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印度人民向英·甘地遗体告别
大约一百个外国代表团将参加葬礼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日电 (记者李楠)印度十万多人今天和昨天前往三一大厦,吊唁英·甘地总理。三一大厦现在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纪念馆,英·甘地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
来自全国各地的许许多多的人们缓缓走进大厦,瞻仰遗容。
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今天上午来到大厦,向甘地夫人的遗体献了花圈。他是昨天到达印度首都的。大约有一百个外国代表团今天正陆续来到新德里,参加将于明日下午举行的葬礼。
反对党领导人也前往三一大厦向英·甘地的遗体告别。
电视全天转播了遗体告别实况。许多参加吊唁的人带着十分沉痛的表情从英·甘地的遗体旁走过。有的人在哭喊,以表示他们对总理遇刺的痛苦心情。(附图片)
成千上万的群众排队缓缓走进三一大厦,向英·甘地的遗体告别。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阿尔及尔隆重庆祝革命节
习仲勋向阿尔及利亚烈士纪念塔献花圈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11月1日电 (记者邱伟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今天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和阅兵仪式,隆重庆祝阿尔及利亚发动武装革命三十周年。
今天,阿尔及利亚全国各地从零时起正式开始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首都阿尔及尔鸣礼炮一百零一响,停泊在港口的轮船汽笛齐鸣,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牺牲的烈士致敬。这时,人们成群结队,手持国旗,高呼口号,纷纷涌向街头。
阿尔及尔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上午,首都的群众游行和阅兵仪式在海滨的“民族解放军大道”举行。
出席今天庆典的有阿尔及利亚党、政领导人和来自五大洲的贵宾,其中包括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以及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和由国防部副部长肖克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代表团。
上午九点三十分,沙德利总统在国家人民军第七军区司令布哈贾的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了部队。随后开始盛大的节日游行。
当天晚上,沙德利总统为庆祝武装革命三十周年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首都阿尔及尔还举行了焰火晚会。
10月31日下午,沙德利总统接见了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包括中国党政代表团团长习仲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代表团团长肖克在内的各外国代表团团长。
新华社阿尔及尔11月1日电 (记者邱伟巨)正在这里参加阿尔及利亚武装革命三十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团长习仲勋,今天下午前往烈士纪念塔献了花圈。
习仲勋在纪念塔前默哀,悼念为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而献身的战士。
献花圈后,习仲勋在留言簿上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中阿友谊万古长青!”


第6版()
专栏:

各国领导人悼念英·甘地
综合新华社消息 连日来,又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向印度领导人发出唁电,发表声明或讲话,对英·甘地总理不幸逝世表示哀悼。
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金日成11月1日在唁电中说,英·甘地是印度卓越的国家领导人,是第三世界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英·甘地为“扩大和发展不结盟运动,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金日成主席2日前往印度驻朝鲜大使馆,吊唁英·甘地总理不幸逝世。一起前往吊唁的还有姜成山、朴成哲、金永南、许锬、金焕、黄长烨、杨享燮等朝鲜领导人。
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和总理苏亚雷斯分别发表讲话和发唁电,对英·甘地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在致印度总统辛格的唁电中说,他对英·甘地死于暴力感到震惊和深切的悲痛。霍克指出,英·甘地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瑞典首相帕尔梅、挪威首相维洛克、丹麦首相施吕特、芬兰总统科伊维斯托和总理索尔萨、奥地利总理诺瓦茨、新西兰总理朗伊等西方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发表声明,或向印度政府发出唁电。这些领导人高度评价了英·甘地总理在世时为印度人民、世界和平事业和不结盟运动所作出的贡献。他们认为,英·甘地将作为印度伟大的领导人之一而永载史册。
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发表讲话,谴责暗杀英·甘地的“犯罪行为”。
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在电报中对英·甘地的遇刺表示震惊,赞扬她对第三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坦桑尼亚政府决定从10月31日起下半旗志哀一周。
非洲统一组织现任主席、埃塞俄比亚临时军委会主席门格斯图在唁电中说,英·甘地的逝世使国际社会失去了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肯尼亚总统莫伊在唁电中赞扬了英·甘地在不结盟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尼日利亚国家元首布哈里在电报中谴责杀害英·甘地的行为是极为凶恶的罪行。他对印度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
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在电报中赞扬英·甘地对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毛里求斯总理阿内罗德·贾格纳特宣布,毛里求斯决定全国哀悼英·甘地逝世。
多哥内阁会议发表公报说,英·甘地的逝世是“不结盟国家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自由与正义的人们的损失”。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日电 以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今天离开莫斯科前往新德里参加英·甘地的葬礼。
在此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契尔年科1日曾到印度驻苏联大使馆吊唁英·甘地逝世。
苏联部长会议1日在给印度新总理拉吉夫·甘地的贺电中表示,苏联“非常重视巩固和加深同印度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第6版()
专栏:

印度一些地方发生教派冲突
三十多个城市实行无限期宵禁
新华社新德里11月1日电 (记者李楠)印度前总理英·甘地31日遇刺以来的两天里,印度各地接连发生教派冲突和骚乱事件,至少已有七十五人死亡,大约一千人受伤。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在首都新德里,愤怒的群众走上街头,抗议暗杀英·甘地总理。印度教徒同锡克教徒发生暴力冲突,印度教青年放火焚烧了锡克教徒的商店、住宅、车辆和寺庙。英·甘地的支持者高呼反对锡克人的口号,在街上拦住来往车辆,把锡克人拉下车痛打。另外还有一群人与警察交火将近一个小时。在新德里的几个地区的街道上躺着一些被烧毁的汽车残骸。新德里有好几家出租汽车公司是锡克教人经营的。报道说,被烧毁的商店有四十二家,汽车有一百多辆。
在孟买,大批人聚集在锡克教寺庙外面高呼反锡克教的口号,那里的锡克教徒开的商店都有警察严密守卫着。在加尔各答,电车遇到袭击并被纵火烧毁,交通陷于停顿。在南部的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成群的群众拦截火车。其它城市里也有暴力事件发生。
针对这种形势,印度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维持国内的安定与秩序。全印度三十多个城市实行了无限期宵禁。印度政府还命令军队可以当场击毙纵火者和抢劫者。同时,政府命令军队进驻德里、加尔各答及北方邦和中央邦的一些城镇,以帮助地方当局维持社会治安。旁遮普邦对涉及骚乱事件的出版物和广播实行预先审查,并决定从今晚起禁止新德里和其它地方出版的有关于骚乱事件报道的报刊运往旁遮普邦。旁遮普邦是容易发生骚乱的敏感地区,这里的多数居民是锡克人。
印度新任总理拉吉夫·甘地和十五个反对党领导人今晚联合呼吁全国人民停止一切暴力行为。据报道,锡克教五位长老打电报给印度总统宰尔·辛格和新任总理拉吉夫·甘地,呼吁他们在发生骚乱的地区保护锡克人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第6版()
专栏:阿尔及利亚通讯

重温革命历程 争取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辛树蕃 吴文斌
一座棕榈树形的高大纪念碑耸立在阿尔及尔市中心的一个山岗上。这是为纪念在独立战争中牺牲的一百五十万烈士而树立起来的烈士纪念碑。远远望去,昂首挺胸,象征着烈士们勇猛、顽强的气质。
三十年前的这一天——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燃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烈火,经过七年多的浴血战斗,在1962年取得独立。11月1日便成为阿尔及利亚人民光荣的革命节。
几天来,整个阿尔及利亚都沉浸在感人的气氛中,人们在重温那些难忘的岁月。
10月31日晚上,在壮观的奥林匹克运动村大厅里举行了以“祖国,我向你致敬”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几百名演员通过歌舞向人们展示了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和独立以后在民阵党领导下过着幸福生活的画卷。当绿白两色和红星月国旗伴着欢快的阿拉伯音乐在舞台上飘扬时,观众迸发出有节奏的热烈掌声,使人强烈地感到,没有任何东西比民族尊严和自由更可贵。
革命节的早晨,在烈士纪念碑下、地中海滨,迎着秋天的阳光,人们接受沙德利总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前来祝贺革命节的一百五十个外国代表团的检阅。
由老战士组成的方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这些当年出生入死,为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作出了特殊贡献的人,现在已是壮年或年过半百。人们向他们投以尊敬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一位部长对记者说,“我们这些老革命现在还年富力强,担负着领导工作。将来也要象中国那样让位给忠于祖国、有知识的年轻人”。去年民阵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以后,政府已开始在基层选拔年轻干部到领导岗位。历时3个小时的游行结束后,人们纷纷前往各种展览会,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和三十年来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战斗历程。
夜幕降临,纪念碑下,新建的文化宫前,成了人的海洋。欢乐的人们聚集在广场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烟火。男人们跳着舞,女人们发出一阵阵阿拉伯妇女特有的“啊喔,啊喔,啊喔”的欢呼声,在火树银花辉映下谱成动人的胜利和欢乐的交响曲。
人民通过斗争赢得了自由与尊严,它将鼓舞阿尔及利亚人民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奋勇前进。


第6版()
专栏:

巴表示将尽一切努力同印合作
新华社伊斯兰堡11月1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今天在给印度新任总理拉吉夫·甘地的电报中表示,巴基斯坦政府完全支持拉吉夫·甘地总理。
电报说,巴基斯坦政府致力于“建立印巴两国之间相互信任和信赖的关系和创造本地区安全和安宁的环境。”
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今天也表示,巴基斯坦将进行一切努力同印度缓和紧张关系并建立合作关系。他说,在过去的七年里,巴印关系已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认为,发展睦邻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解除印巴之间疑虑的最好途径是对话”。


第6版()
专栏:

中曾根谈新内阁内外政策
安倍说外交基本方针不变
新华社东京11月1日电 (记者龙占泉)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下午在首相官邸举行记者招待会,就新内阁的内外政策发表了谈话。
中曾根首先介绍了新内阁的人事安排。他说,同新自由俱乐部组成联合内阁和让安倍外相、竹下藏相等留任,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维护对外信誉,以及谋求政局的稳定。
中曾根强调说,新内阁将继续推进行政和财政改革,坚持“在不增税的情况下重建财政”的方针。他说,明年度的预算将是一个严峻的紧缩型预算。关于防卫费问题,他表示将继续遵守三木内阁时提出的“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的方针。但是他又说,现在已日益接近1%,今后将根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等经济动向加以研究。
中曾根在谈到日美关系时说,处理日美双边关系置于最优先的地位。他说,美国新总统明年一月就职后,日美间有必要就经济问题、安全保障问题和中近东等问题进行磋商。
中曾根新内阁全体成员今天上午在皇宫接受天皇的任命后,于中午召开了第一次内阁会议。
新华社东京11月2日电 在中曾根新内阁继续担任外相的安倍晋太郎昨天发表谈话说,日本政府将遵循原来的外交基本方针,在国际上开展积极的“创造性外交”。
据共同社报道,安倍在谈到日本外交的基本方针时说,日美关系将保持不变。日本作为亚洲国家的一员,推进对亚洲地区国家的合作是重要的。他说,超越社会制度的不同,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扩大对话也是重要的。今后日本还要积极地关心非洲问题,他表示,年内如有可能,他将出访非洲。
关于日苏关系,安倍说,通过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前来日本访问的库纳耶夫进行的会谈,感到日苏关系是有改善希望的。葛罗米柯访日虽不容易,但是存在可能性。他表示,今后将积极开展同苏联对话,寻找突破口。
对于日美关系,他说,美国总统选举结束后,日美间的经济和贸易等摩擦可能再次出现,但估计不会对日美关系产生大的影响。
安倍还表示,日本要为停止两伊战争,实现和平,继续在外交方面作出努力,发挥积极作用。


第6版()
专栏:

美拒绝苏指责其参与谋杀英·甘地
新华社华盛顿11月1日电 (记者鲍广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龙伯格今天说,美国“最强烈地”拒绝苏联关于美国参与谋杀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的指责。
龙伯格说,苏联的指责是“荒谬和不负责任的”。他说美国“在莫斯科和华盛顿对苏联新闻机构和官方关于美国是这一悲惨事件的同谋的说法都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苏联的新闻机构今天暗示美国中央情报局可能参与了暗杀英迪拉·甘地。莫斯科电台、报纸和塔斯社的报道谴责谋杀甘地夫人的行为。苏报还发表了有关中央情报局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的要求独立的锡克分裂主义分子有牵连的报道。


第6版()
专栏:

黎以即将举行撤军谈判
以色列撤军条件可能成为谈判最大障碍
本报大马士革11月1日专电 记者陈积昌 周国铭报道:联合国发言人10月31日晚宣布以色列和黎巴嫩将从11月5日起在联合国代表的主持下举行撤军谈判。这是不久前联合国特使在贝鲁特和特拉维夫之间进行穿梭斡旋的结果。由于黎以双方对谈判的性质和范围意见分歧,撤军谈判迟迟未能举行。黎巴嫩主张在1949年停火协议的范围内讨论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问题;以色列则坚持要与黎巴嫩直接会谈以黎的安全问题。
据以色列报刊透露,以色列当局已拟定了一个撤军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以色列将在与叙利亚达成政治协议和与黎巴嫩达成军事安排的情况下从黎巴嫩南部撤军;自阿瓦利河至贝卡地区交由联合国部队接管;自利塔尼河至以色列边境宽二十公里的地带交由依附以色列的拉哈德民兵(“南黎巴嫩军”)控制;以色列保留在黎巴嫩南部的追击权。人们认为,以色列坚持的撤军条件将可能成为未来黎以撤军谈判的最大障碍。叙利亚已明确表示拒绝与以色列进行直接和间接的谈判,拒绝对以色列的安全做出任何公开的保证。
黎巴嫩政府为应付以色列可能采取的单方面部分撤军,已决定由政府军控制自贝鲁特至阿瓦利河的沿海公路,一旦以军后撤,政府军就进入以军撤出的地区。但黎巴嫩各派对于由谁来接管以军撤出的地区意见不一。黎巴嫩政府现正与叙利亚保持密切联系,以协调内部各派的立场。10月31日,黎巴嫩总理卡拉米宣布叙利亚副总统哈达姆将访问黎巴嫩。但他又说,如果哈达姆不能成行,他将前往大马士革进行磋商。
围绕以色列的撤军问题,美国在中东的外交活动更加活跃。美国中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墨菲,国防部长温伯格,政治事务助理国务卿阿马科斯特接踵出访中东。以色列政府发言人声称,以色列建议由美国继续在以、黎、叙之间进行调解。
据报道,墨菲今天将抵以色列进行一次“试探性的访问”,他还将访问叙利亚。此间舆论认为,墨菲的中东之行与以色列的撤军问题密切相关。


第6版()
专栏:

约旦国王强调举行国际会议讨论中东危机
并说不久将去莫斯科购买苏联武器
据新华社科威特10月30日电 约旦国王侯赛因说,约旦决不接受附加条件的和平,而愿意通过国际会议来寻求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他强调,举行中东和平国际会议是寻求解决方案的唯一手段。
科威特今天发表了侯赛因国王在安曼对科威特《火炬报》、《新闻报》和《舆论报》三家报纸的主编的这篇谈话。
关于阿拉伯形势,侯赛因对阿拉伯世界内部的裂痕表示遗憾,并且重申阿拉伯团结是对付以色列的唯一手段。
侯赛因在谈到约旦和埃及复交时强调,这一决定并没有违反阿拉伯首脑会议的有关建议。他还呼吁阿拉伯领导人明确地承认以色列。
他表示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且说,如果巴勒斯坦领导机构决定在安曼举行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的话,他很愿意作会议的东道国。
侯赛因在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时说,美国在同以色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就失去了作为中东和平中间人的信誉。他还说,由于美国偏袒以色列,约旦已把兴趣移向欧洲和苏联。
据新华社安曼10月31日电约旦国王侯赛因最近对在安曼采访的一批科威特报纸编辑说,他不久将访问莫斯科,向苏联购买武器并同苏联领导人讨论阿—以冲突问题。
侯赛因说:“我们不会向美国要武器,约旦不会接受任何有损其尊严的要求。”
他说,约旦同苏联的关系是以公正为基础的,其特点是互相尊重。他说,约旦“在设法从苏联得到武器的同时,将继续同欧洲国家做生意,主要是同英国和法国做生意,以弥补防务上的不足”。关于中东问题,他支持召开有苏联、美国、中国、英国和法国参加的国际会议来讨论中东危机。他说,“在解决中东问题上,美国能起重大作用,但这种作用只应在国际社会的范围内发挥。”


第6版()
专栏:

既表示要脱身又提出无理要
求以色列是否真愿撤军大可怀疑
本报开罗10月30日电 记者安国章报道:近几周来,以色列一再声称要准备从黎巴嫩南部撤走其占领军,并不再坚持同叙利亚军队同时撤军。中东地区的舆论界对以色列是否真正愿意撤军表示怀疑。
此间人士认为,以色列现政府中军界的鹰派人物之多,是以色列历届政府从未有过的。以色列之所以表示要从黎巴嫩脱身,完全是迫于当前内外交困的处境。以色列每天在黎巴嫩的军费开支约一百二十万美元。沉重的军费负担使以色列的经济危机不断恶化。目前以色列的年通货膨胀率为494%,外债高达二百四十多亿美元,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入侵黎巴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略军伤亡了大约四千人。在黎巴嫩南部,阿拉伯人有组织的武装抗以斗争日趋频繁和激烈,以色列士兵的伤亡人数在不断增加。以色列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强烈。这些是以色列当局表示要从黎巴嫩撤军的重要因素。
但是,以色列这样做,也有为美国的中东政策效劳,以加强美以关系、争取更多美援的一面。而以色列在表示要撤军的同时,对叙利亚和黎巴嫩政府提出了新的无理要求。它要求在以军撤出以后,与叙利亚进行政治谈判和与黎巴嫩进行军事谈判,以便对黎巴嫩南部作出安全安排并确保以色列北部的安全。以色列还要求在以军撤出黎巴嫩南部以后,由亲以的“南黎巴嫩军”参预负责黎巴嫩南部治安。
此外,以色列还要求废除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与黎巴嫩达成的停火协议,划定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永久边界,这实际是要黎巴嫩承认以色列。这些都是黎巴嫩所不能接受的。
与此同时,以色列已在黎巴嫩南部许多地区取消了原由黎巴嫩政府颁发的身份证,并决定在未来几天发行新的红色身份证。以色列军事当局还公布了新的进出黎巴嫩南部的税收条例,并采取措施迫使黎巴嫩南部居民离开这一地区。
因此,中东的舆论界认为,以色列是否真正打算从黎巴嫩撤军,还是一个大可怀疑的问题。


第6版()
专栏:

缅甸报纸发表社论盛赞缅中友谊
吴山友访华开创缅中友好新篇章
新华社仰光11月1日电 缅文《先锋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吴山友总统访华将为缅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开创新的篇章。
社论说,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着漫长边界、山水相连的邻邦。回顾缅中两国关系史,就可以发现两国人民有着久远的友好交往关系。两国在获得独立和解放以后,我们又把两国的传统友谊发展到了亲戚般胞波情谊的阶段。
在三十年前的1954年,当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缅甸时,缅中两国曾共同发表了深得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拥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今年我国总统对中国的友谊之行,必将进一步加强缅中两国的了解,必将促进两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和事务上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新华社仰光11月2日电缅甸《劳动人民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吴山友总统对中国的访问是缅中友谊史上的新篇章,他和中国领导人交换意见进一步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
社论说,1961年中国和缅甸边界协定是缅中世世代代友好的里程碑。社论指出,中国已故总理周恩来生前曾九次访问缅甸,缅甸领导人吴奈温十一次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促进了胞波友谊。现在,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的。


第6版()
专栏:

罗领导人接见我电子工业代表团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1月1日电 (记者谢国华)罗共中央政治执委、政府第一副总理格·奥普雷亚今天下午代表政府总理康·德斯克列斯库接见了以电子工业部部长江泽民为团长的中国电子工业代表团,并同他们就发展罗中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电子工业方面的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
罗共中央政治执委、政府副总理尼·康斯坦丁今天下午也接见了中国电子工业代表团。


第6版()
专栏:

民主德国领导人接见我化工部长
据新华社柏林11月1日电 民主德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维·克罗利科夫斯基10月31日晚在柏林接见了正在民主德国访问的中国化学工业部部长秦仲达,并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6版()
专栏:

墨菲再度到中东穿梭访问
美又给以色列十二亿美元经援
新华社贝鲁特11月1日电 据以色列电台广播,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墨菲今天下午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举行了会谈。
墨菲昨天从沙特阿拉伯飞抵以色列,开始他的第二轮中东穿梭访问。今天上午他分别同以色列国防部长拉宾和外交部长沙米尔进行了会谈。他在同沙米尔会谈后对记者说,他对联合国昨天宣布下星期一开始举行的黎、以军事谈判“感到高兴”。他希望这一谈判能成为向前迈进的一步。以色列电台说,墨菲此行的目的仍然是“试探”各方的立场,预料不会取得具体成果。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日电 据国际开发署宣布,美国政府今天正式批准向以色列提供十二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以支撑以色列日益恶化的经济。
国际开发署在一份报告中说,“今天批准的这十二亿美元,旨在支撑以色列的国民经济和帮助以色列应付财政赤字。美国提供国民经济援助也是为了使以色列在减轻经济压力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据美国官员透露,以色列将要求美国在1985财政年度增加七亿五千万美元的经济援助,要求在1986财政年度得到创纪录的三十六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