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我国向联合国提交第一份裁军决议草案
制止外空军备竞赛 外空应为人类造福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3日电 中国今天正式向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提交了一项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的决议草案,强调外层空间只应当被用于和平目的而不应当成为军备竞赛的场所,呼吁所有国家、特别是拥有巨大空间能力的国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制止外空军备竞赛。
这是中国向联合国组织提交的第一份有关裁军问题的决议草案。决议草案要求联合国大会“确认外层空间的和平探索和利用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休戚相关”,“并重申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的探索和利用应造福和有利于全世界所有国家,不论其经济和科学的发展程度如何,并且应当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职责”。
这项决议草案对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给全人类造成的危险表示严重关注,对外层空间武器系统,包括反卫星武器系统和反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更为加紧表示特别严重关注。
决议草案认为,“拥有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并且正在进行试验和准备部署外空武器的苏联和美国,对制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负有特殊的责任”。
决议草案要求裁军谈判会议把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列为优先迫切的问题并考虑到一切有关的提案和建议,加紧审议有关制止外空军备竞赛的所有问题,并为此在1985年会议开始时成立特设委员会,为缔结一项或多项关于停止研制、试验、发展、生产、部署和使用外空武器直至最终全面禁止和销毁一切外空武器系统的协定进行谈判。
决议草案敦促苏美尽早就同一目的进行认真的双边谈判,并将谈判的进展情况及时通告裁军谈判会议。
联大第一委员会11月初将审议这项决议草案和其他有关裁军问题的决议草案,并决定是否把这些决议草案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


第6版()
专栏:

我代表要求苏美进行谈判实现核裁军
重申我国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切核武器
新华社联合国10月23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钱嘉东大使今天下午在联大第一委员会就裁军问题进行一般性辩论时,要求两个超级大国放弃从实力地位出发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缓和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进行认真的谈判,以便实现真正的裁军。
钱嘉东说,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超级大国的争夺和对抗,国际形势更加紧张动荡,军备竞赛又有了进一步的升级。他指出,“尤其令人关切的是,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正日益向外层空间扩展,如不加制止,将使宁静的外空面临着成为陆、海、空之外的第四战场的危险。”他认为,“所有这一切不可避免地给我们的星球投下了一次新的世界战争、甚至一次足以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核战争的阴影。”钱嘉东说,防止核战争和裁减核军备是世界人民所最关心的问题。但是,恰恰在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上,却使人最感到失望和不满。他强调指出:“这种状态不能再长此继续下去。世界人民要求真正的、有效的裁军。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在这方面,拥有全世界95%以上核武器的两个超级大国尤应切实承担起它们的特殊责任来。”
钱嘉东说:“中国拥有少量的核武器,目的完全是为了自卫。但作为一个核国家,我们决不推卸自己对核裁军的责任。我们一贯主张核裁军。我们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禁止核武器和防止核战争的正义要求,也支持一切有助于促进核裁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合理主张和建议”。
钱嘉东接着重申了中国在核裁军方面的三点基本立场:
(一)中国的根本立场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切核武器。
(二)作为核裁军的实际步骤,中国主张苏美两国率先停止试验、改进和生产核武器,并在就大幅度削减其核武器达成协议之后,召开包括所有核国家在内、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会议来共同制订进一步实行核裁军的具体步骤。
(三)在这一切成为现实之前,为了减少核战争的威胁和表明核裁军的诚意,所有核国家应当承担义务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无条件地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就互不使用核武器达成协议。
钱嘉东特别强调了吴学谦外长在本届联大开幕时提出的建议:“当务之急是要求两个核大国停止核军备竞赛,要求它们停止部署新的中程导弹,恢复裁军谈判,削减和销毁已经部署在欧洲、亚洲等地的中程核导弹。”
钱嘉东说,中国代表团已就防止外空军备竞赛问题提出了一项决议草案,建议尽早达成协议,禁止研制、试验、发展、生产、部署和使用一切外空武器,直至最终销毁现有的外空武器系统。
钱嘉东还要求两个超级大国在削减核武器的同时,也大量削减常规武器,特别是重型的进攻性武器,并要求早日签订一项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的公约。
钱嘉东最后说:“在通往世界和平、缓和、裁军的道路上,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新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防止的。”


第6版()
专栏:短评

徒劳的又一幕
南非约翰内斯堡以南的瓦尔三角区,又演出了一幕种族主义政权残暴镇压黑人的暴行。
10月23日凌晨2点,七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南非军警,带着警犬和照明灯,突然包围了瓦尔三角区塞博肯镇一万五千户黑人居民。在军警挨户搜查中,居民们从床上被拖起来接受盘问。被搜查过的每个男人、妇女和儿童,以及每所房屋和每辆车,都被贴上桔黄色的标记,以表明“无一漏网”。在这场大搜捕中,共有三百五十四名黑人被捕。
最近一个时期,南非种族主义政权为了扑灭黑人群众的斗争烈火,维持自己的统治,悍然出动大批军队,配合警察屠杀和逮捕黑人。23日凌晨的大搜捕正是博塔政权镇压南非人民的一桩新的罪行。
瓦尔三角区的黑人具有光荣的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传统。六十年代初,这个地区的沙佩维尔镇发生过屠杀黑人群众的血腥惨案,但这并没有扑灭他们的英勇斗争。七十年代中,这个地区的索韦托镇的广大黑人,又一次掀起了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大斗争。瓦尔三角区连绵不断的斗争烈火告诉人们:南非黑人争取生存权利、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正义斗争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扑灭的。压迫愈甚,反抗愈烈。博塔政权加紧镇压黑人,只能使它的处境越来越不妙,它的任何镇压行动都是徒劳的。


第6版()
专栏:

两伊双方都说取胜 南部战线形势仍紧
据新华社巴格达10月24日电 驻巴格达记者尹崇敬评述两伊战争形势说:今年3月以来,伊朗一再重申,一定要给伊拉克以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打击。现在,它终于发动了新的攻势。
伊朗方面在这次攻势中想挫败伊拉克,它是下了决心的。
伊拉克方面也决心应战,要挡住对方的攻势。萨达姆总统亲赴前线指挥,在战地组织军事会议,甚至亲自把电话一直打到前沿阵地,在公路旁挥手目送坦克部队进入阵地。
这次伊拉克称作塞夫·萨阿德,伊朗叫作梅马克地区的战斗,规模不算很大,但相当激烈,残酷。小小几个山头,争来争去,遗尸累累。
伊朗宣布已打死伊拉克三千八百人,伊拉克宣布仅前三天就打死伊朗二千四百九十九人。
现在,伊朗说,这次战斗的“目的已经达到”,伊拉克说,对方的“攻势已被完全粉碎”。双方都在欢呼“胜利”。
认真地说,一场战斗,交战的双方都“胜利”了,那是不可能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倒也反映了当前两伊战争的一点实际:谁也吃不了谁。
然而,双方能否就此体面地罢手,还很难说,战争的弦仍然紧绷着。
现在,伊拉克除继续防守中部战线外,同时也把注意力放在南部前线,他们认为那里将是主战场。
现在从巴格达到巴士拉一线以东的广大地区,正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有爆发新的更大战斗的可能。
看来,如果大规模的战斗转向南方,两国人力、物力的损失将会更大。


第6版()
专栏:

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南非政权
南非当局对黑人城镇大搜捕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23日电(记者周慈朴)联合国安理会今天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南非政权继续屠杀南非被压迫人民和任意逮捕或拘留群众组织的领导人和积极分子。
今天的会议是应埃塞俄比亚常驻联合国代表以联合国非洲集团主席身份要求召开的。会议以十四票赞成、美国一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上述决议。
决议要求南非政权“立即停止屠杀行为,立即无条件地释放所有政治犯和被拘留的人员”,并重申强烈谴责南非政权继续无视联合国有关决议,顽固坚持种族隔离政策的行为。
决议敦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适当行动,支援南非被压迫人民争取完全行使自决权的正义斗争。
本报讯 南非特别法庭正在处理对被逮捕的三百五十多名黑人的控诉。这是南非当局最近一段时期采取的最大一次镇压黑人的事件。
据报道,23日凌晨有七千多名军警参加了对特兰士瓦省塞博肯等三个黑人城镇的大搜捕。军警挨家挨户地搜查了这三个城镇中的每一户住家。
南非警方声称,这次搜捕的目的,是要清查革命分子。
南非一些组织和政党严厉谴责南非当局的这一行径。南非教会理事会23日发表声明说,如果不取消种族隔离,“还会发生更大的动荡和暴力行动”。


第6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讯

国际要闻简讯
越南又向柬埔寨增兵五千多
据民柬电台广播,越南于十月上旬又向柬埔寨增兵五千五百八十多人。广播说,十月六日至十四日,越南用卡车把这些士兵从越南分别运往柬埔寨磅清扬省、磅士卑省、菩萨市和马德望市等地。
萨达姆请穆巴拉克访伊拉克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二十三日在开罗宣布,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邀请他访问伊拉克。他说,二十二日他打电话给萨达姆总统,询问伊拉克军队在这次同伊朗的战斗中的情况,萨达姆向他发出了访问伊拉克的邀请。埃及官员相信,伊拉克将是继约旦之后第二个同埃及恢复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
美助理国务卿同印官员会谈
负责近东和南亚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理查德·墨菲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同印度高级官员就本地区的重大问题和双边关系进行了会谈,双方阐述了各自的立场。
据报道,印巴关系和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先进武器问题是会谈中主要问题。印度认为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先进武器将加剧本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引起新的军备竞赛。美国方面重申,相信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无意进攻对方。
海湾六国联合军事演习结束
历时两周的海湾六国“半岛盾牌—Ⅱ”联合军事演习二十三日在沙特阿拉伯东北部的哈夫尔·巴提沙漠地区结束。这次联合演习的目的在于组建一支海湾快速部署部队,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埃塞俄比亚反政府游击队扣押十名外国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言人23日宣布,这个组织已同埃塞俄比亚一个反政府组织取得联系,要求释放该组织扣押的十名外国工作人员和旅游者。据报道,19日,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行政区,一支据称为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的反政府游击队,扣留了十名外国人。


第6版()
专栏:

杀害阿基诺的凶手是谁 两份调查报告意见不同
据新华社马尼拉10月24日电 (记者王永荪)菲律宾阿基诺事件调查委员会,就杀害阿基诺的凶手究竟是谁的问题,提出了两份内容不同的调查报告。
调查委员会主席、前法官科拉松·胡利亚诺·阿格拉瓦10月23日向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递交了一份她一人签署的报告说,指控共产党分子加尔曼为杀人凶手证据不足,而负责机场保安工作的空军准将卢瑟·库斯托迪奥是谋杀事件的策划者之一,因为如果没有他的参与,不可能在机场策划并进行这样的犯罪阴谋。阿格拉瓦的报告还认为,在阿基诺走下飞机时,他身边的六名卫兵嫌疑重大。
调查委员会另外四名成员今天向新闻界发表了另一份长达五百页的报告。这份报告说,刺杀阿基诺的主要策划者是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法维安·贝尔,参与暗杀阴谋的还有大马尼拉市卫戍司令奥利瓦斯和负责机场保安工作的库斯托迪奥等二十多名军人。
菲律宾反对党领袖阿基诺是去年8月21日从美国返菲时,在马尼拉国际机场被枪杀的。
马科斯总统在收到阿格拉瓦的报告后的当天晚上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同意阿格拉瓦的报告,并要求特别法庭从速对被指控人进行审讯。
另据总统府发布的一项新闻公报说,受阿基诺事件调查委员会指控涉嫌的武装部队参谋长贝尔和大马尼拉市卫戍司令奥利瓦斯已向马科斯总统提出申请暂时休假。马科斯总统今天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并分别任命了武装部队副参谋长菲德尔·拉莫斯为代理参谋长、大马尼拉市卫戍副司令维克托·纳蒂维达德为代理卫戍司令。
据外国通讯社报道,阿基诺的家属和支持者以及菲律宾公众对阿格拉瓦的报告很不满意,认为这个报告是不公平的,是有意掩饰一些主要罪犯。


第6版()
专栏:

英中文协举行成立十周年招待会
英外交大臣说英中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据新华社伦敦10月23日电(记者苏金琥)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今晚在庆祝英中文化协会成立十周年的招待会上说,英中两国政府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表明,两国的双边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豪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只有在彼此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成。他赞扬英中文化协会为促进英中两国关系的发展所作的努力。
中国驻英国大使陈肇源在致辞中,称赞杰弗里·豪为使香港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所做出的贡献。他表示感谢英中文化协会为促进中英两国的文化、艺术和科技交流,为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所做的贡献。
英中文化协会的主席是丹尼斯·汉密尔顿。在新近任命的副主席中有英国的两位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和詹姆斯·卡拉汉。出席今晚招待会的约有三百人。


第6版()
专栏:

门格斯图接见我驻埃塞俄比亚大使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0月22日电 (记者滕文启)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主席、埃塞俄比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革命军总司令门格斯图,今天下午在这里接见了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赵源,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门格斯图和赵源讨论了扩大和加强两国关系问题。


第6版()
专栏:朝鲜通讯

又一朵难忘的血谊花
——朝鲜影片《岭径之花》摄制前后
新华社记者 高浩荣 本报记者 刘正学 冯志远
去年1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朝鲜《劳动新闻》记者韩淳松写的通讯《一往情深的“桔梗姑娘”》,在朝鲜人民特别是电影工作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正在赶拍《沸流江的新传说》故事片的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的领导和演员们想,被志愿军称为“桔梗姑娘”的石吉英的生动事迹已经介绍到了中国,我们为什么不以她的形象为模特儿,再拍一部反映祖国解放战争时期朝中人民休戚与共、息息相通的影片呢?
不久,《沸流江的新传说》在朝鲜城乡各地上映,获得好评。金正日同志从中国访问回来,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切更加激发了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同志的创作热情,他们决心把石吉英的感人形象尽快搬上银幕,为加强朝中友谊多贡献一份力量。
担任编剧的是著名作家李德润,他青少年时期曾在战火中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过,平时积累了大量有关中朝两国人民患难与共的素材。然而作家明白,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精心雕琢才能真正起到教育鼓舞人民的作用。为了成功塑造石吉女(影片中主人公的名字)这一形象,李德润专程拜访了“桔梗姑娘”石吉英,同她促膝交谈了几个晚上。他还采访了无数同志愿军一起战斗过的人,翻阅了大量战争中的人物档案,甚至向北京图书馆借来三大本当年珍贵的历史剪报,最后以巨大的创作热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出了《岭径之花》这一电影剧本。剧本以石吉女和村里几位姑娘给志愿军采集桔梗和为去前线的战士设立开水站为主线,描写志愿军冒火抢救小孩、石吉女为庆祝志愿军司机马英生日而跑到冰冷的河水中抓鲤鱼、她的未婚夫因掩护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和石吉女负伤断腿后继续为志愿军烧开水等动人情节,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在战火中建立起来的革命友谊和互相支援帮助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剧本写出后,金正日同志第一个过目审阅,他充分肯定剧本的成绩,并提出了具体修改的意见。他还指示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要配备最好的导演和演员,早日拍好这部电影。根据金正日的指示,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的领导经过多次研究协商,最后确定优秀导演崔夫吉和著名功勋演员郑春兰以及车成哲、金莲玉担任影片的主要角色。由于这些演员都很年青,未经过祖国解放战争,制片厂就让演员们深入生活,找石吉英讲述往事,看石吉英同志愿军合影的相册和志愿军寄来的信件,还组织演员们去当年志愿军战斗过的地方参观。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扮演志愿军的演员为了真实地再现志愿军的言行举止,曾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中国有关的影片;为了学会跳秧歌舞,他们还专门请会跳中国舞蹈的万寿台艺术团的艺术家们帮助指导。经过导演、演员和剧务人员的奋战,前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影片就拍制完毕。
今年7月,影片《岭径之花》在朝鲜各地上映了。影片在石吉英所在的平安南道平原郡荣誉军人提包厂放映时,厂里组织了一次电影观后感发表会。石吉英第一个走上讲台,她从自己的身世讲起,讲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英勇作战,讲到朝中两国人民互相帮助同甘共苦,还讲到自己身体内至今还流动着志愿军战士为她献的鲜血。她那朴素的感情,真挚的言语,深深感动了每一个到会者,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眼泪,不少青年纷纷上台发言,表示要向志愿军和石吉英学习,把朝中友谊一代一代传下去。影片上映不到一个星期,电影制片厂就收到许多观众来信,热情赞扬他们拍了一部好电影。
朝鲜的一些报刊评论说,《岭径之花》是继《沸流江的新传说》之后又一部歌颂朝中人民并肩战斗的优秀影片。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三十四周年纪念日到来的前夕,二·八艺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闵一激动地对记者说:“目前朝鲜电影工作者正努力按照金日成主席和劳动党中央的精神,运用电影这一广泛和有效的宣传形式,多拍歌颂朝中友谊的影片来教育鼓舞人民的斗志。”他告诉记者朝鲜电影工作者正在赶拍一部反映黄继光烈士事迹的影片《永生的战士》。


第6版()
专栏:马尔代夫通讯

岛秀客来
——马尔代夫海岛旅游业
本报记者 史宗星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陈家宇
我们登上兰卡航空公司的一架大型客机,从科伦坡飞往马尔代夫。机舱内坐满乘客,他们当中80%是来自欧洲的旅游者,而且多为成对的青年男女。交谈中了解到,他们有的因为厌腻西方城市的喧闹和污染,要到马尔代夫的小岛上清静一下;有的则是要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终生难忘的蜜月。
飞机在马尔代夫胡鲁勒岛机场上空盘旋,然后徐徐下降。这时,乘客纷纷把头探向舷窗,欣赏下面奇妙迷人的景色:一座座绿色的小岛,就象一个个翡翠盘,漂浮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盘”中的深绿色是椰林,环绕绿色的是银色的海滩,海滩周围是碧波荡漾的大海,因深浅不一,又呈现出颜色不同的三个光圈,先是浅绿,后是浅蓝,最外面一圈是深蓝。人称“花环之国”的马尔代夫,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乘一艘乳白色的快艇,从首都马累驶向一个叫班多斯的小岛。远远望去,只有依稀可见的椰林,不见房舍。登上岸才发现,这幽静的椰林竟是一座旅馆。它有自己的码头、游艇和发电设备,岛中央能从地下抽出甘甜的淡水。房舍显得简陋,墙用珊瑚礁石砌成,房顶是用椰子树叶搭的;室内却很别致,松软的沙发床,整洁的床单,现代化的卫生间,地上还铺着地毯。迈出房门就是雪白的沙滩,二十米开外便是茫茫无边的印度洋。此时正值旅游淡季,可是游客并不少,全岛一百零五间客房,绝大部分都住上了人。游客很少有着长衣的,男的穿条短裤,女的只着“三点式”游泳衣,以便“猎取”更多的阳光,因而个个周身晒得黑里透红。他们有的在打网球,有的直挺挺地躺在沙滩上任凭阳光烤晒,有的吊在树上荡秋千,有的坐在酒吧间里边说笑边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酒……那悠闲自在的神情表明,他们忘却了人间的一切烦恼,沉醉于这个赏心悦目的小岛上。
该岛的经理迪恩先生告诉我们,班多斯岛的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生意却常年兴隆。岛上提供的食宿和游乐服务,能使住在这里的游客每人每天掏出一百块美元来。他向我们介绍了各种旅游项目。这里的海域终年风平浪静,是水上运动的理想场所;海底的珊瑚礁石是各种鱼类生息的好地方。岛上为喜爱潜水的游客提供配有灯光的潜水装具,可在水下世界饱览五光十色的热带鱼类、贝类和珊瑚;有人愿意在水下亲手喂一喂鲨鱼,这更是一种惊险和令人兴奋的经历;有些游客喜好滑水,岛上出租滑板;对于爱好钓鱼的游客,岛上提供方便,让他们自己钓、自己加工、自己享受……。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花样繁多的游乐项目,使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马尔代夫正在充分利用“地利”发展旅游业。这个独特的岛国横跨在印度洋中部的赤道线上,全国有一千多个珊瑚小岛,为发展休养式海岛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全国已开放象班多斯岛这样的专业旅游岛五十二个,床位总数在五千以上,每年接待外国游客七万四千多人,差不多等于马尔代夫总人口的一半。旅游收入从1981年开始,超过了原来收入最高的渔业,跃居国民收入第一位。
政府旅游局长查希尔同我们谈起了马尔代夫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现任总统加尧姆执政后,实行开放办旅游的政策。政府规定,任何无人居住的岛屿都可以租给马尔代夫人,租金按岛屿面积以农业税形式缴纳。没有特殊原因,政府不在租期内收回,否则要退还四年的农业税。政府也欢迎外国人投资,但投资数额不得少于五十个床位的全套设施,少于五十个床位的机会留给本国人。由于马尔代夫资源有限,多数食品和设备依靠进口,政府在进口税方面给予旅游业最大的优惠,旅游岛开发的头两年,免收一切进口税。近来,政府又采取了一种新办法,即把荒岛交给私人开发经营,经营者向政府交比例很小的税金,开办十年后,政府将海岛连同设施一并收回。开放政策的实施,给马尔代夫的旅游业带来了兴旺的景象。第二个原因是,政府在1981年完成了首都马累对面的胡鲁勒岛机场的扩建工程,这个目前拥有两千八百多米长跑道的机场,能起落大型宽体客机,进一步向外界敞开了空中大门。除斯里兰卡、印度和新加坡有定期航班往返外,欧洲不少国家也常有不定期班机直飞马尔代夫。(附图片)
宁静的马尔代夫首都——马累。 史宗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