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生命的延续
盛尤志
生命的价值不在寿命的长短。蒋筑英、罗健夫虽然只活了四十多年,其精神却激励着千万人,还会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之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蒋筑英和罗健夫虽死犹生,他们的生命将会得到无限的延续。
这个延长生命的道理,其实早就为许多人所阐述过。李大钊同志在谈到如何看待牺牲时也说过:“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张华说:“雷锋啊,我的战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续,……。”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在于他们在精神上有着延长生命的崇高追求。
“应当以事业而不应当以寿数来衡量人的一生。”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这句话,可说是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一个真理。有人长命百岁,却来无影去无踪,甚至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有人生命短促,却给社会留下了一笔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巨大财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推动人类历史前进贡献了力量、贡献了多少。我们今天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在这个事业中,尽管不可能每个人都象蒋筑英、罗健夫那样使自己生命的音响震动山河,但只要你积极为它贡献力量,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四化大军共同生命的一部分,你的生命也就随着事业的发展而得到延续。
当然,以事业衡量人生并不是说寿数就不重要。我们要反对的,只是不愿为发展生命下功夫,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追求,并不是说可以不必爱惜生命,这是不待细说的了。


第8版()
专栏:

最珍贵的礼物
——读小学生文库革命领袖故事丛书
陈模
有个出国访问的同志回来对我说,他在一个科学文化发达的国家里看到,那里的成年人,有一个并非约定的习惯:平时到亲友家中去礼访,或是过节给孩子们送礼品时,一定要带一些少年儿童读物。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好的食品、衣物,对孩子们固然也有益,若是送些有趣的、知识性强的书籍画册,既能帮助孩子们学习、陶冶高尚的情操,也给他们一种良好的影响。据说,这个国家孩子之间往来,也常以书籍来送礼的。
近四年来,我们国家每年都要给孩子们出版少儿读物一两千种,发行十亿册以上的书籍。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孩子们买书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到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大家买些九折的少儿读物,送给孩子们作礼物,在城市中已是较普遍的现象。
我们要格外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室。他们从1979年起,就着手编辑《小学生文库》中的《革命领袖故事丛书》,到去年为止,已经出版了十种,这就是:《马克思的故事》、《恩格斯的故事》、《列宁的故事》、《斯大林的故事》、《李大钊的故事》、《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刘少奇的故事》、《周总理的美德》、《朱德的故事》及《宋庆龄的故事》。今年以来,他们对这十本书,又重新作了修订,有的还重新作了装帧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革命领袖故事的作者。《列宁的故事》国内外有许多版本,他们选的是优秀的老翻译家曹靖华同志译的,苏联著名作家米·左琴科写的一本。这本书文笔清新流畅,语言生动活泼,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是萧三同志在建国初期,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写的。他在自己的垂暮之年,又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对全书作了必要的修改。其它书的作者,有的对革命领袖的生平有相当的了解;有的人长期积累资料、作了周密的研究,才能做到选材严谨,描写准确。阎振国同志写的《周总理的美德》,在1981年曾获得国家出版局少儿读物一等奖,重版几次,成为团中央向全国少先队员推荐阅读的书目之一,受到小读者由衷的喜爱。
这十位革命领袖,在国际和中国革命运动史上,都是出类拔萃的伟大人物。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斗争的感人事迹,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这些书里,几乎都写了革命领袖们童年、少年时期的故事,他们从小诚实、爱学习、知错就改,同情弱者、帮助有困难的人等优良品质,小朋友们读了是很亲切的。他们长大以后,怎样立志、投身革命,和工人、农民、士兵交朋友,在凶恶的敌人的迫害下,怎样坚贞不屈,英勇战斗,为人民的解放而献身,都是应当让孩子们知道的。至于他们生活上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马克思与恩格斯怎样结下深厚的友谊,列宁小时候怎样为撒谎难过、后来他怎样戒烟,以及马克思、列宁、周总理、宋庆龄等人为什么特别喜欢小孩子……这许多故事,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德,都是大有好处的。
这一套丛书,有着鲜明的少儿读物的特点。它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形象而真实地叙述了革命领袖们一生中的主要事迹。它的语言通俗、文图并茂,用四号字排版,封面装帧十分美观,适合孩子们阅读,这是作者、译者、编者、出版者精心译作、亲密合作的结果。
革命领袖故事丛书的出版,是我们党关怀下一代的又一个明显的例证。从它拟定出版计划开始,就受到国家出版局、东北三省的人民出版社及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视,投进了大量的人力,并贴补了不少资金,这一切,都是在党的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实现的。这一套丛书的顺利出版,是我国少年儿童教育中的大事,也是三亿少年儿童的福音。


第8版()
专栏:

颂全国六届人大
赛福鼎
1983年6月10日在新疆代表团即兴诵读。
首都——伟大祖国的骄傲,
沸腾了,又一个欢乐的盛典;
这是战斗岁月的丰收节日,
优良传统是我国荣誉的花环。
几世纪抛洒的腔腔热血,
浇灌出万千座锦绣林园;
那枝枝蓓蕾花朵传我们,
千万珍惜她,绝不让玷污。
前进!日夜兼程翻越大坂,
狂风暴雨挡不住勇士向前;
目标——最高峰,我们一定要登攀!
这是我们的意志——战斗的召唤。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留下光和热
鲁之洛
登上宝胜山巅,我大为惊讶,惊讶于黑龙江畔绚丽的晚霞。
这完全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油画:那一片波涛般连绵起伏的山林,无边无际展开去,直到与天边相连接。随着视线的延伸,山色在神奇地变幻着,由苍绿渐渐变为暗蓝,再变为深紫,最后溶成了浩瀚的金光闪耀的河。紧挨金河的天际,出现一片桔红色的彩霞。霞光灿烂,为山林镀了一层金光,壮美极了。
哨所负责人李排长迎出来了。这是一位浑身散发活力的年轻人。热情的言辞、有力的握手、亲切的挽臂,使我感到象是被一团火包围住似的,情不自禁地随主人登上了哨所小楼。
寒暄几句,李排长便热情地邀请道:
“爬了半天山,够辛苦的了,去澡堂洗洗吧!”
“澡堂?”我心里不由麻了一下:半个来月的北疆之行,对黑龙江水的凉度早领教过了。虽说这是七月天气,在南方光着膀子都会冒汗,可黑龙江一带的水却象冰镇过似的彻骨凉。时已黄昏,山风呼啸,进澡堂洗洗可不是好受的。
“是澡堂,水顶热的。”李排长肯定地回答。
他说着,将我领到侧面一座小巧玲珑的小砖房。只见地面和长方形浴池,全是用白色瓷砖铺成的,在电灯光的映照下,闪着灿灿的亮光。靠四面墙边,竖着几根水管,上面斜挂着莲蓬形淋浴龙头。
我摸了摸水管,果然温热。便和李排长一起坐在浴池的台阶上,拧开开关洗起澡来。莲蓬龙头上便喷射出如网的水丝,淋在身上,怪舒服的……
我愉悦之余,不免又有点纳闷:这是一座独立小屋,旁边没有锅炉间,热水是哪里烧来的?而且也没听到发电机的响声,这照明电又是哪里来的呢?当我向李排长提出这个问题时,李排长怀着深深的敬意,向我讲起了深林兵站里一个老战士“吴工”。
吴工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入伍前,他在哈尔滨做建筑工。入伍后,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他凭着自己勤学苦钻,做着各种各样的技术工作,如修理枪枝、修理汽车、修理发电机等等,工作需要他干什么,他就学着干什么。全国解放后,营房建设成了主要任务,他又回到本行当来了。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加上刻苦钻研理论知识,使他终于成了一位自学成才的建筑工程师。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座座山林,留下他艰辛的足迹;幢幢美观适用的营房,耗费了他多少心血。在繁忙的营建中,始终与战士劳动在一起的他,为劳累了一天,浑身成了灰土驴的战士无法洗个热水澡,晚上又没有明亮的灯光照明而苦恼了。他不顾自己已到花甲之年,又开始琢磨怎样解决长年战斗在艰苦环境中的战士们的照明、洗澡问题。经过反复钻研,终于研制成利用太阳能来为边防战士服务!
李排长最后感慨地说:“这一批安装太阳能的连队和哨所今天都有了电灯,用上了热水啦。我们这个澡堂也是他的功劳,是他退休之际,把太阳的光和热留下了!”


第8版()
专栏:

山里春歌(二首)
安徽潜山县 钱启贤
大山上的青藤从百丈悬崖上垂挂下来,忘却了跌落的危险,忘却了高山的风寒。笑看绿色的幽谷,银色的泉、五彩的香花,追求美,探视神秘的大山。以青翠的茎叶,碧绿的憧憬与希冀,在青云紫雾中伸展……
一枝柳芽……一枝柳芽,一串金黄的星星。在春风里招着手,呼唤骑着水牛的牧童。牧童用柳枝编织项圈,也编织绿色的梦。他把柳圈挂在颈上,轻唱着:采来了春!


第8版()
专栏:

让色彩更有色彩
林浩基
一位朋友购得一条印有老虎图案的沙发毛巾,不料也有见者说:“画个虎就美吗?”老虎美不美,自然可以讨论,由此涉及的艺术乃至生活趣味问题,更令人多思。
就说虎的艺术,由来已久。处于“人之初”中的人,使用虎的皮、爪或是野牛的皮和角来装饰自己的时候,至少是在暗示自己的灵巧和有力。因为谁战胜了灵巧的东西,谁就是灵巧的人;谁战胜了力大的东西,谁就是有力的人。这里有着一种淳朴的自豪。并不会由虎的吃人想到别的什么。古往今来的艺术家赋诗作画,常以斑斓大虎为题材。革命老人何香凝笔下的虎,或奔腾跳跃,或静卧小憩,或仰天长啸,倾注着作者对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人们观赏它,得到了美的享受,虎就由自然界进入了艺术界,进入了人们的审美生活之中,以至常被印在邮票、火柴盒贴上等。虎变成了一种生活色彩。
其实,丰富了艺术生活色彩的,何止是虎呢?诸如花卉、仕女、飞禽、走兽、山川等等,入画、入工艺美术早已司空见惯。甚如“二龙戏珠”、“八仙过海”乃至“福禄寿”之类的图案也已离却了原来的涵义,变成了艺术中的装璜美。另一些更加实用的,如小孩食用的动物饼干,有象、猪、熊之形,大概没有一个人,见之而顿生食熊掌的欲望。所以,艺术毕竟是艺术,可以有共同的和不同的趣味,却不可以用庸俗社会学的观点去衡量一切。不可设想,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色彩,一个形式,一种图案。
重要的是,不要以一己之好恶作为品评美与丑的唯一标准,要看社会的实践。历史上的许多艺术珍品,开始不为一些人承认,但它们赢得了时间,取得了应有的历史地位。何况人的审美观也总是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趋于完美。所以,让生活中的色彩更有生活色彩,符合我们的艺术欣赏以及生活美感的需求。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引用种种
引用无可非议,成了时髦则见弊端。有一篇论蛋白质与儿童智力关系的文章,破题便引用恩格斯“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一语。但破而不入,下文既未涉及“存在方式”,也不曾论及智力和生命之间的联系。这是不足为训的。科普读物,宜深入浅出,引用而故作深奥,何来普及?至于附庸风雅,以吊书袋为乐,更当休矣! 凌日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贩运”
纵览报刊,常见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文章。遇端阳则谈汨罗,逢重九便讲茱萸,更有山川名人典故寓言、警句楹联等,真是辗转相抄,形同转载了。
落实经济政策,“贩运”的作用自不可低估。但文坛毕竟不同于市场,还是以“多作”“少贩”乃至不贩为宜。上述一类文章,并非不可登,只是最好能增加一些新鲜、独到的东西。实在做不到,莫忘记添上一个“辑”字。
文立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集钱”
集邮是一种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动,熔知识、新闻、趣味、娱乐于一炉,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裨益。区区小票包容着绚烂的大千世界。收集、观赏精美小巧的邮票,是艺术上的享受。而一枚珍贵的邮票的价值往往超过其面值的几倍。但也有只看到它的商品价格的。泡在邮局门前,时而与人讨价还价,时而转售不知从何而来的几枚“短缺”邮票,作一个二道三道乃至多道贩子。似这样,集邮岂不变成了“集钱”?
金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