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纺织部门积极生产新品种新花色
提出化纤纺织品的发展方向:适合农村的产品以廉取胜,适合城市的产品以新取胜,出口产品以质取胜
编者按 今年,纺织工业部门因部分化纤产品滞销而限制生产,促进了纺织企业增加花色品种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开展这项工作时间还不长,新产品从试制到生产需要一个过程,许多纺织企业按限产规定改造织机的工作刚刚完成,因此,试制出来的新产品有许多还没有投产。但是可以相信,只要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纺织工业部门一定能为市场提供更丰富多采的产品,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报讯 记者李茜报道:纺织工业部门积极开发新产品、新花色,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制造出不少款式新颖,花色绚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仅据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山东、湖北、河北、辽宁、陕西、浙江等10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有459种。
要使产品适销对路,就要了解人们需要什么样的纺织品。为此,纺织工业部门和许多企业近一年来努力搞好调查研究和市场预测,并在这方面想出不少好办法。例如,定期派人到城乡消费者中听取对纺织品的要求和意见,成立试销门市部,设立展销点,举办展销会,送货下乡,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商业、外贸部门的意见等。为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和市场预测,今年纺织工业部决定成立棉纺织印染、色织、复制、毛纺、针织、苎麻、亚麻、黄洋麻产品和流行色等9个全国性纺织品调研中心,目前正在陆续建立起来。这些调研机构分别设在上海、无锡、武汉、北京、天津、株洲、杭州、哈尔滨8个城市。它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和分析国内外纺织产品的样品和有关资料,预测产品花色、品种、款式的流行趋势,搜集和了解国内外市场动态等。纺织工业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化纤纺织品的发展方向:适合农村产品要以廉取胜;适合城市的产品要以新取胜;出口产品要以质取胜。
各级纺织工业部门把搞好产品设计和试制工作,做为增加新品种、新花色的重要一环来抓。今年以来,许多省、市的纺织工业局、公司和企业,加强了对新产品设计工作的领导,不少单位制订了发展花色品种的规划,配备干部抓产品开发工作,及时解决新产品设计和试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久前,纺织工业部还专门召开了建国以来纺织工业第一次全行业的产品设计工作会议,交流了各地区和企业加强产品设计工作的经验,展出1,500多个优秀样品,表彰、奖励了187名在设计创作上有显著成绩的设计人员。许多纺织企业在织纹设计、款式设计上下功夫,并研究采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化纤原料,如在涤棉纺织品中,设计和生产出绉纱、麻纱、巴里纱、泡泡纱、克罗丁等新产品;在花色及后整理上采用多种新工艺,生产出提花、轧花、剪花等产品。中长、涤长丝产品则在“仿”字上下功夫。这些产品品质优良、价格合理,为扩大花色品种,满足人民需要,开拓了一些新的门路。
为了使产品适销对路,许多企业在组织生产上提出“一下二上”的原则,一下就是不适销对路的产品坚决下;二上就是上花色品种、上水平。全国各纺织企业今年把13万多台原来生产化纤产品的织机改为生产纯棉产品,把过去大批量、少品种改为小批量、多花色品种生产。


第2版()
专栏:

丰富的旅游资源
——辽宁、吉林旅游考察侧记
本报记者 江夏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的旅游事业还是“冷线”。记者最近在辽宁、吉林两省考察,发现这里的不少风景区和旅游点比起南方并不逊色:丰彩多姿的辽宁千山,美丽迷人的大连海滨,景色秀丽的百里松花湖区,以及亚洲罕见的钟乳石溶洞——本溪谢家崴子水洞等,无不各有千秋,独具特色;沈阳—抚顺游览区蕴藏着丰富的清代前期的文物和古迹;至于充满魅力的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更向人们展示了发展旅游事业的美好前景。
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景色虽好而为旅游服务的条件却比较差,这是两省旅游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旅游者不单是观光,他们还要求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有特色的活动。因此,向旅游者提供具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服务是重要的。最近,辽宁旅游部门设想利用沈阳的名胜——东陵的陵园空地搞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养殖场,这样,不仅可以使游客观赏古迹,同时还能购买他们喜爱的鹿茸、人参,品尝野味;吉林松花湖区是很有前途的游览胜地,如能在两岸和岛中开辟有特色的活动,就会对旅游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在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出现了一批“蒸汽机车爱好者”,这些“蒸汽机车迷”把蒸汽机车看作是动力机车的祖先,因而把它当作一种历史文物和古迹来欣赏,并以能乘坐蒸汽机车为一快事。一些日本旅行社表示,如能在沈阳至鞍山或鞍山至大连间开辟蒸汽机车专线肯定会吸引大批游客。举办这样的旅游项目从资金、技术上说没有什么大的困难,从经济上说,还可为国家多赚取外汇,何乐而不为呢?
冰封时节的北国风光,是南方景色无法比拟的。在冰雪上做文章,是东北开展旅游事业的优势。这一点,到吉林省观光过的人,都获得深刻印象。美丽的松花江宽而且深,象一条深色的缎带蜿蜒流过吉林市区。当冬季气温降到摄氏零下25度以下时,江中散发出来的雾气凝结在市区十里江堤的柳枝松针上,形成了绝妙的奇观——“树挂”。松针象朵朵白菊,柳枝如丝丝银线,这景色,不知使多少游客流连忘返。今年春节期间,短短的十五天中,前来观光“树挂”和滑雪、溜冰的港澳旅游者,比上年度增加了一倍多。松花湖滑雪场冬季风小,山的坡度、雪的质量好,距离市区近,是得天独厚的滑雪比赛、训练和旅游的理想场所。目前第一滑雪区已经建成,架设了长达1,770米的“单循环架空索道”,坐在索道吊椅上,只需18分钟就可把人从山脚送到海拔近千米的山顶。如果滑雪场地和设备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这里可以举行国际滑雪比赛。
在发展旅游事业、开发旅游资源问题上,两个省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如有的风景点被一些部门、单位所占用,旅游通道被堵塞,有些部门不顾统一规划多头插手经营,各行其是;大连、长春等城市机场跑道不能停落大型客机等等,这都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开发旅游资源需要资金。对此,两省旅游部门的负责同志表示要采取现实的态度,即执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量力而行的方针,通过合理规划,把有限的资金首先用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旅游项目上去,努力做到“以旅游养旅游”。这个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附图片)
图为千山中会寺山门。刘建国摄


第2版()
专栏:

上海第六织布厂技术革新创新路
电子计算机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本报讯 记者林钢报道:上海第六织布厂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全厂464台喷气织机进行监测,促进了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使喷气织机的平均效率由89.1%上升到95.5%,每台织机的单产(折合成标准品)从原来的每小时7.7米,上升到8.6米。产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冠,质量也创造了本厂历史最好水平。每年净增税收和利润23.6万元。
织布六厂在上海是以大搞技术革新而闻名的先进单位。近年来他们越来越感到,依靠手工和机械搞技术改造,有局限性。喷气织机效率在达到89%以后,出现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很难再上去。在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和华东纺织工学院的指导和帮助下,该厂于1979年9月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喷气织机生产过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电子计算机每隔2秒钟对全厂每台织机进行一次监测。并随时将采集到的50多种数据:生产品种、产量、织机效率、车速、经纱纬纱断头、停车次数和时间、经纱存量、挡车工的劳动强度和操作水平……或通过打印报表,或显示于电子屏幕,直接与管理和操作人员见面。
管理人员进车间,第一件事就是到机房看报表,详情完备的数据,使管理人员对车间生产情况了如指掌。哪是低效率机台,哪台车停台,原因何在,机修工看了报表便一目了然。从而改变了机台“有病拖着跑,无病硬开刀”的不合理现象。该厂的低效率机台从原来的15%下降到了3%左右。
刚开始安装电子计算机时,有些工人不了解,说:“往后,接个头多少时间,一天上几趟厕所,都要受到监视,这不是成了电子‘监工’了!”现在他们看到电子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公平、准确,没有水分,尤其是不掺杂个人感情,铁面无私。他们夸赞计算机是“电子包龙图”。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财大不可气粗
民 仆
个体的和集体的小货摊、小饭铺、小客店,对顾客一般是很客气的。所以,不少人宁愿绕过大商场、大饭馆、大旅社,光顾“小”字号。
许多“小”字号生意兴隆,买卖做大了,比开始时阔了,顾客祝贺他们。但祝贺之余,不少人有点忧虑:会不会一阔脸就变呢?
人们的忧虑,不无道理。有些店铺开业伊始是好的,以后财大气粗,对顾客就不那么好了,脸开始变了……


第2版()
专栏:

她把芬芳带给顾客
——记沈阳市和平商场营业员秦凤兰
珍珠霜、花露水、香粉、发乳……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把柜台、货架装饰得五彩缤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沈阳市和平商场的秦凤兰就是在这香气袭人的岗位上工作的。
隆冬的早晨,寒气袭人。一位农村姑娘来到柜台前。问小秦:有没有防冻油?小秦把一盒蛤蛎油递过去。当姑娘伸手去接时,她发现姑娘手上裂了好多口子,有的还在往外渗血。小秦想,如果不及时抹上油,冻伤会更厉害,甚至会影响姑娘参加农业生产。想到这里,她招呼姑娘稍等一下,转身到后边打来一盆热水,让姑娘烫烫手,擦上油再走。朴实的农村姑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一天,一位顾客在挑选雪花膏时问她:“同志,袋装的润肤蜜和瓶装的雪花膏有什么不同?”小秦没答上。这件事使她懂得了,文明经商,除了服务态度热情外,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从此,小秦认真学习,拜懂行的营业员和生产单位的工人为师,掌握了350多种化妆品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一次,一位妇女问:什么样的雪花膏好?小秦拿出一袋参花牌雪花膏向她介绍:“参花牌雪花膏里面含有人参液,对保护皮肤有显著效果,夏天可以防暑,冬天可以抗寒。”听了介绍,女顾客高兴地买了一袋。旁边的几位顾客也被小秦的介绍吸引住了。这时,她发现一位顾客脸上长了许多疙瘩,便热情地向她介绍肤平霜药物雪花膏。可这位女青年听了直摇头,说药物雪花膏不管用。小秦笑着说:“这是一种新产品,据顾客反映,疗效很好,您试试吧。”女青年将信将疑地买了一瓶。一个星期后,她来到小秦的柜台前,又买了两瓶,并称赞小秦是把芬芳带给了顾客。
白墨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纺织供应站下乡供货
黑龙江省哈尔滨纺织品采购供应站改变守门待客、坐站批发的机关作风,先后派出5个下乡服务队,到边远山区农村流动批发化纤产品,两个多月就成交400万元。


第2版()
专栏:

《市场》报报道无锡菜场好景象
活鱼赶早市 顾客随便买
本报讯 今天出版的《市场》报在一版头条位置报道了无锡市场供应活鱼的情况。
报道说,6月初以来,每天清晨五六点钟,江苏无锡市许多家庭主妇的菜篮子里,就装进了活蹦乱跳的淡水鱼。这些活鱼是郊区各渔业场和渔业大队,当天清晨从鱼塘里捕捞后,立即放进装有净水的车厢、船舱,直接运到各菜场,按牌价敞开供应。根据当地居民爱吃活鱼和一般在清晨上菜场的习惯,水产部门和郊区渔业场、队协商,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组织各渔业场、队同就近的菜场挂钩,鲜活鱼不经批发部门直送菜场;其次,水产公司提高上早市活鱼的购销价格。目前,无锡每天上市鲜活鱼近3万斤。6月份,上市鲜活鱼80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40%。
对此,《市场》报发表了《群众所需,忽视不得》的社论,社论赞扬了无锡供应活鱼的做法以后指出:“柴米油盐,鱼肉禽蛋是民之所需,安排好群众生活,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放开手脚干社会主义。”


第2版()
专栏:通讯

这里的城乡差别在缩小
——访威海市卫星小集镇
本报记者 商 恺 张平力
近几年,随着威海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它周围的6个公社的小集镇,也日益繁荣起来了!
(一)
到这些小集镇去看看,人们会感到振奋和鼓舞:狭窄弯曲的土道正在变成宽阔笔直的柏油路;设计新颖、色彩明丽的高楼正在代替陈旧、灰色的矮屋;博敞堂皇的新式影剧院代替了昔日广场上的土戏台和挂幕架;落地式大玻璃面的商品陈列窗换走了杆挑绳挂的小商摊。饭店、旅馆、银行、邮局、照相、修理、服装及各类门市部已经连成一片;公共汽车和短途客车,来往于这些小集镇和市区之间。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它们还要变得更好。可以想象:如果我国数万个农村小集镇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城乡差别不是就大大地缩小了吗,那时我们国家将会拥有多么雄厚的实力!
威海市卫星小集镇的发展,是威海市尽心竭力扶植,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结果。七十年代初,威海市在发展城市工业中遇到了劳力不足的矛盾。为了保持工业发展速度,威海市大胆实践,从城市工业产品扩散,逐步把一部分生产工序和零部件加工放到周围农村社队,开始摸索出了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力量,实行生产协作“一条龙”、以产品为中心的经济联合、产品“脱壳”等一整套城乡结合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威海市的这套做法,带来了一系列好处:一方面,城市工业生产获得了持续发展。从1975年到1981年,全市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4.4%,工业利润平均每年递增22.5%;从1970年到1981年,全市工业上交国家的税利,等于同期国家投资的9.52倍。城市工业的发展,却并未带来那种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宅紧张、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的弊病,城市人口多年来一直保持在4万人上下。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结构改变了,集体经济发展和社员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现在威海市农村从事工副业和多种经营的劳力,已占农村总劳力数的71%,大队工副业和多种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82.6%,农业商品率达到75%。全市农村集体积累平均达到52.8万元,一个农村劳力年平均收入742元,比威海市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多65元。全市90%以上的农村大队实行了免费或半费医疗,75%的农村大队实行了劳保制度;农村儿童的小学教育一律免费。几年来,农村集体经济为小集镇建设投资共达2,000多万元,6个公社小集镇成为那里的经济中心、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
(二)
威海市几个卫星小集镇发展的不同经历,向人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距威海市区20里的蒿泊,是6个小集镇中的佼佼者。在宽阔的柏油公路两侧,这个小集镇已经基本形成了工业区、政治文化、商业服务区和卫生教育区。早在七年前,蒿泊公社党委就预见到小集镇必将有一个较大发展,那时他们制定了一个小集镇的建设蓝图。今天这个格局,就是按当年的建设蓝图实现的。现在,蒿泊公社又在准备制定和实施新的小集镇建设规划。公社书记田峰泉说,我们不是为了搞小集镇建设而搞小集镇建设,是为了发展生产、繁荣生活而搞小集镇建设。他领我们去看小镇上的农贸市场。在公路一侧的公社办公大楼和影剧院之间,有一条一条狭长的街道,每条街道的入口处,都挂着一个牌,上面写着鱼市、菜市、粮油市、牲畜市、布衣市等不同名称。田峰泉说,近几年来农村工副业和多种经营发展很快,产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社员的收入比1978年增加了40元—50元,全公社的商品交流活动更加扩大和频繁了。过去这里5天逢一集,一个多小时就散,现在每逢集日,大半天还散不了,平日也常有交易活动。这样交通拥挤,管理秩序混乱的问题就突出了。给参加交易的大队、社员带来很大不便。所以我们就花了力量改造这块地方,按一类产品占一条街道的规划建成了现在这个样。小镇上的所有设施,也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规划建设的。
蒿泊的经验说明,建设小集镇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拿蒿泊小集镇和它邻近的田村小集镇做一对比,这个问题会看得更清楚些。田村公社是威海市诸农村公社中人口最多的公社,有4万多人。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蒿泊公社基本相当,两个公社每年从社办企业中提取的利润,都在40万元—50万元的水平上;另外,田村小集镇也建在交通要道上,并有了一定规模。然而和蒿泊相比,田村的建设格局和一些建筑设施,都稍有逊色。为什么?田村公社的同志告诉记者有两个直接原因:一,田村小集镇的位置过于靠近市区,只有8里,它的许多职能可以被城区代替,难于形成中心;二,这里不是周围农村的传统集市,集市在距城区17里的张村,农民办事到张村比到田村方便。这几年田村公社为建设小集镇多有投资,但常常迫于需要,在田村投一份,在张村投一份,无法集中使用,结果两处地方的发展都受影响。田村公社党委的同志对记者说,靠农民近,是办好小集镇的有利条件。如果把小集镇的建设重点放在离农民更近的张村,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好处,小集镇的建设水平肯定比现在要高得多。
(三)
在威海农村,社队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都相当高,广大农民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活动日益增多,他们迫切希望小集镇的建设再快一些。怎样才能快?羊亭公社的方针是: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坚持国家、公社、大队一齐上。我们专程访问了这个距离威海市区30多里的半山区小集镇——羊亭。这个小镇上,既有国家派驻单位投建的项目,也有公社经办的事业,而更多的,是生产大队的经营设施。羊亭公社的同志对记者讲,建设小集镇不能靠哪一家来独包、独占。公社每年从社办企业中得到六七十万元的资金,其中80—90%用来扩大农业、工副业生产和搞水利建设,只有10%左右用于小集镇建设,这点钱远远不能适应小集镇的发展要求。公社欢迎国家的派驻机构投资建设,更鼓励周围大队在小镇上投资办企事业。国家、公社、大队一齐上,我们的小集镇就会建得更快、更好。他们的办法是大可称道的。记者曾去过威海市郊另一个新兴小镇——孙家疃。它濒临海滨,周围翠山环抱,镇上街道整齐、干净,有些建筑物新颖别致……可以说相当美,但它太过于冷清,社员们很少来这里,因为它缺少周围生产大队开办的商业服务业。当然,孙家疃公社的小镇七年前还是一个大沙窝,能有今天的规模,发展也算不慢。但是它要在今后不落在其他公社后面,就不得不考虑吸收周围生产大队这支重要建设力量的问题。
威海市的卫星小集镇,一般都集中了所在公社的多数骨干工业企业。过去这些企业与公社外的经济联系多,与本公社的经济联系少(仅仅在资金、劳力方面)。随着小集镇的形成和发展,这些社办工业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比如服装、鞋帽工业企业,过去都是接受外地的加工定货,现在则增加了承揽本公社广大农民做新衣、新鞋的定货。再如建筑企业,以前都在外地承包工程项目,现在也承包本公社内各生产大队的一些建筑项目。蒿泊公社建筑队去年实现产值83万元,其中20—30%是承包本公社的建筑项目实现的。今年他们计划实现产值过百万元,靠在本公社内承包工程项目实现的比例会高于去年。这种情况在机修、木器加工、建材等类企业里已经相继出现。说明小集镇作为农村新兴的经济中心的职能在逐渐增强,它与农村经济的联系愈益趋向紧密和多样化。可以预期,随着小集镇这种经济职能的增强,它在文化、教育、交通、政治等各方面的作用也会普遍提高。
一位在小集镇工作的普通农村干部对记者说:“俺在这里感到和在城里没多大区别,有些地方比城里还方便。”是的,威海市农村小集镇的发展,向人们展现了城乡差别在缩小的动人图景。


第2版()
专栏:

陕西红旗手表厂引进新工艺生产新式表壳
陕西红旗手表厂从日本引进冷挤压表壳生产新工艺及其6台主要设备,在国内首次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两种新式表壳共1万只。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