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采取多种形式支援农村卫生事业
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与蓟县医院挂钩做出显著成绩
本报讯 几年来,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与蓟县医院挂钩,采取选派高级医护人员到县医院兼职,对县医院的技术骨干进行传帮带,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和把县医院的技术骨干请进城市医院进修等方式,帮助县医院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挂钩之前,蓟县医院设有120张病床,基本上分为内、外两大科,全院没有一名主治医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一般只能解决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遇到疑难重症,只有转院。不仅加重了农民群众的负担,增加城市医院的压力,而且常常延误治疗和抢救的时机。
挂钩以后,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选派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士长等高级技术骨干轮流到县医院兼职,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技术骨干上。除了通过查房、会诊、抢救以及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进行培训外,由县医院选配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和城市医院下去兼职的人员结成“对子”,以带徒弟的方式教技术,带思想,传作风,先后为县医院培训各种技术骨干73名。蓟县医院现已成为设有250张病床、科室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医院。他们已经建设起一支拥有22名主治医师的技术骨干队伍,新建了脑系内外科、骨科、儿科、传染科、皮肤科、病理科、细菌室、护理部等科室,业务科室由几年前的10个增加到18个,各主要业务科室都有三至五名技术骨干,初步实现了技术配套。现在,各种疑难危重病人基本上都能在本县解决,不需要转院了,大大减轻了城市医院的压力和农民的负担。
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们,从多年的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城乡挂钩、派技术骨干到县医院兼职,既是对农村医院的有力支援,同时对城市医院和城市医务人员本身也大有好处。用该院马骏院长的话来说,叫做“互相支援,教学相长,一举几得。”
一是通过广泛接触农民,有利于增强工农感情,树立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思想。
二是通过带培县医院的技术骨干,可以教学相长,有利于城市医务人员本身业务技术上的发展和提高。
三是通过广泛接触农村的病种,不但可以更直接地体会和摸索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规律,而且可以更多地接触疑难重症,有利于开展医学科学研究。附属医院脑系科帮助蓟县医院建立脑系科后,1980年就总结了脑外伤100例,脑瘤几十例,这是他们过去在城里难以做到的。
四是把县医院的建设搞上去,不但可以大大减轻城市医院的压力,有利于解决城市的医疗紧张问题,而且也为医学院校的教学实习开辟了新的基地。


第3版()
专栏:短评

城区医院要支援农村卫生事业
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多年来坚持支援蓟县的卫生事业建设,做出了显著成绩。这种胸怀农民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可贵的。
粉碎“四人帮”以后,有的同志曾对城区医院支援农村的卫生事业有过怀疑,认为城市医务人员下乡是“左”倾思想的产物。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的和经济的原因,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设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城区医院对农村进行技术支援,是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一个途径,是城区医院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在十年内乱期间,由于“左”的干扰,片面强调医务人员到基层“接受改造”,使许多医务人员下乡以后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虽然也为群众做了一些好事,但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个教训是应当记取的。我们必须把城区医院对农村进行技术支援这一正确的方向,同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区别开来,同具体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区别开来。就是说,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肃清“左”的影响,纠正不切实际的做法,使城区医院对农村进行技术支援的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有人认为,城市医务人员下乡搞技术支援会影响其本身业务的提高。这种说法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城市医务人员下乡,更广泛地接触农村各种病种,既能丰富诊治疾病的知识,又有利于开拓医学科研的思路。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的同志不是在农村写出了过去在本院难以总结的科研论文吗?城乡医务人员各有长处。事实已经证明,只要工作安排得当,是能够做到教学相长,一举数得的。


第3版()
专栏:

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
根据农民需要开展业余教育
本报讯 通讯员孔令龙报道:山东省曹县梁堤头公社适应当前农村特点和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成人教育,学习内容生动、实用,引起了农民的极大兴趣,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0年,这个公社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不少大队的农民业余学校在学人数有所减少。群众反映说:现在咱社青壮年文盲已经扫除,再抱着老课本去“烫剩饭”没意思,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科学种田的知识。公社党委在调查研究之后,决心对农民业余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上,除继续学习语文、数学外,新增设了作物栽培、农机使用、畜牧兽医、缝纫技术等课程。这个社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各队业余技术学校就把这些作物的种植和管理知识作为讲授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方法和安排上,注意与农作物的生长时节相结合。如小麦播种期讲播种方法,玉米孕穗期前讲人工授粉,花生生长期就讲花生清墩。学员带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听课,学到的知识很快就能用到自己的责任田里,收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据统计,去年和前年相比,全社4,000亩花生,亩产增加101斤;6,000亩玉米,亩产增加204斤;12,000亩大豆,亩产增加103斤;22,500亩小麦,虽然遇到大旱,亩产也增加了59斤。秋后许多农民高兴地说:“今年农业丰收,应该给咱业余技术学校记上一功!”
这个社拖拉机、柴油机等农机具较多,但以往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技术知识,出了点毛病都要送到县、社去修理,既增加开支,又耽误生产。农民业校开设农机课后,请来公社农机站的同志当兼职教师,一边讲一边练,很快培训出一批管用的农机手。公社党委书记潘元敬是1969年从北京农机学院毕业的。他经常下到各生产队去讲课,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驾驶和维修农机的技术,还亲自带了一批徒弟。现在这个公社多数队都做到了小修在现场,中修不出大队,机器完好率在90%以上。业校开设的裁剪、缝纫技术课更是受到广大女青年的欢迎。
现在,这个公社共有农民业余技术学校18处,900多名学员遍布32个大队。业校给农民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前两年是教师找上门,动员学员入学要磨破嘴、跑断腿,如今是大家争着报名,学校经过考核后择优录取。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解决京津鲜奶供应的根本途径
天津市畜牧局 郭宗一 北京农业大学 刘少伯
鲜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与日剧增,京津两大城市牛奶供应紧张已为人所共知。解决办法靠进一步发展两城市郊区社队养牛,虽然还有些潜力,但毕竟有限,而且精、粗饲料来源也是问题。现在,按规定每生产2.5斤牛奶,国家要提供一斤粮食作精饲料,大量增加产奶,粮食的负担必然加大;粗饲料从东北调运,成本也很高。根本的出路是否可以考虑在城市近距离内,根据奶牛大面积放牧条件和方便城市单向供奶的要求,辟出一片牧地,建立一个大型的乳牛基地。经过踏勘,京津郊县适于建设大型乳牛基地的地块是存在的。例如,天津的宝坻、武清两县境内,有连片的涝洼低产地约70万亩。过去,这里是发源于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的九条河流经入海之地,每当汛期,大水涌入,排输不畅,形成连片的湖沼洼地,水草繁茂。解放后,在九条河的上游分别兴建了密云、十三陵、张房、官厅等水库,使洼地生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沼泽变成了农田。但因为这里毕竟是新生之地,至今人少地多,按登记数字,人均3.1亩耕地,如果加上草场至少人均5亩地,每个劳动力平均10—20亩,长期以来,广种薄收,单产很低,平均亩产只有200斤左右。如实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可腾出大片土地,辟为牧区,建设现代化的乳牛基地。据初步测算,待基地建成后,可饲养奶牛两万头,年产奶2亿斤,成为京津奶库,平衡京津鲜奶供应,长久解决两大城市的供奶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开发这一地区,具体步骤设想如下:
第一阶段,小开发。先以放养奶山羊起步,可饲养产奶羊5至6万只,建起奶粉厂,年产奶粉可达1,500—2,000吨,以后还可陆续发展。同时,开展人工种草,恢复植被,做到开发和利用相结合。
第二阶段,中开发。在地面改造有了一定基础,服务系统建设也有了进展之后,可放牧牛群,公牛育肥产肉,出口换汇;母牛扩群产奶,向以乳牛为主过渡。
第三阶段,大开发。积极发展乳牛,使畜牧业向更高效阶段发展,建成乳牛基地。
后两个阶段,可根据国家计划,投资情况合并进行。利用70万亩低产田,几年之内建成奶牛生产基地,京津两大城市鲜奶供应问题可望得到较好的解决。


第3版()
专栏:

中美科学家一项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早期预报水污染可望获得准确、经济的新方法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沈韫芬,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与美国著名环境生物学家凯恩斯教授合作,研究用原生动物社群的结构与功能来评价、预报水质变化,取得显著成绩。
沈韫芬这次是作为中国科协与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1981—1982年度高级学者交换计划中的中国学者赴美国进行合作研究的。沈韫芬多年来一直从事原生动物的研究工作。她的合作者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著名环境生物学家凯恩斯教授,在七十年代创造了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进行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这次合作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凯恩斯教授的这一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原生动物社群的结构与功能来评价和预报水质变化。在5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不同性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进行原生动物群落功能与结构的毒理试验,并对室外污染源上、下游原生动物群落的变化进行对比。他们交替进行了7次试验(每次2—3周),取得了大量数据,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得到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不仅在原生动物学研究上是一次创新,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我国用生物评定水质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方法的情况下,这一成果可望成为评价水质的一种既准确又便宜的方法,从而为水污染的早期预报开创了新的途径。


第3版()
专栏:

重视智力投资 企业一展新貌
职工文化技术教育救了海阳无线电元件厂
本报讯 记者程德源、通讯员孙希香报道:山东海阳县无线电元件厂认真抓了职工文化技术教育,从困境中走出来了。
这个厂是1977年由县农具厂和木器厂合并而成的,有职工234名。由于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低,产品质次价高,长年滞销,1978年一年就亏损了30多万元。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党支部组织全厂职工展开讨论。大家说:靠拚体力的办法盲目蛮干,生产上不去;关键是要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要舍得在职工教育上投资。于是,党支部下决心抓职工教育。
从1979年起,这个厂到外单位、外地聘请科技工作者作兼职教师,定期到厂授课,向职工传授急需的文化、技术知识。举办了7期为期两个月的半脱产文化、技术补课。
去年初,他们根据职工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将全厂职工分为高中、初中和企业管理三个班。学制为两年。学习结业后,统一考试,及格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升到高中班学习,具备高中水平的要精通一门专业技术知识。两年内,使全厂职工达到初中文化水平,在技术技能上普遍升了一级。这个厂还把全厂的财务、供销、统计以及车间核算员、记录员等管理人员组织起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使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职工的文化技术教育,明显地加强了这个厂的技术力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全厂由建厂初期的一名技术员发展到17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有1名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1979年这个厂生产的集成电路管座只1个品种、3个规格,现在扩大到5个品种,20多个规格。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目前,这个厂的产品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50多个单位,生产任务“吃”不了。近3年的时间,除弥补上1978年亏损的30万元外,还累计上交利润38万元。


第3版()
专栏:

苹果土窖洞保鲜贮藏技术研究成功
本报讯 记者魏亚南报道:最近,河南省灵宝县的科技人员研究试验成功苹果土窖洞保鲜贮藏技术,用科学促进了苹果生产。
河南灵宝是著名的苹果产地。近几年,有关科技人员在县科委领导下,组成苹果保鲜贮藏研究协作组,在全面总结果农多年保鲜贮藏经验基础上,学习运用国外气调贮藏先进技术,利用当地黄土比热大、保温保湿性能好、建造易、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开展苹果土窖洞贮藏保鲜试验研究。苹果贮藏期由试验前的二月份,延长到现在的五月份;损耗由百分之五下降至百分之三,贮藏质量不断提高,不耐贮存的红星苹果贮二百一十七天仍是果柄青绿、果色鲜艳,味道香甜,肉质脆而多汁。
目前,这项技术成果已经省有关部门鉴定,并在生产中得到了扩大应用。全县土窖洞由一九七五年二孔,发展到三百五十多孔;贮藏量由原来的八万斤,增加到三千万斤。这项技术的推广,缓和了产供销的矛盾,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要,同时,也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第3版()
专栏:

空军大批离休干部热心培育下一代
本报讯 人民解放军空军大批离休老干部走向社会,到学校、街道热情培养教育下一代,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仅给青年作革命传统报告就有500多场,听众达40多万人次。
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梅少卿,从1960年离休后,就担任了驻地附近的广州东川路第一小学和育鹰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学校老师都尊敬地称呼他
“梅老”,孩子们亲切地叫他梅伯伯。他经常不辞劳苦,深入学校基层搞社会调查,广泛听取师生、家长们的意见。1980年以来,他先后向政协提出了改善学校教师生活待遇、整顿社会秩序、解决青少年活动场地、适当扩大校舍、增加小学办公经费、建议小学和中学恢复六年制、落实小学教师政策等提案,除一项涉及到某些具体人的问题尚需调查研究外,其余均被采纳。今年2月,梅少卿从自己的残废金中拿出340元,亲自送到东川路第一小学、东风五路小学和育鹰小学,赠给孩子们作为购买“五讲、四美”方面书刊的经费。这几所小学的师生们看到革命老一辈这样关心下一代,都很受教育和感动,称赞他是“活着的老雷锋”。
地处边疆戈壁滩的某航校原副政委、离休干部杨占清,是1980年离休的。他发现驻地小学一个班基础差、教学质量不高,就决心要搞好学生的课外辅导。他把家中住房再三紧缩腾出一间,摆上桌子、凳子,给学生们做辅导室用,并主动担任数学辅导员。
在协助学校和家长关心、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中,很多老干部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老红军战士潘振华是张思德生前所在营的教导员,虽已年过七旬,还经常到学校、街道讲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
老红军战士钟远谭为了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力求每次报告都能为孩子们解决一两个问题。每次报告后,他都向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不在编的老师”。崔世江 蔡善武


第3版()
专栏:

不仅为了长寿
——访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室
本报记者 洪天国
一本有13位百岁老人的“寿星”相册吸住了记者的目光,我们一页一页地翻看,只见一位手提鸟笼站在瓦房泥墙前面的101岁老翁,流露出慈祥的神情;还有,一位躺在床上接受医生体格检查的100岁老奶奶,神态安详自若……他们都随着历史的足迹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而今还是这样硬朗!
这是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室。室副主任何慧德大夫兴趣盎然地向记者叙述这本相册的由来:“为了总结长寿经验,我们调查了北京市13名百岁老人,仔细地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总结了他们的长寿经验是:平时体质好,性格开朗,生活有规律,不脱离劳动,家庭和睦,饮食不过量。”
谈起老年医学研究工作的昨天与今天,何慧德大夫悲喜交织。她说:现代老年医学始于欧洲,作为一门专科大约有三十余年。但是,中国老年保健的历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了。北京医院是从1957年开始这方面研究的,并于1964年积极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老年学及老年医学的学术活动。十年动乱期间,这项工作被扣上“活命哲学”的罪名而完全中断下来。直到1978年下半年,全院才将老年医学作为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1980年2月,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老年医学研究室。目前,他们正从有关生物及人类衰老的基础理论、老年病流行学、临床以及社会医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人类的生存斗争不仅是要给生命以岁月,而且主要是给岁月以生命。“开展老年医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长寿,更不光是为了活命,而是要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活得健康而有意义。”研究室主任陶桓乐教授和何大夫这样强调说。他们谈着老年医学研究的必要性:一是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使老年人数急剧增加;二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基本控制了传染病,科研重点应转向常见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等老年病,都是常见病;三是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四是目前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在于包括医疗保健在内的社会服务设施。
在研究室的一个木柜里,记者看到一份份老人体检调查表。随手抽出一份翻开来,里面有内、外、神经、五官等各种健康检查数字以及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烟酒嗜好等的生活习惯调查情况。何大夫介绍说,1979至1980年,他们对1,520名65岁以上的机关干部、街道居民和老人院老人进行体格检查和生活调查,今年又进行纵向的追随复查。陶教授补充说,这些调查观察了老年人的疾病健康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和规律,为老年病临床研究工作及老年人保健事业提供了参考资料。在中医科门诊,记者碰到吕秉仁大夫。他介绍说,中医科从1980年7月14日开始设老年门诊。起初,每周两个半天。老年患者闻讯而来,第二年增加到每周3个半天,今年已加到每周6个半天,而且每个半天要接待10多名老年病人。
谈到老年病研究方向,陶教授说,老年人生活一旦不能自理,将给家庭带来很大负担。针对这点,我们正在把研究重点放在预防老年人的脑血管病、痴呆与精神忧郁症、白内障、耳聋及肿瘤等方面。现在,这个研究室有基础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和祖国医学4个研究组,只有10多名专职人员,大部分由各科门诊与临床大夫兼任。他们希望尽快成立老年医学研究所,把老年医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起来。


第3版()
专栏:

苏州医学院中年教师阮长耿(中),因贡献突出最近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新华社记者 戴纪明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