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王武公司”翻案记
石家庄市机床附件厂冒出来个“王武公司”。所谓王,乃是厂长、党支部副书记王士一;武,则是工程师武宝信。三个月以前,对“王武公司”的非议,压得武宝信想喝“敌敌畏”自杀;三个月后的今天,他们却受到了表扬。是事情本身有什么变化吗?是他们思想上有什么转变吗?都不是。是思想认识上的这个无形案,终于被翻了过来。
1020元钱
从1980年下半年开始,“饿着肚皮找食吃”的石家庄市机床附件厂,生产出现了一线生机。
这家400多人的小厂原来生产的几种产品滞销,企业亏损。厂长王士一从市钢厂请来了武宝信,和本厂工人、技术人员同心协力,投产了国内独有的双回流冷风器。这种新产品,降温效果好,价格便宜,销路顺畅。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获得利润45万多元。
王士一想:日子好过了,工人得奖金,新产品的研制者武宝信更该受奖。厂领导一商量,请示上级批准,发给武宝信研制新产品报酬1,020元。
这时,厂里有人议论开了:“姓武的画了一张图,能值一千块?”“王士一准是受了贿,吃了请,有了偏心眼,要不为啥给武宝信那么多钱!”“‘王武公司’开张了!”
错了,全错了!
要说吃请,的确不止一次。但是请的不是王士一。武宝信家住市郊,上下班往返20多里。王士一为了抓紧上新产品,中午不让他回家吃饭,先是由厂里准备,后来自己每天带双份饭,两人好赖吃在一个饭盒里,多少天都是王士一请武宝信吃饭。
王士一知道,武宝信为了研制双回流冷风器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自费买了4个电风扇拆了做试验。这种新产品,使附件厂两年把45万元拿到手,给他个小小的零头又有什么不值得?!
一块红地毯
武宝信来到附件厂的第二年,又发了一笔财。
怎么回事?武宝信又拿出一种新产品,名叫“粉刺露”。脸上长满疙瘩的小伙子、大姑娘,抹上它,满脸粉刺不见了;北京一家大剧院的几个女演员,粉刺影响上镜头,抹上它,面容一新。
王士一很高兴,马上试产,投入市场1万瓶,不出几个月,销售一空。
“粉刺露”的配方是武宝信研究的;原料是武宝信自己花钱买来配制的。厂党支部按局领导意见,在市经委支持下,破例给武宝信报酬960元。
有的人更红眼了,说:“姓武的又发横财啦!”“他抽的烟是带嘴的,大衣穿的是呢子的,家里有两个大彩电,地上还铺着红地毯!”
错了,又错了!
武宝信是有时抽些带过滤嘴的香烟,穿过呢子大衣。这些,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今天,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他家摆着一台国产16英寸黑白电视机,但找不到什么两台大彩电。
至于那块铺在家里的红地毯,确有其事。然而,谁能想到在这块红地毯上,倾洒着武宝信夫妇悲伤的泪水呢?
五年前,武宝信在研究“粉刺露”过程中,家里摆满各种药瓶。三岁的男孩误吃了药,造成中毒,患了“再生障碍贫血”。这种病只有靠每隔几个月输一次血来维持生命。而且身上各个部位不能稍有磕碰,否则会流血不止。在这种情况下,武宝信父亲送给他们一块破旧的地毯,让可怜的幼儿趴在上面玩耍,好平安地度过他的童年……
武宝信潜心研究新产品,究竟追求的是什么?
武宝信研究的“粉刺露”配方,一位外商曾想用20万美元买走,他拒绝了:“我是中国人,专利应该给祖国!”
双回流冷风器荣获省科研成果四等奖,发给奖金300元。武宝信说:“300元我不要,厂里已经奖过我。”
适用于家用的1型冷风器好不容易研究成功。奖金又可以到手了。这时,武宝信得知日本已研究出同类产品,结构、性能差不多。于是,他马上找到厂领导说:“1型不要投产,赶快研究2型,只有超过日本的,才能打进国际市场!”不出三个月,武宝信把更加先进的家用2型冷风器样机拿出来了。体积比过去缩小一多半,样子象台电视机,价格降到160元,能够降温3到10度,耗电相当于16英寸的电风扇,性能将超过日本产品……
这就是他的追求!
一份无法记录的考勤表
武宝信是这样一个肯于钻研、勤奋工作的人,然而翻一翻他在厂里的考勤表,却并不令人满意,时常迟到。难怪有人说:
“武宝信无组织、无纪律,难领导。”
武宝信上班有时迟到,原因何在?请看看他那些新产品,哪一样不是从家里抱出去的!武宝信的家就是他的实验室。每天晚上十点以后,等孩子、爱人都睡了,才是他研究新产品的“黄金时间”。他忍着肝疼,常常工作到夜里两三点,很少睡上几个囫囵觉。第二天早晨,爬起身来去上班,还要有一个小时耽搁在公共汽车上……
时间,对于那些干事业的人来说,比金子更贵重。武宝信每天吃饭、睡觉、上街、坐车,时时刻刻都在酝酿新产品的诞生。
去年6月,武宝信到中药店给孩子抓药。他见柜台上有一台电风扇的风叶罩搭着条湿毛巾,吹出的风比较凉爽。这使他灵感萌动,霎时想到可以制造一种运用水的蒸发进行降温的家用冷风器。研制这种产品,首先要找吸水性能良好的原材料作为过滤层。他跑遍百货公司、杂货商店、信托门市部;买来麻袋片、塑料窗纱、白纱布进行试验,都不理想。不久,他出差到北京,在浴池洗澡时,突然发现用来搓澡的丝瓜瓤,孔距稀疏,吸水性能极强。他惊喜万分,匆匆穿上衣服,奔出浴池,到各家商店寻找丝瓜瓤。北京脱销了,他却在石家庄的中药店买到一纸箱零零碎碎的丝瓜络(中药,切成碎块的丝瓜瓤)。拿回家,爱人、孩子一起动手,连夜缝制成片,进行滤层试验。结果,难题解决了!
这便是武宝信——也是很多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特点。他们所苦心经营的每一件新产品,每一项科研成果,从酝酿、构思、设计到试验成功,决不是在办公室里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可以全部完成的。一定的考勤制度是必要的,但对于科技人员,应该根据他们的工作特点灵活执行。看一位科技人员的工作表现,一张考勤表是难以衡量的,最好的尺子是看他出了多少成果,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张传票
去年7月,一张传票将武宝信传进了石家庄市公安局。
那些对知识分子存有偏见的人幸灾乐祸:“武宝信发财发到公安局去了!”暗地嘀咕知识分子香过头的人振振有词:“这号人就是欠改造,不可靠!”“这回,看王士一怎么收场?!”
武宝信究竟出了什么事?
很简单。1981年夏天,新产品“粉刺露”由于在石家庄没有单位给予鉴定,无人发给营业执照,只好被迫停产。而广东省佛山市一家化工厂原产品下马,生产处于停顿状态,极力想投产“粉刺露”。当时,武宝信被停发了工资——因为他是借来的,钢厂想往回要,附件厂想留下来;钢厂停发了工资,附件厂却因为有的领导不同意留而定不下来。工资停发了五六个月,武宝信不能再等了,全家生活、孩子输血都需要钱啊!武宝信一气之下去了佛山。他在广东期间,曾因公与港商有过接触。但料想不到,中间介绍人有犯罪活动。
公安局向公民发出传票,要求澄清有关事项是法律赋予公安部门的权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的人竟借此大作文章,弄得武宝信身处逆境,不由自主。
组织上对武宝信进行审查,弄清问题,这也无可非议。但令人难于接受的是,无限怀疑,无限上纲,不仅让武宝信停职检查,并且声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武宝信有错处没有?有,他作为一名国家技术干部,未经组织许可,不应擅自外出。但是,我们应当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出走佛山?如果他的工作能够得到妥善安置,新产品能够得到有关方面积极支持,他怎么能擅自离去呢?
武宝信在那冷漠而严厉的目光下,背着患病的儿子,步履艰难地走在去医院的路上,止不住两行热泪滚滚而下:领导上为什么不能体谅我呢?为什么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纠缠不休呢!
夜深了,沉重的思想压力,使武宝信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目光不由地停在窗台那瓶“敌敌畏”上,但他看到将完成的家用2型冷风器时,伸出的手又抽回来,他舍不得啊!
第二天,武宝信找到王士一,拿出他研究的2型冷风器关键部件,含着眼泪说:“王厂长,这个交给你。即便我不在了,你们也要……它比日本的好……”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此时,王士一的心情格外沉重,看着眼前这个42岁的汉子泣不成声,心中同情、难过、痛苦、愤懑:“武宝信究竟是错处大,还是贡献大?为什么不能客观一点对待他呢?”
一次不寻常的市委常委学习会
石家庄市委领导同志在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
恰在此时,市广播站两位记者将“王武公司”的事情反映给市委第一书记贾然。贾然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把机械局、科委、公安局、附件厂等单位的领导同志请来了。一连向他们提出了五个问题:武宝信是不是犯罪分子?他研制的新产品是不是科研成果?有没有生产价值?武宝信有没有真才实学?我们该不该支持?同志们,好好想一想!
结论不言而喻,武宝信终于被解脱了!
贾然来到了附件厂,走进实验室,观看了新产品,同武宝信亲切交谈,鼓励他振奋精神,研究出更多的“拳头”产品……
为了使市委领导成员能从武宝信的问题上得到启示,贾然提议让武宝信拿着新产品到常委学习会上,一边当众进行试验,一边讲述他在研制新产品过程中所走过的历程。
武宝信望着眼前的市委领导,倾吐着肺腑之言:我武宝信不是完人,我们科技人员需要党的培养和信任。石家庄人才很多,只要党组织真心依靠,他们是可以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的,是敢于和国内外一切厂家的产品争高低的!
人们坐不住了,有的竟激动地鼓起掌来。
市长们感触很深:实现翻两番靠什么?靠头在这里!常委们深受启发:是否把知识分子当成自家人,不在口头在心头啊!
贾然沉思未语,他在想:武宝信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在人们头脑中对知识分子的偏见并没彻底解决。还要用很大的气力,去清除“左”的影响,象王士一那样,到实验室去,到知识分子的家里去,真心诚意地依靠他们……
《河北日报》记者 李乃毅
《共产党员》杂志社记者 吕振侠 杨殿通
(原载《河北日报》,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来信

感谢为知识分子排忧解难的好市长编辑同志:
我们兄妹5个,分别在5个省、市从事科学技术和生产工作二三十年。父母在浙江金华,八十多岁了,年迈多病,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连上医院都得靠邻居推着小车送去,给当地群众添了很多麻烦。我们这些在外的子女也常年牵肠挂肚。赡养老人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商定,让一个妹妹把家迁回金华,担当起照料老人的担子,但是,这个“迁入”问题,几年未能解决。
最近老人病重,我们心急如焚,不得不直接写信给金华市长求援,并打算找他面谈。一些对不正之风有怨气的好心人劝我们:“既不沾亲带故,又不送礼,官能见你们吗?别梦想了!”
我们凭着党中央对知识分子亲切关怀的信念,鼓起勇气,在一个星期天早上去找市长李德祥。他不在家,外出了。我们看到市长家只住两间房,心想,住两间房的市长大概不会“摆谱”,于是一直等到晚上九点。市长开会累了一天,可他还是接待了我们,仔细地听我们陈述困难,谈了三十二分钟话。八天以后,就给我们回了一封信,同意我们的请求。我们真是喜出望外。这下子解决了我们工作的后顾之忧,更使我们感到党的优良作风确实正在恢复和发扬,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正在实实在在地得到贯彻。
浙江省水电设计院工程师 林淑贞
安徽省农机研究所工程师 林淑青
鞍钢工程师 林友鹤
1983年1月15日


第3版()
专栏:

这个“案”翻得好
本报评论员
“王武公司”的出现,表面上是由于工程师武宝信先后得到1,020元和960元的两笔收入。好家伙,工程师得钱这么容易,厂长发钱这么慷慨,中间一定有鬼。于是有些人给立上了“案”,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搞清了武宝信收入的缘由,原来“王武公司”纯属乌有。王士一为了四化大业,放手使用、体贴照顾科技人员;武宝信忍着病痛,潜心钻研,埋头苦干,使工厂恢复了生气,工人有活干,工厂有积累,国家有收入。王、武两人,有功可叙,无罪可言。此“案”在法律上根本不能成立,也不需要人们为他们翻案。但“王武公司”出现的真正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有些人对脑力劳动和知识分子抱有偏见,这一思想上的“案”,倒是非翻不可!
“姓武的画一张图,能值一千元?”这个问题,说明有些同志还错误地认为知识分子“吃轻松饭”,“不创造价值”。他们不懂得研制、设计工作的艰辛,看不到那些脑力劳动者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工作。武宝信一张图纸为社会增加45万元的财富,能轻易得来么?
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工人超额完成任务有奖金,农民勤劳生产可致富。知识分子工作有成果,多得一点报酬,这仅仅是把在工人、农民中实行的原则,推广到知识分子中去,有什么可怀疑、非难处!说得重一些,难道不是轻视知识和歧视知识分子的“左”倾思想在作祟么?
在新的历史时期,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是,看他所做的一切,是否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幸福富裕?石家庄市委负责同志问得好:武宝信研制的新产品是不是科研成果?有没有生产价值?我们该不该支持?功与罪,一清二楚。武宝信的劳动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第3版()
专栏:

西藏又发现一批“果树王”
本报讯 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组织的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队,在一九八二年的考察中,又发现了一批“果树王”。
波密县叶通公社有一株核桃树,高二十二点五米,树干周长十一点四米,单株年产核桃四百斤。
左贡县的一株光核桃,树龄有一千一百五十年。该县下林卡区还有一株树干周长四点三五米、树龄达八百一十年的石榴树。
林芝县的一株古桑,经查算,树龄达一千六百年以上,也是世上稀有的珍品。


第3版()
专栏:

牡丹江地区建立青年之家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建立了一千三百多个青年之家,组织团员和青年广泛地开展学技术、学文化活动。两年来,全区青年之家共培养农业技术骨干三千五百名。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北大学生讲演团走向社会
1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学学生讲演团来到友谊宾馆,以演讲的方式向宾馆的青年同志宣讲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方针政策;宣讲新宪法和团十一大精神;与广大青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迈出了走向社会、向人民学习的一步。
讲演对北大同学来说,既是古老的,又是崭新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邓中夏率领平民教育讲演团用演讲这个方式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去年12月份,北大团委和学生会举办了题为“理想、事业、人生”的首届学生讲演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同学参加演讲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在讲演比赛的基础上,经过报名、挑选,北大学生讲演团最近组成了。讲演团的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他们说: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要会“激扬文字”,还要能“慷慨陈词”,要同全国青年团结一致,为我们的四化事业贡献青春。
在校党委、团委的支持下,他们决定利用寒假深入社会,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广大青年中去,同各条战线的青年朋友们交流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宣传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自己。
燕园新闻社 李怀玺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南开园里的活张华”
1月14日下午,南开大学隆重召开表彰命名大会,历史系八二级博物馆学专业的齐密云同学被授予“见义勇为、冰窟救儿童的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1月3日下午,小齐因事路过邻校天津大学的养鱼池。正在这时,湖北面传来了小男孩“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叫声,听到喊声,小齐不顾一切地朝出事地点跑去。冰面上发出了“吱吱”的响声,齐密云赶忙躺下,就势滚到冰窟边沿,奋不顾身地跳进寒冷的冰水中……
落水儿童杨彬被救上来了,虽然齐密云被冻得浑身发抖,但他立刻将自己的棉袄给杨彬披上。这时,小杨彬突然说,他心爱的红领巾还掉在冰水中。小齐听罢,二话未说,再一次跳到水里。等到把红领巾捞上来,小齐已被冻得嘴唇发紫、浑身麻木。
按照小杨彬的指点,小齐一跛一拐地把他送到了家。趁杨彬奶奶给孩子找衣服的当儿,小齐安慰了一下杨彬,悄悄地拿起自己的湿棉袄走了。
事情发生后,经多方了解,齐密云勇跳冰窟救儿童的事迹才被弄清楚。小齐自己却一点不露。
现在,齐密云同志舍身救儿童的先进事迹已经在整个南开园中传开。学校发出通报,号召全校同学都向“南开园里的活张华”——齐密云同学学习,以实际行动做一个精神文明的实践者,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大学生。
南开大学 汪晏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教师下到党课小组
阜新矿业学院电气化八二二班成立业余党课学习小组以来,任该班党史课教学的马列主义教研室讲师张其昂主动下到班级,参加业余党课小组每两周一次的学习活动。他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一起交流思想。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或解答。这种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做法,提高了党课小组的学习质量,活跃了学习气氛,密切了师生关系。
阜新矿业学院 刘秉正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理想·道德·行动
浙江丝绸工学院机械系 费勇 张军
“让我下!”这是张华烈士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他把生的权利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关键时刻舍己救人,献出了宝贵的青春。
张华认为,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活着,他的价值是微小的;如果为大家,为整个社会而活着,他的价值就无法估量。在过去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在战场上、刑场上,视死如归;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蒋筑英、罗健夫这样的优秀知识分子典型代表,为中华崛起而献身。张华的思想和行为,为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张华烈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除了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以外,更主要的是靠日常行动的锻炼。平时,他对同学、对亲友,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对人民、对群众,扶危解难,一片深情;对集体、对社会,竭尽全力,多做好事。就在张华所做的这些大量不显眼的小事中,培养了他闪光的共产主义思想和情操。
我们学习张华,也要象他那样从我做起,从日常行动做起。现在有些同学,当了大学生便产生优越感,不屑于做“凡人小事”,连半小时的公益劳动,帮寝室同学打一瓶开水这样的小事也不愿干;回到家里,连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家务劳动也认为是“低级”、“庸俗”;个别人甚至侵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则更有辱于大学生的称号。
做一个知识上的“强者”,要不要注意道德上的“小节”,答案是肯定的。年轻的朋友,让我们以张华为榜样,脚踏实地,做一个无愧于八十年代的新型大学生吧!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党章学习小组走出校门
华中工学院机一系党章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面刻苦阅读文件,钻研有关理论,一面积极走出校门,到市属工厂企业、商店、郊区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大量活生生的事例说明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使同学们不仅从理论上得到提高,而且在实践上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认识。
华中工学院 王世礼


第3版()
专栏:

四川仪表总厂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通过技术协作发展新产品
本报讯 四川仪表总厂通过经济办法,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协作,弥补了本厂设计力量的不足,为发展新产品创造了条件。从1978年以来,每年都发展新产品50到70种,而且水平较高,大约有80%左右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
他们的办法是与15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签订协作合同,把各方面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这些协作有两种情况:一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在原理探索方面有所突破,工厂应用这些成果设计成产品,然后给予一定报酬;二是科研单位搞成产品设计,有偿转让给工厂用于生产。通过经济办法进行技术协作,至少有三大好处:第一,可以不受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突破地区和部门的界限,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进行协作。第二,可以发挥各种技术力量的优势,搞出较高水平的成果来。第三,可以使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落实科学技术面向生产建设的方针。 孙效良


第3版()
专栏:

沙市自动化所在为生产服务中发展自己
本报讯 《沙市报》记者邱声鸣、本报记者龚达发报道:湖北省沙市自动化研究所面向生产开展科研,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
从1979年开始,这个所每年都要由所长带队,分头征求各工业局、企业的意见和要求,根据他们技术改造的需要,编制下一年科研计划。所里还鼓励科技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专长,与对口行业和工厂建立固定的联系。
最近几年,沙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设备,自动化所主动把吸收、消化、改制这些先进技术、设备,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
1979年以来,尽管国家下达给自动化所的科研项目逐年减少,但他们自选项目逐年增加,成果一年比一年多,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加了。


第3版()
专栏:

云南边防部队某部医院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经常派出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生育知识,大力协助地方做结扎手术,把避孕药具免费送到育龄夫妇手中。
张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