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党争光 为民谋利 为建设两个文明做贡献
湾里公社党委开展“三为”活动
本报讯 记者陈宝玉、通讯员张景东报道:辽宁省金县湾里公社党委从去年12月起,在全社党员中开展以“为民谋利”为中心的为党争光、为民谋利、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的“三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过去,湾里公社党委曾通过一些形式开展对党员的教育,但由于抓得不得力、不得法,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在去年冬季的党员轮训中,党员们联系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上街清除垃圾一事,算了一笔帐:如果每年每个党员办10件好事,全社就是6,100件,等于给全社每户办两件好事。办得多了,就会发生巨大的政治影响,党群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党的形象也就更光彩了。党员们说:为党争光,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就要从为民谋利做起,从我做起!
公社党委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把“三为”内容具体为12条,诸如党员要模范执行政策、争当生产突击手、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关心群众疾苦、扶贫帮富、移风易俗、见义勇为,等等。公社党委特别提出,今年内要为群众办好修路补桥、打井盖房、改造和新建敬老院幼儿园、春节访贫问苦等23件工作。
为了有组织、有领导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三为”活动,公社党委要求每个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个人,根据本队实际条件,制定具体规划,形成制度。从公社党委到每个党小组都建立了《“三为”活动记录簿》,从党委书记到每个党员,人人上册。把党组织和党员做的每件好事都进行登记,鼓励好的同志,督促差的同志。
目前在湾里公社,为群众做好事已经成了党员的自觉行动。从去年12月到现在,全社610名党员为群众做出的大小好事达4,000多件,其中112名党支部委员以上的党员干部,平均每人做好事10件。这些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的革命热情,党员的党性、党纪观念都得到很大增强,党风有了新的好转。原来全社30名表现不好的党员,都有了程度不同的转变,群众说这些同志现在象个党员样子了。过去,大地大队党员干部不正之风严重,多年来吃鱼不交钱,社员意见很大,党群关系紧张。“三为”活动中,党支部向群众作了深刻检查,而且认真退赔了多年不交的鱼钱。全体党员还为住在山坡上吃水有困难的40户社员打了一眼甜水井。出水那天,社员们凑钱买了鞭炮,欢天喜地地到井边庆贺。六十多岁的老社员葛彦富说:“我挑了一辈子爬坡水,这回算是到头了。党风不变,哪能有这眼井!”


第3版()
专栏:云南通讯

从小“琵琶鬼”到县人大副主任
——记景颇族女共产党员李桂英
本报通讯员 吴 酩 本报记者 嘉 旺
“我们县的人大副主任李桂英,踏踏实实,办啥事都认真,是个得人心、值得报道的好干部”。云南省陇川县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刚见面就向我们推荐说。在当地景颇族妇女中,李桂英占了几个第一:第一个女医生,第一个女党员,又第一个出席了全国党代会。这使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经历和事迹发生了兴趣。
可是,当我们登门请李桂英谈谈这一切时,她却莞尔一笑,认真地问道:“工作是大家做的,光说我干啥?”后来,请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安排了几个座谈会,才从熟悉李桂英的人那里,得到了她的一些情况。
李桂英出生几天,就被父母忍痛送给了别人。她的养母被诬为“琵琶鬼”,桂英也成了小“琵琶鬼”,全家被赶出寨子。直到解放,她们才获得抬头做人的权利。
1952年,17岁的李桂英参加了芒市疟防队。1956年6月,她被送到云南民族学院学习,7个月后又转到昆明第二卫生学校民族医士班学习。四年后,她从医士班毕业,成为景颇族的第一个“摩雅傣”(医生)。分配到陇川县后,李桂英主动要求到边远穷困的山区公社——邦瓦。三年后,才被调到县医院。
“文化大革命”的狂风刮到这个西南边陲的小县城时,医院里的一些人脱下白大褂,投身“革命”搞“静坐”去了,李桂英却照常上班。有人来动员李桂英,她反问道:“都去静坐,病人来了谁看?”一位因忍受不了“造反派”的迫害而自杀受重伤的公社干部被送到医院。一些人怕担“政治风险”,躲开了。李桂英则毫不犹豫地拿起橡皮管,用嘴为这位干部吮吸伤口的脓血,精心地清洗包扎。
1968年,县医院建立“三结合”领导班子时,群众提议李桂英担任革委会副主任。开始,李桂英说啥也不干,经再三劝说,又讲好“只干三年就下台”的条件,她才同意“上任”。没想到这一“上”,就下不来了。因为她当“官”不脱产,工作抢着干,群众更加拥护她了。护理工作忙不过来,她去顶班当护士;注射室人手紧张,她抽空去帮助打针;药房缺人,她又常跑去帮着抓药;赶上值班的医生请假,她就白天黑夜连轴转。1974年,李桂英被提拔为县卫生局副局长以后,一年中有多一半时间在乡下跑。一些偏僻山村的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李医生”的。
1977年,李桂英出席了党的十一大。1981年初,她又被选为县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名义上,她正式脱产了,可实际上并没少给群众看病,只是“门诊部”转移到了自己的家。景颇族群众与李桂英语言通,又爱她的态度好,常常在晚上或休息日、赶集天到她家去求医。李桂英总是热情接待。
“官”大了,求桂英办事的人就多了。一次,卫生系统的一个同志想通过关系把自己的家属调进医院工作。许多“环节”都打通了,就在李桂英这儿“卡了壳”。一位老领导说:
“你太认真了。接收单位的领导都点头了,你这一‘卡’,人家要骂你的。”李桂英回答说:
“医院缺的是专业人员,调进那么多非专业人员,顶啥用?公家的事不能不认真,骂就骂去吧,少不了胳膊短不了腿。”前一段,医务人员评定职称,有的老熟人想请李桂英“通融点儿”,得到的回答是:“职称是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志,不能因为资格老或是少数民族同志,就不认真考核了。”
也曾有人指责李桂英“不通人情、心眼太死”。其实,只要不违背原则,李桂英对同志可谓满腔热情。有一位曾被错划成“右派”的中年医务人员,前两年纠正后才在外地找了一位对象。李桂英积极帮助他解决爱人的工作调动问题。有的同志担心别人要提意见,李桂英说:“人家受了那么多年委屈,40多岁才成家,组织上照顾点儿是应该的。我想这个工作能做通。”
登李桂英家门的,也有主动为她帮忙的。去年,她三儿子中学毕业后在家待业。有人向李桂英提出:他们单位可以安排她儿子去工作。李桂英婉言谢绝了。没多久,又有人提出安排她儿子在医院当临时工,她还是不同意。李桂英说:“我是分管卫生部门的,可不能图这点方便,让人背后戳脊梁骨。”
李桂英年幼时生活很苦,而后又长期吃苦受累,体质较弱。近几年,岁数大了点,身体更虚弱了,血压总不正常,还有初期冠心病。因此,她曾多次提出要辞去领导职务,理由很简单:“当领导就得经常下基层,自己身体虚弱,跑起来不那么利索了,不如回医院做医务工作更实在。”话虽这么说,在没有离开领导岗位前,李桂英坚持工作、坚持学习的认真劲儿一点也没变。去年9月到今年1月,她在云南省卫生管理干部进修学院学习,因血压升高,头痛目眩,常常影响听课。临结业时,学校领导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决定免予业务考试。李桂英却非要参加考试。结果,这位年近半百的老学员,参加四门业务课的考试,取得了平均98.5分的好成绩。从进修学院回来后,桂英又带病翻山越岭下坝子,到各个卫生所认真地检查指导工作了。


第3版()
专栏:

驻乌盟某炮兵团认真检查群众纪律
本报讯 姜可起报道:“八·一”建军节前夕,驻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某炮兵团,对部队进行拥政爱民和执行群众纪律的检查,从大局出发,解决军民关系中的一些矛盾,进一步加强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这个团驻地附近居住着蒙古、满、回等少数民族群众。团党委经常对干部战士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大力为群众办好事,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爱戴。在军民关系比较融洽的情况下,他们坚持高姿态,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检查存在的问题。他们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特别重视,强调不能与民争利。检查中,发现有些单位多征了生产队的土地,就要求及时退还、退够。以前,这个团就作出了严禁单位和个人抢购套购国家专供少数民族商品的规定。这次检查,他们又重申这个规定。
这个团有一个专业兵训练队在土默特左旗此老公社驻训,当地出产黄金。人民群众把淘金作为一项大的经济收入,每到夏季,大小河川淘金的人络绎不绝。有些群众出于关心,劝部队利用休息时间去淘金。团里了解到这里已按生产队居住范围划分给社员淘金的情况后,就及时向训练队作出规定,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令。这次纪律检查中,部队专门派人对这方面进行检查。各族群众赞扬他们:解放军身在“金山”,秋毫无犯。


第3版()
专栏:漫话

“方块”与“鹅卵石”
张铭清
“哼,此人真是个‘方块’!”某地区商业局长坚持原则,狠堵后门,因而得此雅号。
方块,方方正正,棱角分明,不管从哪一面看,它总是一副面孔。一个干部倘若因为忠于职守而被人称作“方块”,我以为大可感到光荣。
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在我们的干部中既有众多的“方块”,也不乏“鹅卵石”。后者在个人利益的漩涡里打转,逐渐磨掉了棱角,变得八面光溜,又圆又滑:原则也能“灵活”,甚至可作交易,私情可以枉法,直至渎职犯罪。自然,有些人对这种“鹅卵石”爱不释手,夸他们“有人缘”、“能干”。但是,他们这种“人缘”是以牺牲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因此危害不浅。一些地方和部门,党风所以迟迟难以端正,往往与“鹅卵石”混迹其间有关。
在涉及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原则问题面前,是取“方块”的原则性,还是学“鹅卵石”的圆滑性,很值得一些人三思。


第3版()
专栏:

雁北地区落实优抚政策
热情关心复员军人
本报讯 通讯员陈金魁、李维湘,记者涂国之报道:山西省雁北地区认真落实优抚政策,满腔热情地关怀家居农村的复员军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这个地区从地、县到公社都成立了复员军人安置小组,各级领导认真了解他们的困难,凡能解决的,就抓紧给以解决。有些军人刚退伍回乡,缺少农具和生活必需品,当地政府就拨出一笔专款,为他们添置农具和生活用具。有的住房困难,就调剂出一批木材、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为他们创造盖房或修缮房屋的条件。对有伤残的复员军人,在分配承包农活时,尽量照顾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劳动部门向农村招工时,凡超期服役的、有技术专长或有实际困难的复员军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此外,这个地区的民政、妇联和社队干部,还热情关心复员军人的恋爱、婚姻问题,热心给他们当“红娘”,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在政府的关怀下,全区去年复员的二千四百多名战士,已有一千八百多人找上了对象或结了婚。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灯红酒绿的背后
台北市闹区,霓虹灯光闪耀,大小汽车川流不息。然而在这花花绿绿的背后,广大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特别是一些贫民家庭又是怎样的呢?
台湾报刊认为,台湾贫富悬殊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达官要员、豪门巨户,“每年所得几千万、几亿
(台币,下同)”,而“晨昏卖命的劳工,一年不过5万左右的微薄薪水”,两者收入之间悬殊差距,“竟然不是五倍十倍,而是以两百倍两千倍来计算”。富户“养狗成风”,每进口一只“舶来名犬”动辄50万元、100万元以至300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劳工全年工资的10倍、20倍以至60倍。同一个台北市,东边是“富贵区”,“大厦连云”,“歌台舞榭”,“觥筹交错”;西边却是“贫民区”,“矮小的房屋”,“脏乱的环境”,人们“捉襟见肘”,“几无立锥”。全市近60%的财富操纵在占人口2.6‰的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则“缺房少屋”、“苦不堪言”。根据台湾的住宅普查资料,1980年全省闲置的空屋达45.4万多个单位,而台北市却有60万市民没有自己的住宅,其中“约有12,000多户贫民居住在矮小、简陋的违章建宅中”。
当局为招徕外国资本,竭力宣扬“台湾具有世界上最优良的劳工素质”。诚然,台湾同胞是勤劳的。但是,这种“优良的劳工素质”的现实含义是什么呢?那就是:劳动时间长,童工、女工多,劳保福利差,工伤事故多。尽管工人的货币工资有所增加,电视机等一般家用电器日趋普及,一座座新的高楼大厦耸立云霄,但却掩盖不了广大劳动人民实际生活的相对低下。
许多工厂为了减少雇工人数,降低成本,有时加夜班五、六小时以上,老板给的还是原工资。工人怕得罪老板被解雇,只好忍受。目前除“加工出口区”外,一般工人都是两周休假一天,“许多固定假日”工人无份。至于拖欠工资、强迫以产品折发工资的事更是时有发生。仅台北市1981年第四季度就拖欠工人工资680余万元。
女工、童工在各行业中占很大比重。女工约占三分之一,“加工出口区”高达80%以上。她们的工资,一般低于男工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童工工资比女工更低,“一般只有成年人的一半”。台湾现有童工约二、三十万人,“他们的年龄大多十四、五岁,个别还有12岁的,但却要在尘埃飞扬、高速运转的机器旁,穿梭一样地紧张工作。不仅白天要干八小时,晚上还要上夜班。”
劳动者的税捐负担一年比一年沉重。1971年平均每人负担合73美元,1981年增至500多美元,十年内增加近七倍。过去每100元所得需交税17元,现在已提高到24元,增幅达41%。在各种税负中,所得税增加率是最高的,而这种负担又大多落在靠薪金过活的阶层和低所得家庭身上。所得税按当局规定的比例征收,所得多征收的比例小,所得少征收的比例反而大,人们往往要把工薪所得的四分之一以上交付捐税。台湾报纸评论说:个人所得税,实际上已变成“中小所得税,而非富人税”。 (大 业)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经济研究所发表的经济景气测验月报指出
台湾经济更加恶化 厂商信心极度低落
本报讯 台湾《经济日报》7月3日刊登一则消息,题为《前月景气再形恶化,台湾经济研究所发表月报展望未来,下半年将更低迷》,摘要如下:
据台湾经济研究所发表的经济景气测验月报,今年5月景气再形恶化,营业气候测验点数再自4月份的80.03%降至75.46%,显示厂商信心更见危机,预期未来半年的景气展望更见低迷,景气走势将再破低限。
台湾经济研究所指出,5月份国内(按:指台湾省)经济景气再创下低纪录。在各调查的经济变数中,除了价格、利润续见严重下降外,生产亦重见降势,新进订单量也再度明显减少,订单存量严重不足,存货积压仍重。
未来展望,下3个月内,产销齐见续挫,成本涨势仍续缓和,但产品价格跌势仍持续中。
台湾经研所表示,目前等待国际景气复苏之说仍甚嚣尘上,加上“自由化”论调波涛汹涌,经济因素烦复百倍,指标波动易致迷乱,政策乃欲伸又止难免摇摆,致厂商经营环境与条件平添无数内在与外来的不确定性,信心极度低落。
在此之际,复苏之道,唯有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消除制度机能、决策心态、预测能力上的种种不确定性,重建信心。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最大家用电器公司停业
本报讯 台湾利泰电器公司最近暂停营业。据报道,利泰电器公司是台湾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品经销商,经销的产品都是台湾名牌货,营业额一向居同业首位。
据有关人士指出,“利泰公司暂停营业,显示岛内家电业不景气的表面化”,“更显示岛内市场秩序的破坏”。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甘蔗的新品种
台湾糖业研究所所长石守钊,1970年接任所长后,组织了“甘蔗研究小组”,联合有关专家,对甘蔗品种进行研究。目前他们已研究成功5项新品种,其中前4项(ROC1—4)成果显著。这些新品种除具有甘蔗各种特性外,并可适应某种土壤季节的种植,其中以ROC第一号最优良。这种品种是1970年选育而成的,是一种含糖量高、早熟,适于推广的新品种,经过试验表明,产蔗量、产糖量均高于目前栽培最多的F160,秋植产糖量平均可增产17%至38%,春植产糖量平均可增产24%至54%,宿根产糖量平均可增产15%至61%,比其他品种甘蔗早熟半个月至一个月。这种品种的甘蔗可种植在有灌溉条件的砂壤土、粉质壤土、粘壤及轻盐分地蔗园的秋植、晚秋植、春植及宿根栽培。抗病能力强,生长中耐肥、耐水。
其他新品种,第二号适合于中等以下地力的砂土、砂壤土栽培。第三号适于西海岸季节风大、盐分较重、排水不良的中等地力的砂壤土及壤土栽培。
石守钊60岁,江苏省溧阳县人,是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植物遗传生理学博士。 (伊 文)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不用外科手术移植山羊胚
台大农学院家畜医院外科主任林安仲教授经过八年研究,最近不用外科手术移植山羊胚成功,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林安仲教授将优良母羊利用内分泌促其排卵,以同种优良的公羊交配,使之受精,初期的受精卵称为胚,将胚取出注入经济价值不高的其他母羊身上,产生出许多优良品种的羊。
在这以前,不用外科手术移植山羊胚,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林安仲教授把这项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五十岁的林教授还将做牛的胚移植试验。 (靳 夷)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山胞生活贫困
本报讯 台湾居住在平地的高山族同胞大部分依靠耕作过活,因耕地面积过于狭小,资金和技术缺乏,生产不敷成本,因而大部分平地山胞生活都很贫苦。台湾省议员庄金生要求有关当局设法改善平地山胞生活。


第3版()
专栏:

北京部队总医院小儿科主任、“雷锋式的干部”李淑英,利用公休日到北京站母子候车室,为候车儿童检查身体。
贾国富摄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五步一跪
在竞选瑞芳镇(基隆市附近)镇民代表中,王进禄向妈祖神像许愿,当选后将以特别仪式表达心愿。结果他领先两票当选。王和他的助手从瑞慈宫山脚下,三步一拜,五步一跪,到庙里向妈祖神像还愿,路程800米,历时40分钟,很多民众围观。图左为王进禄。
(原载《联合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