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强领导
东北三省科技工作出现新局面
本报讯 通讯员张登义报道:近一年多来,地处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大力贯彻我国新的科技发展方针,科学技术工作大有起色,呈现空前生动活跃的新局面。
一、切实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东北三省省委、省政府和所属的许多地、市、县级领导,把科技工作真正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沈阳市委决定,每月由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一次全市科技工作办公会议。齐齐哈尔、吉林、大连等市、地、县委第一把手都在亲自抓科技工作。本溪市委专门成立由第一书记领导的市科技领导小组。四平市委第一书记杨勋章带领市委一班人狠抓科技工作,财政部门有力进行配合,全市科技工作蓬勃发展。
二、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东北三省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这三省强调发挥科学技术作用,大力抓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等,使曾一度下降的重工业,有了回升。辽宁省重工业产值,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6.7%。据沈阳市8个工业局的统计,今年1至5月份,依靠科学技术完成新产品544种,增加产值近8千万元,增加利税1千多万元。哈尔滨市今年推广应用84项重大科技成果,预计可创造产值一亿元,增加利润3千万元,占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率的40%。四平市依靠科学技术和挖潜、革新、改造,正在建设八条工业生产线,目前已生产出近500种不同规格的新产品,其中300种是直接推广科研成果取得的。
三、涌现出一批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新事物。东北三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大胆尝试,创造了科研生产联合体、技术联产责任制、技术交易和咨询服务、企业办科研、农业大面积综合技术试验、一条龙式科学技术开发等新事物,不仅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而且为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摸索了初步经验。黑龙江省抓的大豆综合利用,把科研、生产、商业等几个部门组织起来,对大豆进行从育种、栽培、产品加工到销售等一整套的科学技术开发,今年已初见成效。全部投产后,仅大豆加工一项可使目前每吨亏损900元转为盈利2千元,还将为市场提供大量营养丰富的蛋白食品和医药补养品。目前辽宁省已建立10个科研生产联合体,有90个工厂企业、5所大学和23个研究所参加,把科研、生产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缩短了科研到生产的研制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仅据大连两个科研生产联合体统计,两年来依靠联合体增加产值2,300多万元,增加利税近500万元。
四、重视发挥科学技术的决策作用。近一二年,东北三省在抓好科技攻关的同时,依靠省科委和各级科委组织力量,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优势产业发展、市场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预测论证,提出决策建议。黑龙江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食品工业技术政策、农村能源及节能技术政策、三江平原开发规划等,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决策建议。吉林市科委组织专家们对本市经济发展的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重大科技、经济问题进行论证、提出建议。市政府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组织市属36个企业同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建立挂钩关系,对本市49个重大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合作攻关。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抚顺市科技顾问委员会,围绕本市发展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科技政策研究、发展预测论证工作,在石油、草炭、余热等综合利用开发上,作出显著成绩,已成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科技和经济工作的决策参谋机构。
五、发挥科委作用,加强科技管理。东北三省很重视发挥省科委的作用,负责统管和协调全省科技工作。三省科委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东北三省为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推动科技工作的发展,拟定了不少管理办法和规定,不断把全国新的科技发展方针具体化。仅沈阳市近一二年就拟定出《沈阳市城区科委工作暂行办法》、《组织科学技术攻关的暂行管理办法》、《市属研究所暂行工作办法》等十四个办法和规定。这些办法的实施,正在收到良好成效。如《关于加强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技术力量的意见》试行后,沈阳市已有100多名当工人的中专毕业生,经过考核,调到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作技术工作,目前正在办手续的还有400名,预计年底可达1,000名。


第3版()
专栏:

浙江省冶金科学研究所积极创造条件
抓好中年业务骨干的提高工作
本报讯 记者吴克强报道:浙江省冶金科学研究所积极创造条件,抓好对中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提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个研究所有科研人员148名,其中75%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大专院校毕业生。他们年富力强,大多数是第一线的骨干。但是,他们由于工作任务重,家务拖累多,过去很少有学习进修的机会,以致知识老化,影响了科研水平的提高。所领导认为从长远着想,必须改变对中年科研人员只使用不培养的情况。从1978年以来,所里举办了5期基础理论、新技术和外语业余培训班;选调了40多名中年业务骨干分期脱产去大专院校进修;还利用接待外国专家的机会,请他们讲课或作学术报告,已经举办了十多次。
为了使中年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扩大视野,不断提高,这个科研所还从东北工学院和中南矿冶学院聘请了5位著名学者担任该所的学术顾问,进行具体指导。副所长、中年科研骨干韩恒余等人从事的直接还原炼铁科研项目,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课题。东北工学院的两名冶炼学教授,向他们介绍了世界上这方面科研的动向,并从科研方法上进行指导,不仅促进了这一项目的进展,还使韩恒余等人增长了许多新的理论知识。
由于这个研究所的中年业务骨干的知识不断得以更新、扩展,从而推动了全所的科研工作。他们的课题选择面更广了,由原来单一的冶金行业扩展到材料、三废治理等几个方面。
几年来,这个所的科研任务一直比较饱满,担负和完成的项目连年增加。今年上半年的科研项目相当于1981年全年的总和,不少成果达到了较高水平,有13项分别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


第3版()
专栏:

重庆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实行对口支援
帮助少数民族培训近千名技术人才
本报讯 近三年来,重庆市在与甘孜藏族自治州实行对口支援中,通过举办专业短训班,培训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业务人员近1,000名;派往甘孜藏族自治州传授科学技术的小分队有140多个。在重庆为甘孜州举办的技术培训班上,许多专家和有经验的科技人员为少数民族学员讲授课程。市卫生局还选择医疗和技术条件较好的医院安排培训班的学员进修。工业、财贸、税务、农业银行等单位在培训之余,还为基础差的学生组织了课外辅导。
派到甘孜州支援的小分队科技人员,都把到少数民族地区去普及科学、传授技术当作光荣的任务。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结合支援项目,手把手地对藏族学员进行传帮带。重庆电镀厂小分队,在帮助甘孜拖拉机修造厂电镀车间解决镀锌管技术难题中,为该厂培训了16名电镀操作技工,使他们在培训中就生产出30吨电镀锌管。1981年,重庆饮食服务公司的两个小分队帮助康定饮食服务公司,结合业务开办了女式烫发和烹调技术短训班。烹调班的14名学员经五个月的培训,有4人技术达到一级厨师水平,6人达到二级,4人达到三级。
国家民委供稿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山中女军医
——记南京部队127医院门诊接诊室主任唐祖贵
南京部队建军55周年的庆功大会上,掌声雷鸣。领导同志把一枚一等功臣奖章,佩戴在一位两鬓掺有几根银发的优秀女共产党员胸前……
她的名字叫唐祖贵,是深受皖南山区人民和指战员们爱戴的一名女军医。
早在抗美援朝战争时,年仅十五岁的唐祖贵,女扮男装参加了救护伤病员的工作。当时,她两次荣立战功,魏巍同志在《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这篇报告文学中记述过她的事迹。
岁月,整整流逝了32个年头,然而她怀着“我要把每时每刻都献给人民”的决心,永葆了革命青春。
1969年夏天,上级决定从南京81医院抽调50名医护人员,到皖南山区组建新医院。唐祖贵主动找院领导报名要求到山区去。有人劝她说:人家巴不得留在大城市,你偏偏要去山区,在抗美援朝前线,你苦还没吃够?到山沟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山区虽说苦些,可那儿比城里更需要医护人员呵!在那呆上一辈子,我也不后悔!”唐祖贵要求到艰苦地方去,就象当年要求上前线一样坚决。
唐祖贵离开南京,到皖南山区转眼14个年头了。关心她的同志,多次要她离开山区。一位她在朝鲜战场上抢救过的老首长,遇到唐祖贵,见她已是40多岁的人了,又患有心脏病,主动提出设法把她调到苏南城市部队医院工作,被唐祖贵婉言谢绝了。
唐祖贵待病人似亲人。她的身影深深留在偏僻山庄社员家的床头,留在战士的心里。
今年3月的一个漆黑夜晚,冷雨霏霏。唐祖贵身背药箱,在通往南陵县汪村的一条崎岖小路上,急匆匆地走着。三天前,梁大娘被家里人抬到医院门诊就诊,因病情复杂,一时不能最后确诊。唐祖贵把病人的姓名、地址记在“疑难病人登记本”上,并叮嘱病人三天后来医院复查。三天过去了,没见病人的影儿,她怕梁大娘病情恶化,特地远道前去探望。
当她浑身泥泞赶到梁大娘家时,不禁吃了一惊:全家老小围着昏迷不醒的梁大娘,哭声一片,几个儿女流着泪水正准备为母亲置办后事。原来,梁大娘从医院回家后听信了迷信宣传,求“神医”喝“仙水”,加重了病情。为了抢救梁大娘的生命,唐祖贵一连4天中午、晚上一下班,饭顾不上吃,就往汪村赶,给梁大娘打针、治病,一天两趟,往返近40里。在她精心治理下,梁大娘很快转危为安了。
战士兰锦平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第六颈椎骨折,造成全身瘫痪。当他转到127医院时,全身褥疮,生命垂危。唐祖贵和护理人员一起,天天给小兰翻身,换药,还做了13块棉垫圈,垫在褥疮伤口周围,避免伤口受压。经过两个来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小兰身上的褥疮全部治愈,8个月后,体重增加了50多斤。
当组织决定让小兰回四川新都荣誉军人疗养院时,唐祖贵又主动承担了护送兰锦平的任务。在几千里行程中,唐祖贵白天给小兰喂水喂饭,不停地给他翻身。夜里又给小兰抠大便,擦身子,换洗衣服。经过七天七夜的艰难旅程,他们才安全到达目的地。
唐祖贵时刻把关心革命、关心群众视作自己的第一生命。她患有心脏病,但她常常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她在烧伤病区工作时,为给烧伤小儿换药,有时工作到凌晨才休息。为了抢救危重病人,她常常吃住在病房。去年9月,烧伤病房收治了一名重度烧伤小儿。为尽快治愈小儿烧伤,唐祖贵带病工作,配合军医给小儿植皮,从手术开始到结束,她连续在地上跪了四个小时,小儿得救了,她却在无影灯下晕倒了。
唐祖贵生活十分简朴。她至今睡的是木板床,盖的是十多年前发的黄被子,一个用包袱皮包几件衣服的“枕头”,枕了25年。但是,她却把2,000多元钱支援了病人和有困难的同志。
去年7月,领导批准她回四川乐至县探望患病的母亲。她听说川西发生水灾,连家也没回,直接找到成都部队医疗队,奔向金堂重灾区:在抗洪救灾中,她天天和医疗队的同志们一起,踩着一尺多深的污泥,一家一户地巡诊。有个五保户的两位老人患痢疾,她就地办起“家庭病房”,细心地服侍两位老人。有位薛大娘房倒受伤,唐祖贵天天冒着风雨给她换药。就这样,她休假31天,在灾区奋战了31天。
医疗队和灾区群众纷纷给南京部队后勤党委写信为唐祖贵请功,称赞她是“活着的雷锋”“白求恩式的医生”!
本报记者 白青山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产妇住院难的问题可以解决
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城市医院产科床位普遍处于紧张状态,妇女生孩子住不上医院,有的医院产科不得不将两个产妇安排在一张床上。
产妇住院难的原因何在?记者在青岛市作了一番调查:一、出现了生育高潮。五十年代初出生的大批孩子,现在已陆续进入结婚生育期。二、产科床位不足。“文化大革命”前,青岛市拥有产科床位300张,妇、产混合床60张。1981年上半年,全市仅有产科床位216张,妇、产混合床60张。三、产科床位周转慢。妇女晚婚晚育,高龄初产妇多,增加了产科工作的难度,压床现象多。四、计划生育手术占床多。计划生育没有床位编制,做手术住院,只能挤占产科床位。1980年青岛市14家医院共做中孕引产手术12,000余例,平均每人住院7天,等于占用了12,000多个产妇的住院床位。五、产科技术力量少。十年动乱,助产学校撤销,助产人员青黄不接。六、接生收费太低。医院接产越多,赔钱越多,因此有些医院就减少收住产妇,有的干脆撤销了产科。
为了解决产妇住院难的问题,青岛市人民政府召集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并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一、市政府先后拨出专款33万元,用于增加产科床位。二、从医院内部挖掘潜力,增加产科床位。青岛市妇幼保健院倒出办公室,使产科床位从35张扩充到63张;各区医院也扩充和新增一批床位。由于上下共同努力,全市产科床位已由去年上半年的216张增加到目前的431张。三、解决产妇住院收费低医院赔本的问题。青岛市政府作出了规定,除了产妇住院分娩收接生费3元外,再由产妇所在单位补助接生材料费6元;双胞胎加收3元,难产每接一胎收费11至15元。四、增加技术力量,培训产科医护技术人员。市卫生部门举办了助产人员学习班、新生儿护理学习班、中级医务人员妇产科专业学习班,培训了一批医护人员充实产科工作。他们还从工厂企业等单位调选中年妇产科技术人员补充充实产科医疗力量,并动员一些助产人员归队。这两年,全市产科医护人员增加了57人。五、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网。青岛市已在全市建立起了市、区、街(工厂)三级妇幼保健网,把已退休的老助产士、妇科医生组织起来,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减少难产,加快产科床位周转,产妇出院,由她们负责访视,做好母子保健工作。
目前,青岛市产科床位紧张的状况已大有缓和。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生儿比去年同期增加2,600名,但产妇都能住上医院,基本上做到了一名产妇一张床。现在,青岛市政府和卫生部门还在努力,争取在不长的时间里,彻底解决产妇住院难的问题。
从青岛市的实践证明,只要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卫生部门努力工作,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产妇住院难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本报记者 刘关权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暑期参加社会劳动大有益处
读完你报7月29日刊登的《暑期何必非旅游不可?》一文后,我深有感触。
我是湘潭大学外语系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还可以。学校放假后,我到伯父所在的单位做零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每天工作之余,我便温习功课、看看电影、电视,真正做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短短半个月过去了,我的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
亲身经历告诉我,大学生利用暑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大有益处:
一、能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开阔眼界。
我干的是装卸活,每天随着汽车跑使我有机会亲自到那些原来只能在报上或书上看到的厂矿单位去,了解这些企业的生产情况及主要产品;每天运载不同种类的货物,使我有机会了解这些货物的性能、质量和用途。这样,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我的社会经验,而且增长了知识。
二、有助于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干装卸工是很累人的。头两天收工回来,我累得腰酸背痛,觉都睡不好。但不几天就逐渐适应了。以前,我连挑几担水都觉得肩痛,脚打颤走不稳。但现在,200斤重的东西我可以毫不畏惧地把它扛在肩上,行走自如。这是艰苦劳动给我的报酬,它锻炼了我的身体,初步培养了我不怕苦累,热爱劳动的习惯。
三、能适当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我原先干么都得摊开双手向父母要钱。现在买东西,我可以掏出自己挣来的人民币。我还准备用自己挣来的钱约好友去家乡附近的南岳衡山玩一次。我想,一定会玩得格外痛快的。
四、有助于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大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向工人、农民学习,向从事其他工作的劳动人民学习,能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我和周围的工人师傅建立了很深的情谊。他们有的还写信、写诗给我,鼓励和称赞大学生深入实际,期望我们更健康地成长为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亲爱的朋友们,旅游之道固然迷人,美丽的祖国山河能不吸引年轻人火热的爱国之心吗?然而,参加社会劳动并非下策。利用暑期深入火热的四化建设的第一线,和工农并肩战斗,这样的生活不是更充实更有益吗?有志的同学,参加一点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吧!
湖南湘潭大学外语系
胡小波
胡小波同学的来信,介绍了他充实而有意义的暑期生活。其他同学在假期接触社会中,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欢迎给我们来信来稿。
——编 者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辽宁师院毕业生曹守佳自愿到新疆工作
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应届毕业生、共青团员曹守佳坚决要求到新疆去工作,扎根天山脚下,把青春献给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曹守佳家住营口市内,按分配政策他可以要求回家乡工作。但是他不留恋城市,渴望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于是,他选择了祖国的大西北——新疆,做为自己新生活的立脚点,并为此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早在一年前,曹守佳就开始通过本系新疆籍的同学,了解天山南北的风土人情及新疆发展、建设的情况。今年6月以来,他多次向辅导员和系领导表示决心,迫切要求毕业后分配他到新疆工作。他在给党组织的申请书中写道:我做为一个党培养多年的大学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我渴望到天山脚下去扎根,为繁荣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决走到底,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止我,我会在那里找到生命的源泉!
曹守佳的行动得到院、系领导的热情支持和鼓励。他还千方百计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最近,曹守佳的姐姐代表全家给院领导写信,表示支持他到新疆。
目前,学院已经同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帮他做好赴新疆的准备工作,以实现他的美好愿望。
修进轩 刘凤煜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送歌献舞到伊宁
新疆石河子医学院学生文工团在暑假前赶排了一台反映大学生生活,歌唱民族大团结,赞颂医生护士等内容的文艺节目,暑假期间前往伊宁市的一些单位演出,受到热情欢迎和很好评价。在这次活动中,还组织同学们领略了“瓜果之乡”的自然风貌,参观了伊宁市。
新疆石河子医学院
杨胜龙


第3版()
专栏:

山西夏县青年农民业余技术学会土壤化验小组,对全县的土壤作了普查,为农民合理施肥、改良土壤提供科学数据。
新华社记者 周树铭摄


第3版()
专栏:

暑假,上海海运学院船舶驾驶专业八○级的学生在鹰逗湖上进行操艇训练。
上海海运学院 顾继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