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日本关西地区华侨拥护邓颖超新年讲话
海外侨胞热望祖国统一早日实现
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共同完成祖国统一事业
新华社东京1月4日电 旅居日本关西地区的华侨代表今天联名打电报给我国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表示热烈拥护她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联名打电报的有大阪华侨总会会长张廖富源、神户华侨总会会长李万之、京都华侨总会会长林伯睿、奈良县华侨总会会长宋希和、滋贺县华侨总会会长金龙雄、三重县华侨总会会长林弘以及和歌山县华侨总会会长徐武雄。电报说:“今年元旦您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的讲话反映了海外华侨的共同愿望,我们旅居日本关西的全体华侨表示热烈拥护,我们热望祖国的统一能够早日实现。”
电报说:“我们愿意行动起来,向广大华侨及台湾同胞宣传并推行您的讲话精神”。
台湾省出身的张廖富源在给邓颖超的另一封电报中说:“祖国要统一,骨肉要团聚,这是全国同胞的共同事业。历史证明,团结则安,分裂则危。”
张廖富源还说:“只有祖国的统一强大,才有祖国各族人民的光明前途,才有台湾人民的光明前途,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共同完成祖国统一的千秋大业。”


第6版()
专栏:

泰《星暹日报》说邓颖超新年讲话是真谛直言
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定能实现祖国统一
本报曼谷1月4日专电 记者周修庆、陈安报道:此间华文报纸《星暹日报》今天就中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发表社论说:“邓颖超主席在茶话会上发表了针对台湾当局和人民的关于和平统一中国大计的讲话,词意诚恳,道出了当前中国人民热烈期望和平统一问题早日得到解决的心声。”
社论指出,完全可以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希望国家和平统一的。祖国的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目标。海峡两岸人民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臻于统一的和平安定局面,成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社论接着指出,和平统一中国这个工作并不是说做就能立即顺利做到的,它依旧是困难重重,不易突破的。可是,只要全国人民一致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目标的实现,不论怎样困难,最后一定成功,完成这个历史上最神圣的伟大使命。
社论强调指出:中国人民具有民族传统美德,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文明中永远不能推倒的无比强大的民族,拥有地大物博的广阔版图,有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过去已经克服了重重危机,并获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在历史启示下,今天更加需要争取人民的团结。因此要重视邓颖超主席在新年茶话会上说的真谛直言,并望国人共同体会其意义之重要。正如她所说的,“对于台湾同大陆的关系,团结则安,分裂则危,这是尽人皆知的民族大义和客观真理。”


第6版()
专栏:

突尼斯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连日来一些城市发生骚乱和示威
新华社突尼斯1月3日电 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今天签署了两项法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全国实行宵禁。禁止游行示威和在公共场所通行。
突尼斯内政部昨天在一份公报中宣布,自去年12月29日以来,在突尼斯的克比利、加贝斯、卡塞林和加夫萨等省的一些城市发生了骚乱和示威。公报说:“失业者、游手好闲者和敌对分子挑起的这些事件,导致了严重的暴力、抢劫和损坏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行动。”公报说:“治安部队控制了局势。”
据报道,这次事件是由于突尼斯政府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对粮食价格的补贴,从而引起面包和粮食的涨价而发生的。事件发生后,治安部队进行了干涉,造成四人死亡和数百人受伤。
迄今,事件仍未完全平息。今天上午,突尼斯市的示威者和大学生在街上用石块砸公共汽车和其他车辆,一个工地的仓库被烧毁。治安部队驱散了示威者。所有中学和一些大学都被关闭。今天下午,在突尼斯市区和郊区仍有游行示威发生。今晚,正规部队全副武装,甚至出动轻型坦克控制战略要地。突尼斯市今晚开始平静,水电和煤气供应以及电话、电视等都正常。
据突尼斯非洲通讯社报道,这次事件发生后,布尔吉巴总统2日上午在迦太基宫同总理姆扎利、国防部长巴利和内政部长吉加举行了工作会议,还专门会见了国家安全局局长本努尔。
姆扎利总理今晚发表电视讲话时解释了政府取消粮食价格补贴的决定。他说,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还在研究采取一些有益于中产阶级和其他贫困者的措施。


第6版()
专栏:

安哥拉愿与南非停火促进纳米比亚独立
新华社联合国1月3日电 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宣布,安哥拉不反对南非提出的休战30天的建议,但是南非必须答应,在休战后15天内开始执行关于纳米比亚独立的联合国四三五号决议而不提出其它无关条件。
多斯桑托斯是在他给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的一封信中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为了推动纳米比亚问题早日和平与持久的解决,只要联合国秘书长得到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同意,只要南非从安哥拉领土撤出它的军队和庄严承诺在停战后15天内,开始执行关于纳米比亚问题的四三五号决议而不提出在此问题上的外加条件,安哥拉政府将不反对从1984年1月31日起休战30天。”信件还谴责南非非法占领纳米比亚并从纳米比亚武装入侵安哥拉的行径。
上个月,南非在向安哥拉南部大举进攻,围剿纳米比亚游击队的同时,提出要和安哥拉实行30天的停火。南非一直坚持把从安哥拉撤走古巴军队和纳米比亚独立联系在一起。
多斯桑托斯的信件是作为安理会文件,今天在这里散发的。
应安哥拉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将于明天下午举行紧急会议审议安哥拉局势。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军用飞机连续轰炸黎巴嫩贝卡地区
新华社贝鲁特1月4日电 据贝鲁特电台援引治安当局的消息说,16架以色列军用飞机今天上午轰炸了黎巴嫩贝卡北部的巴勒贝克地区。
这是以色列当局在进入1984年之后第二次轰炸黎巴嫩的领土。第一次是昨天轰炸了卜哈姆敦。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说,这次轰炸的目标是叙利亚控制的亲伊朗的穆斯林什叶派的基地。
贝鲁特电台说,有50人被炸死,300人受伤。
新华社贝鲁特1月3日电 据此间电台广播,以色列今天上午出动4架飞机,轰炸了贝鲁特东面约25公里的卜哈姆敦地区的巴勒斯坦战士的阵地。
电台说,至少有一座建筑物被炸毁,但没有伤亡。
以色列电台援引以色列军方发言人的声明说,这些以色列飞机遭到萨姆导弹的还击,但没有被击中。声明还说,卜哈姆敦地区是以色列军队去年8月撤出阿莱和舒夫山区之后,由法塔赫反对派阿布·穆萨的部队进驻。
据报道,巴勒斯坦游击队最近增加了对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军队的袭击。(附图片)
以色列飞机连续两天野蛮轰炸贝卡谷地。图为被炸后的一片废墟。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美国中东政策面临严重挑战
本报记者 张亮
新年伊始,里根政府的中东政策在国内接连遭到挑战。在不少议员和舆论的指责声中,刚刚结束新年休假返回白宫的里根总统马上召见其顾问“重新研究”美国中东政策。
年前,五角大楼的两委员会就美国驻贝鲁特海军陆战队兵营被炸发表一份长达161页的报告,批评政府强调诉诸武力而无视外交努力的政策,并敦促政府“迫切需要重新估价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的作用”,循由外交途径来实现美国在黎巴嫩的“目标”。这份报告是在提交白宫几天之后才正式公布的。白宫拒绝了国防部拟定12月28日就此报告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的计划。此间分析家认为,白宫这样作是试图减弱这份报告的政治影响,以避免引起美国公众对政府的激烈批评。
同时,使里根总统难堪的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者杰克逊以私人身份访问了叙利亚,成功地说服叙利亚领导人释放了美国战俘古德曼。当时在杰克逊起程前,里根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杰克逊的叙利亚之行对释放古德曼会起“反作用”,其他政府高级官员也声称,这将“阻碍释放古德曼的进程”,是自拆台角。杰克逊对此表示不满,并指责里根政府未作出足够努力来保证古德曼的释放。有人认为,古德曼的释放是对里根政府的“一记耳光”。
在国会,里根的中东政策遭到日益强烈的指责。众议院议长奥尼尔1月3日召集黎巴嫩特别监察小组举行会议,重新研究美国中东政策。会议结束后,奥尼尔对记者说,除非政府近期内在黎巴嫩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否则他将与其他议员一道重新考虑美国海军陆战队留驻黎巴嫩的期限。奥尼尔是较早主张在黎巴嫩派驻海军陆战队的。去年9月,他在国会通过战争权力决议案中起了关键作用。这项决议授权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贝鲁特继续留驻18个月。但是最近奥尼尔从原来的立场后退了。一些民主党众议员指出,“美国在黎巴嫩的海军陆战队不是英雄,而是含糊不清,摇摆不定的外交政策的牺牲品。”一些共和党议员也担心,如果里根在外交方面不能表现出进展,里根将失去国会的支持。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珀西说:“我们已不再是黎巴嫩和平维持部队中的一个建设性组成部分。我们已成为受攻击的靶子。我们在黎巴嫩导致了敌对行动。”舆论认为,国会1月23日复会后,里根政府的中东政策将是众参两院激烈辩论的主要议题。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和三位前中央情报局长特纳、科尔比和施莱辛格也向里根的中东政策发起了攻击。前副总统蒙代尔指责里根奉行一项“幻想政策”,这种政策使中东局势比三年前“更加危险了”。他还呼吁美国海军陆战队立即撤出黎巴嫩。
叙利亚释放古德曼之后,里根总统致电阿萨德总统,对此表示感谢并呼吁叙利亚与美国一道为促进黎巴嫩的稳定和撤出外国军队而努力。在里根召见他的中东特使拉姆斯菲尔德和其他外交事务助手之前,白宫官员曾放风说,里根将重新“考虑新设想”,但会议结束后,白宫拒绝谈论有关具体细节。拉姆斯菲尔德已于1月3日重返中东,企图打破在黎巴嫩的僵局。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此间观察家指出,美国经济的好转无疑对里根竞选连任有利,但经济不会成为竞选辩论中最主要的议题,而“战与和”则是选民们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根据近期民意调查,大部分人担心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可能将导致美国转入一场战争。一些共和党领导人和政府官员也担忧,美国海军陆战队继续留在黎巴嫩将是里根竞选连任的主要障碍之一。里根总统虽然一再重申,美国海军陆战队将继续留在黎巴嫩,除非黎巴嫩政府“垮台”或从根本上改变其现行政策。但人们猜测,随着竞选运动的激烈展开,里根总统很可能在黎巴嫩问题上寻找“退路”。


第6版()
专栏:

美飞行员获释后的美叙关系能否突破?
本报讯 叙利亚释放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古德曼以后,目前处于僵局的叙美关系能否有所突破,引起人们的注目。
古德曼被俘后,美国政府曾通过外交渠道要求叙利亚释放,但未获成功。叙利亚曾表示,除非美国从贝鲁特撤出部队并结束同叙军事对抗,否则,叙利亚就不会释放这名飞行员。经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者杰克逊到大马士革同叙利亚领导人会谈后,叙利亚才同意予以释放。
据报道,杰克逊会见阿萨德总统和外长哈达姆时,不仅讨论了释放飞行员问题,还商谈了双边关系和中东局势。哈达姆在释放古德曼时发表的正式声明,一面表示“希望美国政府采取措施结束它在黎巴嫩的军事卷入”,一面强调“叙利亚武装部队将非常坚决地对付它可能面临的一切挑衅和侵略行动”。杰克逊在同古德曼一起乘坐美国飞机离开大马士革机场时,说他已打电话给里根总统,呼吁他“采取一项相应的步骤,并开始同阿萨德总统亲自对话”,他认为“举行阿萨德——里根最高级会议是很有益的”。
1月3日,里根发表一项声明说,他已致函阿萨德,对叙利亚释放美国飞行员表示“欣赏”,要求阿萨德“同美国协力”解决黎巴嫩危机。里根说,“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摆到桌子上来,同美国协力加强黎巴嫩的稳定和使外国军队撤走”。他还说,他准备让美国特使拉姆斯菲尔德返回中东,以谋求举行和平谈判。但是,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说,尽管古德曼已经获释,美国打算继续对叙驻黎部队阵地上空进行侦察飞行。而叙利亚一直要求美国停止这个挑衅。
同一天,国务卿舒尔茨也发表声明说,叙利亚释放美国飞行员的决定“是有益的”,“有助于两国关系的进程”。但国务院发言人休斯说,美国并未为古德曼获释答应任何条件,“美国的政策并不打算作任何改变”。(附图片)
古德曼(右三)和杰克逊(右二)在叙利亚与记者见面。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科威特首相接见我人大代表团
新华社科威特1月3日电 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今天上午在首相府接见以王任重副委员长为首的中国人大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萨阿德代表科威特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大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科中两国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必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他对中国政府支持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事业的立场表示赞赏。
王任重首先向萨阿德转达了赵紫阳总理的问候,他随后说,中国政府和人民赞赏科威特奉行的独立、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高度评价科威特在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恢复阿拉伯队伍的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等方面所作的努力,赞扬科威特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慷慨援助。
科威特国民议会议长穆罕默德·优素福·阿达萨尼和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临时代办王嵎生,接见时也在座。
今天上午,中国人大代表团还旁听了科威特国民议会的每周例会,受到了阿达萨尼议长和全体议员的热烈欢迎。


第6版()
专栏:阿根廷通讯

新年的期望
本报记者 管彦忠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们保持着辞旧迎新的传统。12月30日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市中心大楼里的工作人员把大量的纸袋和纸片从窗口扔到街上,有如“白雨”倾泄,纷纷扬扬,挂满树枝,铺盖路面。年年如此送旧迎新,而今年却富有特殊的意义。
回顾过去的一年,不少令人烦恼不安的事情压抑着人们的心怀:东北部遭受了空前水灾,社会经济危机日益尖锐,暴力事件不断出现……。但使人感到高兴的是,这一年阿根廷举行了大选,1,700万选民走到选举站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选出了实行民主的政府,结束了7年多的军人统治,实现了国家制度化。关闭了多年的议会重新打开了大门,议员们在这里讨论国家大事。人们又重新生活在民主制度之下,共和国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阿方辛总统入主玫瑰宫以来,采取了许多旨在稳定局势的措施,向议会提交了一系列法律草案,改组了军队的领导机构,着手恢复受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处理人们关心的比格尔水道问题……得到了人们的赞许,议会里的反对党正义党议员们也对政府这段的工作表示满意。
1984年对阿根廷来说,固然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但任务很重,困难也不少。新政府将进一步巩固民主制度,加强全国团结,共渡难关。新年前夕,经济部长格里斯明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新政府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是“恢复经济,提高实际工资,消除通货膨胀”。同时他公布了短期内增加工资、降低利率等具体措施。他指出,1984年的最初几个月将是阿根廷新的经济在社会正义的范围内稳定增长的真正的起点,“应该做出巨大的努力来消除过去的弊病,使局势重新走上正轨。”
人们瞻望新的一年,普遍怀抱着希望,并将努力把希望变成现实。一个曾经当过议员的医生对记者说,他对新的一年的前景是乐观的,民主政府已开始治理这个处于深刻危机的国家,经过全体阿根廷人的共同努力,巩固民主和振兴经济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位送报刊的中年人希望1984年国家能恢复生产,增加就业,使大家的生活能有所改善,并能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建设一个新的阿根廷。


第6版()
专栏:

阿根廷新政府要求和平解决马岛争端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月3日专电 记者管彦忠报道:1月3日,英国武力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151周年之际,阿根廷外交部发表新闻公报,重申阿根廷政府和人民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的一贯愿望”,要求公正和平地解决这一争端。
公报指出,阿根廷现政府已经向联合国秘书长重申,它尊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准备按照联大关于马尔维纳斯问题的有关决议进行有诚意的谈判,以便能够最终解决争端。阿根廷政府愿意再次强调注意岛民利益的重要性,他们将受到适当的关注和国家宪法的保障。
公报表示,阿根廷政府再次感谢一贯支持阿根廷收复领土的努力的国家。


第6版()
专栏:

访澳随记
本报记者 艾丰
贫瘠而又富饶
到了阿得雷德,一位澳大利亚同行问我:你已经走了我国国土的西部、北部、中部,又到了南部,有什么印象?我想了想,说,这是块贫瘠而又富饶的大陆。
开始到西澳,我们参观了珀思附近的奎那那小麦出口港。一座座具有现代保管技术的储麦仓,巍然壮观。港口最大储存量1,000万吨小麦。可以通过机械直接向码头上的货轮装船。主人介绍,建港9年来,他们共出口小麦1,300万吨,其中1982年向中国出口150多万吨。那小山般的麦堆,确实使人感到澳大利亚的土地够富饶的。
可是,当乘着飞机由珀思到西北部汤布赖斯一带,又经北部达尔文、中部阿里斯泉到阿得雷德,从空中俯瞰这片大地的时候,我几乎没有看见过耕耘过的农田;映入眼帘的只是刺眼的黄砂石地,稀疏的树木以及类似我国大西北生长的骆驼刺那样的植物。我向身旁同伴说:“很象我国的大戈壁。”
在阿里斯泉附近,也曾参观过一家牧场。我们驱车飞驰两三小时也未出它的疆界,但也未见到一头牲畜,全然不合“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预想。这一带气候炎热,年降雨量少,不过250毫米。稀拉拉的牧草,往往16公顷以上的放牧地才能养活一头牲畜。这家养的一万头牛,就自由散布在1,0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自然很难发现它们了。当时我觉得这片土地甚至比我国大西北许多地方还要贫瘠,多亏了人少。
在南澳,当乘车从阿得雷德东行时,我才第一次看到了澳大利亚的庄稼:已经成熟了的小麦。看长势,单产不会高。后来州农业部告诉我们,此地每公顷小麦产量500公斤。但地多人少,每户农民平均占有耕地500公顷以上,贫瘠地区土地占有量还要成倍增加,这样每户每年的收获就有几十万斤之多了。
当然,如果认为富饶是因为人少,那恐怕也是片面的。在南澳农业部,我们看了一部介绍当地“粮、草、畜”结合的耕作制度的影片,颇受启发。粮草轮作,豆科的三叶草和苜蓿,既可以肥田,又可以养羊。每公顷草可养4只羊,每公顷小麦可产1,500公斤。
这里一家制造农业机械的哈尔沃德·贝格绍公司,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得意之作——旱地犁。细细的犁颈,窄窄的人字形犁头,上面还装有调节弹簧。据公司工程师介绍,用它犁地,只是把熟土抬起来又放下,松土而不翻土,干旱风大地区使用,既可达到耕地目的,又可减少水土流失。
不过,影片和机械总是粗略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轮廓,使我们看到了这里由贫瘠走向富饶的一条重要桥梁——因地制宜地应用发展科学技术。
是高峰,不是顶峰
巴罗萨河谷是澳大利亚葡萄酒主要产地,产量占全澳三分之一。穿过一片片葡萄园,我们访问了法国移民创建的、有100多年历史的赛波特酒厂。古老的酿造间,存放百年陈酒的酒楼,都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但最难忘的是主人对中国来访者的感情。
在别具一格的地下餐厅,主人请我们品尝了各种名酒之后,悄悄地提出一个葫芦状的深色酒瓶:“请尝尝这个。”酒瓶上标的年号是“1879年”,距今已有104年!主人为我们每人轻轻地斟了小玻璃杯的少半杯。那酒,紫红色,很稠,喝到嘴里,味道浓郁极了!赞叹之后,我们问道:“这酒一瓶多少钱?”他说:“这酒一般不卖,只是为某项捐款进行义卖,每瓶可卖到3,000到5,000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2元。)酒厂一位职工悄悄告诉我们: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人,也没有尝到过这种酒。
巴罗萨的这种盛情,我们在许多地方都感受过:达尔文最新的旅馆,由于我们的到来而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我们参观阿尔斯岩,有关方面派了专机;北部直辖区首席部长和南澳州长的不拘礼仪的会见……在悉尼市,有一次浏览市容后返回住地,当我们向一位公共汽车司机问路的时候,他把头一摆:请上车吧,送你们到站。
在澳大利亚,确实有一些人为增进中澳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而努力。墨尔本的一次晚餐上,大家坐定之后,一位金发小姐翩翩而至。她一边向大家问好,一边从提包中掏出一叠杂志分赠我们。那是她和一名助手两人办的《澳中期刊》,1980年创刊以来,已出了14期,在澳有2,500订户。澳大利亚同行向我们介绍,这位路易丝·克莱顿小姐,1974年从墨尔本大学法学院毕业之后,在一家律师服务所工作,专门负责工人福利方面的讼诉案件,后来担任了澳中友协法律顾问。编这份杂志完全是她的“业余爱好”。我问到她1980年访问中国的观感时,她说:“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中国看过历史博物馆,对比之下,感到三十多年来中国变化惊人,了解了中国的努力目标,所以觉得发展澳中关系很重要。”
就要结束这次访澳时,当地同行问我们:中澳友好关系目前是空前高峰,你们认为是否会低落下来?我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道:中澳两国没有利害冲突,经济合作、文化交流都存在广阔前景,目前的友好关系是高峰,但不应是顶峰。 (完)
(附图片)哈尔沃德·贝格绍公司制造的旱地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