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在党的旗帜下战斗六十年
——十二大前夕记萧三同志
高陶
清晨的阳光洒进寂静、洁白的病房,萧三同志醒来了。在与疾病搏斗的又一个回合中,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生命再次胜利了。他在病重期间,曾闪过这样的念头,也许不能亲眼看到十二大的召开了。现在,他躺在病榻上,高兴地、注意力集中地听着我对他讲述十一届七中全会公报和有关十二大即将召开的消息。这个为萧三盼望已久的、富有历史意义的盛会,使他振奋、掀动着他的心潮。“好哇,恰逢其时!”萧三同志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是啊,他怎能不激动呢?党的十二大是催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去忘我工作、去奋进、去拚搏、去献身的战斗号角,是把祖国引向繁荣昌盛的里程碑。在这欢庆时刻,作为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萧三同志深知我党走过了何等艰难壮丽的历程,深知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
自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萧三同志的生命之船在历经风云变幻、充满激流漩涡的浩瀚大洋中,跟随党载浮载沉,已经航行了六十个春秋!严峻的年代在他身上留下的印痕,对韶华战斗岁月的种种回忆,无时不在激励着他奋然而前行,那些和他一起战斗过的、用头颅和鲜血捍卫了党的事业的战友的音容在提醒他时刻记起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义务。
早在学生时代萧三就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一起组织了“新民学会”,立志为振兴中华而献身。1920年,毛泽东同志送别萧三和赵世炎同志踏上阿尔芒勃西号邮轮,穿过烟波浩渺的印度洋到法国寻觅救国之途。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小旅馆里,萧三与蔡和森等同志一起组织了以“实行社会革命、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加入了赵世炎、周恩来等同志组织的“少年共产党”(即“社会主义青年团”),和这些同志一道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不久,萧三同志奔赴十月革命的故乡,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1924年1月21日,他和任弼时同志一起为革命导师列宁送葬,并参加了护灵活动。这个使萧三感到“悲恸又幸福”的“一刹那”给他留下的印象和纪念是一辈子也不能忘记的。
在充满炮火与硝烟的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萧三同志历任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担负过地委书记、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并代理书记等工作,参加了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来,他作为我党的文化使者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孜孜不倦地宣传中国革命,参加了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架设友谊桥梁的工作。
萧三同志六十年如一日不倦地为党的事业勤奋工作,刻苦耕耘着……
近几年来,我在萧老身边工作,目睹他在年迈多病的情景下严于律己、顽强战斗的情景,心中时时涌起由衷的敬佩与惭愧之情。几年来,他写诗1,190行,改诗1,500多行,撰写缅怀早期共产党人的文章11万字,主编了《革命烈士诗抄续集》,热情接待了络绎不绝的各地来访人员,亲笔回复了大量信函。在病重期间,他仍然挣扎起来审稿、读报。
萧三同志用毕生心血写下一部卷帙浩繁的革命史诗。无论身居远离祖国的异地他乡,还是身陷囹圄或重病缠身的时刻,他那鼓满革命信念的风帆,总是前进在党指引的航道上。
回忆当年革命创业之艰苦,看到今日党的力量之壮大,展望十二大后的瑰丽前景,萧三同志无限喜悦。他兴致勃勃地说,1926年他去上海任职时,“共青团员也不过几万人。哪里有现在这样大的队伍?现在到处搞‘五讲四美’,许多人自学成材,雷锋式的青年不断涌现,这就是新中国的前途!”
萧三同志深信,在党的十二大的光辉指引下,必将形成一个继往开来、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神州大地上,革命理想之火必将燃烧得更旺,共产主义的火炬必将一代接一代传下去,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焰必将照亮整个中国。


第8版()
专栏:

·共产主义思想与实践琐谈·
这也是一种优势
华杰
最近,看了一些老同志退居第二线以后,继续关心党的事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的材料,十分激动。老同志从第一线“退下来”,不愁没事做,正愁不肯做;只要肯做,大有可为。有的同志从第一线退下来之后,一时觉得失去了一些凭借,满怀抱负,有力无处使了。其实不然,从个人为党为人民办事这个角度来看,退居第二线,有所失,也有所得,而且“退下来”也还有退下来的优势。比如过去一心想深入群众作些切实的调查研究,由于冗务缠身,很是难以如愿,退居第二线以后,正可利用此身比较超脱的优势,把过去由于忙而未做的事补做出来;身居二线要作顾问,要为领导正确地处理问题“出谋划策”,也可利用今天这个优势,对某些问题作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多听听各方意见,掌握充分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就比在第一线更有发言权。
再者,老同志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优势或特长,他们长期处于领导岗位上,各方面人头熟、影响大,又懂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法律条令,他们出面呼吁,各方面都比较重视,问题就容易解决一点。老同志可施较大影响于工作的改进,充当党和群众的桥梁,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减少主观主义,推动各项工作改观,这个优势尤为重要。要之,“退居”并不是退坡,同样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实践活动的继续。干革命无分权位的轻重,无分在职与“在野”,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其它一切在其位方谋其事或者在其位也不谋其事的食禄者的区别。群众热烈期望更多的老同志,认识自己身居第二线后所处地位的优势和特长,更加尽心尽力地发挥其作用,为人民立新功。
现在,这个优势已为越来越多的老同志所认识,他们自觉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人民克尽其余力。原交通部一位副部长,退居第二线以后不享清福,他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汽车站、公共汽车上,直接地、面对面地同旅客、汽车驾驶员、售票员、车站工作人员接触,特别注意地看了两个早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的汽车站的旅客意见簿上的全部意见,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写出了有血有肉、生动实在的调查文章《运输职工要争取做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哨兵》。如果我们退居第二线的老同志都能选择一个基层点,比如一个工厂、一个学校、一个街道、一条里弄等,抓住一两个与群众关系密切、为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利用自己的优势,扎扎实实地调查研究一番,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促成各方面具体落实,有始有终,务见实效。这不就是最实际的顾问工作吗?在老同志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这样做,蔚然成风,我们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何愁克服不了,我们的党风、民风何愁不会根本好转!


第8版()
专栏:

胜利的旗
——欢呼“十二大”胜利召开
弘征冲杀在古代沙场的前沿飘扬在刀枪林立的长城紫禁城排列着威严的仪仗身上曾绣满龙狮虎凤,日月星辰呵,旗你从来就是凯旋的前导麾缨指向,奔腾着万马千军可是,有哪一面旗永远不倒多少帝王的旒旌化为尘土无数将军的大纛没入泥泞……是历史交给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重任革命的红旗才高扬在中国的天空从南湖启航澎湃的赤潮是你扬起的身影井冈山上反围剿的鼓角中猎猎雄风从“七大”简陋的礼堂指向哪儿,哪儿就是胜利跟着你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开始了社会主义光辉的进程呵,你的每一缕经线凝聚了雷霆万钧你的每一丝纬线洋溢着开创新世纪的光荣你的每一根纤维浸透着烈士们的热血你镰刀和铁锤的图案闪耀着中华儿女的忠诚你有太阳一样的光辉驱赶了从“左”右窜来的阴影你率领着英雄的队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胜利的长征呵,从七个共产主义小组组成的“一大”到代表三千九百万党员的“十二大”会场又发出了向新胜利进军的号令你充满朝气的、鲜红的旗帜啊你共产主义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十亿人民的心中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望长城内外》
爱国主义,是个激动人心的字眼,也是个重要而严肃的题目。如何把这个题目的文章作得更适合青年朋友的阅读需要呢?
四川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邵传烈同志新著《望长城内外》是一部成功的宣传爱国主义的作品。它在写作上独辟蹊径,运用青年们喜闻乐见的随笔形式,列出几十个小题目,编成五章,有系统地从历史、自然、理想、信念和人的价值等方面,娓娓谈来,是说理,也是谈心。例如第一章,作者生动地讲述了林则徐虎门禁烟、肖邦离开祖国时带走一把泥土、秋瑾东渡日本时写下的悲愤诗句和李宗仁垂暮之年回到祖国等真实的故事。当读者置身于历史人物的感情之中时,就比较容易理解作家巴金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话语:“尽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摆脱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在第五章里,作者针对十年动乱给青年思想带来的混乱,回答了青年中较为普遍的几个思想问题,划清了几条思想界限,例如“如何看待失误?”“你愿不愿意做‘富裕的奴隶’?”“怎样理解‘工人没有祖国’?”评述了那些千方百计找门路、出国谋个人“出路”的人提出的所谓“为全人类服务”的错误观点,切中时弊,很有说服力。 (陈方)


第8版()
专栏:

高举十二大旗帜奋勇前进!
宣传画 谢森


第8版()
专栏:

更上一层楼  于化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