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争取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薛春生刻苦钻研业务成为机关好管家
编者按:薛春生同志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不但把繁琐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序,而且动脑筋、想办法,带头搞革新,努力为国家节约行政经费。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每年的行政经费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加之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几乎到处存在,这就很需要一批象薛春生那样有事业心,肯钻研业务,勤奋踏实、任劳任怨的好管家。
本报讯 《山西日报》记者吕耕耘报道:不久前,山西省财政厅通报表扬汾阳县政府行政科长、共产党员薛春生,学会科学管理、节约行政经费的先进事迹。
1977年10月,薛春生担任了山西省汾阳县机关行政科科长,那年他才29岁。原来担任小车司机的薛春生,深知机关行政工作,一是事务性强,拉拉杂杂,安排不好就会丢三拉四,贻误工作;二是预见性差,光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懂技术,会管理。他担任行政科长五年多来,努力钻研行政管理工作这门新学问,并且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学习和工作上。他选读了《单位预算会计基础知识》、《建筑工程预算技术基础知识》、《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等10多本技术书籍,经过刻苦钻研,基本上掌握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知识。
薛春生工作勤奋、踏实,凡是行政管理工作上存在的漏洞,不管多大多难,他都要去实地察看,分析原因,积极解决。过去,县委、县政府机关在经费开支上是比较大手大脚的,每月每季每年几乎都超支,但总是实报实销。针对这样的问题,他翻阅《财政规章制度选编》、《工业企业管理》等书,仔细查浪费的原因,找节约的窍门,然后又去各单位、各部门验证,对财务、房产、车辆、水电、门卫、食堂、卫生、基建等八项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进一步完善的工作;同时还对会计、保管、司机、电工、锅炉工、修理工等,都建立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做到项项有要求,人人有专责。对小车耗油多、开支大的问题,他更是抓住不放,使百公里耗油量由原来的13公斤降到10.5公斤。1979年4部小车燃料及修理费开支45,815元,实行岗位责任制后,1980年只开支28,794元,1981年又降到14,830元,近两年间共节约费用48,000余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实践,薛春生取得了领导行政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他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革新,向科学要潜力,为减少经费开支、减轻国家负担开辟新的途径。
这些年,县级机关由于部门增多,动力、照明、通讯等用电方面管理不细,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1979年,全机关每月平均电费800多元。后来实行“昼停夜供”的管理制度后,电费降到650元。如何使节电工作再进一步呢?薛春生为此苦苦思索着。一天,报纸上介绍用光电管控制用电的办法引起了他很大兴趣:如果在机关的总闸上安个光电管自动控制器,不就既可解决“昼停夜供”制度带来的不便,又可大大节约用电量?他的想法得到机关电工王小利的热情赞助。他和王小利翻资料、找数据、搞试验,常常到深夜。
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劳动,一台能够根据外界光线强弱自动切断和接通电源,运行灵敏、操作方便的“光电自动控制器”制成了。正式安装后,机关每月可以节约用电4,000度,电费由原来的650元降到400元。这一项改革,每年又可节约3,000多元。后来,他又和技术人员一起,革新成功了锅炉软水器、高效节煤茶炉、太阳能洗澡间、自动化综合控制台等,使机关面貌和行政管理工作大大改观。


第3版()
专栏:

“五好家庭”活动应当持久地开展下去
本报记者述评
家庭中的事儿,诸如婆媳吵架,兄弟不和,教子不当等等,多年来被一些领导同志视为鸡毛蒜皮的琐事,认为不值得管;有时闹出事,又感到不好管,往往以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推出去了事。
家庭的事到底值不值得管?请看这样一个数字:据广西全州县15个公社的统计,去年因家庭不和造成自杀的241人(妇女168人,男子73人)。虽然并非每个地方的情况都如此严重,但因家庭纠纷而酿成不幸事件,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可以想象,在这些不幸的家庭里,生活会有多大的困难,人的精神会蒙受多大的痛苦!
家庭仍然是我国的社会细胞,肩负着多种社会职能。家庭问题处理得好坏,必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类似全州县那些家庭悲剧的发生,说明认为家庭琐事不值得管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为了巩固和发展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利于四化建设,家庭问题应当管,事实上也完全有办法管。开展“五好家庭”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社会的细胞中去,就是一种有效地解决家庭纠纷的好办法。
各地评选“五好家庭”,一般抓了这样几个问题:怎样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是否遵守法纪?家庭成员怎样对待生产劳动和工作任务?怎样教育子女,是否勤俭持家、讲究卫生、实行计划生育?办婚事丧事能否移风易俗,是否讲究文明礼貌?能否尊老爱幼、民主和睦,并做到邻里团结?
按照这五条要求去做,不仅能大大减少家庭纠纷,把许多民事甚至刑事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能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调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家和百事顺”。家庭和睦了,城镇的职工和国家工作人员,就能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农村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后,家庭是否团结和睦,对发展集体生产和搞好家庭副业,关系重大。河南省林县临淇公社“五好家庭”活动开展得好,全社劳力积极参加责任田的劳动和副业生产,1981年比1980年多卖给国家36万斤粮食,增加副业收入42万多元。“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婆媳一条心,簸箕变成聚宝盆。”千万个劳动致富的家庭,都是家和心齐、共同努力干出来的。
“五好家庭”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凡是工作做得好的地方,都出现了五多五少的新气象:尊婆爱媳的多了,遗弃老人的少了;夫妻和睦的多了,打闹离婚的少了;关心集体、积极劳动的多了,损公肥私、懒惰怠工的少了;教育子女讲文明礼貌的多了,放任不管、袒护溺爱的少了;邻里团结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这些明显的社会效果,出乎不少人的预料,使他们逐步认识到:“五好家庭”活动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形式,是把精神文明深入到社会细胞中去的基础工作,是综合治理各种社会弊病的有效良方,应当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第3版()
专栏:漫话

向探监的家长进一言
中 久
我是在监狱做管教工作的。每当看到个别领导干部坐小轿车来探视或接子女出监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子女受到法律的惩处,作为父母,本应认真检查一下自己的责任,积极配合改造机关,把子女挽救过来。
可是,有的家长缺乏自觉,到监狱来探望子女时,往往引人注目地坐着小轿车,并且带上高级食品和用品。监狱管理人员对此稍加限制,他们还很有意见。且不说他们这样做在社会上的影响不好,就是对犯罪子女的改造也很不利,因为这种行动只会使他们继续保持一种优越感,而不安心于改造。
因此,我建议这些家长还是以一个普通犯人家属的身份,前来做子女的教育工作好!


第3版()
专栏:

婴儿漂流记
八百多年前,黄河在河南黄内决口,大水滚滚而来。汤阴县岳家庄一妇人姚氏,急中生智,抱起婴儿跳入大缸中,因此得救了。
这个婴儿就是后来成为民族英雄的岳飞。
也许是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吧,前些日子,广东省英德县洪水猛涨,一位母亲刚刚分娩,洪水就闯进家中。危急之中,这位母亲将婴儿放入木盆里,随水漂流而去。婴儿被漂到浛洸公社时,被人们救上岸来。此时婴儿肚脐未干,全身发紫,奄奄一息。在公社妇联干部小叶的母亲与几位妇女的精心喂养下,婴儿救活了。
这一消息传遍了县内外,人们纷纷说:这孩子真是八十年代的“小岳飞”。
正在这时,广东省妇联、儿童福利会、托幼办捐赠的25,000元钱,3万多件新童装和群众捐送的54万多件衣服,运到了英德、清远等四县。大家七手八脚,挑了些合适的小衣服、小帽子、小袜子,盖的小毛毯,给“小岳飞”送去,把他打扮得十分逗人喜欢。
在“母亲”们的温暖怀抱里,可爱的“小岳飞”甜蜜地睡着了。
(广东省妇联供稿)


第3版()
专栏:

郑州市三十多名党员干部
发扬优良传统分房先人后己
本报讯 记者王彪报道:河南省郑州市有30多名党员干部,保持党的艰苦朴素的作风,有的在分房时先人后己,有的退出部分住房给更困难的同志。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赞扬。
去年冬季,郑州市又一批新住宅竣工,在分配这批住房时,市委领导成员带头做到先人后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仪,原来家住闹市区。这次分房时,有关部门给他分了一套离机关近、光线好的四开间新房。但他表示,自己现在住的房子还能凑合,不必再搬新房。第二天,他就主动把新房钥匙退还给管房子的同志。市房管局分给市人民检察院10套新房,检察院分房小组把一套三间50平方米的新住宅分给了副检察长李锁江。李锁江感到,不少同志比自己更困难,就叫分房小组把房子分给更急需的同志。如今,他一家仍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在市里领导同志的带动下,下面的一些负责同志,也主动让出了分给自己的新房。郑州童装厂党支部书记李永芳住房离厂远,本人年纪又大了。这次分房时,厂里决定让她搬进一套新房。李永芳想到厂里没有幼儿园,她建议把分给自己的那套新房办个幼儿室,以解除女职工的后顾之忧。郑州郊委书记白增奎一家8口人,全家住在临近马路的3间平房里,同志们都主张分给他一套新房,白增奎耐心做他老伴和儿女们的思想工作,把新楼房让给一般干部去住。在他的带动下,郊委常委杜全木、副区长曹正昆等同志也都主动把分配给自己的新宿舍让给了群众。


第3版()
专栏:

居住在大陆的台籍同胞生活安定各得其所
在国家建设中涌现大批人才
本报讯 通讯员周金益、记者穆扬报道:在共产党、人民政府和大陆人民的关怀和帮助下,现居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工作各得其所,生活安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了大批有用之材和领导骨干。
从有关方面获悉,现居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共有1.7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他们有的是革命烈士的后代,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而辗转来到大陆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在大陆出生的台湾省籍的青少年。
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中,不少人从事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医务等工作。去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是台湾省籍的著名科学家。去年成立的宪法修改委员会、全国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也有台籍知名人士参加。据不完全统计,还有两人担任大学的副校长、副院长,10多人担任研究所正副所长,20多人担任一些重要工厂厂长或总工程师,60多人担任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等。在我派驻国外的外交官员中,也有台籍同胞。最近几年,作为国家的各种代表被派出国的台胞有100多人;留学生、研究生中也有台籍青年。
三十多年以来,在台湾省籍同胞中涌现了大批有才能的领导干部。目前,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有两名台籍委员,在历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中,都有台湾省籍的代表和委员。仅五届人大就有22名常委和代表,五届政协有27名常委和委员。许多省、市、自治区和县的人代大会和政协中,也都有台湾省籍的代表和委员。有的还当选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委和政协副主席、常委。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学联、文联和体总中,也都有台籍的委员或代表。
居住在大陆的台籍同胞,一般都工作积极肯干,对祖国各方面的建设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党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仅据上海、天津、福建、吉林、云南等省、市的不完全统计,他们当中就有500多人被评为省、市和单位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范新发、康清泉、陈亨、卢嘉锡等四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第3版()
专栏:

从“文盲”到科协副主席
——记台湾省籍同胞刘水生
本报记者 刘国柱
曾经是个“文盲”的刘水生,半年前,当选为福建南平市科协副主席,有些人感到奇怪,知情人却夸赞说:“选得好!选得好!”
说台胞刘水生是“文盲”,那是指他从前不识几个汉字,连汉语也讲不好。他从小生长在台湾,父亲是汉族,母亲是高山族,家里讲的是高山族话。1946年底,他被抓兵来到大陆,当时他已经二十五岁,还没进过学校大门。解放后,他年过三十,才在人民军队里学习小学课本。经过刻苦学习,他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并且学到了一手高招:科学养猪和防治猪病。人们很早就称他作“猪仙”。
有的猪养了几年,瘦得象狗,请老刘喂养几个月,就膘肥体壮了。病猪,他能治好。不发情、难受孕的母猪,他有办法配种,还能根据母猪的体质状况控制产崽头数。因此,“猪仙”的名声传遍远近。
有人对老刘说:“学会你的养猪本领,一生一世不受穷呀!”此话不假。他以养猪为家庭副业,每年盈利都上千元。一家猪场派人送给老刘沉甸甸的大“红包”,要他出任猪场顾问。他婉言谢绝。去年初,上级请老刘出任南平市商品猪基地大横畜牧场场长,他却欣然到任。两位前任场长,先后办场三年半,亏本2.2万多元。有人劝老刘说:“你要办猪场吗?鸡场都办不好呢,还是别干吧!”他回答说:“猪场非办好不可!人民群众需要肉食嘛!”他上任一年,这家40人左右的猪场,就为国家上交活猪44.8万多斤,盈利4.6万余元。今年猪场的生产规模又有发展,科学管理水平也有提高。
福建省委书记和建阳地委书记来猪场参观,看见一头头猪膘肥体壮,问是什么缘故。有的饲养员回答:“老刘会作法术!”老刘笑道:“我没什么法术,是党的政策显神通呀!”
“党的政策显神通”。是的,在“文革”中曾一度被诬陷为“特务”的老刘,去年加入了党组织。被低价“买”走的那栋小楼房,也归还给他了。他出任场长之后,也首先落实养猪政策,发动全场职工民主制定了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狠抓快速育肥、科学养猪。


第3版()
专栏:

我们有个幸福的家阿爸、阿母:
我是你们的长子田义勇,阔别已经三十六年了。我时刻不忘都兰故乡的亲人——爷爷奶奶、阿爸阿母、妹妹和弟弟。
1946年底,我被国民党抓丁来到大陆,后来投奔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转业到地方,就一直在南平造纸厂工作。我1959年结婚成家。现在有五口人。妻子许莲英,是福建晋江人,在本厂做事。大儿子是火车司炉,二儿子是造纸工人,小女儿在厂子弟学校念书。我们吃穿不愁,有全套家具和电视机、三用机、缝纫机等。
我们在大陆的高山族同胞政治上生活上都得到了政府关心和爱护。近两年来,我们家里喜事盈门。我在厂里连续九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被选为南平市人民代表,还担任政协委员;家里新分到一套六十平方米的住房。大儿子今年“五一”作为台胞代表去北京参观学习。
阿爸阿母,你们得知这些情况,一定会为我们在大陆的幸福家庭感到欣慰,我们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实现我们全家人团聚的夙愿。
  儿子 田义勇


第3版()
专栏:

一位科技人员的心愿
——访台胞蔡海金
苏 宁
不久前,我们来到南京市人和街十七号院落,访问了中国真空学会理事、台湾省籍同胞蔡海金。
蔡海金是台湾新竹人,解放初期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现在,他担任南京电子管厂副总工程师。蔡海金很热情地将我们引进他的房间。室内干干净净,家具陈设井井有条;朝阳窗下的桌上,放着几盆名贵的花卉;靠墙的书橱里,整齐地摆着各种电子工业书籍和杂志。老蔡向我们介绍了他最近去兰州市参加中国真空学会会议的情况。他说:“我作为一个台湾省籍的科技人员,深深感到现在台胞在大陆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怀。三年前,我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被提拔为负责全厂技术工作的副总工程师。在工作中,同志们总是创造各种条件让我发挥作用。”
蔡海金很健谈,从厂里电子工业产品的生产情况,谈到我国目前电子工业的生产水平,又讲到了现在国际上电子工业发展的状况。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我是一个台湾省籍的电子工业工作者,我在祖国大陆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快十年了,亲眼看到了祖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我知道台湾的电子工业这些年来发展得比较快,有许多产品推销到国际市场,工业管理和技术上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希望能同家乡的同行们进行学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为发展我国的电子工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第3版()
专栏:

二十八省市老台胞代表欢聚北京
“五一”前后,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邀请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老年台湾同胞代表,来京学习、参观。这些台胞,有的是早年在日本统治台湾岛时期来大陆定居的,有的是五十年代初从日本等地回国的。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干部、大学教授、科技人员、小学教师、医生、演员、原工商业者、家庭妇女及退休老人。其中年纪最大的八十一岁。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正过着幸福生活。
上图:老台胞们在中山公园参观游览。
左图:老台胞参观北京工艺美术厂。
 马 星文 王力明摄(附图片)


第3版()
专栏:简讯

简讯
让台胞吃上大米
△牡丹江农管局所属农场台胞吃大米的问题,多年没解决。今年开始,局党委根据优先照顾的精神,想尽办法,将台胞口粮的30%供应大米。台胞说:我们想到的,组织上给落实了,我们没想到的,组织也给想到了。
帮助台胞盖新房
△河南光山县委的领导干部,关心台胞生活,经常到台胞家中看望。台胞张庆华、刘寿福住房困难,县委便和民政局、计委等部门,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两家解决建房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很快住上了新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