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户户种责任山 人人有自留山
望仙公社实行林业“三定”后,保护了森林,发展了林业
本报讯 江西乐安县望仙公社实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刹住了乱砍滥伐歪风,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发展了林业。
这个公社地处丘陵山区,土地总面积15.2万多亩,其中山林12万多亩。去年6月开展林业“三定”以来,明确了山林权属,解决了山林纠纷;因地制宜地划定了自留山;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对用材林、经济林、竹林、残次林、荒山,分别实行不同形式的责任承包,确定了林副产品收益分成和奖罚制度。林业“三定”,有效地调动了社员群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基本制止了乱砍滥伐的歪风。过去,山林权属不清,经营管理责任不明,乱砍滥伐林木成风,干部管不了,社员管不着。全社9个锯板厂,16个砖瓦窑,天天“吃”木头;200多个外流人员在山上砍木头,森林资源受到很大破坏。林业“三定”后,锯板厂已减少到2个,砖瓦窑11个,窑场大都改烧枝丫柴,社员烧柴也只在指定山场砍小柴,森林砍伐量大大减少。有一次,山湾一个大队干部征得对方干部同意,带着拖拉机到东炉大队山上砍柴,被社员发现,这位社员劝阻说:这片山属我管护,没有砍伐证,那个人同意都不行。结果这个干部只好空车回去。还有一次,山湾大队一、二队的六个社员挖了队有队管的竹笋,被捉住,按“乡规民约”,被罚款39元6角。这件事,不仅教育了挖笋者本人,还教育了其他社员。
过去管山护林无制度,有制度的也流于形式。实行“三定”后,公社对大队、生产队的权、责、利作了明确规定,大队还成立了专业护林小组,生产队订了“护林公约”,对破坏森林的行为,规定了处理办法;公社林管站和产材大队签订了国家计划木竹砍伐合同,对社员自用材也规定了审批手续。公社还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就进一步增强了社员管山护林的责任心,促进了封山育林、残次林的改造。
据不完全统计,全社封山5万多亩。封山后,不论是谁乱砍树木、乱摘茶籽,都要受到处罚。过去山林失火,很少有人过问。现在实行了责任山,一旦火烧山,人人心急如焚。今年4月15日傍晚,肖坊大队的山林起火,正在家吃饭的干部社员连忙放下碗筷,跑到山场,很快把火扑灭了。
社员分到了责任山、自留山,得到了实惠,营林造林的积极性高涨。“三定”以来,全社抚育杉、茶林1万余亩,造林1,300亩,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坪上大队共修山7,700余亩。山湾大队入春以来,社员已在责任山、自留山上栽种各种树木4.2万余株。这个公社山多田少,过去重田轻山,剩余劳力没有用武之地。林业“三定”后,人人分了自留山,户户都有责任山,山地面积大,要做的事情多得很,加上去年营林政策兑现了,社员尝到了林业生产的甜头,感到山有靠头,人有奔头,于是户户都是忙了田里忙山上。
(江西省农林垦殖厅调查组)


第2版()
专栏:

带领社员勤劳致富共同致富
湖南表扬一批积极领导群众致富的大队和大队支书
本报讯 通讯员刘笃庆、吴天保、杨友根报道:7月初,湖南省召开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代表大会。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富裕农村成绩卓著的58个农村生产大队、53名大队党支部书记,分别授予省先进集体和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这次获得省先进集体称号的农村生产大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坚强的党支部带领社员群众勤劳致富,共同致富。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的大队党支部书记,都是农业第一线精通农活,善于经营,廉洁奉公,会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带头人。湘乡县山枣公社水东大队,人均耕地1.6亩,过去由于“左”的影响,耕地较多的优势没有发挥,二十多年粮食亩产一直在七八百斤左右徘徊,是个“拿着肥肉啃骨头,端着金碗讨饭吃”的穷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队党支部认真落实政策,给过去因生产搞得好、经济收入多而挨批斗、甚至被戴上资本主义分子帽子的32名干部社员平了反,发挥了他们会经营和懂技术的专长;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一面抓紧粮食生产,一面发展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和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把占耕地面积44.5%的青夹泥田和冷浸湾泥田,加以改造,种上了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责任制;支持社员发展家庭副业。这个队很快就成了全县收入多、贡献大的先进大队。1981年,农业总收入38万元,比1978年增长八成多,人均向国家交售粮食721斤、棉花95.6斤、猪肉100斤,社员人均分配347元,比1978年增长近3倍,社员家庭副业收入人均120元左右。


第2版()
专栏:

龙江县扩大人工种草面积
本报讯 通讯员赵铁胜报道:黑龙江省龙江县为发掘土地潜力,大量投资种草,今年又扩大人工种草面积4.5万亩。全县近三年来人工种草总面积达11.8万多亩。所有人工草原普遍落实生产责任制,每亩产草三五百斤,相当于比较退化的天然草原每亩产草量的8至10倍。
开展人工种草,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有些干部群众认为种草成本高,见效不快。为解决认识问题,县畜牧科总结了靠山种羊场种万亩饲草,养羊4,000多只的经验,又推广了哈拉海公社巨宝大队人工种草三年、扭转了缺草局面的经验。通过宣传教育,全县人工种草陆续展开。从1979年起,国家投给种草生产队草籽6.7万斤,投放流动资金15万元。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养鱼要“种”水
杨传春
“水是青苗鱼是籽。”这句谚语说的是鱼水关系:苗好籽饱满,水肥鱼儿壮。现在,全国淡水养鱼的水面,已接近可放养水面的三分之二,可惜收“籽”太少,平均每亩水面产鱼只有40斤。原因何在?主要是不少地方只注意养鱼,不重视“种”水,没有把水体的养殖和种植业都开发起来。
水体应该是各种生物(动物和植物)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自然生态平衡体。鱼类需要到生有菱、藕、芦苇、蒲草等水生作物的地方栖息、觅食和产卵,水生作物需要鱼类帮助吃除杂草、害虫。按照生物学上“食物链”的说法,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小鱼小虾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类吃小鱼小虾,相邻两级间的消耗量比为1∶10,即一斤浮游动物,需要消耗十斤浮游植物,一斤鱼虾,需要消耗十斤浮游动物,一斤肉食性鱼类,又要消耗十斤鱼虾,这样,生产一斤肉食性鱼类,就需要消耗上千斤浮游植物。养鱼不“种”水,水清见底,浮游植物太少,鱼儿缺少食物,怎么能多生产呢?
养鱼又“种”水,鱼儿可以长得快长得肥,水生作物也会大有收获。江苏省宝应县金湖渔业大队,已经尝到了这样做的甜头。这个大队1978年前的鱼产量,只有38万多斤。1979年开始,他们在浅滩更新和栽种蒿草、芦苇、蒲草1,700多亩,在中等水位种芡实1,500多亩,在水面养鹅鸭,在深水养鱼,大大改善了鱼类的生活条件。结果,同样是8,000多亩水面,1980年以来,每年能收获鱼70万斤左右,比1978年前增长80%,还能收获苇、蒲、蒿草9,000多万斤,芡实23万多斤,因此增加收入32万多元。
我国有3亿亩水面。目前,大约16亩水面的产值才抵得上一亩农田收入。要提高水面的利用水平,就需要把养鱼和“种”水都重视起来,加强对开展水面“多种经营”的科研工作,增加养殖和种植的项目。象金湖渔业大队那样,大力发展“水体农业”,“种”好、养好“立体水”,就可以迅速提高水面的单位面积产值。


第2版()
专栏:农村调查

开发草山草坡 发展草食牲畜
我国南方有4亿亩草山、草坡,是一笔巨大的潜在财富,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开发利用,积极发展草食牲畜
李靖华
我国南方农区草山、草坡、水面、滩涂面积广阔,加以开发利用,积极发展草食畜禽,用草换肉、蛋,换奶、毛、皮,潜力很大,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畜牧业的路子。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牧草生长。这里共有草山草坡6亿多亩,可利用面积有4亿多亩。三中全会以来,国营农牧场、农村社队和社员家庭,在改良天然草场、播种优良牧草、实行科学放牧、引进优良种畜、改良畜禽品种和改进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摸索到一些经验,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这说明我国在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目前,南方各省、区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发展草食牲畜,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建设大面积人工草场。南山牧场的天然草场经过围栏,混播优良牧草,亩产鲜草6,000斤,牧草四季常青,消灭了冬春五个月的枯草期。经过两年努力,昔日种粮难糊口、植树难成林、茅草丛生的荒山,如今变成了绿草如茵、奶牛成群的牧场,饲养着奶牛、肉牛557头,基本上达到15亩草场养一头肉(奶)牛的水平。广西来宾县黔江牧场,也取得了改良我国亚热带草山草坡的经验。
这种形式适用于距离社队较远、只靠集体力量难以开发的大面积成片草山区,由国家或地方投资,在科研单位配合下,进行牧草、牲畜品种改良,放牧管理等方面的试验。
国、社合营,飞机播种牧草。这种合营形式,由生产队出劳力,利用集体的天然草场,国家提供飞播费用、牧草种子及围栏建设的投资,收益按比例分成。贵州省威宁县在灼圃公社的万亩退化草场上,进行飞播牧草试验,1980年当年亩产鲜草1,582斤,比播区内原生植被产草量提高2.81倍;飞播草场投资平均每亩13元,纯收益按五(生产队)三(公社)二(县)的比例分配。1981年灼圃飞播草场共育肥并出售黄牛72头,采收豆科草籽5,067斤,总收入55,747元,除去经营中各项开支,纯利润17,038元。播区8个生产队分得8,519元,多的生产队人均分配现金20元,少的也分得5元。
兴办牧业大队。湖北省从1979年底开始在山区试办一批牧业大队,到1981年底,省、地、县三级共办牧业大队168个。牧业大队实行以牧为主、农林牧结合的生产方针,当地政府适当调减了这些队的粮食征购任务,用上交畜产品向国家作贡献。经过试办,效果显著。据45个大队统计,1981年总收入760万元。比1979年增长24.4%;其中畜牧业收入329万元,比1979年增长1.1倍。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80.8元,比1979年多收入42元。崇阳县雨山公社雨山大队,1979年人均分配只有49元,改变生产方针的两年来,1981年仅畜牧业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114.2元。群众高兴地说:“过去是端着金碗讨饭,现在是背着财富(指交售畜产品)下山。”
支持社员家庭饲养草食牲畜。湖南省石门县支持社员养羊,组织屠宰加工,打开产品销路,促进了全县山羊大发展。他们将30万亩零星草山草坡划给养羊户放牧;发放无息贷款18万元,帮助社员购买种羊;社员交售活羊和羊毛,国家还奖售粮食和化肥。1981年全县山羊发展到14.8万只,生产冻卷羊肉531吨,出口换汇210万美元,全县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同时,羊多肥多,促进了粮食增产,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南方可利用的4亿亩草山、草坡,是一笔巨大的潜在财富,坚持国家、集体、社员一齐上,通过以上四种形式及其他行之有效的途径,加以开发利用,积极发展草食牲畜,是促进畜牧业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谈谈雨季造林
林业部造林司 李蕴玉
森林在自然界水分循环中,被誉为“天然水库”。然而,如果没有水滋润种子、哺乳幼苗,就很难培育一代新林。这种林水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产实践中,被人们所认识并加以科学的运用。其中,雨季造林就是一例。
我国“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大部、西南部分地区,冬春干旱而夏秋多雨,约有一多半降水集中在六、 七、八月,形成一个多雨季节,人称雨季。此时此地,土地墒情好,空气湿度大,气温高,植物生长旺盛。这个时候造林,植苗易成活,播种发芽快,而且雨后土壤松软,整地省力,实为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的大好时机。要取得雨季造林的好成绩,在技术方面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采用栽小苗或直接播种方法。雨季造林与春季造林不同,特别是植苗。春季植苗造林,是在苗木休眠状态下进行,树液流动慢,伤根、断枝易于愈合;而雨季虽有少数树木出现二次休眠,但大多数生机勃勃,生长正旺,树液流动快,枝叶繁茂而幼嫩,稍不留神就会伤其体肤,造成失水,难以成活。所以,大面积山地或荒滩植苗,宜栽1—2年生松、柏等针叶小苗。这种苗子,起苗易,带根多,水分蒸腾慢,易于恢复生机,栽后成活有把握。平原“四旁”可在完根带土的情况下,栽一些较大的针叶树苗;如果技术掌握得当,阔叶树移栽也有成功的实例。在人烟稀少的高山大巅,宜行人工或飞机播种松、柏等针叶树小粒种子。黄土丘陵、沙荒,也可飞播或人工播种灌木和草类。
二、做好准备、掌握时机。雨季造林自然条件虽好一些,但比春季造林少一个生长季节,掌握时机尤为重要。比如在备足良种壮苗、作好树种林地规划和技术训练时,待机行动。最好,在下过透雨之后又遇上连天阴雨时进行。这时,从土地到空间一片湿潮,可以有效的控制幼树生理性水分循环,减少无效蒸腾,使树苗对水分的吸收和消耗,收支大体平衡,方有缓苗快、成活多的把握。否则,定植后遇上晴天烈日,树苗在强烈的水分蒸腾中,补给跟不上消耗,发生脱水现象,难以恢复生机,则有降低成活率的危险。有的地方提出雨季造林,“无透雨不栽,雨后天晴不栽、无连阴雨天不栽”的口号是有道理的。播种造林则不然,只要下过透雨,使种子有生根发芽的墒情,即可抢时播种,争取早发芽、早发育生长,加速幼苗木质化程度,以便在严冬到来时,免于霜冻为害。
三、严格种苗质量、讲求种植方法。一般播种造林,除做好精选新鲜、饱满、遗传性好的良种外,播前要适时浸水催芽处理,以利发芽快、出苗齐。为防止鸟兽害和烈日灼伤,宜在草丛中以条状沟播或点播;穴播时,亦应在穴面覆盖杂草,并在穴间保留一定植被遮荫。植苗造林,若用容器苗时,宜栽前拆除筐、篮、塑料袋等容器,完根带土栽植。若栽裸根苗,起苗时间,宜在阴凉的早晨或阴雨时;随起苗随栽植,就地起苗就近栽植,避远运。必须运输的苗木,要给苗根蘸泥浆,途中覆盖防晒,并随时洒水。在起苗前有透雨或灌足起身水,或将苗根浸水数小时更好。苗木运到造林地后,不能及时栽的,要选阴凉处湿土假植,栽一批,取一批;有雨时,冒雨抢栽更好。平原“四旁”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也可在带土的情况下栽一些大苗。为防止水分过量蒸腾,可在保护好顶芽的同时,剪去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枝叶,并于栽后灌足缓苗水。


第2版()
专栏:

成功繁殖白头叶猴
本报讯 珍贵的白头叶猴最近在重庆动物园繁殖成功,两只小白头叶猴分别于4月、6月出生后,生长良好。
白头叶猴体黑色,仅头、肩及三分之二的尾发为白色。这种猴仅产于广西南部面积只有200平方公里的地区。


第2版()
专栏:

人工孵化斑头雁
前不久,四十多只斑头雁从青海湖鸟岛管理站的人工孵化器中脱壳而出。现在,这些象小鸭子一样全身长着黄色绒毛的小雁,个个活蹦乱跳,十分可爱。
斑头雁全身灰白,体态大方,性情温和,体重在七八斤以上。它因头后有两条黑斑纹而得名。斑头雁是食草飞禽,饲料易取,饲养成本低,而且生长很快,在未成熟时每天可增重一两多。(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农家小院玫瑰香
甘肃苦水玫瑰已有二百年的种植史,不少农家的庭院变成了玫瑰园,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
本报记者 何东君
来到甘肃省永登县苦水公社新顿川大队一个长满玫瑰花的农家小院,主人施永成老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一边招呼老伴沏茶,一边带着几分得意的神气说:“今年的花儿又是好收成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满院玫瑰带露,艳如锦霞,一阵风吹过来,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
苦水玫瑰至今已有二百年的种植史了。这里方圆几十里,田头、地边、渠沿、河畔和屋檐下、窗户前,都种着玫瑰,丛数和鲜花产量在全国都占了头一位。农村经济政策放宽后,队里和社员都种开了玫瑰。去年秋天,公社把集体的玫瑰承包给专业户管护,半年时间,1,000多个专业户新种玫瑰1,000多亩、20多万丛。不少农家变成了玫瑰园。
“国家给花儿提了价,玫瑰花变成了摇钱树啦!”老汉越说越来神,“过去,百元钱听过没拿过,现今兜里装几百元也不稀罕。我家20多丛玫瑰,每朝每丛收一斤花,20多天花期,少说也收400来斤。你们说,三四百元不成了平常事了吗?”老汉又指着屋里的摆设说:“这牡丹牌缝纫机、金丝猴牌的收音机,都是玫瑰换来的哩!”
“还买了两块上海手表哩!”坐在门槛上听老汉说话的二女儿学兰,捋起袖子让我们看她的手腕。“今年又添了件宝,飞鸽牌加重自行车。”老伴王毓莲依着炕沿喜孜孜地插话,“老汉参加县上多种经营会,领回一张奖状、一张铁锨、一张购自行车的票券。这不,到公社交售玫瑰松快多了,一个钟点能打个来回。”
“好处还多着哩!”施永成接茬往下说:“县上派来专家教我们科学技术;国家给专业户贷款购买苗木、化肥;公社成立玫瑰公司,从种到收,有人专门负责。社员觉得种玫瑰有奔头,心劲更足了。就说4月那场雪吧,野外不少树被雪压垮了,每家正坐苞的玫瑰却好好的。那是社员们连夜用塑料薄膜给花遮雪挡寒,用扫帚掸雪的结果。”
我们告别的时候,回头看见门框上贴着一副对联:“满院春色关不住,玫瑰枝头报新春”,横批是“花中乐”。是的,玫瑰之乡的农民开始欢乐了。祝愿甘肃大地再多一些这样的“玫瑰之乡”、“药材之乡”,再多一些这样的“花中乐”、“林中乐”。


第2版()
专栏:

年轻的好队长
四川名山县车岭公社二大队十一生产队年轻的队长吴明辉,任职一年来,带领社员学科学技术,推广先进经验,在队里新建起加工房5间,鱼池一个,嫁接桑树6,000多株;今年夏收,小麦比去年增产43.5%,油莱籽比去年增产2.8倍,迅速改变了生产队的面貌,深受社员爱戴。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中年技术员陈生春,在沙区社队蹲点七年来,指导社员在流动沙丘上造林封沙。他和同事们共同进行的西沙窝固沙样板科研项目,被评为省科技一等奖,他被评为省先进科技工作者。这是陈生春(中)在向社员介绍沙区植树的树种选择。
新华社记者 张生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