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发展商品生产 繁荣农村经济
——胶东半岛印象记
本报记者 商 恺 张平力
胶东半岛位于山东省的最东端。从地图上看,它活象一只骆驼的头,伸进了浩瀚的黄海和渤海之间。这里风光优美,气候宜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初夏时节,记者访问了胶东。从城镇到农村,从山区到平原,从内陆到海边,只见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蓬勃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加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齐头并举,到处是一片繁忙兴旺景象。胶东人民走过了曲折的历程,终于踏上了一条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早在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这里曾是多种经营比较发达的地区。后来单一经营粮食,特别是十年动乱时期,更把粮食生产强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视多种经营为资本主义,把现金收入看做洪水猛兽。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宁要一斤粮,不要百元钱”的荒诞口号。从此,多种经营被扼杀了。八百万农民,一年到头被捆在有限的土地上种粮食。胆子大的社队,虽然可以偷偷地找点现金收入,但也无济于事。结果,粮食上去了,一度达到全区平均亩产千斤的最高纪录;但是,粮食产量越高,生产成本越大,农民的收入也越低,到处出现了“高产穷队”的怪现象。左倾思潮发展到登峰造极的1976年,胶东半岛的农村经济已陷入萎缩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象春风化雨,滋润了胶东大地,人们逐步从左倾思潮中解放出来,开始认识到发展多种经营是致富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萌发了生机。但是,人们的余悸未消,还不敢放开手脚去干。直到1981年国务院关于《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通知下达以后,人们才真正从单一经营的小圈子里跳了出来,整个半岛出现了大搞多种经营的热潮。社社、队队、人人,你追我赶,千方百计寻求致富门路。
把根扎在自己的土地上
经历了长期饥饿的人,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从穷日子中生活过来的人,总想一脚踢出个金元宝。同样,刚从单一经营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在选择多种经营项目方面,也产生了嫌小贪大的思想,一心想办大工厂,发大财。在以蓬莱仙阁著名的蓬莱县,有个草店大队,投资60万元,办了个染线厂,为城市大工业加工,一时尚有利可图,于是附近的南王绪和下猪泮两个大队,也相继办了染线厂,由于同行多,来料加工减少,谁也吃不饱。莱阳县有个汪各庄大队,盲目办了钢球厂和皮毛加工厂,也因无原料无销路停了产,大批资金压在那里。象这样的例子,在当时数不胜数。
许多社队在发展多种经营的过程中,走了弯路,碰了钉子,逐渐懂得了发展多种经营必须立足于本地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牟平县涝夼大队的山坡前,党支部书记张培清,向我们谈起了他的体会。他说,选择多种经营项目,不要搞无米之炊,一定要量力而行,既能上得去,又能下得来,把根子扎在自己的土地上,从小处近处做起。涝夼大队座落在昆嵛山下一条山沟里,1978年以前还是个有名的穷队,每年除了生产一点粮食以外,没有什么副业收入,人均分配一直只有七八十元。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开展多种经营呢?张培清说,村内有劳力,山上有石头,他们便从采石头卖石料着手积累资金。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建立起电器修配厂、小药厂、饮料厂、奶牛奶羊和长毛兔饲养场,以及社员养羊、养兔、养鸡、绣花、编织等家庭副业。为了扎下长远的富根,他们又用工副业收入,绿化荒山,培植果园。张培清说,这叫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互相促进。涝夼大队的多种经营收入,就象滚雪球一样,从小滚起,越滚越大,由穷变富了。1981年人均分配一跃而达到400元,比1978年以前增长了4倍半。
象涝夼大队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胶东半岛还遇到了很多。栖霞县有个桃村大队,他们发展多种经营的体会是“以多取胜”。就是项目不嫌小,品种不嫌杂,利润不嫌薄,七抓八拿,积少成多。他们首先从理发、修理、采石头、跑运输等项目抓起。开始的时候,有人讽刺说:“桃村满锅稀粥没有一个大点的豆。”但是桃村的干部和群众却不以为然,他们说,这是从实际出发,能小则小,能大则大,芝麻西瓜一齐抓,才能四方招财,八方进宝。果然,不出三年,桃村大队随着资金的积累,陆续办起了面粉厂、挂面厂、建筑队、饭馆、商店以及绣花、编织等50多个大小项目。接着,经过调查研究,在确保原料和销路的基础上,又投资10万元,建了一座玻璃厂,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年收回了80%的投资金额。
农林牧副渔全面铺开
胶东半岛的多种经营,到1981年末,经营范围之广,投入劳力之多,发展速度之快,经济效益之高,已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种植业已全面铺开,在不影响粮油生产的前提下,许多社队拨出了一些山脚、村头、沟边地,包给专业组、专业户、专业人,扩种了瓜菜、烟、麻、药材等经济作物,并利用坑塘、海湾发展芦苇,利用山坡、丘陵栽植果树和葡萄。养殖业也有了新的突破,在平原丘陵地带由单一饲养猪羊,发展到养蜂、养蚕、养奶牛、奶羊、水貂和长毛兔;在海边,由单一捕捞发展到捕养并举,由养殖海带发展到养殖贝类、海参和对虾;由海水养殖发展到淡水养殖。由于全区地少人多,有大量剩余劳力,因此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很快,全区参加抽纱、绣花、草编的从业人员,已达到90万人,年总收入两亿元以上,他们多数是妇女和半劳力,分散在千家万户。我们所到之处,都看到年轻的姑娘们在飞针走线,她们凭着两只手、一根针或一把草,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既增加收入,又满足外贸出口的需要。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提高,建筑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在许多县里,凡是有条件的公社都成立了建筑公司,一些较大的生产队都成立了建筑队,专门承包城乡建筑,他们施工快,造价低,很受群众欢迎。我们在旅途中看到那一片片、一排排青石白墙红瓦的社员新住宅,大都是出于这些建筑队之手。建筑业的兴起,是一业带多业,采石队、运沙队、砖瓦窑、石灰窑、混凝土构件厂、钢门钢窗制造厂,也都相继上马。
加工业应运而生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除了用极少部分满足自身需要以外,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于是加工业应运而生。我们曾专程访问了胶东半岛最东端的龙须岛公社。这个公社三面临海,以捕捞和养殖为主。他们每年除向国家交售产品外,还有自留鱼虾1,000万斤。过去他们只知道捕鱼卖鱼,许多小鱼小虾、碎鱼烂虾,都当做肥料处理了,浪费大,收入低。近两年来,他们自建了罐头厂和鱼粉厂,把小鱼做成五香鱼罐头,很受市场欢迎,可以增值几倍。把碎杂鱼虾加工成鱼粉销售,每吨价值由80元增加到230元,增值1.8倍。我们曾到昆嵛山区访问,这里山高林密,牧草丰美,近几年来奶山羊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每天大量的鲜羊奶无法销售,任其腐败变质。文登县发现了这个问题,动员社队集资,县里帮助,就地兴办了乳制品厂,每天就地收购鲜奶,就地加工成各种奶制品,运销外地,既促进了奶山羊的继续发展,又不同程度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他们说,“没有奶山羊就没有乳品厂,没有乳品厂也没有奶山羊。”一语道破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目前,在胶东半岛,各种各样的加工厂正在蓬勃兴起,象面粉加工厂、粉丝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海带加工厂、羊毛衫厂、木器加工厂、皮毛加工厂、果品加工厂、小酒厂、小药厂、小纸厂,到处都是。由此看来,对农林牧副渔产品,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农工商、林工商、牧工商、渔工商综合经营,是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来看,胶东半岛农村经济的薄弱环节,是产品的流通渠道不够畅通,有些地方的有些产品出现了滞销和积压的苗头。这固然和经营上的某些盲目性有关,但是主要的还是农村商业工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烟台地委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正在号召普遍发展队办商业,健全商业网点,疏通流通渠道。目前,全区队办商业已发展到5,000多处,占全部生产大队的50%以上。
在发展多种经营的过程中,由文登县首先出现、并在全区普遍推广的专业承包,联产到劳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对调动集体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多种经营的迅速发展,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全区从事多种经营的劳力,已占农村总劳力的50%,多种经营的收入,已占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有许多社队达到了70%—80%。现在可以预见,今后随着生产责任制的逐步落实和完善,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还将有大批劳力和半劳力陆续从农田里节省下来,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及时地把他们组织到多种经营中来,不仅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之必需,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的主要出路。
烟台地委书记王济夫同志对记者说,目前全地区多种经营已初见规模,但是还有很大的潜力,大量的自然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前景是广阔的。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我们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思想,改进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方法,彻底打破过去领导农村工作的旧观点、旧框框、旧习惯,学会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本领。否则,将无法适应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第2版()
专栏:

保护稀有树种和珍禽异兽
湖南设立十八个自然资源保护区
本报讯 记者龙文明报道:湖南省今年上半年正式设立了18个自然资源保护区,保护稀有树种和珍禽异兽。
湖南属中亚热带地区,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残留下许多古老稀有树种和一些珍禽异兽。如位于桑植县西北边境的八大公山和天平山,有一大片原始次生林,蕴藏着3,000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利用价值的达2,000多种,仅树种资源就有110个科,345属,910多种,其中120多种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古老残遗树种。中国鸽子树、连香树、香果树、艮鹊树、铁杉、黄杉、水青树、伯乐树等50多个树种被列为世界树种的珍品。因此,这里被称为“活化石标本园”和“天然植物园”。伴随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中栖息着极为珍贵的黄腹角雉(当地叫背水鸡)和华南虎、娃娃鱼等。在新宁县紫云万丰山新近发现的银杉,被誉为“林中熊猫”,专家确定为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珍贵稀有树种,是我国继水杉之后发现的第二个活化石植物标本。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一些古老残遗树种和珍禽异兽,正面临被灭绝的危险。
湖南省人民政府于4月上旬决定,正式设立桑植县八大公山、宁远县九嶷山等18个自然资源保护区,总面积为400多万亩。列为保护的植物有银杉、珙桐等75种,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金丝猴等41种。目前,省林业厅已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各自然保护区也相继成立管理站。为了使这项工作迅速开展起来,省林业厅从自己的经费内支出了部分保护费。
省政府规定,已划定的上述自然保护区,严禁采伐、狩猎、垦殖、放牧、挖药、采矿石,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保护珍贵动物、植物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违者,按有关规定给予罚款、拘留等处分,对破坏资源,造成重大损失者,将依法惩处。


第2版()
专栏:

改革传统习惯 实行科学养蚕
英山县推广桑蚕分级连养新技术
本报讯 通讯员段仲谋、记者王楚报道:近年来,湖北省英山县在省农科院协助下,改革蚕作传统习惯,把过去一年只养4次蚕改为“7次分级连养”,大大提高了蚕茧产量,并为长江流域桑蚕生产提供了新经验。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南脉,全年无霜期245天,是个栽桑养蚕的好地方。这里传统的养蚕习惯是,在头季蚕结茧以后才开始饲养第二季蚕,全年只能饲养4次;蚕茧总产才四五万斤。近几年来,这个县在省农科院的直接帮助下,在科学养蚕上下功夫,首先在金铺公社四顾墩大队桑场进行“分级连养”的蚕作制度改革,获得成功。这种分级养育,流水作业,使全年养蚕连续化,养蚕次数可增至7次。社员们把这一蚕作制度归纳为:“首养谷雨后,末养霜降前;中间养蚕长流水,批次衔接紧相连;桑园不断叶,室中不断蚕”。
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桑蚕“分级连养”有以下几条好处:
一是提高了山地桑园的亩产茧量。采取分批养蚕,分批采叶,既避免了过去那种“春蚕一扫光,夏蚕闹叶荒,秋蚕强采叶,晚秋象打霜”的情况,又避免了由于养蚕批次间隔时间过长,造成桑叶老化的现象,充分发挥了每亩桑叶的增产潜力。
二是缓和了劳力矛盾,提高了每个劳力年产茧量。金铺公社扁石大队桑场,1979年常规养蚕时,全场32个劳力平均每人产茧169斤。1981年分级连养后只有20个劳力,人均产茧319斤,提高了89.2%。
三是增加了养蚕收入。金铺公社四顾墩大队实行分级连养3年来,蚕茧总产增长106%,养蚕收入也随之相应增加。
四是减少病害感染,提高蚕室蚕具利用率。
现在,“分级连养”的蚕作制度,已在英山县的64个点上推广。去年全县蚕茧总量已达175万多斤,相当于1970年产量的35倍。今年春茧又获丰收,比去年春茧增产近20%。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社会主义最可信
社员于永章拣到三头牛,想尽办法送还失主
辽宁省抚顺县拉古公社拉古大队四队社员于永章,今年3月底放牛时拣到两头大牛、一头牛崽。他问遍了临近的队、户,都说没有丢失牛。为了把牛归还失主,他请人写了封信,寄给电台和报社。6月16日,抚顺电台播出这条消息,失主——沈阳市东陵区祝家公社佟家峪大队社员白云成老汉听到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白云成今年60多岁。牛跑失后,他找了一个半月,花了80元路费,跑了上百里路、上百个村子,都没有找到。由于找牛心切,他甚至跑到三个地方去算命,花了几元钱。“算命先生”告诉他:根据你的年龄,丢牛的时辰,牛是不能找到了,你今年是破财命,死了心吧。现在白云成听到牛被人拣到并且找寻失主的消息,怎能不喜出望外呢?
白云成骑车赶到于永章家。一进院,就看到院内拴着的三头牛正是自己的牛,膘肥,毛亮。他激动地说:“太感谢于老弟了!社会主义好啊!以后不能迷信了。”
关士平
这件事,生动地反映了今日农村里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社员于永章拣到牛,不据为己有,想尽办法送还失主,表现了他的好思想、好风格。社员白云成的三头牛失而复得,通过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封建迷信不可信,社会主义最可信,从中受到一次生动的唯物史观的教育。
现在农村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着封建迷信活动,我们要善于运用经常可以看到的这类新人新事,对群众进行教育,帮助少数还在受迷信活动之害的农民,逐步从封建蒙昧中解放出来。(附图片)
于永章把三头牛交还失主。


第2版()
专栏:

为剩余劳力和资金找出路
乐罗公社鼓励农民实行新的经济联合
本报讯 通讯员李慎才、陈冠廷报道:海南岛乐东县乐罗公社党委针对农村剩余劳力多、社员资金出路少的问题,鼓励大家组织新的经济联合,发展工副业。1981年,全社总收入和社员人均收入比1979年翻了一番,今年又有发展。
乐罗公社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出现了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大批劳动力从稻田生产中解放出来,剩余劳力达到50%;另一个是社员手头有余钱,迫切需要寻找出路。公社党委便支持社员群众自筹资金,自愿结合,组织各种新的经济联合体,广开门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现在,全社已有130多户人家组织起14个初具规模的、长期性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和经济作物场。另外,有2,450人组成了40多个季节性和短期性的经济联合组织。
这个公社的群众有种菜的传统,在当地被称为“蔬菜之乡”。可是,过去社员种出来的蔬菜,只有少量名贵品种供外贸出口,大量产品只能投向当地市场,常常出现积压霉烂现象。近两年,在保证外贸出口和满足当地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公社发动群众运销外地。单家独户搞不了的,由公社组织人收购运销,这就解除了社员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蔬菜生产。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年年盈利的东湖渔场
湖南省湘阴县国营东湖渔场,建于1960年,原来是一片杂草丛生、钉螺密布的荒湖汊,现已建成为一个以渔为主、多种经营发达的渔场。他们不仅养好鱼,还建了湘粉(细粉丝)加工厂、养猪场等副业设施,大搞综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二十年来,他们共向国家上交鲜鱼75,723担,肥猪4,300多头,还有大量其他副产品,总产值达10,513万元,盈利237多万元,成为我国水产战线上年年盈利的先进渔场。本报通讯员 徐英杰 本报记者 田永有报道并摄影
渔场按照一定季节起捕鲜鱼,既促进了生产,又向市场均衡地提供鲜鱼。
渔场湘粉加工厂的工人,正在晾晒湘粉。
“鱼要长得好,全凭种鱼壮”。渔场水产科研队的同志在选体壮、性腺成熟的鱼作种鱼。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引来益鸟卫森林
——记林业技师梁玉琴
本报记者 刘忻欣
梁玉琴是辽宁省本溪市郊区林场林业技师,他多年研究引鸟治虫,使林场万亩松林十八年没有发生虫灾。不久前,记者怀着浓厚的兴趣访问了他。
林木参天的郊区林场,青松苍翠,百鸟鸣啭。我们在山林中边走边谈,不时看到一些高大的油松、落叶松树干上,挂着大小不一的油毡纸或木制的人工鸟巢,一些鸟已经住了进去。梁玉琴告诉我说,招引益鸟首先要根据鸟的体型大小来设计制作各种鸟巢,挂巢的位置要适合各种鸟的生活习性。椋鸟喜欢在临近开阔地的林缘地段做巢,沼泽山雀喜欢在河泽附近,大山雀则喜欢在灌木较多的地带。挂巢时还要考虑巢间距离,每一种鸟都有一定的捕食势力范围。例如,啄木鸟的巢距一般在200至300米,在这范围内只能有一对啄木鸟,否则就要打架,直至强者把弱者赶走为止。
林场熟悉梁玉琴的人都说,他是个有毅力、真正干事业的人。他1956年从部队转业到林场时,正逢林场闹虫灾,使用大量杀虫药剂也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害虫。眼见成片成片的松林针叶被吃光,他非常痛心,立志研究引鸟治虫。从那时起,他开始自学有关动植物学的课程,攻读了森林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鸟兽学、昆虫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等许多中外书籍,为研究引鸟治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摸清鸟的生活习性,他不辞辛苦,长年累月地在森林里观察。1979年夏的一天,他正观察一窝白眉翁,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很有触电危险,可他不肯退避,坚持观察到天黑。为了弄清一些夜间活动的鸟类育雏的情形,他常常一个人在黑森森的山林里,从天黑一直守到天亮,眼睛看不清,就用耳朵听,根据亲鸟唤雏的声音判断采食次数。年复一年,他先后观察了上百窝鸟,基本掌握了本地30多种常见鸟的生活习性。现在,他可以根据鸟飞行的高低、快慢和姿态辨别出几十种鸟,还可以从黄鹂、杜鹃、大山雀、白眉翁等鸟的叫声中,分辨出它们是在求食、求偶、呼伴,或者是在欢乐、恐惧、示威。
在林场管理部门和同志们的支持下,他逐步解决了人工巢箱的制作和设巢的时间、巢位、密度及管理等技术问题。从1964年初开始,林场先后挂了一万多个鸟巢招引了几千窝鸟,使森林害虫逐年下降。目前,松毛虫已由挂巢前的每株35只,下降到0.003只,有效地控制了虫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