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对党委成员“约法三章” 坚决进行反腐蚀斗争
大渔公社抵制走私贩私取得成效
本报讯 通讯员张桂生、陈文虞、周星槎报道:近几年来,浙江省苍南县大渔公社党委在搞活经济的同时,注意抓好反腐蚀斗争,有效地抵制了走私贩私的歪风。
1980年夏秋之间,苍南县沿海的走私贩私活动猖獗,大渔公社也有几个人参与了贩私活动。公社党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反映,如任其泛滥,干部和渔民要受到腐蚀,渔村四化建设将受到影响。他们首先对公社党委成员“约法三章”:一不准参与走私贩私,也不许买私,更不许贪污受贿;二要教育家属亲戚不参与走私贩私活动;三不支持、包庇走私贩私分子。一旦发现违反上述规定,不论是谁,都要严肃处理。有一个青年曾到福建贩回20只走私表,在武义县倒卖时被当地工商局扣留。这个青年的岳父和叔父都是公社党委委员。公社党委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对这个人不严肃处理,就会出现十个百个,事情会越来越难办。他们及时作出决定,要求有关部门没收全部走私品,并通过广播进行批评。
1981年11月,新城公社有两条走私船在大渔湾海面上受到公安艇追捕。新城公社来了几个人要求北行街大队帮忙。这几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曾经和北行街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陈正顿在一起当过兵,他要求老战友弄一条船去帮他把货接回来,答应分给陈正顿一份走私货。陈正顿认为这个忙不能帮,并向公社党委作了汇报,公社及时部署力量,不许走私船靠岸。走私船终于被公安艇抓获。几年来,全社120多名生产队长以上干部,没有一人参与走私贩私活动;158名党员,除一人在开始时参与过贩私活动外,没有再发现其他走私贩私行为。
大渔公社有420条渔船在海上作业,有时同台湾渔船在同一水域捕鱼,有时出入要经过走私贩私的集聚点,没有一条船参与走私贩私或买私活动。一次,有几个搞走私的人跑到大渔公社小渔大队,对船老大陈庆恩说:只要租给船,任何条件都可以商量。陈庆恩不为发财动心,将这一情况报告了负责这条船的党支部副书记黄守朋,黄立即对那些人说:想用高价收买我们去干害国家、也害自己的事办不到,集体的渔船只能搞生产。去年七八月份,正是禁渔期,南行街大队批准船老大温端岳为灵溪供销社运草席去江苏南通。船在宜山区朱家站装货时,突然上来十几个人,要求温端岳把一批走私物品装在草席下面带运南通,运费从优。温端岳很干脆地拒绝说:不义之财再多也不稀罕。
大渔公社党委带领干部社员,坚持发展生产、劳动致富,以此增强反腐蚀的抵抗力。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他们新造了230多条渔船,使全社700多名待业劳力参加了劳动生产。同时允许渔民自筹资金造船发展近海作业,把远洋与近海结合起来,捕捞和水产养殖结合起来,一年四季有收获。小岙大队原来长期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现在不仅不要贷款,而且年年有积累,还新建了一个码头,造了两座水泥桥,新建了11间教室。
这几年,大渔公社社员收入逐增。船老大陈安相,过去连理发也没钱付,去年全家收入3,700余元。1981年全社人均收入250余元。这些,使大家增强了建设四化的信心,提高了拒腐蚀的能力。


第3版()
专栏:短评

抓住苗头 勤敲警钟
地处浙南沿海的大渔公社,为什么能够在走私成风的地区,出污泥而不染,成为反走私贩私的战斗堡垒呢?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党委领导班子。大渔公社党委在走私贩私歪风面前,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保持了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因而能够团结带领干部群众顶住这股歪风。
有的人把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严重犯罪活动,看成是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引鬼进门”的结果。这是很错误的。大渔公社坚决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所发生的变化,有力地驳斥了这种论调。他们发展了生产,搞活了经济,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就甩掉了“穷得叮当响”的帽子。他们在不义之财面前毫不动心,不仅没有引“鬼”,相反却成了打“鬼”的钟馗。他们一手抓生产,坚持走劳动致富的道路;一手抓反腐蚀思想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这两手紧密结合,互为条件,其威力是无穷的。
开展反腐蚀的思想教育,要善于抓苗头,敲警钟。宋代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在论述社会风气的一篇文章中说:“禁微者易,救末者难。” 这算得是一条规律。象大渔公社这样十分注意防微杜渐,坏风气就刹得住。
也有一些基层组织,对走私贩私、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加防范,任其泛滥,甚至当作“生财之道”,与之同流合污,把整个单位搞得乌烟瘴气,不可收拾。这说明,“微”不禁,“末”更难救。当然,“末”还是要救的,也是能够救的。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问题严重的单位要花大力气整顿。我们党不但有决心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而且要结合这场斗争整顿党的组织,教育全体党员和人民,清除蜕化变质分子,挽救失足落水的能挽救的人,把党的组织和作风整顿好。


第3版()
专栏:

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新港船厂开展党员考评活动
本报讯 记者肖荻报道:一年多来,中共新港船厂党委引导党员搞了三次考评活动,使党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带动厂风显著好转。
两年多前,这个9人中就有一名党员的大厂,党风不正,少数党员思想混乱。重返本厂工作的党委书记王再鸣和党委一班人,下决心整顿党风。他们提出了执行三中全会路线坚决不坚决、党的组织观念强不强、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6条标准,启发党员作自我总结,而后由小组评议,支部评选,厂党委验收,对全厂780多名党员逐个进行了考评。
从去年4月开始,这项考评活动已经作为制度,半年一次。第一次考评中有14名党员被评为“不合格”,第二次还剩2人。冷作车间有个党员一向信口开河,工作松垮,被评为“不合格”。群众对他提出尖锐批评,党支书四次找他谈话,他受到很大震动,主动登门找党内外同志征求意见,并努力改正缺点。到第二次考评时,他转变为合格党员,今年被评为车间先进生产者。
由于党风的好转,带动了厂风的好转,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个厂去年造船吨位比1977年上升9.7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今年头5个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1.2%。


第3版()
专栏:发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

一个闪亮的军人“窗口”
杨喜顺 阎志伟
到北京站的旅客,当他们提囊携包,走出地下甬道,来到军代表办公室打问情况,请求解决困难时,立刻就会受到值班人员的热情接待和倾心帮助。
今年2月的一天,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孩,向正在值班的许守营主任叙述自己的难处,请他帮忙寻找在906部队当司机的姐夫刘成就。女孩从锦州来到北京,因丢了联系地址,为找姐夫奔波了两天,杳无结果,真急煞人。
老许虽然感到为难,但还是亲切地安慰着女孩。他迅即拿起电话机向总部、军兵种等机关拨电话查询,得到的回答是空字、海字、总字、后字、北京部队都曾有过这个代号,有的几经变换。一天忙过去了。晚上,老许安排好小姑娘的食宿,而他却一夜不曾睡好。第二天一早,他来到值班室又翻开了几本他们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册”,发现有个总字906部队驻在××门外。根据这个线索,老许设法查到了该部队的电话号码,一联系,才知道它已改为海军的一个研究单位,女孩的姐夫还在那里当司机。这下可把女孩高兴得蹦了起来,连连向解放军叔叔道谢。
我们听着“906”的故事,好奇地翻着那几本“联络图”。天长日久,“联络图”的硬纸壳封面的4个角已磨成了月牙形,里面密密麻麻、分门别类地记满了驻京地区的部队、医院、通信信箱、国家机关等单位的地址、电话、代号、乘车路线等。
许主任抚摸着“联络图”,对我们说,北京地区驻军多、机关多,有的只有通信信箱号码而无具体地址和名称,不少来京探亲的部队家属和出差办事的同志找不到要去的地方,相继找到军代表办公室。为了解决群众的困难,就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搜集整理了这本2,000多个单位的资料册。
其实,这个军代表办事处一共只有几名工作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担负北京和永定门车站的军事运输任务。但他们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外,还要拿出很大的精力做旅客的接待工作,常常忙得手不离电话机,累得唇干舌燥。对此,他们不但不厌烦,而且已经形成了习惯,办公室一时半刻不来旅客,心里就憋得慌。他们说:我们的岗位是军队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宁可苦些、累些,也不能玷污了军队的形象。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应停止这样的误传和访问
很早以前,听说五台山有一位大学生出家的尼姑,有些人甚至传说她就是“沈崇事件”中的沈崇。当时有人为此找过她,经过说明,使人们了解纯属误传。
去年,《并州文化》社汇编一本《五台山》书中提到:“据说,解放前北京大学‘沈崇事件’的沈崇也集居在这里”。从此,人们就误认为这位尼姑就是沈崇。来访的人络绎不绝。她成天忙于接待解释,忙碌不堪。为此,她不得不避往外地。
最近,她所住的寺院门口贴了一张启事,说明她本人并不是沈崇,真正的沈崇现在某地工作。记者见到她本人,她叙述的经历,除她和沈崇同是大学生之外,其它方面完全不同。她俗家姓翟,法名通愿。1913年出生,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1940年在北京广慈寺出家。1946年底,“沈崇事件”发生时通愿法师正在北京,她对“沈崇事件”也非常愤慨。1956年她来到山西五台山,安度佛门生活。去年,有关部门对《五台山》书中的误传提出意见,《五台山》这本书一度曾停止发售。最近,在五台山的商店和小摊上仍大量发售《五台山》。因此,尽管她贴出启事,找她的人并未绝迹。
记者认为,出版任何书报刊物,事实必须准确,《五台山》一书在这方面是不够慎重的,给通愿法师带来无谓的干扰,造成很不好的后果。另外,“沈崇事件”早已过去,一些游客由于好奇,想方设法寻找沈崇,这也是不必要的。现在五台山的旅游旺季到来,建议对《五台山》一书作出妥善处理,以免以讹传讹。
本报记者 池茂花


第3版()
专栏:

大海中的“连心桥”
本报记者 黄明松 本报通讯员 蔡继华
不久前,黄海海面接连刮了几天大风。乌蟒岛上一个姑娘要嫁到小长山岛去,眼看婚期到了,还没有班船,多急人!
正在这时,136军用交通艇运送物资来到乌蟒岛。他们原打算第二天返航,一听说新娘已在码头等急了,一卸完货,就接上新娘和前来迎亲的新郎,开机启航,乘风破浪驶向小长山岛。
多年来,136艇在完成海上军事交通任务的同时,尽心尽力为海岛群众服务。岛上群众患了急病,他们冒风浪、闯雾海,也要把病人送进城里;岛上渔船急需鱼具和配件时,他们协助捎运。今年除夕之夜,他们得知有个小岛因连日大风班船停航,岛上150多家渔民和守备连的年货还在大连没有运去,就主动向上级请求出航送运。他们连夜到夜市部采买装货,顶风夜航。第二天一早,就把满满一船年货送上小岛,使岛上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136艇的战士们还冒着风险,舍生忘死地为群众解除危难。数九隆冬,黄海北部某公社的五艘小机帆船在近海捕鱼,突然被冰排夹走了。136艇奉命连夜出航巡找。这一带海区礁多流急,小艇夜航随时都有搁浅触礁的危险。接近冰区以后,冰层太厚,小艇顶不动,战士们就轮流蹲在前甲板用网杆推开冰排前进。失踪的渔船被冰排夹着,向远海漂流了两天两夜,船上带的粮、水快用完了,船体被冰排碰撞,有的已出现裂口。在这危急时刻,“爱民艇”来了,顿时,船上28位渔民一齐欢呼起来。


第3版()
专栏:漫话

踢皮球歌
阿密陀
至今还有一些机关办事拖拉,相互推诿,“踢皮球”之风盛行。这首歌专供那些单位踢球时演唱。
(一)
来来来,踢皮球,敬个礼,握握手,围个圈儿踢皮球。你一球,我一球,绕着磨道慢悠悠。
(二)
来来来,慢踢球,不点头,不摇头,隔着墙缝塞皮球,我推去,你挡来,活球不转变死球。
(三)
来来来,玩死球,眯起眼,背着手,三层楼上发角球。早发球,晚接球,半夜没到楼梯口。
(四)
来来来,兜圈走,1—2—3,3—2—1,当了尾巴又当头。球踢破,腿踢瘦,踢到哪年才罢休?
(作者注:唱到歌尾,如果踢球还未终场,可以顺序重唱下去。)(附图片)
方 成画


第3版()
专栏:人民子弟兵

历尽艰难为人民
——记解放军某部潜水班
本报记者 彭子强 易俭如
一个罪犯行凶后,把火枪和刮刀扔到了子牙河,企图销证,逃脱惩处。打捞凶器的任务,落到解放军的一个潜水班身上。
子牙河水深浪急,小小凶器很可能被流水冲走,或被泥砂掩埋。岸上围观的人议论纷纷: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潜水兵戴上了镶有门镜的铜盔,穿上皮革潜水衣,一个猛子扎下水底。岸上几百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水面。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只见水面上咕噜噜冒出一串气泡。潜水兵们终于把凶器捞了上来。
在审判庭上,被告正在狡赖之时,“铁证”一亮,罪犯呆若木鸡。
这些潜“龙”,原来都是些北方土生土长的“旱鸭子”。他们来到潜水班,人人练就一身好水性,培养了艰苦不怕、风险敢担的好品质。他们穿上那身潜水装具,就要负重120斤。人一潜到水底,顿觉胸闷气短。两小时后上岸一称,体重就比原来轻了一二斤。但是,这些小伙子却压根儿不把它放在心上。当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迎着惊涛狂澜而上。
有一年,洪汛季节,海河泛滥,滔滔浊浪冲击着拦河坝,天津市被滚滚洪涛围住,情势危急。中央领导和市委负责同志当即决定:险情加剧,就炸坝泄洪。
潜水勇士奉命进行水下侦察,做爆破炸坝试验。洪水咆哮着,漫过坝顶,奔腾而下。在这样的惊涛骇浪中执行任务,处处布满险情。老班长华风海身子贴着河堤潜入水底,艰难地摸到大坝底部,把炸药包安放在预爆点上。只听“轰”地一声,大坝被炸开一米多宽的缺口,洪水象脱缰的野马,一拥而下。接着,老战士吴明川又潜入洪流。这时,水下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暗流。冷不防,袭来的暗流把小吴从缺口上冲了出去。此刻,如果连接潜水员的信号绳和通气皮管被水下障碍物缠住或磨断,小吴马上就会被卷进大海。大伙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场的团参谋长沉着指挥,信号员果断地收紧信号绳和通气皮管。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终于把潜水员从激流中拉了回来。小吴上岸后已经精疲力竭,大家让他脱掉潜水衣休息,他哪里肯依。“我对水流熟悉,还是我去!”说完,便再次潜入水中。这一回,他兜了个大圈子,从水流较缓的地方绕了过去。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搏斗,成功地完成了侦察和爆破任务。
1976年唐山地震时,天津东堤头大桥错动了位置。为安全起见,有关部门忍痛封住了这条交通动脉,另外架了一座桥顶替它。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新架的桥桥面狭窄,质量不佳,常常发生梗阻,因而急需启用原来的大桥。这样,潜水兵又奉命前来“侦察”。
此处河水被污染得一片浑沌,能见度很低。潜水兵们下到河底,透过铜盔上的“门镜”,仔细地搜索着桥墩、桥基的“伤痕”。交通部门根据他们提供的情况,断定这座桥无重大损伤,摘掉了“禁止通行”的牌子。从此,一度“关闸”的大动脉,又畅通无阻了。
为着人民的利益,潜水兵们夏天进“蒸笼”,冬天下“冰窟”,都在所不辞。去年夏季,由天津至白洋淀水上航运的咽喉——一个河闸上的钢索,锈腐严重,急需更换。潜水班来到这里时,天气异常燥热。有人把温度计放进太阳暴晒片刻的潜水衣内,嘿!那水银柱立刻升到了摄氏五十的刻度上。战士们在穿潜水衣的几分钟内,汗水就在身上汇成一条条“小溪”顺流而下。下水后,他们呼吸着岸上用气泵灌下去的闷热空气。空气中渗透着气泵的油味、皮管的橡胶味和汗味,熏得人直想呕吐。新战士李振华闻不得汽油味,仍然坚持下水。岸上的同志从送话器里听到“哇”地一声,判断他又呕吐了。“能坚持吗?”“能!”从水下传来小李干脆的回音。当他更换完钢索绳返回岸上时,潜水衣内抖落出一包呕吐物。人们看到他的手还流着鲜血。一问,才知道是被乱钢丝扎破的。这时,大伙儿都心疼地抱怨他怎不早些上岸。小李指指这个,又望望那个,爽朗地一笑:“你们哪个不是这样的呢!”
是的,这些潜水兵哪一个都不是软骨头。看看他们为一座严重漏水的扬水站侦察漏洞的情形吧!三九寒天,扬水站的闸道结了一尺多厚的坚冰。战士们用锤砸,抡镐刨,好不容易把冰层凿开个窟窿。班长李瑞竹喝口酒,暖暖身子,绑扎好潜水衣,便纵身一跃,跳下冰窟。冰水寒冷砭骨,不一会,他便冻得浑身哆嗦,两手失去知觉。小李这条硬汉子平时磨砺了坚毅不拔的性格,关键时刻也莫想挡住他。他两手猛搓了几下,生出一点热气,又继续摸索。他凭着丰富的水下作业经验,从水的流向、缓急程度,分辨闸门上的破损和裂隙。他摸完一个,又紧咬牙关摸第二个,岸上的战友用传话器催他上来,他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终于全部摸清了三个闸门的漏水情况。他十分吃力地浮上水面时,寒风一吹,潜水衣成了冰甲,人已冻得不听使唤。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工人心疼得噙着热泪,解开衣襟,把李瑞竹一把抱在怀里。
人民的潜水兵常年累月战急流,征恶浪,历尽艰难风险,为人民立下了功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