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银河”闪闪耀神州
——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诞生记
本报通讯员 马望星 本报记者 陈祖甲
宇宙间的银河星系浩瀚无比。据天文学家计算,以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从她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需要10万年。太阳系是银河系里的一个星群,而地球则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
在计算机世界,如果我们把小型电子计算机比作地球的话,那么大型计算机就是太阳系,一台巨型机则是银河系了。
如今,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巨型电子计算机,经国家技术鉴定组的考核,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了。
国家考核是全面的,极为严格的。来自全国的几十位计算机方面的行家里手,先后忙碌了半年多。他们给“银河”出了很多难题,为的是检查“银河”机的各个部件,尤其是那些旮旯里不常用的部件的性能。“银河”机经住了考验。
有一道科学计算题目,在一台几十万次的计算机上演算,做一个参数需要连续运行70小时。如果想做上十个、一百个参数,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话,就不知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在“银河”机上,做一个参数,主机只运行了不到10分钟。负责算题的同志都感到惊讶,是否没有做完?可是,打印出来的数据明明白白地告诉她,结果出来了,完全正确。
鞍山钢铁公司为了节约燃料,需要做高炉内气流分布的理论计算,在中小型计算机上是无法进行这种计算的。到了“银河”机手里,正确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类似这样验证“银河”机正确性的考题,这次一共做了26道。每道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内演算,结果分毫不差,精度符合要求。
攀登攻关
1978年3月,研制亿次机的艰巨任务落实到国防科技大学。
20年来,国防科大虽然也搞过大小几代多种型号的计算机。可研制亿次机这么个庞大系统,还是头一回。他们看到祖国现代化建设翘首盼望着自己的亿次机,憋足一股子劲:“拚上老命也要把亿次机搞出来。”
研制工作一上马,各种复杂的技术问题都冒出来了。
主机的总体结构设计是研制“银河”机的关键问题之一。
国防科大几次派出调研小组,在天南海北不停奔波,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真可谓煞费苦心,绞尽脑汁。第一个完整方案出来之后,他们又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后来觉着这个方案不够先进,就推倒重来。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国防科大的科技人员是那样执着地追求新技术。他们终于设计了一个博采国内外先进技术之长,又结合自己实际状况的总体结构方案。这个方案得到国内一些计算机专家的首肯。
大容量存贮器是“银河”机的一个特点。存贮室主任陈副教授主持这项设计工作。他过去没有设计过这么大容量的存贮器。技术难题就象一座高山挡在陈副教授等同志面前。用什么样的线路?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把运算部件需要的数据送出去呢?陈副教授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设计存贮器上。大容量存贮器的设计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主机的功率较大,如果不采取良好的冷却措施,随时都能把组件烧坏。而使温度降低10度,则主机的无故障时间可以延长一倍。通风散热关系极大。结构室的三位同志接受了这一部分的设计任务。他们原来都不是这方面的行家,就边学边干,阅读了传热学、流体力学、机械制造方面的书籍,反复做了大量试验,得到了几百个可用数据。他们设计的通风散热结构,既简便,又有效,超过了原定的指标。
国防科大的科技人员,为了争速度,抢时间,在研制“银河”机的过程中,研制了一些测试设备。“银河”机主机有一百多种多层印制板,每块板子上的线路密密麻麻,孔眼星罗棋布。这些线与线、点与点之间,有的该联通,有的则不能通。怎么测量呢?如果用人工一个点一个点地测,一块板子至少要三天。测完全机的印制板至少五年,而且质量不能保证。自动化室李主任带领十多名技术人员,研制出一套具有国际水平的导通测试设备,现在测一块板子只要十秒钟。
据说,一位外国专家对搞计算机这个专业,有两句精辟的概述:呕心沥血,绞尽脑汁。
国防科大的科技人员正是靠着呕心沥血,绞尽脑汁的劲头,闯过了一个个理论、技术和工艺难关,跨进了世界水平的行列!
从严从难
国防科大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上级领导明确指出,研制“银河”机,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让用户满意。几年来,担负研制亿次机任务的每个同志都来把好质量关。全所建立一个质量控制小组,设计时,一个人设计,三个人审查,把错误消灭在图纸上;工厂生产,工艺精益求精,自检、互检,层层把关;调试机器时,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要严格考核。参加研制“银河”机的科技人员、工人,都象对待工艺品那样雕琢自己设计、制作的部器件。质量第一,为“银河”机顺利地通过国家鉴定提供了物质前提。
主机各部件的逻辑设计的好坏是关系到能否达到运算一亿次的关键一步,需要先进行理论研究和做多种试验,制定出设计规范和信号传输规则,再着手设计。三控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在大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实验,初步制定了一套设计规范和信号传输规则。到1980年初,全部完成逻辑设计,并着手工程化设计。
与此同时,电路室的实验和模型机试验的新结果做出来了。根据这两个结果,三控室修改了原来的规范和规则。室主任周副教授又组织全室人员用新规则逐条审查原先的设计。“银河”机主机的线路有上百万条呀,一根根地计算、核对,工作量之大、之繁琐是可以想见的。一检查,发现指令控制和向量寄存器的设计有毛病。周副教授等同志当机立断,对原设计进行“手术”。呕心沥血,绞尽脑汁设计的方案,要推倒重来,是很烦人的,又得熬多少夜,其中的辛苦只有亲自动手的人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负责设计的同志毫无怨言,修改了一次不行,再来第二遍,直到完全符合要求。
多层印制板是“银河”机主机的基础部件。每块印制板才有一本《人民文学》那么大,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和组件。一块板子至少有一千多个焊接点,多的达三千。每个焊点不到半粒米大,要求不能有虚焊,不准把锡挂到线路上。这种活的细致程度不亚于女工们手刺的湘绣。
计算机工厂的郭晓萍,是1978年才来厂的知识青年。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焊接。怎么办?下功夫苦练呗。她有空就看师傅焊活,别人休息,她依然纹丝不动地在废板子上练习,一坐就是半天。上下班的路上,她默默地背诵操作规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焊接的47块板子,12万个焊点,没有一个虚焊。其中45块达到一级品,另外两块因各有一处挂锡,降为二级品,焊接质量全厂第一。1980年,她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2年立了三等功。
我们还要向读者报道一下数学子程序系统的研制情况。这是一个“银河”机用户使用最频繁的程序。在一次考核中,十个数学子程序,7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三个虽然符合设计指标,精度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些差距。
“做到这个程度,也就过得去了”。有些同志这样想。负责这项程序编制的软件研究室计算方法组的同志则很不满足。他们觉得应当精益求精,把目标定在先进指标上。考核过后,大家认真分析找原因,又到模拟器上反复试算。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终于把这三个子程序的精度,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强将精兵
1978年,“银河”机上马的时候,参加研制的是一支又小又嫩的科技队伍。
然而,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大家齐心协力,互相支援,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这就是这支科技队伍能打硬仗的关键所在。
1981年8月,调试“银河”机硬件时,发现运控部件在设计时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怎么办?运控组的同志很快提出了几个改动方案。按这些方案改,要增加一些元器件,难度比较大。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呀,弄不好要影响整个系统的调试。
存控组组长杨副教授参加了改动方案的讨论会。虽然,运控部件不是他设计的,但是运控、存控、指控是主机的统一组成部分,是一个整体呀!一人有难,大家支援,这种风气在整个“银河”机研制过程中是极为盛行的。杨副教授对运控部件的问题及改动方案作了认真的分析。他发现问题出在运控部分,但是,只要在存控部分加几条线,指控部分稍加修改就可以达到目的。这样要比运控的改动方案省力得多。他主动向室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领导非常支持,设计指控部件的同志也毫不迟疑地表示支持。以大局为重,没有推诿,没有扯皮,一个问题顺利地解决了。
每到年终总结评功时,不少同志都要投自动化室李讲师一票。每次他都把荣誉让给了别人。去年,又有不少同志提出要给他记三等功,表彰他同另一个同志在研制导通测试仪时作出的贡献。他再三谦让,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所做的,都是应该的。其他同志比我干得更好。大家看到我的工作,就是对我很大的鼓舞了。”这次评功,他又谢绝了。
参加研制工作的,有不少是有孩子的妈妈,她们的肩上挑着科研和家务两副担子。软件研究室吴讲师有两个孩子,大的才10岁。去年,她爱人出外考察,家务担子全压在她肩上。当时,科研任务紧张,晚上经常加班。同志们考虑到她的困难,让她把孩子安顿睡觉后再来。可是,科研任务不等人。有时孩子还没有睡觉就需要她加班。想到科研任务,妈妈只得狠狠心,把孩子锁在屋里,直奔机房。
“银河”机室张主任,几年来除了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外,还要带领15名技术员和30名青工进行100种插件板的布线和几十万条照相程序指令。任务繁琐,工作量大。由于过度疲劳,肺结核病复发了。领导上知道后,亲自为他联系,到北京住院治疗。老张想,室里工作这样忙,自己走了,这一摊工作又得加到别的同志头上,他谢绝了领导的关怀,坚持工作。
在研制“银河”机的紧张日子里,同志们的头脑里只有一个概念:竭尽全力,把“银河”机搞出来!
齐奏争光曲
走进“银河”机宽敞明亮的机房,只觉得耳目一新。圆柱形的主机站立在中央,英姿飒爽,威武雄壮。看着这姿态优美,光洁精巧的系统,国防科大的同志们倍加思念多年来一起呕心沥血研制“银河”机的外单位战友。
在研制“银河”机的过程中,一些兄弟单位向他们伸来了热情支援之手。湖南大学、湖南师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航天工业部、国防科工委情报所等20多个单位派来了自己的技术骨干。
谈起参加协作的技术人员,国防科大的同志给我们讲了许多故事。他们同科大的同志一起蹲机房,值夜班,啃面包,钻研理论和技术问题,齐心攻关,毫无保留,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湖南大学计算机系郭自华同志是位中年讲师。她从1979年起就参加了向量识别器的研制工作。她每次到科大来使用计算机,都要清早动身,挤着转三次车,才能赶到。中午买个面包权作午餐。有时遇到上机不顺利,晚上总是彻夜不眠。当时,学校里正进行评定副教授的工作,组织上让她提出申请。但是,她考虑到由于科研,教学学时的指标还没有达到,就主动放弃了晋升的机会。现在,她同其他同志一起研制的向量识别器也已经通过了鉴定。
余龙生参加标准数学子程序库研制工作的时候,还是湖南师范学院的讲师。1981年,他因家庭困难,调到江西工作。人离开了长沙,任务也随着带到江西。白天,他给学生讲课,晚上,他挤时间从事“银河”机的任务。
1983年初,余龙生正准备买煤、买菜过春节。国防科大通知他参加“银河”机联调考机。他顾不上忙家务,匆匆登上西进的火车。到了招待所,把行李往铺上一放,便一头扎进了机房。
长沙的初春,阴雨连绵,有时屋里比室外还冷。余龙生曾经得过肺结核、肺气肿。天一冷便咳嗽不止。有一次,同志们发现痰盂里有血。问余龙生,他只是轻淡地一笑,说:“没啥,过几天就好了。”晚上,科大的同志带着营养品到招待所探望余龙生。他不在。找遍招待所楼上楼下都没有。当他们来到机房寻找时,只见余龙生正在那里紧张地埋头工作。经过考核,余龙生编的程序的质量和精度都符合要求。在这两年中,人们不知道他为“银河”机加了多少班,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但人们知道,他没有领取过一分钱的加班费。
人们还给我们介绍了一则在实验室度蜜月的佳话。国防科大自动化室的徐鸣在1982年7月结婚了。他爱人乔立新是国防科大77届毕业生,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助教。本来,小徐的父母要他们去西安结婚,然后到北京探望老丈人,再到广州去看看舅舅。这个小小的旅行计划,在现在的青年人中是很时兴的。但是,小徐参加“银河”机研制工作,离不开。简朴的婚礼只得在长沙举行。那天晚上,客人们陆续离开了新房。徐鸣问:“立新,你打算这个月干什么?”
“你说我做点什么好呢?”乔立新明知徐鸣的心思,故意反问了一句。小两口对视着笑了。
第二天,这对老同学新夫妻一起来到实验室,加入了紧张的战斗。他们同大家一样,从下午一直干到深夜。此后二十多天,直到任务告一段落,他们没有一天不在实验室度过。
限于篇幅,我们不能再多作报道了。作为工人阶级一员的中国知识分子,就是那样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勤劳刻苦,可敬可亲!
“银河”机是研制、生产、使用单位大协作的产物,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银河”机将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显出神威。
“银河”的诞生,光耀神州。(附图片)
图为我国第一台巨型电子计算机。


第3版()
专栏:

知我中华 爱我中华
北京举行“‘振兴中华’读书竞赛”知识测验发奖大会
王震宋任穷邓力群郝建秀段君毅出席,胡乔木写信祝贺
据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记者安仲皇、张国英)北京市职工读书指导委员会、《北京日报》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振兴中华’读书竞赛”知识测验发奖大会。
王震、宋任穷、邓力群、郝建秀、段君毅等同志出席了大会。邓力群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他向获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振兴中华,先要知我中华,爱我中华。按照这样一个好的设想,组织这次读书竞赛活动,获得了值得称赞的成果。这次活动调动了大家求知的热情,增强了对祖国的荣誉感,提高了民族的自豪感。他向组织这次活动的北京市职工读书指导委员会、《北京日报》编辑部和数百名评卷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他说,这次读书竞赛活动,参加者有数十万人。作为无数事例中的又一个事例,它再一次充分证明,我们的祖国是值得热爱的,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我们的青年是前途无限的。
胡乔木同志给大会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他说,你们这次竞赛活动,预先就确定了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旨,明确指定了五本应读书籍,赛前通过报纸组织了辅导,赛后又以奖励“书券”这个办法,进一步推动获奖者购买书籍,加强学习。这些都是好办法。你们举办的这次读书竞赛活动吸引了北京市以及北京市以外的成千上万的群众,对推动职工“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起了积极作用。
胡乔木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各条战线都要致力于开创新局面。我希望北京市的职工“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也能出现一个新局面。实践证明,职工群众中蕴藏着学政治、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巨大积极性。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引导、鼓励和保护这种积极性。举办知识测验、讲演比赛等活动,是生动活泼的好办法。希望你们能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且学习外地的经验,把北京市的职工读书活动更深入推广下去。
《北京日报》主办的“‘振兴中华’读书竞赛”知识测验,以学习中华民族文明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旨。自去年10月24日公布试题,到11月10日止,北京和外地有20万读者寄来了答卷。
在今天的发奖大会上,10名一等奖获得者,50名二等奖获得者,在乐曲声中,领取了奖状和“书券”。此外,还有700名读者获三、四等奖,3,000名读者获纪念奖。
获奖者中有工人,学生,科技人员,退休干部和待业青年等。35岁的北京有线电厂女工刘淑娟是“文革”前的高中毕业生。她业余时间喜欢读书看报。她说:“书,对我们这个家庭的吸引力太大了。我和爱人常常为了买书而推迟或少买些家具和服装。”在这次竞赛中,她得了满分,是一等奖的第一名。铁道部电子技术中心的会计师余泽篆,当她得知自己获一等奖时,高兴地对记者说:“我没想到我能获一等奖。我答题不是为了得奖,只是为了丰富一些知识,同时充实我的业余生活。我已经63岁,还要努力学习,为四化多做些工作。”
《北京日报》收到答卷的同时,还收到了数百封读者来信。青年读者李建平写道:“我们这一代青年,经历了十年动乱,从小失去了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机会,人们说我们是
‘被耽误的一代’,我们也为此而抱怨和悔恨。现在,我们开始奋起直追。我们这一代是大有希望的。”


第3版()
专栏:资料

什么是向量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向量运算就是一次对许多组数据(每组通常两个)成批地进行同样的运算,得到一批结果。比方讲,一次把100个被加数与100个加数加起来得到100个和数,这种运算就是向量加法。我国过去研制的计算机只能做标量运算,即一次通常只能对一组数据进行运算,只得到一个结果。向量计算机不仅能做标量运算,而且适于做大量数据的向量运算,它的运算速度快得多。
电子计算机实现向量运算的典型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阵列结构,一种称为流水线结构。
向量运算本身就是一连串数据的成批运算,用流水线处理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所以,把流水线与向量运算结合起来,使计算机不仅设计有流水线,能做标量运算,而且能直接控制向量运算的执行。这种以向量流水处理为主要特征的计算机,就是向量计算机。该机种是目前国际上获得普遍好评的机种,许多高性能计算机都属于向量计算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吴泉源


第3版()
专栏:

上海预防接种工作做得好
几种儿童急性传染病被控制或消灭
本报讯 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一些儿童急性传染病得到消灭或控制,有效地保证了儿童的身体健康。
上海市已连续6年无白喉,小儿麻痹症也已基本消灭,麻疹、百日咳、乙脑和流脑基本控制在低水平的发病状态。如麻疹1983年1月到10月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点零八,与使用麻苗前的年平均发病率相比,降低了99%。
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一直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纳入全市的防病规划,生物制品经费有保证,全市各级卫生防疫站、街道医院、公社卫生院均配有专职人员做预防接种工作,“上下一条线,地区一片网”,保证了接种任务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现在全市已经推行一人一针一筒(市区已全面施行,郊县大部实行)。
1983年8月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抽样方法调查,市区一岁内和郊县一岁半内儿童四苗(指卡介苗、麻疹疫苗、小儿麻痹症疫苗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平均覆盖率达72.5%(单苗平均接种率是:卡介苗91.7%,麻苗92.4%,脊灰苗94.1%,百白破全程81.5%)。
由于开展了计划免疫工作,使相应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地下降,极大地节约了为治疗这些疾病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以麻疹病为例,用苗后减少的病例数就可少花医药费308万元。
以上数据表明,上海市正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免疫计划的指标——1990年“四苗”覆盖率80%迈进。


第3版()
专栏:编余

为无名英雄一呼
卫生战线有看病治病的,也有专搞防疫的。医生手到病除,治好了病家的病,病家感谢他们,这是很自然的事。防疫人员通过科学的预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人们不染病或少染病,不找或少找医生,同样应当受到尊重。然而,事实是人们往往容易记住前者而忽视后者。受这种重治轻防思想的影响,防疫工作在相当多的地方不受重视,经费一减再减,人员常常被调去做别的事情,工作难以开展。现在,很有必要为防疫人员一呼。
卫生防疫人员的工作成果,虽然不象高明的医生治病那样显而易见,但影响却是深远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消灭了许多旧社会留下的疾病,其间就凝聚着防疫人员的心血。你看上海这几年,由于预防接种工作搞得好,儿童传染病发病率大大下降,千百万孩子及其家长深受其益,减少了多少痛苦和损失!因此,无名英雄这个光荣称号,防疫人员是受之无愧的。
·叶伴·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领导同群众协力 西北煤机总厂以严治厂经济效益高
书记为女工解忧 陕西省委领导处理来信群众反映好
《宁夏日报》△领导不当老好人,职工队伍过硬,西北煤机总厂新班子以严治厂,去年实现利润600多万元
《陕西日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溪溥处理青年女工王爱玲的一封来信,纠正了一桩干涉婚姻自主的事件
《江西日报》△弋阳县纪委自身硬,敢碰硬,做到了五个没有:没有建私房的,没有拖欠公款的,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的,没有在“三转一招”中走后门的,没有违反党纪的
《经济日报》△万里同志复信山东昌邑县委书记刘洪仁,指出,我国农村令人鼓舞的前景已显示出来
《人民邮电》△采用微处理机控制的邮政电子包裹收寄机研制成功
《健康报》△全国卫生厅局长聚集一堂,共商改革大计
《广西日报》△经国务院批准,红水河上又一座大型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列入今年建设项目
《南方日报》△广东省城乡饮用自来水人口居全国前列
《解放日报》△上海正在逐步建设成为海洋开发设备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
《湖南日报》△湖南“北水”整治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中国电力报》△水电部选定100 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
《山西日报》△应县县委、县政府排除对“两户”的种种责难和非议,理直气壮地支持他们勤劳致富
《四川日报》△四川省近五年已安置城镇待业青年179万人
《文汇报》△一批职业培训学校毕业的学生充实到淮海路100多家商店后,成为业务骨干
《湖北日报》△襄阳县东津公社党委接受农民批评,纠正有些干部滥惩滥罚的行为
《浙江日报》△浙江省查出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金额4,000多万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