谈谈其含义和展望。
国际贸易的进展从海洋角度分析,舞台正在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现在的太平洋早已不是沉睡中的海洋了。美国在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中,1978年后者超过了前者,1983年差额达到三百二十五亿美元。对太平洋经济来说,中国经济是富有将来性的一支大力量。
在考虑太平洋的未来时,日本负有极为重要的使命。太平洋两岸的日美两国的巨大纽带,将使太平洋时代更加具有份量。就贸易量而言,现在日本对美贸易的比重已经超过30%。从美国来看,太平洋贸易所占的比重必将日益加大。
在太平洋,日美、亚洲同美国的关系今后将不断发展。同时,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太平洋西侧国家,即中国、日本、东盟、大洋洲各国之间的团结十分重要。澳大利亚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中,是提供铁矿砂、煤炭等资源的国家,为日本的经济复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霍克总理执政后,澳大利亚把政策重点转到出口工业品上,并对技术先进和拥有市场的日本,抱有很大的希望。
此外,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提出了“向东看政策”。日本经济合作的重点面向东南亚,1981至1982年达到九十六亿五千八百万美元,占日本对外双边经济合作总额的60%。日中之间的来往关系发展迅速,在1982年日本对外双边经济合作中,中国占三亿六千九百万美元,居第一位。
从上述整个动向中可以看到,日本作为太平洋西侧的一个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这一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发展经济。也只有与这些国家同心合力迎接即将到来的太平洋时代,日本才能在二十一世纪有所做为。
(赤泽璋一先生因事请假,未能出席讨论会。书面发言由日本贸易振兴会广报涉外课长佐佐木正纯先生代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