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在梅兰芳的故乡
古平
一列长长的汽车队伍从泰州市中心穿过。前望不到头,后看不见尾。街道两边伫立着欢乐的人群;大街小巷欢声笑语,人们扶老携幼纷纷赶往东郊。这种热烈情景在这座小城实属罕见。
凤凰墩就在前面,车队已无法向前开动,车上的人只得下车步行。两边层层叠叠的人墙依着山坡起伏,振奋人心的鼓乐声,孩子们搽得通红的小脸蛋……家乡的父老乡亲呵,这是你们给自己的儿女捧上的片片深情吧!
“看,那是葆玖,长胖了,比以前更象他父亲了!”“那是他姐姐葆玥,唱老生的。”
“全世界哪个不晓得梅兰芳,吾倈泰州出了这个大名人,千载难逢啊!”
泰州人谈论梅兰芳,那真是上自八十三,下至手里搀,人人津津乐道,流露出特有的亲切和自豪。这淳厚的乡情,是二十八年前梅兰芳带着葆玖回乡演出、认亲时播下的种子。
泰州人永远不会忘记1956年。梅兰芳那时已六十二岁,他应家乡父老之请,来到泰州。当时泰州老百姓带着被子、搬张小板凳在剧场门口通宵排队买票。万人空巷看梅郎,成为海陵古城的盛事。
今年10月,是梅兰芳诞辰九十周年,梅兰芳故乡小城举行了隆重纪念活动。前来泰州的嘉宾,有和梅兰芳长期合作、已经八十多岁的表演艺术家俞振飞,有戏剧家吴祖光、马少波,有著名导演李紫贵、夏淳,还有梅门弟子和梅派艺术的崇拜者、研究者,他们来参加梅兰芳剧院的剪彩仪式和梅派艺术学术讨论会。群贤毕至,是古城的当今盛事。今天,他们又和梅兰芳的子女来到三面环水的凤凰墩上新落成的梅亭前,缅怀剧坛的一代宗师梅兰芳。
梅亭,是在著名园林家陈从周教授指导下,由我国木雕之乡浙江东阳的木雕高手用水曲柳和香樟木雕砌而成的一件艺术精品,亭周饰满梅花和兰草,亭基、鼓石、亭柱和亭顶都是梅花形的,亭周长椅靠背的里外两面都雕刻着雀梅图,四十八块靠背的构图各不相同。站在亭中抬头仰望,上面是梅花形的立体天花;用梅、兰为底的亭周挂落上,雕刻着梅兰芳倾注毕生心血在舞台上塑造的一个个动人的艺术形象:杨贵妃、穆桂英、虞姬、洛神……供后人观赏。
凤凰墩地势高爽,景色秀丽。泰州人说,这块泰州最好的地方一定要留给梅兰芳。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设成为泰州最美的风景区。在梅亭旁,将新建梅兰芳纪念馆,陈列这位艺术大师留下的珍贵文物。
鞭炮响起来了,兴奋的孩子们又奏起欢快的鼓乐,一群群白鸽在梅亭上空回旋、飞翔。挂在亭前的两幅红绸缓缓拉开,赵朴初书写的“梅兰芳纪念亭”几个劲秀潇洒的大字金光灿灿,出现在人们眼前。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把故乡人民纪念艺术大师的热情推向了高潮。(附图片)
梅亭 高峰摄


第8版()
专栏:

在北大荒的风雪中
——《今夜有暴风雪》拍摄散记
张营
北大荒的冬天,雪罩冰封,寒风凛冽。为了再现当年四十万知识青年在这块土地上的拚搏奋斗,山东电视台《今夜有暴风雪》剧组的同志们来到这里拍摄外景。此举不仅使地处北国的电影厂、电视台为之瞠目,就是与严寒打惯交道的北大荒人也纷纷咋舌:“我们不怕冬天,是因为有火炕,你们整夜泡在冰天雪地里,不怕冻成冰棍?”二十九岁的导演孙周笑笑,感谢他们的关切,却丝毫没有动摇。四集电视剧,有近一千个镜头是雪地里的,不这样干行吗?
剧组投入了可以称之为拚命的抢拍之中。为了赶季节,开机后半个月里,剧组每天都工作十多个小时。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机器都冻得不出图象,要电热褥保暖才能正常工作,可剧组有时一天连拍六十多个镜头。他们往往要到人迹不至的茫茫雪原上拍摄,肩扛机器,手拿道具,一步一陷地在没膝深雪中跋涉。有一次,突然而降的大雪把剧组困在外景地的雪窝里,整整十二个小时没吃没喝,又冷又饿。这里不能过夜,只有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地挪回去。他们一步三喘,东倒西歪,整整走了四个多小时,才看到宿营地微弱的灯光……
演员们最“怕”导演喊下雪。当三台鼓风机一起开动时,风力超过八级,冰碴雪霰喷射而出,站在这样的“暴风雪”下,演员的脸一会儿就被打得又青又肿。扮演裴小芸的任梦是个体质较瘦弱姑娘,在拍“白桦林”一场戏时,她必须象一尊冰雕玉琢的塑像,在暴风雪中持枪挺立,直至冻僵,“牺牲”在哨位上。“暴风雪”犹如呼啸翻滚的条条长龙,将她吞噬。这已经是第四天了。“吹,猛吹,往身上吹!”孙周趴在雪地上,铁着心肠吼叫。镜头终于通过了,孙周第一个跑过去:“谢谢,谢谢你!”他解开皮袄,用体温温暖着这位几近冻僵的姑娘。
剧中人刘迈克带着一身血迹,在漫天风雪中爬呵爬呵,终于爬到了被他击毙的歹徒旁边,将其抢劫的银行巨款搂到自己怀里,然后含笑死去……。由于拍摄和表演方面的难度,这个镜头足足拍了三个多小时。扮演刘迈克的吕毅只穿一件敞开怀的棉袄,拍摄中,他突然失去了知觉,大家忙把他抬到附近的老乡家中,用烧酒和雪团猛搓全身,半晌才把他解救过来。
饰演男主角曹铁强的王咏歌为了艺术的真实而甘心受皮肉之苦。在拍刘迈克到工程连逞凶一段戏时,他指着脑门让吕毅“抡圆了皮带往这儿抽”,结果额角被真的打出血来。他却笑笑说:“只要表演真实,挨一下值得。”
两个多月里,孙周这个挑头人一刻也没有松弛过,体重下降了十几斤。在停机的那一天,当拍完最后一个镜头返回时,孙周坐在汽车上,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创作集体的战友们都理解他,这是这位初次独立执导的青年导演在经历了艰苦拚搏之后,落下的男儿之泪。(附图片)
暴风雨中持枪挺立的裴小芸


第8版()
专栏:雨丝集

要重视当代民间文学
秦力
不久前,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北京分会举行的讨论会上,有同志提出要重视当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及时。
谈到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人们往往只重视过去的英雄史诗、历史传说、山川掌故等方面,而很少想到活生生的当代民间传说和故事,以至造成一种错觉,好象民间文学只是历史的东西,与当代生活不相干。
其实,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民间文学,反映特定时代的民俗、民情。比如1976年“四·五”运动前后,民间曾广泛流传有关悼念周总理的故事,它们既表达了人民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憎恨,也表达了人民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这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意和民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产生了许多劳动致富的故事,不也是现时民情的一种反映吗?
近年来,在“抢救”民间文学遗产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对当代新的民间文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是把它列入民间文学工作的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第8版()
专栏:

流长源远 承古创新
——全国文房四宝展览小记
本报记者 张宝林
这是一支真正的“如椽之笔”!笔杆长两米,用优质椴木制成,木纹清晰,油光锃亮。笔锋精选东北马的马尾制成,长五十三厘米,直径约二十多厘米,栽在一只碗形的红木笔斗里,象一只硕大的含苞待发的木兰花。这支笔净重二十三公斤,蘸墨后可达三十公斤以上。在这支巨笔旁边,是一方“迎客松大歙砚”,砚长八十二厘米,宽六十七厘米,重达一百公斤。砚石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抚之如童肌,叩之有金声。这是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中展出的“笔王”和“砚王”,分别由北京和安徽制做。
10月2日开幕的文房四宝展览,集中检阅了纸笔墨砚等文房用具的传统技艺和最新成就。文房四宝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民族艺术的瑰宝。徜徉在琳琅满目的展厅中,那雪白的宣纸,古色古香的墨锭,大大小小的羊毫、鸡毫、紫毫,那雕镂着山水楼台、虫鱼花鸟的各色石砚、泥砚,犹如历史长河的朵朵浪花,引起人们的悠思遐想。在展品中,我见到了一块墨锭,上印“国宝”二字,是明宣德年间的模子,距今已经五百多年。另一套“圆明园古墨模”,共八盒六十四块,每块正面是一座建筑物的雕梁图案,背面则是这座建筑的全景。据说,这是根据当年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圆明园全景》制作的,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可喜的是,文房四宝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如今绽发了新的蓓蕾。宣纸早已不是一枝独秀,温州皮纸、四川夹江纸、河北迁安纸、浙江龙游纸、云南腾冲纸、广西都安纸,都已各具特色。各地毛笔生产发展更快,善琏湖、戴月轩、李福寿、苏州湖、杨振华、周虎臣、李鼎和等老厂家发扬传统,精益求精,一批新的厂家、新的名牌也在不断涌现。北京制笔厂生产的全象牙特长锋笔“锦上骑霞”,笔锋长两寸,是从十万条黄狼尾中精选长料制成的高档名牌笔。制墨制砚业也蓬勃发展,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还能大量出口。过去,人们把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称为“四大名砚”。现在,江西龙尾砚、河北易砚、吉林松花石砚、宁夏的贺兰砚都赶了上来,河南、山东、四川、湖南也恢复了一批名牌产品,“四大名砚”已不能独擅文房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房用品也在发展。一些旧的概念逐渐增加了新的内容。现在人们通常说的“文房四宝”,已不局限于纸笔墨砚,还包括了印泥、国画颜料、笔筒、笔架等,现在这些产品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附图片)
特大毛笔“经天纬地”(北京制笔厂制) 田军摄


第8版()
专栏:

《小说界·长篇小说专辑》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大型文学丛刊《小说界·长篇小说专辑》。该刊每期发三部长篇小说及创作谈等,每期约七十万字。第一期发表了孙健忠的《醉乡》、叶文玲的《太阳的骄子》及边震遐的《峡谷回声》三部长篇。
(秋雨)


第8版()
专栏:

《最后一个冬天》
反映平津战役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冬天》已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这部长篇小说是部队作家马云鹏反映平津战役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展现了从蒋介石飞临北平到傅作义的三十五军在新保安全部被歼的真实场景。第二、第三部将分别写到这个战役的天津之战和北平的和平解放。
(伍丛)


第8版()
专栏:

《陶行知儿童诗选》
金燕玉编的《陶行知儿童诗选》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精选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数十首作品,表现了民主革命时期儿童的理想、志趣、使命和任务。(颜世贵)


第8版()
专栏:群众文化

汽车城里歌声浓
黄新树
来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城里那蓬蓬勃勃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年来,在汽车厂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以“汽车工人文化宫”为阵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他们组织了包括京剧、评剧、合唱、话剧、舞蹈、曲艺、民乐、管弦乐队、魔术队等业余文工队,还建立了业余美术、摄影、书法、创作、影评等小组,先后举办联欢活动二百零一次,组织业余文工团演出八百二十场,平均每天吸引一万二千多人次参加业余文娱活动,大大丰富了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一些青年说:“丰富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使我们在八小时之外生活得更充实了!”
他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特别注意群众的自我教育。有一段时间,社会上结婚大操大办,要彩礼盛行,于是,他们就组织业余文工团编演了小吉剧《十个鸡蛋》,讽刺歪风,倡导新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群众说:“自己的歌手唱自己,听着顺耳,自己的演员演自己,看着来劲。”
他们还根据职工不同爱好和兴趣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长春的君子兰出名,但不是家家会莳养,文化宫就举办栽培君子兰讲座。他们了解到群众喜欢猜谜语,就组织起灯谜会、灯谜函寄会猜活动。老头、老太太喜欢有地方色彩的秧歌,文化宫就决定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全厂性的大型秧歌比赛、灯展比赛,参加比赛的秧歌队少则一百人,多则五百多人,十分气派。
“汽车城里歌声多”,提起汽车总厂的歌咏比赛,那盛况真叫人意想不到。从参加歌咏比赛的规模看,最小的合唱团有二三百人,最大的合唱团有一千二百人。演唱的内容有工人自己创作的歌,有群众喜欢的歌,而且年年举行,每年有每年的主题。三年来已经举行全厂性的“青春音乐会”、“文艺百花比赛”、“厂歌比赛”三次大型歌咏比赛,工人们把这一年一度的歌咏比赛,当作节日来度过,从准备到评选,即从夏天到秋天,全厂到处可以听到歌声,仿佛整个汽车城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评论选刊》将创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春风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评论选刊》(月刊)将于明年元月正式创刊,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阎纲任主编,顾骧、贾非贤任副主编,编委会由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十二位中年文学评论家组成。 (烨)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生活方式》将出版
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倡议并担任总顾问的《生活方式》杂志,由湖南人民出版社筹办,明年一季度创刊。该刊将设立探讨有关人们“生活方式”的多种栏目,总的宗旨是,引导人们振奋精神,以适应现代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明德)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解放军艺术》将问世
解放军艺术学院主办的《解放军艺术》将于明年元月创刊。该刊辟有文学艺术的理论专栏,设有“艺术与战士”、“艺术与教育”、“部队文艺史话”等栏目,并发表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 (韩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