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表现我们
王朝闻
对广西,我可以说是毫无感性知识。虽听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也只是从外地画家的写生作品中见到过。广西《少数民族生活画展》给我的印象不同,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各族画家,用绘画以及雕塑再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不论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建设还是精神建设,画家们都努力用他们所掌握的艺术手段,尽可能地把他们的感受表现出来。虽然说表现的艺术水平不免是有差别的,动人的程度不免是有差别的,艺术素养的成熟程度不免是有差别的,但是这在前进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而再现他们亲身经历过或观察过的生活,表现自己认为是美的生活感受,出现了这么多少数民族的画家,确实是可喜的。
一位说话坦率的北京画家,和我谈及壮族画家陶晋苏的油画《壮锦》,他对于画里壮锦的花纹的技术处理——用细绳贴在画布上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美感这一点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样的尝试是笨拙的,虽然因此增加了壮锦的美感和真实感,却不能说这种非常吃力的技术处理是正确对待绘画艺术,发挥了绘画艺术自身特长的尝试。我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评价,我以为这种尝试自身足够说明,这位画家正在探索一种艺术效果,是想把他感受到的美再现出来,让观众从画面自身感到壮锦的美,何况他同时在画面上画出了正在制作壮锦,神态质朴而且美丽的人。我无意提倡绘画剪贴化,我只不过觉得:当画家不满足于固有的表现手段,而且努力追求一种新的艺术手段,即使这种手段对别人来说已经不是新的而且早已使用过的,只要画家不是故意模仿别人而是力图表现自己对生活中的美的感受,那么,这就正如侗族画家吴崇基的版画《侗乡三月三》,不只画里反映了群众的娱乐生活,而且构图也很有民间的和民族的趣味那样,不能否认作品具备着一定程度的创造性。
应该说,不少汉族画家对艺术手段的掌握是比较熟练的。特别是版画,例如杨照的《担来满山春》,包括内容的积极意义和形式的生动活泼,那形象的动态和构图的装饰性,都是相辅相成,热情而又优美的。只要少数民族画家不是把成功的作品当做模仿的对象,而是从中吸取关于构思的借鉴,从而得心应手地表现他自己对生活的亲切感受,变成不与人苟同的创作意图,这样的作品对自己艺术的成长岂不也是一种有益的启发。
这一画展使我觉得,它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成绩的一次检阅,而且它预示着在文化建设方面,各族人民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


第8版()
专栏:

广西少数民族生活画展作品选
侗乡三月三〔版画〕 侗族 吴崇基
担来满山春〔版画〕  杨照
壮锦〔油画〕 壮族 陶晋苏
书记学侗语〔中国画〕 梁惠统
壮乡情〔油画〕 梁允常
彝寨园丁油画〕 壮族 黄文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