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支持先进 发扬正气
福建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
据新华社福州电 中共福建省委6月26日在福州召开表彰大会,表彰107个先进党支部、71个先进党小组和251名优秀共产党员。
受表彰的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积极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各条战线和各自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福建长泰县美澎大队党支部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和生产责任制,不断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去年全大队水稻种植面积同1964年相比减少312亩,总产量增加289万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甘蔗增产7成7,花生增产两倍,油菜籽翻了13番,为国家做出了新贡献。邵武煤矿一号井采煤二区党支部,针对生产任务重、青年矿工多的特点,知难而进,紧紧抓住生产任务这个重要环节积极做好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去年超额完成了全年产煤任务。受表扬的先进个人大都是勇挑重担、专找“苦”吃的标兵。顺昌县林业局老党员周毅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艰苦朴素生活,为支援四化建设,把积蓄的2.6万元现金全部献给国家。厦门市公交公司乘务员巫秀美参加工作十年来,月月出满勤,干满点,被誉为“铁姑娘”。
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在会上讲了话。他说,你们受到表彰后,可能碰到三种情况:第一可能有人出来捧场,说你们的好话,说得甜滋滋的,把你们搞得昏昏然;第二也可能有人反对你们,对你们讽刺打击,说你们是假积极;第三你们自己背包袱——或骄傲起来,或保守起来。希望你们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只要你们不怕讽刺打击,不骄傲,不保守,就能保持和发扬先进支部和优秀党员这个光荣。


第3版()
专栏: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宁夏区党委表彰一批回族积极分子
据新华社银川电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各个地区、各条战线涌现出107名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的回族积极分子,最近受到自治区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回族女青年、银川市邮政局营业厅营业员花有浩,刚调到大宗邮件柜台时,为了尽快熟悉收寄业务,白天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下班回家请丈夫当“用户”向自己提问题。她还把29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计费区的资费标准写在小纸片上,随身带着默记。她参加邮政工作两年来,共经手处理了20多万件各类邮件,没有发生过差错,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共产党员、六十六岁的回族老农马玉清,是同心县予旺公社的社员。1980年,附近的贺老庄生产队在实行生产责任制时,有些人把包产到户错误地看成“分田单干”、“土地还家”,因而出现了认地界、划山头、乱开荒等现象。马玉清知道后,先后4次到这个生产队,同大队干部一起,找队干部谈心,挨门逐户向社员宣传党的政策,帮助他们改正了这些错误。
青铜峡县峡口公社沈闸大队七队社员王谦为给队上拉煤,被牛车压断了一双手臂,成了残废。1980年老伴又不幸去世,他无儿无女,生活上发生了困难。同队回族女社员金秀英主动承担起照顾王谦的任务,每天给王谦提水、扫地、送饭,帮他整理家务。去年9月,王谦又摔坏另一只胳膊,生活不能自理。金秀英把王谦接到自己家里。请医生为他治疗。在金秀英和她的丈夫以及孩子们的照料下,王谦很快恢复了健康。


第3版()
专栏:

阜南建小庭院风何其盛
本报记者 孙旭培
在安徽阜阳地区的一些县,干部建小庭院之风很盛。阜南县后来居上。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大,规格之高,占地之多,为全区之冠。
站在县委办公楼顶,向南北了望,庄稼地里红绿相间,几十座红砖小庭院错落有致,多数有正房,有边房,有走廊和围墙,有超过建筑面积两三倍的养花种菜的院子和一个旧式门楼。有些小庭院里还是楼房,建筑考究。有的窗户就有四层:钢窗、钢板网、纱窗、玻璃,能防盗、防雀,能挡蚊、挡风。
据调查,在阜南县城,《准则》公布后的两年多来,兴建小庭院的达153户,建小庭院的多数为干部,其中县委副书记、副县长4户,部、委、办负责人9户,科局级领导干部37户。还有一般干部。此外,也有普通而不平常的工人,如县治淮总队的一位司机盖了3层楼房(13间),兼营旅社(19张床位)和饭馆。不久以前,有16户将新建的小庭院出租和开旅社,其中有区委书记以上干部2户,股长一级干部5户。
从建私房者的正常收入来看,他们大多不可能盖得起这些价值几千元至一两万元的小庭院。黄岗区有位文教干事,两口子工资收入不过116元,全家8口人,却能到四十多里外的县城买地建房7间。据初步了解,这些私盖小庭院的人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的资金和材料来源,往往离不开以下渠道:一、利用职权把公家用于盖库房、厂房、职工宿舍的材料调来盖私房。粮食局机关房屋破损,但干部小庭院盖得最多、最漂亮。城郊粮站站长赵西永,已住公家10间房子,却又盖了拥有5间大房的小庭院。新、老房中还堆有编好号的公家木料几立方,麻刀九大麻袋,还有砖、小圆木、竹竿、钢筋等,准备继续盖房。二、贪污、盗窃。面粉厂有位油料保管员,以降低出油率的手段,把1万多斤油菜籽的款项贪污,盖了一座漂亮的小庭院。三、无偿使用公家车辆拉运材料,利用职权平调劳力。
这些小庭院,有123户是占用好地良田修建的。平均每户占耕地半亩。粮食局有位副局长未建房,先筑围墙,圈起1.54亩耕地。建房地皮除了14户是经过城建局批准的(也不合法),其余的都是以不正当的手段,从县城旁的张庄、前庄、倪庄、拐庄、冷寨等五个大队巧取豪夺来的。他们用请吃喝、给当地干部子女招工、给吃定销粮等手段,以很低价格买得地皮。3年来,仅县城附近,耕地减少2,100亩,其中用于建私房的达540多亩。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张庄的一位老人跟着省纪委来看小庭院的人走了半里路,说着骂着:“俺的地都叫干部卖给当官的了,以后静等着喝西北风了!”
据了解,阜南县盖小庭院很盛,并且难以纠正,与“文化大革命”中遗留的派性没有得到彻底清除有关系。据统计,有17个造反派头头至今还担任着公社书记以上的领导职务。他们中不少人上下活动,搞了不少歪风邪气。“文革”中阜阳地区第一号造反派头头、原阜阳地委常委、阜南县委书记聂××,虽然在清查中被免职,调到外县任公社副主任,在阜南仍颇有势力。有些人主动帮他在城北建起小庭院(他原有住房4间,现又盖7间,144平米)。前不久,他又伙同另外11人,买了近九亩地,准备再盖新宅。
在省、地委工作组的帮助和支持下,4月中旬,阜南县委组织县人大常委、县政府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参观了十来家小庭院。后来还派人作了一些调查。目前,盖小庭院风已制止,但查处工作进展甚缓。有些领导同志畏难情绪严重,措施不力,观望等待。查了十多个群众反映问题大的典型户,结果说只有3户有些问题。许多人推说钱是从农村亲友借来的,就了事了。而地委工作组在农村调查时,农民说:我们情况才好一点,哪有那么多钱借给城里人盖房,那是胡扯!
最近,安徽省委责成阜阳地委和阜南县委认真查处。作为第一步,要求把尚未建房的或已打好宅基的地皮,立即还给农民耕种。同时,决定派出由省纪委牵头,由省人大常委会、检察院、计委、建委、财政厅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帮助阜南县委处理问题。(附图片)
安徽省阜南县城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掀起一股建小庭院风。图为该县粮食局的几位干部在大片良田中建的小庭院。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甘肃省一批老干部退居二、三线
本报讯 记者永年、通讯员天云报道:经党中央和甘肃省委批准同意,甘肃省最近有20名地局级领导干部高高兴兴退居二、三线。其中7人在二线当顾问、13人离休。
这次离职的20名领导干部,都是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他们在离职前普遍做好了三件事:整顿领导班子;选拔任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对新干部进行了一段时间“带班”。
甘肃省委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对他们今后的政治待遇和物质生活作了妥善安排。


第3版()
专栏:大家都来讨论宪法修改草案

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费孝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各民族的真正平等,重要的措施是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逐步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上如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事实上的民族平等也就难于实现。所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出现了要求技术、要求文化的热情,宪法修改草案有关民族问题的条文规定,表达了他们的心愿。
宪法修改草案规定国家要坚持不懈地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家用来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力物力,实际上是取自人数多、文化和经济比较先进的汉族。汉族应当把帮助少数民族作为自己的义务,少数民族也要积极地接受国家的帮助,争取早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宪法修改草案把平等、团结、互助并列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这里的“互助”一词强调了民族间帮助的相互性,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仅有汉族帮助少数民族的一面,也有少数民族帮助汉族的一面。忽略任何一面都是片面的。有些汉族同胞对于少数民族帮助汉族的一面还看得不够,所以宪法修改草案中用了“互助”二字十分重要。我们要发挥各民族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作用,充分认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确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信念。这是巩固民族团结,克服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基础。


第3版()
专栏:

鱼子山大队团总支组织青年学习父辈革命斗争史
开展“热爱家乡建设郊区”活动
本报讯 北京市平谷县山东公社鱼子山大队团总支组织青年进行村史调查,开展“热爱家乡,建设郊区”的活动,激发了青年积极参加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抗日战争时期,鱼子山大队的所在地是冀东老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党的领导下,英雄的鱼子山儿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同侵略者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被冀东人民誉为是“摧不毁、打不垮的鱼子山”。为了学习父辈英勇斗争的历史,大队团总支组织团员、青年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老民兵,参观了八路军兵工厂的遗址。大队党支部给大家介绍了鱼子山人民为兵工厂送物资、弹药、站岗放哨、除奸反特、送水送饭和英勇保护兵工厂的事迹。在这个基础上,团总支编写“鱼子山儿女是如何为中华民族解放英勇斗争”的材料,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如何在父辈流血牺牲的土地上建设好自己家乡”的讨论。
在讨论中,青年们对比父辈的革命精神,找思想差距,提高了认识,坚定了在农村大有作为的信心。一些过去总认为农村艰苦、不安心家乡建设的青年,通过对比父辈的英雄业绩深感内疚,表示要和广大青年一起,继承父辈的遗志,在家乡建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现在,全大队有30名青年向团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团总支发动青年在荒滩上建立了青年果园,植树8,000多棵。


第3版()
专栏:

南京军区21位老同志献交革命文物
本报讯 秦基春报道:“七一”前夕,南京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征集到166件革命历史文物资料。这是21位老战士对党六十一周年纪念日的献礼。
他们献交的革命历史文物资料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出版物、照片、日记簿,其中有1932年鄂豫皖省反帝国主义大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红二方面军在陕西耀县陈炉镇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时的珍贵照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的公债券和借谷票等革命文物,以及新四军创建初期的臂章、晋察冀边区的纸币等文物。


第3版()
专栏:

他时刻不忘为祖国尽责任
——记优秀共产党员、炼油催化剂专家闵恩泽同志
本报通讯员 林明哲 本报记者 曾祥平
东方刚刚露白,人们还沉浸在甜蜜的睡梦里,而北京西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宿舍区的一间楼房内,却亮起了灯光,炼油催化剂专家闵恩泽已伏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闵恩泽回国20多年来,为了祖国的富强,他尽心竭力组织和领导他的助手们,兢兢业业,百折不挠,研制出多种炼油催化剂,为实现我国石油产品自给作出了卓著贡献。他先后18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他
“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两年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近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
闵恩泽和他的爱人陆婉珍早年留学美国,一个攻化学工程,一个学无机化学,并且俩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在芝加哥成了家,找到了工作。但是,优裕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并没有夺走他们热爱祖国、要为国效劳的赤子之心。尽管五十年代初期,美国政府无理禁止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回中国大陆,但他们决心伺机返回新生的祖国。他们一方面在工作中努力钻研先进科学技术,收集各种技术资料,为参加新中国建设作准备;一方面为取得回国签证进行不懈的斗争。当时,有人迷惑不解地问他们:“中国贫穷落后,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差,何必回去自找苦吃呢?”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她是我们自己的祖国!”1955年10月,几经周折,他们终于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鼓舞着闵恩泽夫妇立即投入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一同被分配到石油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筹建处工作,闵恩泽还被委任负责筹建催化剂制备工艺组。当时,我国的天然石油炼制催化剂产品是一张白纸,全靠从苏联进口。自己不能生产催化剂,就不能实现石油自给的目标。1956年,中央制订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研制炼油催化剂列为一个重要项目。闵恩泽决心不辜负党和政府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用艰苦的劳动去开垦这片广阔的“处女地”。
重重的困难横在闵恩泽的面前。办公室只有几间小平房,实验设备只有从大连石油研究所搬来的几件旧设备,试验装置要靠自己制备。更棘手的问题是,国内没有现成可循的技术资料。但是,闵恩泽却认为,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而不争气的颓废习气。他满怀信心地组织大家制订建组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他亲自出去购买材料,添置设备,选拔人才。仅仅几个月,就建立起一个初具规模的中型试验装置。当时,他们只有几个人,就边学边干起来了。没有技术资料,他组织大家收集国外有关学术论文、专利文献、产品说明、广告图片,从多方面掌握国外技术发展情况,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制订自己的研究计划,摸索试制国内需要的催化剂。他们为查阅资料,摘录笔记,度过不知多少不眠之夜!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闵恩泽和他的助手们在大连石油研究所等兄弟单位的配合下,几种主要石油炼制催化剂,陆续研制成功,投入工业生产。其中磷酸叠合催化剂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发明奖。
(二)
使人难以忘怀的,是闵恩泽领导研制小球硅铝催化剂试产会战的日日夜夜。
那是1964年初,苏联当局突然停止对我国小球硅铝催化剂的供应。没有这种催化剂,我们就不能生产航空汽油。而我们自己的小球硅铝催化剂,虽然石油部早已组织力量开展研制工作,厂房也已经在兰州建成,但是试制的产品在干燥过程中仍然出现大量破裂,还不能投产。当时库存小球硅铝催化剂不多了,为了打破外国的封锁,石油部党组毅然决定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组织小球硅铝催化剂试生产会战。闵恩泽是这次会战的副总指挥,他带领科研小组的同志,到兰州炼油厂进行现场试验。
闵恩泽整天穿着工服,到车间检查生产工艺条件,制订各种试产方案。同时,又和科研组的同志一起研究解决胶球破碎的关键问题。这些日子,他吃在现场,住在办公室。试验一次一次失败,又组织一次一次试验。他们一天“三班倒”,没日没夜地干,最后找到一种新的石油表面活性剂,攻克了产品破碎的难关。工艺流程出了问题,他立即和工人、技术员一道研究解决。一条60米长的干燥带运转起来,由于升温引起膨胀,发生了掉皮带事故,他和工人打着手电筒,冒着弥漫的热蒸汽,钻进干燥箱内,苦战三天三夜把干燥带修好。他累得眼里布满了血丝,形容憔悴,工人劝他休息,他总是说:“没有事,我身体顶得住。”可事实呢?由于过度的劳累,他的体质在急趋下降,经常感到浑身不适,肺部已经长出一个可怕的怪物——腺癌,在威胁着他的生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不下火线,经过三个月的奋战,终于生产出高质量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保证了我国航空用油自给。
接着,闵恩泽又领导研究室的同志们继续完成了炼制车用汽油、柴油、煤油等轻质油的催化剂研制项目,促进了我国石油炼制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民用“洋油”的时代。
(三)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正当他带领助手们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一场政治风暴把他卷进了“牛棚”。起初,他感到迷惑不解,当他明白是审查他的“特嫌”问题时,心里反而坦然了。他没有多去考虑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把时间用来学习《矛盾论》、《实践论》,总结多年来每一种催化剂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整个过程的经验教训,以便以后更好地工作。1969年,他从“牛棚”出来后,虽然没有给他分配工作,但他仍然时刻关心着催化剂研究的进展情况。他因腺癌切除了两叶肺,抽掉一根肋骨,还受严重鼻炎、心跳过速等疾病的困扰,每天劳动过后全身酸累得难受,但他还是不顾自己困难的处境,主动帮助课题组的同志拟定科研方案,替有关同志查阅和摘录文献资料;谁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他总是热情地给予解答,直到弄明白为止。
1970年,石油部派他去抚顺石油三厂参加加氢新技术攻关。当时,他爱人去干校了,身边带着九岁的独生女儿,他连夜把孩子送到亲戚家,托他们送到爱人那里去,自己第二天就出发了。在抚顺,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各种派别怎样对战,他总是专心致志地在工厂现场做试验工作。
1975年,石油部又派他去长岭炼油厂协助整顿生产秩序。他一到那里,就深入车间调查研究,亲自动手打扫车间,整理厂容,并和工人一起,改革工艺,消除粉尘,改善劳动条件,工人安心工作了,生产秩序很快走上正轨。后来,他又在厂党委的支持下,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部分有关同志一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研究成功一种新型加氢精制催化剂,使长岭炼油厂生产的柴油行销香港,获得国家产品质量金质奖。
(四)
粉碎“四人帮”以后,闵恩泽恢复了总工程师职务,不久又被任命为副院长。他参加中国催化化学代表团出国考察,看到我国炼油催化剂产品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拉大了,心里非常难过。回来后,在一次讨论科研任务的党委扩大会上,他为此着急得哭了。他表示决心加倍努力工作,要在短时间内,使我国炼油催化剂产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他提出对今后炼油催化剂科研任务要按“一赶二超三创新”来部署,不仅要学习一些外国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根据我国的需要、资源的特点,去发展自己的新型催化剂。在科学的春天里,闵恩泽又带领科研人员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向新的高峰攀登,使闵恩泽更加精神焕发。他不象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上,根本没有“八小时”工作的界线,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参观、游览和文娱活动,连节假日都很少休息。他忙着统筹考虑研究院的科研任务,和研究室的同志们一道研究题目,讨论技术路线,制订研制方案。他亲自主持新型工业催化材料的科研项目,撰写《从研究新材料的催化特性入手寻找新型工业催化剂》的论文,并组织人力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工作。为了及时掌握国外最新技术资料和动态,他要自己收集和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摘录资料卡片,综合催化剂专利摘要。他又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社会活动很多。每次外出,他都要带上一堆没有处理完的文件材料和参考书籍,利用乘车时间和工作空隙进行处理。
多年来,闵恩泽一直认为,要使我国的科学技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没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是不行的。早在五十年代,他就为培养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今他们都成了院、室的业务领导骨干。这几年,他又大胆选拔了一批中青年优秀科技干部,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上去锻炼。为了多出快出人才,他尽量为工作人员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部、院几次决定他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他都让别的同志去了。他说:“中青年科技骨干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要让他们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带动科学前进。”他的助手们根据他拟定的提纲,写出的学术报告和论文,而后又经过他多次修改,助手们把他的名字署在前面,他总是一次一次勾掉。他这样做不是单纯地出于谦虚,而是为了使中青年科研干部扩大社会影响,为他们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1978年以来,他招收了9名研究生,除自己开课外,还具体指导他们阅读文献、确立研究课题、写实验报告和论文。这9名研究生除1名因病推迟毕业,8人都是全票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今年,他又招收了1名博士研究生。
这几年,在闵恩泽的带领下,经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炼油催化剂科研工作又大大地前进了。1979、1980 、1981年都获得重大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他们研制成功的CO助燃剂,经推广应用到催化裂化装置,每年可为国家增加经济收益近1亿元。现在,我国炼油催化剂品种的齐全和某些方面的技术指标,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