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探索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海伦县开展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效益好
三年来,全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发生可喜变化,粮食总产增长14%,农副产品大幅度增产,集体和社员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据新华社哈尔滨8月3日电 记者孙铭惠、景博、王长宽报道:进行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仅仅三年的黑龙江省海伦县,不但全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发生了可喜变化,而且初步走出了一条发展农业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农民又能够得到实惠的路子,在探索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重要经验。
海伦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气候属于温带,土壤肥沃,雨量较多,每人平均有5亩耕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不错。但是,从五十年代末期起,这里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毁林毁草开荒,生态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发展缓慢,20多年粮食亩产才增加几十斤。
197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和中国科学院组织了100多位农业专家和高中级科研教学人员,同海伦县的干部、群众一起,进行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只三年时间就改变了这一状况。以1979年到1981年即进行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的三年,同实验前的三年年平均数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14%,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增长35.9%,农业总产值增长22%,其它农副产品如生猪、牛羊、鲜奶、甜菜、亚麻产量增长的幅度更大。集体积累和社员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群众反映说,这样的现代化想起来顺心,看起来顺眼,干起来顺劲。
海伦县经验的主要特征是,在生产结构上,开始由单一抓粮食向农林牧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在经济体制上,由单一抓种植业向种(种植业)、养(养殖业)、加(加工业)和农工商一体化的目标努力;在生产技术上,由推广单项技术转到各项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新的生产力;在生产管理上,由片面追加投资、追求粮食高指标,转为靠科学管理,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在人才建设上,由主要靠老农经验转向重视智力开发,培养有科学技术知识的新型农民。
不要国家额外投资,主要靠改善生产结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农业专家们和海伦人民在实行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中,紧紧围绕“适合我国国情”、特别是“适合东北松嫩平原地区区情”上做文章,打破了过去在农业现代化问题上要求大量投资、片面追求“化”的旧的设想,主要由于生产结构合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有了相当的改善,同时讲究科学管理,综合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加快了农业发展的步伐。
从实际出发,把生物措施、机械措施与其他新技术措施结合起来,而以生物措施为主。
黑龙江省和中国科学院组织来这里的100多位专家和高、中级科研教学人员经过综合考察断定,毁林毁草,开荒种粮,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是海伦县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尽管这个县良种推广面积增加了,化肥施用量增加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排涝和防涝能力都提高了,但粮食产量仍然不高不稳,就是由于生态恶化,从而使土壤受到破坏,影响和抵消了现代农业技术能力的发挥。海伦县根据农业专家们的建议,大力调整农林牧及农业内部的比例,加快林牧两条“短腿”的发展。他们从1979年开始,对农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把40多万亩布局不科学的粮田改种以大豆为主的经济作物和牧草及其他饲料。同时,统一规划,因害设防,积极植树造林,分别在坡耕地上成片造水土保持林,平川地上重点造农田防护林,低洼地则分给社员造薪炭林。全县三年共造林20万亩,比过去二十八年成林总面积还多5万余亩。农业区的林木覆盖率由1978年的3.5%提高到8.9%。在此期间,畜牧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到1981年末,全县绵羊、奶羊、奶牛比1978年增长5倍到14倍多,出现了不少“奶牛村”、“奶羊村”。日趋合理的农林牧结构,使已经恶化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农业生产由恶性循环开始转向良性循环。
海伦县以生物措施为主,但不放松采用机械措施和其他新技术措施。他们特别注意实行综合技术开发,把各种农业新技术组合配套,应用到实践中去,形成新的生产力。人们管这叫整体的技术路线。近几年,他们根据需要和可能,有选择地购置了40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和2,000多台手扶拖拉机。在农作物种植上,他们因地制宜地确定作物布局的调整,优良品种的选择,各种肥料的使用,以及耕作和管理的方法,并注意把这些环节紧密地搭配起来,使之起互相促进的作用。大豆生产在这个县的农业生产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前两年,他们在8个试验点上进行了大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各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的主栽和搭配品种,接着,逐步推广新耕作法,合理密植,以及种子磁化处理、微量元素和光抑制剂应用、叶面喷肥、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并且配起套来,这样,把大豆单产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注意改革经济体制和讲究科学的经营管理,力求最大经济效益。
实行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商品生产。近几年,海伦县把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搞活流通渠道,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农工商一体化的合理的经济体制,当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从1980年开始,他们首先对那些原料缺少、产品滞销、长期亏损的电机、化学等县办工业企业和社队企业进行调整,转向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和商品率,使全县地方工业的产值和利润大幅度增长。为了更好地疏通流通渠道,去年以来,他们相继成立了货栈和信托、粮油议价、物资贸易、烟草、家禽、野生动物、饲料等商业服务公司;今年又把全县27个公社和200个大队的供销社和供销服务部改为合作商业,全县90%以上的农户入了股。流通渠道的改进,为活跃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推动力。
海伦县要求农业生产要高产量、高收益、低消耗、低成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加强科学的经营管理。他们提出要在指导思想上来一个转变,把经营管理和生产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近一年来,他们坚持生产、管理两手抓,增收、节支一齐上,力求少投入,多产出。结果,全县1981年同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相比,总收入增加4,500多万元,增长32%;费用总额减少607万元,下降12.7%,是历史上最低的一年;全县平均每元投资回收额由2元6角上升到3元9角,名列黑龙江省第一位。
十分重视智力开发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大作用。
海伦县十分重视智力开发在实行农业现代化中的重大作用。他们认为,“没有第一流技术知识的农民,就不会有第一流的现代化农业。”这里的许多社队都舍得花本钱来培养人才。东风公社保卫大队为培养农民技术员,从大队积累中拿出了1万元。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说,别看我们现在花了1万元,将来得到的是几十个1万元。现在,全县办起了轮训技术员和社队干部的农村建设学校,公社和大队普遍办起了技术训练班或技术夜校,经常参加学习的青年壮年农民达到10万人,占全县青年壮年农民人数的一半以上。经过学习训练的农民技术员已有1万多人,他们活跃在生产和科学试验的第一线,成为实行农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


第1版()
专栏:

综合应用农业新技术的可贵经验
本报评论员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综合应用农业新技术?海伦县经过三年的科学实验取得了可贵的经验。
新华社播发海伦县一稿时,写了编者按语,对海伦县的经验作了概括的介绍。按语说:“海伦县从当地实际出发,走的是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同机械措施和其它技术措施相结合,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科学、教育和经济互相促进的发展农业的道路。这条道路投资不多,不消耗大量能源,就可以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两个目的: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全面发展农业生产。”
这里,我们着重谈谈海伦县由推广单项新技术发展到各项新技术综合应用,形成新的生产力的问题。这是科学种田的一项新进展。
现在农村许多地方兴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它为普遍应用农业科研成果开拓广阔的天地。在推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中,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呢?从海伦县近几年的科学实验来看,单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还不是“最佳效益”。首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土、肥、水、光、热等多种因素,不是单项农业新技术所能全部满足的。其次,单项的农业科研成果本身往往有局限性。比如,有的粮食良种有高产的优势,却缺乏抗病、抗虫、抗寒、抗风的能力;或者含蛋白质、氨基酸不多,营养价值不高,等等。多项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是争取“最佳效益”的途径。
综合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不是简单地把多种科技揉在一起,它还要在农业的科研、推广、应用三个环节上都改进工作。科研部门要多出整套的科研成果,比如培育出良种,要配有栽培方法和植保措施;革新农机,同时要改良农艺,等等。推广部门和农业生产管理部门,要普查当地的自然条件,弄清资源,掌握天时,熟知地利,为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供可靠的资料,制订可行的规划。直接应用科研成果的农民,也要努力学习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样,各方配合,环环衔接,便可以使多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得最佳效果。


第1版()
专栏:

两广报喜讯 早稻得丰收
总产预计比去年增加15亿斤
据新华社南宁8月3日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1,800多万亩早稻获得丰收,总产量预计比去年增产约8亿斤。
广西今年早稻生产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面积平衡增产。全自治区8个地区有7个增产。
据新华社广州8月3日电 广东省早稻获得丰收,据初步统计,全省早稻总产量达165亿斤,比去年增产7亿多斤;单产584斤,比去年增产35斤。
今年上半年,广东各地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5月中旬至6月初连降暴雨,全省水稻受灾面积达250多万亩。灾后,各地群众团结互助,及时排涝、洗禾、除虫灭病、增施肥料,使大部分水稻恢复生机,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附图片)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之一的南海县,广大社员正踊跃向国家交售新粮。这个县今年50万亩早稻丰收,总产量达3.68亿斤,比历史最高产量的1980年增产220万斤。
新华社记者 潘家珉 摄


第1版()
专栏:

山西省拨出专款
帮助山区老区发展文教卫生事业
据新华社太原八月三日电 山西省人民政府最近从省地方财政拨出专款四千多万元,资助四十四个偏僻、贫困的山区和老区县,主要用于发展那里公社和公社以下的文教卫生建设,包括扩建、新建八十五所社办普通初中,购置中小学生课桌凳十四万二千套,翻修、新建中小学校舍三十万平方米,建设两个山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改建、扩建部分山区、老区公社卫生院和增加病房设置;建设和资助建设五十个农村文化中心或文化站。


第1版()
专栏:

用政策调动农民种茶积极性
婺源县茶叶生产迅速发展
本报讯 汪洪礼报道:以“茗眉”闻名的茶叶县——江西省婺源县,注意用政策调动农民种茶的积极性,总结经验,讲究科学,茶叶生产形势很好。茶园面积扩大到16.4万亩;茶叶产量在连续三年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春、夏茶又获得大幅度增产,已经超额完成了国家收购计划。截至7月20日止,收购干毛茶6.63万担,比去年同期增加10,070担,增长17.9%。
积极鼓励个体种植。早在去年11月,中共婺源县委就向全县发出公开信,号召农民大种自留茶。今年1月,胡耀邦同志对赣南生产提出了“以个体种植为主、集体专业承包发展种植为辅”的方针,中共江西省委作出了贯彻执行的相应决定。婺源县委向广大干部群众作了传达贯彻,并认为这一方针充分体现了群众的意愿,符合农村实际,不仅是发展柑桔生产的一条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群众得到实惠多的新路子,也是发展其它适宜于分散经营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经营生产的正确途径。全县形成大种自留茶的热潮。今年还从县财政拨出10万元,支持社员开荒种茶,每户免费供应8斤茶籽。社员每种1亩自留茶,社、队还补助10至15元或一部分工分。社员开荒种自留茶,县政府统一颁发经营执照,明确规定谁种谁收,可以继承。去冬今春共种自留茶1.6万亩。
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婺源县委纠正了以粮为纲,以粮挤茶的错误作法,又防止了忽视粮食、抓茶丢粮、依赖吃返销粮的某种偏向。粮食连年增产,全县粮食自给有余。在粮食增长的基础上,茶叶生产稳步增长。
婺源县农村回乡中、小学生比较多,对推广科学种茶很有利。这个县有茶科所和茶校,县、社、大队都设立了茶叶技术指导机构。从1979年起,全县还对衰老茶园进行了改造。


第1版()
专栏:

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产品质量
我国首次试行颁发生产许可证
84家生产低压电器产品的工厂通过技术审核获得生产许可证
据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最近,全国84家工厂生产的15个系列的318个规格的低压电器产品,通过了机械工业部严格的技术审核,首批获得生产许可证。
对质量达到标准的工业产品颁发生产许可证是一项具有技术立法性质的措施,在我国还是首次试行。采取这种办法,可以从根本上促使工业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制止目前某些产品重复生产、粗制滥造的现象。
根据机械工业部规定,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低压电器产品,今后出厂时全部要在铭牌上注明许可证号码或标记;经过审核而没有获得许可证的低压电器产品,有关工厂不能继续进行生产和销售。违反这一规定的,要追究生产厂和用户双方的责任。
为此,经国务院批准,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从去年1月开始,组织有关部门检查了全国113家工厂生产的15个系列的低压电器产品。他们按照技术法规对这些工厂的工艺、技术、生产、验测条件和产品质量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凡产品符合国家或机械工业部规定标准的工厂,由机械工业部发给该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生产条件不具备或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工厂,责令他们进行整顿,待达到标准后才能进行生产。对已获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还将进行抽查,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将随时注销生产许可证。
我国继低压电器产品之后,有关部门正在对锅炉、电度表等产品进行检查和考核,准备陆续颁发生产许可证。


第1版()
专栏:新闻人物

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
今日到京进行访问
今日到京访华的马尔科姆·弗雷泽总理,一九三○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于墨尔本的一个牧场主家庭。
弗雷泽一九五二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一九五四年进入政界。一九五五年起当选为联邦众议员。一九六六年后在自由党—国家乡村党政府中历任陆军部长、教育和科学部长、国防部长等职。一九七五年三月当选为自由党主席和议会自由党领袖,同年十二月的大选中,自由党—国家乡村党联盟获胜,弗雷泽出任总理。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和一九八○年十月两次大选时,两党联盟又接连获胜,弗雷泽连任总理至今。一九七六年二月还被任命为枢密院成员。
弗雷泽执政以来,在国内紧缩开支、控制通货膨胀,鼓励私人企业,并注意利用本国矿物资源与农副业和外国资本,增加出口,以求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对外政策方面,强调澳大利亚的安全是其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反对苏联在全球的扩张侵略,谴责苏联入侵阿富汗,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并采取了制裁措施;谴责越南侵略柬埔寨,要求越南撤军,并宣布停止对越南的援助;强调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全面关系,同时强调“更大程度上的自主”和维护“民族利益”;重视同西欧的同盟关系;注意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呼吁主要工业国家主动采取措施,改善南北关系。弗雷泽总理主张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据新华社)(附图片)


第1版()
专栏:精神文明赞

父母频频呼唤出国定居 赤子深深眷恋振兴中华
江景波坚贞不渝为祖国贡献才能
新华社上海8月3日电 上海同济大学副教授江景波尽管有过坎坷的遭遇,但对祖国和社会主义始终坚贞不渝,先后6次放弃去国外定居的机会,决心把才能和知识奉献给祖国。198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前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江景波今年五十四岁。他父母、弟妹和叔婶均在国外侨居,经济状况很好。在他幼年时,父母出洋谋生,把他留在国内。几十年来,父母为了补偿对儿子的爱,频频呼唤江景波出国定居,而他始终如一地委婉地拒绝了父母的好意。他说:“祖国养育了我,我要把知识和才能奉献给祖国!”
江景波第一次放弃出国定居,还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他当时是上海的一名进步大学生,积极参加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斗争。1949年4月,为了避开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他在进步同学的帮助下,几经转折,到了香港。当上海解放的消息传来,他欣喜若狂,“曙光就在前头,报国的时候到了!”那时,侨居国外的父母已为他办好了去定居的手续,而他全然不顾,于同年6月赶回内地,迎接祖国的黎明。
他第五次放弃出国定居,更鲜明地表现出他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深情愫。1967年,江景波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家被抄,自己是先进“牛棚”,以后又被驱赶到工地“劳动改造”。对此他泰然若素,坚信“正义一定战胜邪恶”。这时,他母亲千里迢迢来到他身边,再三劝他到国外定居。江景波爱母亲,但更爱祖国,他说:“党和人民最终是会了解我的。我受的委屈再大,也不能背离祖国。”
去年11月,江景波在国外考察期间,又一次袒露了他那赤子的胸怀。叔父发函催促他去探望家人;大弟还寄来一笔数目可观的用费,告诉他,母亲已为他布置好房间,急盼他去团聚。江景波想到肩负的考察重任,把那笔钱如数退寄给弟弟。完成考察任务之后,他按期回到祖国。
平时,江景波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是建筑施工方面的专家,多次参加过重大工程的建设。1950年,他报名参加了治淮大军,作为一处河口疏浚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组织指挥两万民工日夜奋战,提前完成任务,荣获“治淮功臣”称号。接着,他又先后奔赴武钢、包钢等多处工地,为建设新中国添砖加瓦。几十年来,他还始终遵循教书又教人的宗旨,教育学生走又红又专道路,把学到的知识献给祖国。许多学生以他为榜样,走上工作岗位后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江景波决心“把流逝的时间和失去的东西夺回来”。他在出色完成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工作的同时,致力于研究统筹法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运用。最近即将出版的《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计算与实例》这两部专著,就是他近几年研究的结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价值。


第1版()
专栏:

外国及港澳地区418家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在我国登记开业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最近宣布,我国从1980年底开始对外国及港澳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办理登记以来,目前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418家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经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登记,领取了登记证书,正式开展了业务。
这些企业的常驻代表机构,除305家设在北京外,其余分别设在广东、上海、天津等重要对外开放城市。他们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石油、金融等方面的联络、谈判、咨询服务活动。
还有80多家外国及香港地区企业的代表,正在申请办理登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