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增设网点 减少环节 定额补贴
辽宁经营生猪数量增加亏损减少
据新华社沈阳电(记者张振镛)在全国多数省市经营生猪亏损增加的情况下,辽宁省却出现了生猪经营数量增加,亏损额大幅度下降的新局面。1982年与1979年相比,这个省生猪收购量增长了60%,猪肉销售量增加了一倍,但亏损额却由一亿零三百万元降为9,900万元,每斤肉的亏损额由3角3分1厘降为1角5分7厘。今年以来又降为1角4分,下降了一半还多。
辽宁省经营生猪减少亏损,是这个省对生猪经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努力减少了经营性亏损的结果。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食品公司在农村陆续恢复和建立1,100多个食品购销站,实行“一条鞭”经营,减少经营环节。这样,比供销社代购时每头猪平均减少费用和损耗10元以上,一年就减少亏损3,000多万元。
——把长期实行的“毛斤定等,毛斤计价”办法,改为“按出肉率定等、毛斤计价”,使农民不再喂食大肚猪。这样,每头猪少喂10斤、减少亏损6元左右,每年减少亏损2,000万元。同时采取措施,使屠宰猪合格率由1978年的88.6%上升到去年的94.6%。这一项每年又可减少亏损约1,000万元。
——实行站店挂钩,由农村或城市郊区的购销站把“白条猪”直接送到城市零售商店,减少经营环节,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损耗,群众又吃到了鲜肉,做到国家、企业、消费者三满意。
——省商业厅和财政厅对食品企业实行定额补贴,节余分成,超亏不补的办法。规定每销售一斤肉准许亏损多少钱的指标和减亏分成的办法,多亏了,财政不补,减亏了,节余部分企业同财政按比例分成。这样就调动了企业和职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从1979年到1982年四年间,全省食品企业为国家节省猪肉补贴费3.8亿元,食品企业分成7,000万元。其中5,000多万元用于建立基层食品站,修建冷库、厂房、圈舍和购买冷藏车、生产用车等生产设备,余下的钱用于新建职工宿舍,还修建了职工浴池、托儿所等,并按盈利企业发放了各种奖金。


第2版()
专栏:

陈有和盲目养鸡上万只
鸡群损失剩三千难维持
本报讯 通讯员籍希晋报道:山西省潞城县西流公社古城大队社员陈有和,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发展养鸡,现在损失很大,骑虎难下。
陈有和是个单身汉,今年5月份在信用社贷款7,000元,从河南内黄县食品公司买回10,400只鹅灵百小鸡,算上运费,每只合0.53元,共花5,000多元。他家有5间房,除1间住人外,其余4间和院内能养2,000只小鸡,另外借用别人家的1个院落,能养1,000只小鸡,现有的场地连5,000只小鸡也放不下,院内也没有任何设施,日晒、雨淋,毫无办法。养这么多鸡,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找了5个帮手。一个是他的表弟,还没说将来怎样分利;一个是他外地的朋友,吃住都在他家里;另外三个人是本村的,每人每天工钱1元,陈有和管饭。他买了几本有关养鸡的书,由于忙里忙外,根本没时间钻研技术。
陈有和养上万只鸡,饲料是个大问题。育成这些鸡需要六七十万斤饲料。西流公社的包购任务一年是40来万斤,一年多的包购才够他一年养鸡用。每斤饲料按2角钱算,一年就是十几万元,钱从什么地方出?这些帐,陈有和事先都没有算过。
到7月中旬,陈有和的鸡已经死了3,000多只,合计损失1,600多元。卖掉3,000多只后,还剩3,000来只。他一算,这些鸡到育成,光饲料费还需要1万多元。他东借西凑,处境十分困难。
前不久,县社有关领导走访了陈有和,帮助他把生产重新作了安排,决定再卖一部分鸡,留下500只左右。县委和公社党委还对其他养鸡户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养鸡专业户搞好生产。


第2版()
专栏:短评

一个养鸡户的教训
社员陈有和在资金、设备和技术都没有保证的情况下,盲目养鸡1万多只,结果力不从心,鸡群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这个教训值得记取。
陈有和想成为一个养鸡专业户,热情很高,但他缺乏养万只鸡的条件、技术和措施。目前农村专业户在发展生产中,盲目行事的情况不是个别的。除了贪多求快、铺摊过大外,还有:不问市场需求,随意上某项生产;不计成本,不讲管理,经营效果很差;不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搞“无米之炊”或“无‘柴’之炊”式的加工,等等。勤劳致富有道,一家一户的经济,规模不大,要求得发展,就要善于谋其“道”,也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难免吃大亏。
陈有和的教训,更应引起我们做农村工作的同志注意。陈有和养鸡遭到挫折,固然同他贸然行事有关,但他周围一些有关的干部和服务部门有没有责任呢?他们的工作做得如何呢?比如陈有和借贷那么多款,是否具备生产条件,信贷部门深入了解了吗?他铺那么大的摊子,有关干部过问了没有?看来,事情由一个养鸡户引起,但是需要总结教训的,决不只是陈有和一人。
目前,农村“两户”迅速发展,方兴未艾,新经验层出不穷,新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实际,加强指导,正确地促进“两户”发展生产。有人认为,专业户生产有自主权,致富靠自己干,干部可以撒手不管。这种认识是有害的。帮助陈有和这样的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干部可以做和应当做的工作很多。我们应该满腔热情地去积极引导,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用“硬扶上马”、“吃偏饭”的方法,人为造成“大发展”的假象。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收到好的经济效益。


第2版()
专栏:

云南进一步落实林业政策
划分“两山”面积达一亿亩
据新华社昆明电 (记者王青海)云南省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政策,已经给社员划分自留山、责任山一亿多亩,把绿化荒山,发展山区生产的任务落实到户。
今年以来这个省抽调8万多名干部组成“两山”工作队,下乡上山,发动和依靠群众,除国有林、自然保护区、水源林和风景林以外,把所有荒山、疏林、灌木林都划分到户,作为社员的自留山或责任山,以户承包经营,充分调动千家万户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到8月底,全省造林已超额51%完成国家下达的全年计划,育苗也创最高水平。


第2版()
专栏:

科学饲养 加强管理
仙游县八农民合股养鸡效益好
本报讯 通讯员陈金添报道:福建省仙游县园庄公社园庄大队林寿鹏等8位农民,自筹资金合股办鸡场,经济效益显著。截至9月中旬,已为国家提供肉鸡13,000只,获利11,000元。
去年6月,林寿鹏同本大队的7位社员自筹资金26,800元,办起了一座养鸡场。他们聘请公社的畜牧兽医员进行技术指导,建立饲养员超奖短赔责任制,严格按照科学方法饲养,使每批鸡的成活率一般都达90%以上,饲养周期只要3个月,每只鸡的毛重就可达3斤以上。


第2版()
专栏:

努力发掘矿产资源潜力 为经济建设服务
地质矿产部加强秦岭巴山地区地质工作
计划到1990年以前,提供六十个可供勘探和开发的矿产地,完成十项重大地质科研项目
本报讯 通讯员李威尧报道:地质矿产部长孙大光在最近召开的“秦岭巴山地质座谈会”上说,秦岭巴山地处我国腹地,战略位置重要,成矿条件好,应该进行深入探索,找到更多、更好、更大的矿藏,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秦岭巴山地区东起焦枝铁路,西至甘肃、青海省界,南临四川盆地北缘,北濒渭河流域,面积约28.4万平方公里。区内有著名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米仓山等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国已故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指出,秦岭是中国的乌拉尔。解放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秦岭巴山地区做了大量的普查勘探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探明一定储量的矿产有86种,产地四百余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30余处。但是,由于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工作难度大,很多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问题尚未解决。
在座谈会上,秦巴地区的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五省地质局,各自提出了加强地质工作的初步方案。地质矿产部归纳各省意见,提出了《开创秦巴地区地质工作新局面的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近期地质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总的任务部署原则是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努力发掘矿产资源潜力,讲求地质找矿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计划在1990年以前,在提高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和进一步评价矿产资源远景的基础上,向国家提供60个可供勘探和开发的矿产地。完成秦巴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等十项重大地质科研项目;完成治理宝成铁路沿线、汉江流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灾害的调查。
地质矿产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决定首先组织力量对重大基础地质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找矿方法等,进行攻关。同时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区域展开、重点突破。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上下都要下功夫
史化
辽宁省商业部门经营生猪数量增加,亏损减少,是件好事。目前商业部门经营副食品亏损比较严重,有些同志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关键是要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
功夫下在哪里?首先要解决精神状态,从无能为力的思想中解脱出来。经营生猪亏损的因素虽然很多,但经营中可以节省的地方也不少。只要下功夫,办法是有的。
其次要采取一些正确的政策和有力的措施,奖勤罚懒。对亏损企业来说,既不能借口政策性亏损任意浪费国家财产,更不应以政策性亏损掩盖经营性亏损。要定出几项硬规定,给企业以压力。
目前亏损企业都在抓扭亏增盈,一些抓出成效单位的经验是:领导要有真本事,职工都要真出力。只要上下都下功夫,企业的亏损局面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第2版()
专栏:

全国小水电管理工作会议提出
加强管理挖潜配套提高效益
本报讯 记者刘允洲报道:最近结束的全国小水电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经营管理,搞好挖潜配套,进一步提高农村小水电的经济效益。今年,全国小水电因年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提高,相当于多发16亿度电。
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各地加强小水电管理的经验,研究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代表们认为,加快开发我国的小水电,必须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电源上,抓水源配套,增加调蓄能力,保证出力;在供电上,完善电网配套,减少线损,增加输送力量;在用电上,大力发展季节性电能利用;在经营管理中,实行经济责任制,开展多种经营,努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目前由于有相当多的县建设、发电部门与供电、用电部门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出现一些扯皮现象,不利于小水电的建设、管理与使用,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改革管理体制,在县一级建立小水电建、管、发、供、用的统一管理实体,形成有效率的完整的电力系统。


第2版()
专栏:

新班子上任以后
——北京无线电元件九厂腾飞记
本报记者 欧庆林
两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北京无线电元件九厂,如今腾飞了!它生产的洗衣机开关,年产量突破80万只,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收录机所用全部开关,年产量突破250万只,品种规格之多,也为国内同行业所不及。这些产品不仅挤进了电子工业密集的华东市场,而且行销全国各地。
创业的责任感
说起“元九”的历史,平淡无奇。它的前身是只有四百多人的无线电插接元件厂。1979年与另外两个元件厂合并后,突出的矛盾是领导成员太多,年龄也大,知识结构很不合理。
1981年,“元九”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了厂长——何民生。当年他42岁,十九年前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无线电元器件的生产技术工作。接着,由何民生提名,经全厂群众讨论,上级党委批准,4名三四十岁的大中专毕业生,走上副厂长的岗位。新的领导班子,人员比过去减少了9人,平均年龄降低了5岁。
当时的“元九”,产品滞销,日子难过。出路在哪里?需要作出决策。正在这个时候,北京白兰牌洗衣机需要配套的开关;华东市场上国产收录机的问世,也需要配套的开关。“元九”要不要生产?
市场调查开始了,大量的信息反馈上来:洗衣机和收录机的生产在国内的供需趋势;有关厂家今后发展预测;国外收录机、洗衣机开关样品、质量;生产成本、价格……,都清楚地摆在面前。情况既明,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厂领导迅速作出决策:洗衣机开关立即上马生产,收录机开关抓紧试制,等待时机。
紧接着,进一步的决策又在新领导班子周密计划下产生了:
——集中全厂优势力量,开发新产品,做到在生产第一代产品时,试制第二代,研制第三代,构思第四代。
——努力扩大销售市场。提出“确保北京,进入华东,面向全国”的目标。哪里整机产量最大,水平最高,“元九”的零配件就销售到哪里去。
如今,这些都已成为现实。
应 变 能 力
去年4月下旬,“元九”市场调查信息小组得知,上海无线电四厂需要配套的KG3型及16刀推拉开关。4月24日上午信息到达工厂,下午领导就决定迅速组织试制。设计科4天就完成所有的设计图纸。从模具试制到完成第一批产品,仅用了50天时间。
“元九”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把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素质的主攻方向,放在加快新产品开发,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上。他们坚持,一项新产品的试制,不仅以北京和全国的市场调查和预测为依据,而且努力作到情报反映快,领导决策快,设计制造快,形成生产能力快。
目前,“元九”新产品的销售量已占总产量的50%,占总销售收入的40%。两年多来,仅开发的洗衣机、收录机开关,已有几十个基本规格,全国用户单位反映,他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
“元九”的新班子,曾立下一条规矩:每个成员都要自觉地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有关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两年多来,他们认真学习了市场学,在学习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等方面也取得了效果。去年,他们邀请北京市企业管理协会、仪表局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的50多位专家、学者,来厂“诊断”,帮助改进管理。这些努力,使全厂原材料消耗、车间资金占用率、产品可比成本都有大幅度下降,而均衡生产水平和装配质量日趋稳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今年1至8月份,工业总产值又比去年同期增长37.2%,实现利润增长91.5%。
重要的是革命化
记者在“元九”采访,印象最深刻的是,新领导班子有一股“拚搏”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党委书记曲若琛,民主作风好,善于支持和发挥厂长们的作用。强调工作效率,面对面地解决问题。
厂长何民生管理企业,既注意分析经济形势,又能抓住关键和薄弱环节,一个个去解决。安装板冲孔是厂里争议很久的问题,从模具到设计工艺一直意见不统一。何民生花力气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数据,最后拍板生产。一天中午,东风无线电厂派人来
“元九”紧急求援一批元件。为了满足用户需要,何民生利用中午吃饭时间与几位副厂长商议,作出决定后,就到车间落实了人员、材料、进度和交货日期。
“元九”的领导成员一心扑在事业上,很少考虑自己。他们家室拖累很重。但是为了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得失,经常早来晚走,一天在厂里工作十几个小时。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河南省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二厂的钧瓷产品,以品种多、工艺精细、“窑变”釉彩精妙引起了人们重视和兴趣。几年来,这个厂充分利用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的资源优势,坚持走发挥传统工艺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改革工艺、推陈出新,发展这一传统艺术品。瓷窑由过去的小窑发展为大窑,器件大小突破了过去“钧不过尺”的框框,现在已能烧制1.5米的大型“蛟龙闹环瓶”,并且破除了过去“十窑九不成”的陈规,成品率大大提高。更可喜的是,产品出现了许多从来没有过的名贵釉色,真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本报记者 沈进 本报通讯员 吴明耀 摄(附图片)
设计新颖的仿宋胆瓶和挂盘。
双龙樽和梅瓶精巧美观。
工人们从窑中取出多姿多彩的钧瓷。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左权县芹泉公社主任刘喜增,钻研农业技术,除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外,还同三百多农户签订了技术联产合同。刘凤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