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学科带头人的风格
  ——记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主任黄翠芬
  本报记者 翟启运  本报通讯员 宗耐 林懋
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是1978年开始组建的。论研究课题,是七十年代在世界上兴起的新学科;论工作条件,是借用“大跃进”年代突击修建的陋室;论设备,大部分是从各处七拼八凑弄来的旧仪器;论人员,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然而,他们开展工作三年后,就研究成二十三项新技术、新方法,获得十项重要成果。
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多成果?室里的年轻人说:我们有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黄翠芬。
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
“不行,一定得把你的名字署上”。
“工作是大家做的,我不过尽了领导者的责任,还是照‘老规矩’办吧。”研究室主任、六十三岁的女教授黄翠芬和副教授马贤凯,在室主任办公室里为一篇论文署名问题争执着。
去年年底,研究室攻克了“乙型肝炎核心抗原”这个课题,取得了国内首创的成果。这项研究从选题、试验直至小批量生产,黄翠芬倾注了心血,况且论文的资料由她提供,文字经她多次修改、审定,按说她的名字署在论文上是理所当然的。黄翠芬却一再坚持按“老规矩”办事,她耐心地说服了马贤凯,删去了自己的名字。
以别人为主完成的论文不署自己的名,是黄翠芬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研究室先后发表四十多篇论文,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在她的具体指导下或经过她的反复修改而写出来的,有些本来是刊物或出版社约她写的,她让给了年轻人,连同自己积累的资料一并送给他们参考。而在发表时,除三篇被作者偷偷加上了黄翠芬的名字以外,其余的均没有她的名字。同志们过意不去,一再把她的名字加上,但她只要发现了,就立即抹去,并总是诚恳地说:“工作是大家干的,应该多调动同志们的积极性。至于我嘛,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够多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视个人名利淡如水,看党的事业重如山。”
“视个人名利淡如水,看党的事业重如山”,是黄翠芬从事科学事业拚搏向上的动力。在她的身上,个人利益和党的事业得到了统一。
1950年,这个旅美华侨的后裔、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获得者,舍弃了在美国名利双收的优裕条件,和爱人周廷冲教授冒着被抓去坐牢的危险,花掉了几乎全部积蓄,藏在一条走私船的舱底,在海上漂泊了五十六天,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遗传工程这个七十年代的新学科在世界刚刚兴起时,她就瞄准了这个方向,办起了全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为了更新知识,1981年,她拿出近千元的积蓄买了一张飞机票,来到离别三十一年的美国。她在美国有十多家亲戚,她都没去看一看,一头扎到华盛顿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进修。一个面包、一个水果的午餐,加上东西半球的时差和紧张的科研工作,使六十来岁的黄翠芬身体有点吃不消了,靠着打针支撑。半年时间,她参与的两个科研项目取得了成果,并发表了两篇论文。回国后,把价值一万多元的仪器和试剂又全部贡献给了她的实验室……
把“小炉匠”请出实验室
1982年初,研究室送到国内外进修学习的三十多人陆续回来后,一个个都钻进各自的科研项目中去了,使这个新成立的研究室成了几个互不协调的摊摊。黄翠芬不安了,她认为搞现代科研,靠那种各守一摊、不协作、不交流的“小炉匠”式的做法是不行的。她决心把“小炉匠”请出实验室,把大家组织起来,形成强有力的拳头去攻关。
当时,黄翠芬手头正抱着一项在美国酝酿好的研究课题,这在国内还属于空白,凭她的才华和精力,搞成功是有希望的。然而她没有把自己的位置固定在一个课题里。当时室里没有领导,自己还不是室主任,但强烈的责任感,使她勇敢地担负起组织、指挥全室人员攻关的重任。
去年夏天,马贤凯副教授主持研究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项目,出现了可喜的苗头,需要组织大批人马协同攻关。让一批人放下自己的试验,去给别人当配角,行吗?作为科研第一线的指挥者黄翠芬,显示出无私的品格和果断的作风。她和有关同志商量,决定暂停八个研究项目,动员全室人员为这项科研服务。下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她自己的课题,原来六个人的研究小组,最后抽得只剩下一个人。她自己也为这个新项目四处奔波,甘当配角。这种为人表率的自我牺牲精神,比讲大道理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别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全室很快抽出了二十人参加会战,连一位年过半百的副教授也愉快地放弃了自己心爱的题目,给别人当上了配角。
全室人员的有力配合,使“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研究很快获得成功,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他们还把这项成果由实验室迅速扩展到临床应用,在全国、全军推广。这样快的速度,这样大的效益,在国内是少见的。
当研究室的同志谈到这个问题时,你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如果没有黄翠芬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不打破‘小炉匠’的传统做法,这项成果别说半年,就是两年、三年能够做出来就算不错了。”
在学术上不能搞一个人说了算
“我们的意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们的见解才是正确的”。
围绕确定什么样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室成立后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就陷入了这样的僵局。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黄翠芬,希望她拍板定案。然而,黄翠芬的发言却使人意外:“遗传工程是门新学科,我虽然有些想法,但也没有把握,咱们还是先调查调查再说吧。”
两个多月过去了,黄翠芬和其他七路人马先后满载而归,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情况,翻阅了国内外大量有关技术资料,写出了九份调查报告。黄翠芬经过逐份研究,仔细推敲,反复召开学术讨论会,在集中群众智慧基础上,才确定了研究室的科研方向。
黄翠芬就是这样,她从来不把自己摆在特殊的位置上。在她领导的人员中,有的是她的学生,有的是她多年的助手,论年龄有的和她的孩子相仿,论资历有的是刚步入科研门坎的学生,但他们都敢于在黄教授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还为一个问题争执不休,甚至否定她的意见。而她认为,创造性的思想往往酝酿在活跃的讨论和争论之中,这种活跃的民主气氛,正是事业成功的希望所在。她曾多次对大家说:“在学术问题上不能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同志们能够对我的意见发表不同看法,是相信我,而不是冒犯我。”
 1982年5月,室里的部分人员正在加紧进行一项有关乙型肝炎的课题研究时,地方上的一个科研单位却捷足先登,搞出了成果。人家已经走在前面了,我们应该怎么办?黄翠芬经过多次考虑,决定“下马”。她这种想法得到全室几乎所有人的赞同。可是,从事这项研究的两个年轻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按说,黄翠芬根据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可以立即拍板,但她认为,不能简单地搞少数服从多数,有时真理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她和两个年轻人进行了交谈,感到他们的见解很有道理。条条大路通罗马嘛!说不定可以从其它方面去突破。黄翠芬毅然改变了“下马”的决心,热情支持年轻人继续干下去,并为这个项目四处奔忙,找资料、寻血源。在她的支持下,这个研究项目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取得了属于国内首创的研究成果。
处处为年轻人寻找向上发展的空间
去年8月的一天,研究室的会议室里,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女同志,正站在讲台上手持教鞭讲演。担任“结果判定”的黄翠芬,一边耐心听讲,一边不时地打断讲演者进行一番指点。
这个讲演的主角叫李安丽,是“文革”中毕业的大学生。对这株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弱苗,黄翠芬浇水松土,处处为她寻找向上发展的空间。有些重要科研项目让她参加,研究中碰到难题和她一起分析研究,寻求办法,搞出成果后,又帮她修改论文,并推荐到有关杂志发表。如今,为了推广“核心抗原”这项属于国内首创的研究成果,研究室举办了由军内外一百多个医疗、科研单位派人参加的学习班,黄翠芬觉得这是培养锻炼中青年的好机会,便把包括李安丽在内的几个年轻人推上了讲台,和他们一起研究讲义的结构和内容,对讲稿作了反复修改,并专门听取他们的试讲,使这些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
黄翠芬觉得,作为科研战线上的一个老同志,不能迷恋于自己写几篇论文,出几个成果,更不应陶醉于人们对自己的赞语,而应在屈指可数的年华里,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人,培养出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科技人才。
就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她在任何风浪面前都没有动摇。“文革”中的1969年,黄翠芬随同所在单位搬到外地山沟里,她顶着“白专道路”的压力和闲言碎语,办起了英语和业务学习班,不顾白天繁重体力活的劳累,晚上挨门挨户地把年轻人请到“教室”。1978年,筹建分子遗传研究室时,她把全室的年轻人送到国内外十多个研究单位进修,而自己却把筹建的事务性工作承担起来,每天骑着自行车,跑材料,要设备,整修实验室……
“作为一个领导者,就要象细心的园丁,研究每个年轻人的特长,为他们寻找向上发展的空间”。对于包括副教授在内的四十多个同志,黄翠芬了如指掌,都能根据他们的特长,安置在恰当的位置上。对青年人,除了让他们从基础工作做起外,还指定专人以师带徒,适当增加“营养”。对业务上拔尖的中年人,敢于打破论资排辈的界线,让他们担当科研项目的主角,压担子,给任务。对那些有缺点的同志,既看到他们的问题,经常不断“敲打”,又挖掘他们的长处,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
室里有个中年助理研究员,工作马虎,有时做出的结果让人不放心。而黄翠芬既看到他的缺点,又挖掘他的长处,认为他思路活,肯钻研,实干精神强,主动把他放在自己负责的研究课题组里,放开手脚让他干。最近,这位中年助研的实验做出了结果,但连他自己也觉得没有把握,想换个材料重新研究。黄翠芬没有听取他的意见,而是准备让别的同志重新鉴定一下。她认为,对年轻人的创造决不能草率行事,哪怕有1%的可取之处,也应支持他继续下去。这不仅对工作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年轻人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现在,在黄翠芬的研究室里,中年人成了骨干,青年人成长起来了,就连曾改行做了十三年行政工作的一个中年人也搞出了成果。
×    ×    ×
黄翠芬的事迹在人们心中激起了浪花,黄翠芬的精神和风格受到人们的称颂。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被总后勤部树为先进个人标兵。最近,总后勤部党委作出向黄翠芬学习的决定,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又发布命令,授予她“模范科学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作为共产党员,应当视个人名利淡如水,看党的事业重如山。”在荣誉面前,黄翠芬还是这样回答。(附图片)
  黄翠芬(左四)在主持学术会议。      
      程勇 鸿懋摄


第3版()
专栏:编余

  “换将新绿百千重”
黄翠芬教授的事迹,令人起敬,令人鼓舞。一位老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四化大业,抛却个人名利,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浇灌科学的幼苗,让一批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迅速成长起来。人们从中看到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希望。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七年就说过:“在科学研究上,也往往是青年人赶过老年人,我们的老同志应当高兴地帮助青年人赶上来。”“青年人赶过老年人”,是一条规律。如果一代不如一代,世界岂不要倒退,民族岂不要退化?现在我国正处在大变革的时期,新老交替,帮助“青年人赶过老年人”,更是各行各业的急迫任务。在这项历史任务面前,关键就要看老同志的态度了:是“高兴地帮助青年人赶上来”呢,还是有几分不情愿,冷眼旁观,甚至心怀妒意,加以阻拦?
无疑,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同志,包括老科学家、老工程师、老教师、老医生、老干部……都会象黄翠芬同志那样,满腔热情地、高高兴兴地帮助青年人赶过自己,那怕是牺牲了自己的部分利益。宋朝诗人杨万里有两句诗:“拚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对于有如此崇高境界的老同志,历史会记下他们的伟大贡献的。
·叶伴·


第3版()
专栏:

  全军摄影作品展览在京开幕
本报讯 10月10日下午,中国美术馆三楼展厅内喜气盎然,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举办的全军摄影作品展览,在这里举行开幕式。余秋里、张爱萍、肖华等领导同志和一些老摄影家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展出的全部作品。
这次展出的一百五十九幅作品,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军保卫祖国边海防,支援四化建设,实现国防现代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展览还特意展出了国庆节我军受阅部队和民兵在接受党和祖国检阅时的照片。


第3版()
专栏:

  第二届“神剑”展览举行授奖大会
本报讯 10月10日,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在北京召开第二届“神剑”美术摄影书法展览授奖大会,有一百六十五幅绘画、书法和摄影作品获奖。张爱萍同志在授奖大会上讲了话。(彭子强)


第3版()
专栏:

  美国科学家谈中美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合作
据新华社电 参加中美高能物理联合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美国科学家,10月9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
发表谈话的有:美国能源部以及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费米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负责人和著名科学家,他们是:李斯、菲尔兹、哈德绍、李政道、莱德曼、利夫多尔、潘诺夫斯基、萨米欧斯、浮勒、沃伦迈耶。
美国科学家们说,西方人士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高能物理科学的发展,对邓小平的魄力十分钦佩。现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造工作已经到了令人兴奋的阶段,真正的施工建设已经开始,建成后,中国就有了自己的高能实验室了,这是一件十分使人高兴的事。美国科学家们对中美两国科学家过去的合作表示满意。大家表示相信在两国政府支持下,两国科学家密切合作,今后在这个领域里一定会对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3版()
专栏: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如何?
  观众红着眼圈走出试映室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李德润)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一发表,便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改编“花环”热。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摄制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还能赢得观众吗?一些先睹者认为:“这是多年来少见的一部好影片,很感人,真可谓后来者居上!”
记者在文化部电影局目击这样情景:电影放映完了,场内没有象往日那样,立即发出掌声或议论声,而是仍然十分安静。只见每个人的眼圈都红了,内心掀起的感情波澜似乎还没有平静下来。片刻之后,有的人饮泣握着导演谢晋的手轻声地说:“祝贺你!”有的人默默地走出放映室,在回味,在思索……
根据电影的特性和塑造人物的需要,剧作家对原著结构进行了新的安排,情节也有增删。对原著所揭示的尖锐矛盾,影片没有去抹平,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强化,丰富了小说里的人物性格,艺术形象更加感人。
谢晋在《高山下的花环》开拍之前,曾立下誓言:“要超过自己以往的作品。”他实现了诺言。在影片试映的几场里,记者听到不少人对这部影片的高度评价。文化部副部长丁峤说,看戏、看电影有激动的时候,但从来没有象看这部影片这样激动。整个戏的处理非常真实、自然,扣人心弦。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主要演员不仅称职,而且都有光彩。老作家刘白羽谈到,《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使人心灵震颤的艺术作品。
最近,谢晋对记者说,把一篇著名小说搬上舞台、银幕,不同的编导会有不同的理解,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效果。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到底怎样,欢迎广大观众评论。


第3版()
专栏:

  彩色纪录片《国庆阅兵》将上映
据新华社电 反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阅兵仪式的大型彩色纪录片《国庆阅兵》,即将在全国上映。


第3版()
专栏:

  “飞驰的歌”音乐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记者张世英报道:十月十日在北京“二七”剧场举行了反映铁路工人生活的“飞驰的歌”音乐会。这次音乐会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部、中国铁路文工团联合举办的。他们为了让旅客在列车上听到以反映铁路生活为题材的新歌,组织了二十多位著名的词、曲作家深入到列车、车站、铁路沿线,创作了近六十首歌曲。


第3版()
专栏:

  日本埼玉县民间歌舞团访问太原
据新华社电 由八十四岁高龄的教授吉泽鎌喜率领的日本埼玉县民间歌舞团,十月九日晚上在太原进行了首场访问演出。
山西省与日本埼玉县在一九八二年十月缔结了友好省、县关系。


第3版()
专栏:

《国际新技术》杂志创刊
据新华社电 以介绍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国际科技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国际新技术》,最近在北京和香港同时出版。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农村办工厂 增添新集镇 大冶兴起“工业村” 顺应历史趋势
  科研讲效益 鼓励出成果 营口实行“提成奖” 符合改革方向
《湖北日报》△大冶县已出现一百三十多个工业村,从业人员近两万人,年总产值达一千五百万元,目前又有五个工业村发展成新兴集镇
《辽宁日报》△营口市对科技人员实行经济效益“提成奖”制度,科技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技术改造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一旦被企业采用,可连续三年从新增经济效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奖金
《新华日报》△镇江郊区渔民朱成龙捕到一条长约二点八米的“中华鲟”,听说这是珍稀动物,即把“中华鲟”放回长江
《内蒙古日报》△自治区主席布赫访美归来提出,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两个口岸的建设,扩大对外贸易,尽快把自治区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河北日报》△保定火车站在远离车站的蠡县县城开办运输营业所,办理客运快件、货运零担和预售车票等业务,方便了农村专业户,每月还增加收入十二万元
《文汇报》△上海市灯具公司采用激光、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技术,生产了一批新的民用灯具,有的灯人一走进房间便亮起来,人一走就自动熄灭
《福建日报》△晋江地区决定从减免粮食征购,提供低息贷款、乡镇企业减税等三个方面扶持贫困乡村致富
《长江日报》△京、津、沪等地金融专家会聚武汉,研究银行纵向管理体制与资金横向流动的矛盾
《安徽日报》△津浦铁路线上经营符离集烧鸡的专业户杨传海,从宿县符离集镇“远征”到杭州办店,开业第一天,一百三十多只烧鸡在半小时内被一抢而空
《重庆日报》△巴县白市驿区有一万九千六百多户农民向供销社入股,占全区总农户的70%以上
《云南日报》△在国家拨出的专款扶持下,全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四十四个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一倍多
《经济参考》△国家科委组织的新能源开发利用专家咨询小组实地考察后,认为西藏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市场
《四川日报》△全省各级人事部门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近年来已为四万多名专业技术干部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山西日报》△平鲁县委组织部针对农村党员严重老化的问题,积极从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今年发展八十五名优秀青年入党
《江西日报》△萍乡市围绕生产和市场需要开展科研攻关,从1979年以来,共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一百一十四项,已推广运用了七十八项


第3版()
专栏:体育

  第十届亚洲女篮锦标赛即将在上海开幕
  中国女篮和南朝鲜女篮再决高低
本报讯 我国首次承办的正式洲际篮球赛——第十届亚洲女篮锦标赛10月13日至24日将在上海举行。参加比赛的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正陆续抵达上海。
这次锦标赛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是中国女篮与南朝鲜队之战。从1976年以来,中国队与南朝鲜队有过十一次较量,成绩是五胜六负。今年两队在哈瓦那和洛杉矶分别交锋一次,胜负各一。由此可见,双方实力非常接近,胜负难料。从这次报名单上看,两队基本上是以今年参加奥运会的阵容为主,个别队员作了调整。如中国女篮中来自八一队的韩君换下了张月琴,吉林队的游淑敏替下巴燕。
本届亚洲锦标赛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两个小组进行循环赛;第二阶段,两个小组的前三名和后两名分别进行单循环赛(已相遇过的队,不再交锋),排出一至十名名次;第三阶段,单循环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再赛一场,决出冠亚军。第三四名也再赛一场。
中国队第一阶段的赛程是:13日对日本队,14日对斯里兰卡队,17日对香港队,18日对马来西亚队。预计中国队同南朝鲜队将进行两场比赛,时间都安排在比赛的后期。


第3版()
专栏:体育

  中国乒乓球队结束访日
据新华社东京10月9日电 (记者龙占泉)中国乒乓球队9月29日到日本访问,先后同日本选手进行了六场友谊比赛。中国男队共打了三十六盘,胜二十六盘;中国女队共打了三十盘,胜二十九盘。
中国男队教练梁友能说,中国队五名队员中有三名是年轻新手,他们比赛中打得较好,都战胜过日本名将斋藤清、糠塚重造和小野诚治。但今后仍需要努力提高技术和战术水平。女队教练华正德说,中国女队在这次比赛中发挥了正常水平。特别是年仅十四岁的刘伟,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比赛,不畏强手,战胜过日本优秀运动员星野美香、岛内良子等。


第3版()
专栏:体育

日本新?马拉松赛
  我国黑龙江省女运动员夺得三项冠军
据新华社东京10月10日电 中国黑龙江省田径队女运动员赵丽婷、韩景波和徐海霞今天在日本新?举行的“新?国体点新?地震复兴二十周年纪念第二次新?马拉松”比赛中,分别夺得五公里、十公里和二十三点五公里三个项目的第一名。成绩为十九分、三十八分十四秒和四十一分三十九秒。王春荣和栗晶分别以三十九分三十三秒和四十一分三十九秒获得十公里比赛的第二名和第四名。


第3版()
专栏:体育

  重视科学训练的教练——秦平村
人们对射箭新秀李玲娟已比较熟悉,但对她的教练秦平村却了解得不多。他是一位很重视科学训练的教练。
秦平村训练队员,不是一味追求射箭的数量,而是要求精射每一支箭,强调打节奏,要求每支箭发射的程序、力量和时间要一样,并且提倡“快射”。运动员如有一支箭射得不好,也要找出原因后重射。另外,他特别重视心理训练,并专门请北京体院心理学讲师到队里作指导。平时他用讲唐诗、教唱歌、学绘画,来调节队员的紧张情绪。去年第五届全运会前,许多兄弟队抓紧训练时,他却带着全体队员到风景秀丽的九寨沟游览,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然而就是这支队伍在第五届全运会上取得最好的成绩,他们除夺得女子团体冠军和男子团体亚军外,李玲娟、郭勇都夺得金牌。这次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紧张训练后,队员们得到充分的恢复调整,从而在比赛中能够正常发挥技术水平。
秦平村还善于分析队员的心理状况,并根据不同的性格,给予不同的指导。他还把指导的要点写在队员的弓上,让他们随时引起注意。现在,四川队的每张弓上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字。秦平村教练说,只有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使射箭队腾飞,光靠经验是不灵的。 刘文


第3版()
专栏:体育

  全国伤残人运动会乒乓球赛结束
本报合肥10月10日电 记者刘小明报道:全国伤残人运动会乒乓球赛今天全部结束。伤残人运动员在比赛中以顽强的毅力,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截肢、聋哑男女共18个项目的比赛中,江苏队获5项冠军,河北队获3项冠军,北京、上海、天津各2项冠军,安徽、浙江、辽宁、甘肃各1项冠军。游泳和田径比赛正在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