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项南就目前某些社队企业遇到的问题指出
经济犯罪要打击社队企业要扶持
把少数犯罪分子同大多数好人区别开来,把经济犯罪活动同正常的购销业务区别开来,把走私贩私同正当的协作关系区别开来
本报讯 本报7月13日二版刊登了记者林群英、王炜中的来信《从一个社办企业的遭遇谈起》,反映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以来,福建晋江地区有些社队企业的正常业务活动受到影响,生产陷于困境。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看到记者来信后,给省社队企业局和晋江专署写了一封信,指出记者来信中虽然个别事实略有出入,却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信中写道:“社队企业要发展,经济罪犯要打击,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尽管有些社队企业需要整顿,但不能因为打击经济犯罪就把社队企业正当的供应渠道切断。须知许多社队企业所需的原料,并没有列入国家计划,而国家计划也不可能管得那么具体,所以,相互协作是不可避免的。社队企业供销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找原料,找销路,理应受到支持,这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补充,也是社队企业生命力强的表现。”
项南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少数犯罪分子同大多数好人区别开来,把经济犯罪活动同正常的购销业务区别开来,把走私贩私同正当的协作关系区别开来。我们反对的,是歪门邪道,是违法乱纪,是贪污受贿,是经济领域严重的犯罪活动,而不是反对社队企业,反对搞活经济,这个界限必须划清。”
项南同志要求社队企业局等有关部门,立即派人,帮助泉州市江南公社塑料拉丝编织厂克服当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并检查其他地方有无类似的事情发生。


第2版()
专栏:

四川应用土壤普查成果促进农业增产
社员们反映:“‘土壤医生’开的药方真灵!”
本报讯 记者毛朝敬报道:四川省从1978年冬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已有109个县普查了1.6亿亩土地,并应用土壤普查成果,促进农业增产。据省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应用土壤普查成果的有1,184.42万亩耕地,平均每亩增产粮食60多斤。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发挥不同土地资源的优势。过去有的地方在瘠薄的石骨子坡地上扩种小麦,有的在土壤水热条件不足的地方扩种双季稻,有的在石灰质土壤上种茶叶,经济效益很差。有些县应用土壤普查成果,合理调整了小麦、油菜、甘蔗、水稻、茶叶等作物布局345.4万亩。今年,新开展土壤普查的有些县,还发现不少社队种植棉花产量低而不稳,是因为土壤属于灰棕紫泥和暗紫泥,爆桃时贪青猛长,就有计划地适当调减了约10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大邑县几年来把土壤普查与农业区划结合起来,把油菜调整到平坝土层湿润肥厚的公社种植,亩产平均提高了23斤;把甘蔗集中到沿河偏沙的紫潮土区种植,亩产平均提高一吨以上;柑桔种到丘陵含磷钾较高的紫色土区;茶叶、漆树种到中山偏酸性的冷沙黄泥土区,并把不宜耕种的14,800亩土地退耕还林。结果全县粮食连续两年获得丰收,林牧副渔业的产值增长一倍以上。
因土施肥,合理用肥,提高肥料增产效益。过去许多社队因偏施化肥少施有机肥,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造成土壤中的有机肥与无机肥以及氮磷钾的比例失调,增产幅度小。很多县在土壤普查后,对耕地增施了有机肥,有的实行了秸秆还田。广汉县不少社队过去盲目偏施氮肥和碱性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变碱,成为“肥害”,经过土壤普查,采取降氮增磷、追施硼锌微肥和改施过磷酸钙等措施,节约化肥开支135.23万元,每亩增产粮食47斤,油菜籽30斤。
因土改良,努力医治“土壤病症”。许多稻产区社队历年有10%左右的水稻坐蔸(赤枯病),亩产低,有的甚至无收,成为影响四川水稻增产的一个“老大难”。经过土壤普查,分别采取改田治水、因土施肥等措施,治理了320多万亩,每亩增产稻谷100斤左右。社员们称赞说:“‘土壤医生’开的药方真灵,治好了水稻的老病,为农业增产立了大功。”


第2版()
专栏:短评

重视土壤普查工作
四川省应用土壤普查成果,促进农业增产,这个经验很好。几年来,各地在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同时,进行土壤普查工作,都有可喜的成绩。这个工作要继续开展下去。
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各地土壤性质不同,有的属于酸性,有的属于碱性,有的是粘土,有的是沙地,区别很大。不同的土壤适合于不同的农作物。如果对土壤情况不明,盲目种植,农作物产量会很低,甚至颗粒无收。因土种植,是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原则的重要内容。对每块土地的土壤,经过科学分析,发挥不同土地资源的优势,是科学种植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般地说,各地老农对当地的土壤情况以及适合种什么,是有一定经验的。但是,多年来,很多地方用地多,养地少,土壤情况已有所变化,仅凭原有的经验就不够了。由于领导农业生产工作中的瞎指挥,不少地方盲目施用化肥,多氮缺磷少钾;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民劳动积极性很高,但也出现了一些用地狠的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怕政策变,不注意养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不够普及。只向土壤要东西,不给土壤以“营养”,或任其“营养失调”,是不行的。进行土壤普查,教育农民因土改良,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实行用地与养地结合,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们都知道,水是农业的命脉。实际上,土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不下于水,只是因为农村到处有土,它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应当象重视水那样重视土。要把土壤普查的成果同农业区划工作结合起来,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再把良种、科学施肥、植保等一系列农业科技措施跟上,我们就能不断夺取农业的丰收。


第2版()
专栏:

“八字”取胜
——记赵李桥公社羊楼洞扇筷厂
湖北省蒲圻县赵李桥公社羊楼洞扇筷厂,近年来,很注意在品种上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随之提高。1981年,实现产值189万元,比1979年增长1.52倍;实现利润32.6万元,比1979年增长1.99倍;上缴国家税收18.24万元,比1979年增长1.81倍。他们的产品外销美、英、日、西德、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个厂利用本地楠竹资源,生产各种扇子、筷子、竹帘子等产品,厂小、利大、声誉高。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诀窍是八个字:“创新、争优、守信、利废”。
创新。他们注意了解国内外市场需要,不断创新花色品种。厂里有一套品种设计翻新的试制班子,设有创样、绘画、绣花等小组;对关心企业、肯钻研技术、大胆试验、敢于创新、有发明创造的人,经常给以表扬和奖励。现在产品的花色品种,已由20几种发展到350多种。
争优。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以优取胜,他们教育职工树立“质量第一”、“为国争光”的思想,并建立起一套质量管理制度,制订质量标准;样品挂在车间,工人按样自检、互检,共同把住质量关。他们还开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的劳动竞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守信。他们重合同,守信用,确保产品声誉。去年广交会上,外商拿出一个竹窗帘样品,要求该厂生产,由于这种窗帘幅度宽,还要用绳子和竹节织成图案画,工艺要求高,时间又紧迫,难度较大。厂里成立了“宽篾竹帘机改制小组”,经过全厂职工共同努力,结果按质、按期交了货。
利废。他们搞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如楠竹,竹干做筷、扇、帘,竹丫枝做竹扫把、三绞鞭,竹蔸做笔筒和小工艺品,边脚余料做冰棒插等,竹屑用作造纸原料。竹子的利用率由原来的45%左右,提高到70%以上,每年可创造价值20万元左右。张中干 柳东成


第2版()
专栏:

当阳县粮食局技术员王光信多年用心钻研
设计成功散装粮油防潮仓库
本报讯 通讯员郑祖惠报道:湖北当阳县粮食局工程技术人员王光信,设计和主持建成散装粮食油料防潮仓库。经最近考核鉴定,这种仓库结构合理,防潮有效,能节约资金和木材,有推广价值。
当阳县原有的储备仓库、简易仓库、土圆仓库和立筒深仓库等,有一个共同弱点,就是防潮不严,木材耗量大。王光信经过多年研究,摸清了防潮不严的症结,改进了仓库的设计和施工。
一是加强基础防潮,在地平与墙身夹角处做上防潮层,使潮气分散和无法上升。全县已建成有基础防潮的仓库十栋,储粮最长的一栋仓库已有五年,至今没有出现霉烂现象。
二是加强墙身防潮,设计采用了两种“腹空双层墙体结构”,这种仓库储藏的粮食不仅没有霉烂、发热,而且相对温度降低4℃—7℃,水分始终稳定未变,承载能力良好。还能采用当地盛产的砂、石制作预制件,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装拼机械化。
三是改进室内地平防潮。
据统计,当阳县采用这种防潮仓,节约资金53,000元,节约木材200立方米。
王光信原是粮仓保管员和化验员,1958年进省冶金工业专科学校建筑专业学习,1963年回到县粮食局搞建筑和结构设计。他眼看仓库粮食霉烂,就立志研究粮食防潮问题,终于取得成绩。


第2版()
专栏:

把农业科学实验、推广、培训结合一体
桐乡县创办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本报讯 通讯员孙翔报道:浙江省桐乡县为适应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创办了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把科学实验、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结合起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个县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高涨。由于没有专门机构抓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和培训,影响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县委和人民政府从1979年开始,开辟荒地60亩,抽调技术人员17名、职工11名,设立了试验示范组、蹲点推广组、科技培训组、化验室、情报资料室、财务会计室和试验场,形成了全县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开展起各项业务活动。
这个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进行试验示范。他们针对1978年以前农民不愿使用磷肥,1979年又盲目使用磷肥的情况,经过科学试验,多种对比,找到了平均每亩施磷肥的合理数量,使全县基本上做到了科学施用磷肥,实际肥效增加到90%以上。
这个科技推广中心把推广现有的科技成果作为工作的重点,如秧套稻、油菜打堆、尼龙打洞育秧等新技术试验成功后,他们就通过示范,迅速推广到全县。1981年全县“秧套稻”面积由1980年的776亩发展到3,689亩;油菜打堆从无到有,新增加21,151亩;早稻尼龙打洞育秧从300亩增加到3,000亩,增产幅度都在15%到30%之间。
1980年以来,他们还培训了农村社队干部和基层科技人员,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


第2版()
专栏:

虎寨口公社抓紧雨季造林
本报讯 通讯员张树文报道:河北省赞皇县虎寨口公社在雨季到来之际,组织力量,开展雨季造林,现已造林600余亩。
虎寨口公社地处深山,共有荒山4.7万亩。雨季前,公社同队干部认真研究了造林的措施、指标以及植树的品种;雨后,公社干部又分头到各生产队,组织社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搞好植树造林。在造林中,全社还将部分没有划分的荒山及时划到户,实行定额种树,秋后按成活率计酬;对责任山和自留山,公社、大队也统一作规划和发放树种。这样有了统一的规划和布置,植树造林进行得又快又好。


第2版()
专栏:

宜宾地区普遍用沼气
四川省宜宾地区已建沼气池12.7万多口,沼气普遍用于照明、煮饭、加工、抽水、发电、蚕室升温消毒、孵化小鸡和烘烤食物等,每年可省煤2.3亿斤,油450万斤。
(张中龙 黄桂华)


第2版()
专栏:通讯

育林·绿山·炼人——访中直机关造林站
本报记者 欧庆林 张平力
7月,是雨季造林的好季节。在北京十三陵地区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造林站里,生活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早起进山,挖坑、起苗、背苗、栽树,大家十分紧张和忙碌。这个由300名义务造林队员组成的集体,到处充满着激情和欢乐。他们正用劳动的汗水,为绿化首都作出贡献。
中直机关造林站,是在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潮中建立的,它是中直机关几万名干部和职工的造林营地。从4月12日第一批绿化造林队伍开进这里,到现在已有15批、5,000多名干部和职工来这里参加义务植树,已经挖鱼鳞坑8万多个,栽树14万多株,育苗近6万株。雨季造林开始后,下雨就种树,不下雨就挖坑,最近检查,已栽的树苗绝大多数都活了。
中直机关积极参加首都的绿化建设,有着光荣的传统。人们不会忘记,五十年代末期,上万名中直机关干部开赴北京西山地区采石盖房,安营扎寨,分片包干,挖坑种树的战斗岁月。如今,那里已是绿树成荫,果树成行,风景宜人。在四化建设的新长征中,中直机关决心把这种好传统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造林站将在四年的时间里,组织中直机关干部和职工(年老体弱的除外)完成造林3,000亩、40万株的绿化任务(包栽包活,由国家验收),对装点十三陵风景区作出贡献。
义务植树既是物质文明建设,又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直机关党委明确指出:组织中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不仅是要完成植树的任务,造福子孙后代,而且要通过艰苦劳动,锻炼人的意志和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3个多月来,造林站里的生活,可追忆的正是这一点。造林站汽车司机姜东风,是位二十四岁的青年。3个月以前,他被抽调来这里工作。生活苦,劳动累,他没有退避;他热爱每一项工作,不出车,就跑到山上挖坑种树;食堂需要帮手,他主动跑过去,只要哪里需要,他就抢着上哪里去干。今年5月的一天,有一处油松树林起火,浓烟滚滚。姜东风正驾车驶过那里,看到起火,他迅速掉转车头,奔向火场,与车上的40多名中直机关的造林队员一起,跨沟爬坡,奋力灭火。火被扑灭了,小姜的身上留下了一道道血迹。
绿化祖国的伟大事业锻炼着年轻的一代,也牵动着老一辈的心。中办、中组部、中纪委的领导干部不顾年高体弱,来到造林站,总工会、团中央、新华社的领导干部也来了。许多领导干部亲临现场,看望大家,帮助解决困难,有的还住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劳动。中联部由部长乔石同志带队,同其他三位副部长和25名领导干部一起,冒雨上山栽树。全总副主席王崇伦一早来到造林站,同大家一起挖坑,吃过中午饭也不休息,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当场解决队员劳动、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全总书记处书记王申祥,要离开北京去外地开会之前,也挤出时间到造林站劳动,一干就是5天。许多老同志的汗水洒在这里,许多领导干部的作风令人钦佩。大家反映说:“建设四化,端正党风,多么需要这样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的领导干部啊!”


第2版()
专栏:答复反应

家乡人民饮上了清澈的井水
去年7月23日,你报二版刊登了我写的《产棉区要抓好饮水卫生》的建议信。从那以后,我殷切盼望家乡湖北省天门县的饮水卫生能得到改善的消息。几个同乡遇到我说:“算了吧!你登了那么一个‘火柴盒’能引起重视吗?说不定人家还没看见呢。”
今年5月,我回家休假。汽车沿着公路由北向南行驶,正好横穿全县的主要产棉区。只见公路旁的一排排整齐的新村,新建的水塔时隐时现。到了家里,乡亲们有的在淘米洗菜,有的在洗刷炊具,都用的是白哗哗的井水。妈妈见我十分高兴,叮嘱我说:“你好好休息几天后,把这喜事写个信,告诉报社,让大伙也为我们高兴高兴。”
经了解,我写的建议见报以后,县社各级组织都很重视。他们抽调不少人力、物力,把打井设备送到村村户户,县里通过广播向群众广泛宣讲饮用井水卫生的科学道理,许多工厂、企业、大队修建了水塔,社员们三五户组织在一起,共同打井,共同用水。家乡人民的饮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解放军某部 伍志明


第2版()
专栏:答复反应

我们公社恢复了有线广播
你报今年5月18日二版刊登的《大队有线广播不该停》和《喇叭成哑巴,生产受影响》的两封来信,促进我们公社迅速恢复了有线广播。
今年4月的一天,一场特大的风灾把我社的有线广播刮得杆倒线断,全社14个大队就有10个不能通播。有线广播还搞不搞?当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家家都有了收音机,有的还有电视机,要广播干啥?有的说现在都实行了大包干,谁还顾得听广播?正当社队干部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报刊登了两封关于有线广播的来信。5月21日,公社主要领导看到这两封来信后,一早就组织全体干部传看。当天晚上,公社又通知各大队支书、大队长传看。大家决心继续办好有线广播。
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架设广播线38.5公里,7月1日,全社广大干部和群众又重新听上了有线广播。
山西省襄汾县浪家公社广播站 杜玉柱


第2版()
专栏:

宁夏灵武县新华桥公社种子专业队技术员柴茂,刻苦自学,勇于实践,为科学种田作出了贡献,被团中央和原国家农委树为学科学用科学的青年标兵。新华社记者 陈思禹 摄


第2版()
专栏:

湖区林带
湖南省洞庭湖区的南县八百弓公社,从一九六九年开始进行田、水、林、路综合治理,种植大量的湘杉、水杉、池杉、枣树、凤杨、柳树,每年能给集体和社员提供大量的用材。现存各种林木一百四十五万株。 田应坤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