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巴塞罗那的风韵
沈大力
地中海滨的巴塞罗那堪称伊比利亚半岛的一颗明珠,它有一种特殊的美:美丽宽阔的海滩、舒适宜人的气候、现代化建筑与古老的名胜相辉映……举世瞩目的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选择在这座名城开幕,是有道理的。
人们乘船进入这个由古代迦太基征服者命名的美丽海港时,一眼就能望见耸立在岸上的一根圆柱顶端的哥伦布塑像,因为哥伦布1493年“发现新大陆”后,首先就是返回巴塞罗那,在城内哥特区中心的圣阿嘉特教堂接受西班牙王室的隆重洗礼的。当时,这位著名航海家从大西洋彼岸带来异邦的各种珍奇物产,还押回几个红皮肤的印第安人,引起许多冒险家的贪欲,掀起了开发新大陆的热潮,也导致尔后美洲许多土著民族惨遭种族灭绝的灾难。
经过几个世纪的洲际贸易,巴塞罗那如今已经成为伊比利亚半岛的门户。它依山濒海,地势雄伟,风景优美。从蓝色海滨爬上绿色山麓,人们来到市中心的加泰罗纳广场,但见鲜红的花丛衬托出艺术家克拉腊雕塑的静思神女石像,更有喷泉吐成水晶仙宫,奥妙莫测,引人入胜。离此稍远一些的桑塔露西亚街有座始建于十四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内放巴塞罗那守护女神厄拉里的白色大理石棺,外边有座僻静的花园,其中养着洁白的鹅群,据说这是用于供奉女神的。
巴塞罗那遍布古代希腊、罗马遗迹和哥特式、文艺复兴式以及巴罗克式艺术建筑,另有凯旋门、毕加索博物馆和戈雅画廊等。毕加索博物馆里收藏着这位现代著名画家十九岁时的自画像《我是国王》。这是他离别故乡前往巴黎之日留给母亲玛利亚的最后一幅作品,如今已成为巴塞罗那艺术遗产中的珍品了。
巴塞罗那最有吸引力的当推西班牙广场上的“光明泉”。这是工程师布依加斯精心设计的人间奇景。入夜,这里水光交映,色彩缤纷,真是巧夺天工。此外,要一饱眼福,游览者还不应忘记再到该城左翼去观赏著名建筑家安东尼奥·戈迪的现代艺术杰作——规模宏大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同样颇具奇趣的是一座未完成的大教堂,它始建于几百年前,造起大门前两个高高的塔尖后,因经费不足而停工,以后几百年里再也没有重建,但它如今竟也成为游人必往一睹的名胜了!
已有二千年历史的巴塞罗那如今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首府,因而全城都显示出这个西班牙少数民族的古老风习。据西班牙朋友介绍,加泰罗尼亚人能歌善舞,绝大多数人不是在所住街道,就是在企业单位,甚至在咖啡馆里加入合唱团。他们都会跳本民族的“萨赫达纳舞”。每逢节假日,他们三三两两来到公园或广场,迅速换上一双随身携带的凉鞋,互相拉起手来,在乐队伴奏下翩翩起舞。他们交替跳着沉稳的长短步,舞姿优美,风韵高雅,这是加泰罗尼亚人情操纯朴的流露。即使在激烈的节奏下,他们也举止温文,保持一种庄重的风度。舞蹈者往往还欢迎有兴致的过路人参加他们的“科拉”行列。诗人玛拉加尔曾称此为“一个民族携手前进的舞蹈”。
这里有许多民众性的宗教节日,颇具特色。譬如,每年4月23日的圣乔治节,居民们从清晨起就开始到玫瑰花市游览,祭祀加泰罗尼亚的神祗。复活节时,歌者们纷纷到公共场所乃至人们住家的窗户下唱加泰罗尼亚民歌,有的含情脉脉,有的滑稽可笑,给听众送来生活的乐趣。待到仲夏,巴塞罗那更是格外热闹。从6月下旬的圣约翰节、圣彼得节到7月15日的卡尔曼圣母节,大街小巷都搭起帐篷,张灯结彩,到处爆竹震响,焰火腾空,欢声鼎沸,男女老幼沉醉于轻歌曼舞,通宵达旦。
至于说到加泰罗尼亚人的性格,大仲马在小说《基度山伯爵》中早有生动描述,及至我跟他们接触,越感其活泼、爽朗而又慓悍。这个欧洲的古老民族一向喜欢斗牛,人们经常在酒店和咖啡馆里高谈斗牛轶事和新闻。巴塞罗那就有两所驰名世界的大斗牛场。要成为一个真正有声威的斗牛士,不去那里逞能显技是不行的。巴塞罗那人的另一突出嗜好是踢足球。城里建有几座非常壮观的足球场。早在1900年这里就成立了两个足球俱乐部,翌年举行了西班牙第一次足球比赛,之后八十多年里,这里的足球运动一直蓬勃发展,并为西班牙培养了不少优秀足球运动员。今年的世界足球盛会在此拉开战幕,大概也是与该城的足球传统有关吧。当然,加泰罗尼亚人最爱的还是自由,而巴塞罗那正象征着这种意志——它在西班牙内战时曾是共和派抵抗佛朗哥的中心。现又成为加泰罗尼亚民族自治地区的首府。这座城市,重峦叠嶂阻挡着北方和西方吹来的冷风,无边的大海缓和了盛夏的暑气,并把所吸收的热储蓄到冬天,温暖加泰罗尼亚人的心灵。(附图片)
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大教堂


第7版()
专栏:国际书窗

“五尺书橱”的大学
胡畔
古往今来,在浩瀚的书海中,有些书虽然也曾风靡一时,但是时过境迁,不久便成明日黄花,无人问津了。然而,《哈佛世界名著选集》自问世以来,经历了70个春秋,至今依然深受欢迎,广有销路。许多美国家庭都以珍藏一套《哈佛世界名著选集》于“五尺书橱”中为乐事,自学青年更是奉之如良师益友。
《哈佛世界名著选集》被誉为经典名著的集萃。它搜集了世界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几百位名作家的代表作,共50卷,可自立一书橱,故人们称之为“五尺书橱”。它收集的范围不仅包括早已蜚声于世的文坛群英,如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彭斯、雨果、惠特曼等,而且留名青史的许多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也因之而“荟萃一堂”,如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达尔文,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路易·巴斯德,美国地质和矿物学家、早期矿物分类法的创始人詹姆斯·丹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以及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丘等的代表作或言论。不少人称赞这部选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书橱中的大学”。选集主编者查理斯·威廉·埃利奥特博士曾说过:“我相信,只要能认真细致地阅读这些书籍,再根据个人爱好温习背诵,任何人都能由此奠定大学文科教育的基础,即使你每天只为此花费15分钟的时间。”
埃利奥特博士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校长和美国文化教育界的巨擘。他于1834年生于哈佛大学所在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1869年起任哈佛大学校长,达四十年之久。他在哈佛大学校史上,是一位建树卓越、影响深远的人物。正是他在任期间,把古老的“哈佛学院”办成了美国第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他着手编纂《哈佛世界名著选集》时已74岁高龄,但却老当益壮,精力充沛。他之所以乐于承担《哈佛世界名著选集》的主编,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的青年通过自学这“五尺书橱”而接受系统的大学文科教育。1908年,科利尔出版公司正式聘请他担任这部选集的主编工作,组成了编纂委员会。编纂这部选集的工作十分艰巨,一年之内要审阅多达23,000页的初稿。他们对入选的每位作家及其作品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并广泛征求大学里许多教授和学者的意见。1909年春季的一天,当时尚未公开的入选著作作者名单竟被窃走了,第二天,这份名单在哈佛大学学生主办的报纸上发表,第三天《纽约时报》以及其他许多家报纸都把它作为头版新闻刊出。一时,围绕这份名单而在美国引起的一场大辩论,形成了一次全国性的独特“评选”运动。编辑者们对待评选该选集作品的意见是严肃的。他们不仅重视专家的意见,而且也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即使对于来自专家的意见,也并非一律接受的。例如,雨果·芒斯特伯格教授对德国文学素有研究,编辑委员会选入了他推荐的席勒名著《威廉·退尔》,可是,对他反对收入哥德名著《浮士德》的意见就没有采纳。科利尔出版公司经理威廉·帕顿事后回忆说,这种“自由评选”的形式,在美国出版界是史无前例的。
《哈佛世界名著选集》于1910年4月由科利尔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后该公司并入麦克米伦出版社。1969年,麦克米伦出版社对该选集进行了修订,改编成文学名著选集,共25卷。人们认为,《哈佛世界名著选集》给后人建立了一座文化宝库,为普及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第7版()
专栏:

巴西足坛巨星——济科
黎季
如骏马疾驰,似雷霆轰击,号称“白贝利”的巴西足球明星济科在本届世界杯足球大赛中左冲右突,锐不可当。特别是在同新西兰队的比赛中,他以一记凌空倒钩破门,更显示了出神入化的非凡球艺,使满场观众禁不住为之喝彩。
济科本名阿图尔·安图内斯·科莫布拉,济科只是他的绰号。这位自从一代球王贝利隐退以后从巴西足坛升起的球星,1953年3月27日生于里约热内卢一个足球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名守门员,四个兄弟都是职业足球运动员。正因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他从小就喜欢踢足球。里约热内卢宽广美丽的海滩,成为他纵横驰骋的足球场。长时期的刻苦努力,使他练就了十分细腻的脚法和出色的控球能力。十五岁那年,济科报考巴西“弗拉门戈”足球俱乐部时,虽然他身材瘦小,显得有些单薄,但教练却慧眼独具,认为他大有发展前途,因而录取了他。经过几年训练,他的体质得到很大增强,技术也更加全面了。1970年,他一跃而成为“弗拉门戈”俱乐部的一名主力队员,参加了20场比赛,一人竟射中27个球。接着,第二年又参加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可是,1974年在西德举行世界杯足球大赛时,济科没有被选入巴西国家队。在那届世界杯赛上,巴西队战绩不佳,名列第四。从西德归来,巴西队认真总结经验,决心重整旗鼓,改建国家队。就在这个时候,济科被起用了。
1976年,大西洋杯足球赛在乌拉圭举行,时年23岁的济科头一次作为巴西国家足球队的一员参战,崭露头角。此役巴西队先后战胜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队,荣获冠军。1977年,济科又随巴西国家队转战南北,屡建战功,被选为该年度南美最佳足球运动员,从此名声大噪。1978年他初次登上世界杯足球赛的舞台,在对玻利维亚一战中,巴西队以八比○大胜,而济科一人竟攻进四球。1979年,在不同的各场比赛中,济科共射中65球,荣获南美最佳射手称号。1980年,他又一次被美洲19国记者评为南美第二号足球明星(仅次于阿根廷的马拉多纳)。1981年,巴西队参加了17场比赛,攻进42个球,其中济科一人射中14个。这一年,济科所在的“弗拉门戈”俱乐部队荣获南美“解放杯”冠军,并获得参加欧美洲际俱乐部冠军赛的资格。在这次比赛中,“弗拉门戈”队击败欧洲足球俱乐部冠军队——英国利物浦队,济科的精湛球艺更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济科身高1.73米,体重69.2公斤。在比赛中他身穿10号球衣。一般情况下他都踢中场,需要时也胜任前锋之职。他在比赛中足智多谋,能攻善守,指挥若定,很有大将风度,特别是善于跑位和抢位,短传技术高超,门前反应敏捷,射门意识很强。他双脚都能射门,角度刁钻,给对方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济科被看作巴西队的“灵魂”。凡是同济科对过阵的运动员普遍对他感到头痛。最近巴西队虽在本届世界杯复赛中出乎意外地败于意大利队,但济科的高超球艺仍为广大观众所推崇。他仍被巴西人视为“国宝”和“希望之星”。(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图片世界

阿根廷的小足球迷
足球运动在阿根廷如同在其他南美国家一样,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松软的海滩,郊外的旷野,城中的广场……凡是有大片空地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这幅题为《竭尽全力》的照片所显示的情景。人们模仿着足球明星的动作,兴致勃勃地角逐。被誉为“超级球星”的马拉多纳,十岁就掌握了卓越的技艺,他的足球生涯,最初也是始于街头和旷野。在阿根廷,今天的小球迷,明天就可能是驰骋绿菌场上的足球健将。难怪参加本届世界杯足球大赛的巴西队教练说:“我们了解,和阿根廷队的比赛从来都不会是轻松的。”阿根廷足球队能成为世界球坛一支劲旅的原因,从这幅照片也可窥见一斑。   ·力·


第7版()
专栏:

她为何自焚
吴克明
在西德汉堡圣保罗广场上,一个多月以前,一个美丽的姑娘往自己身上浇汽油,随即点火自焚。虽经目睹此情的人们奋力抢救,但为时晚矣,少女的生命终于为无情的烈火所吞噬。她惨死了!
这位姑娘是谁?她为什么轻生?
她是一名土耳其侨工,名叫赛姆拉·埃尔坦。多方的调查说明,她自杀是为了对西德社会上存在的“排外浪潮”表示强烈抗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德由于劳力奇缺,分别与土耳其等国签订了进口劳务的协议。从此,大批侨工涌向西德。廉价的劳力使西德获取了巨大好处。赛姆拉的父母就是那时来到西德的。
十一年前,天真活泼的赛姆拉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也远离祖国,来到西德基尔她父母亲身边。她刻苦学习,一心幻想毕业后能找个理想的工作。她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跨出校门,但一踏上社会就发现,人生的道路是多么坎坷啊!她为谋职到处奔波。她看到,侨工在西德备受歧视,许多人同她一样没有工作,到处流浪。特别是土耳其侨工(约60万,连同家属达150万人),受排外浪潮冲击最甚,不少人被殴打,商店遭袭击,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保障。西德某些政治势力为捞取选票,更是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外国佬滚出去”的叫嚣似一把毒箭刺痛着侨工们的心。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欺侮、凌辱,许多人不堪忍受而被迫回国。
赛姆拉气愤至极。她撰写文章,发表讲话,大声疾呼,甚至进行绝食,捍卫土耳其侨工的正当权益。但是,这一切都没能引起有关当局的应有重视。她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没有工作,没有爱,
没有明天,没有前途……”
她终于完全绝望了!
赛姆拉终于在火光中惨死了。她的死,震动了不少人的心,引起了一些人叹息,也促使一些人深思:在西德这样拥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一个热爱生活、要求工作的纯真姑娘,为什么会落到这种中世纪式的极不文明的惨死结局呢!
近十年来,经济危机的狂风恶浪不断袭击西欧,西德的经济连续衰退,许多企业倒闭,失业大军日益膨胀,目前已超过200万,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纪录。许多人走投无路,他们中的一些人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外国侨工。侨居西德的460万外国工人处境越来越困难了。
那么,把外国侨工全部赶走,就能扭转西德的经济危机吗?从“理论”上讲,这也许能使200万西德本国人得到就业的机会。但是,设若侨工全都离去,将带走大量廉价劳动力,许多工种将出现无法弥补的空白,有的矿山、工厂将会减产或停产,特别是西德煤矿工人的三分之一是外侨;火车将会停开,饭馆将会倒闭,垃圾将堆积如山;因为外侨医生占医生总数的七分之一,医院也许只能给急诊病人看病。就连西德军队目前缺员30万,也需要从外侨中输送2万名青年去服役呀!排外,将会给西德经济带来什么呢?这是十分明白的。
在自焚的火光中死去的赛姆拉,好象用她年轻的生命写下了一支撼人心弦的悲歌。她的死在土耳其,在西德,甚至在西欧各国,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就连西德外长根舍也指出,这是一个“令人惊惧的警告”。他呼吁西德人民不要歧视外侨,而应努力与外侨融洽相处。
但是,善意的呼吁,是否就能防止类似赛拉姆自焚的悲剧重演呢?


第7版()
专栏:

每“页”重两吨的石书
缅甸联邦是世界上有名的佛教国家之一,全国各地寺庙和佛塔甚多,有的地方寺塔林立,金碧辉煌,令人惊叹。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的历史名城曼德勒,梵语意为“多宝之城”,就是寺塔遍布的名城之一。它是古代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荟萃之地。如今在该市的马哈拉卡马拉德津佛塔,保存有世界上“最大”的一本书——石书。石书每一“页”就是一块整齐的大理石板,总共七百三十“页”。石板上满满地雕刻着小号字体,每块重量超过二吨。这七百三十块石板总面积超过五公顷。
石书内容是讲述佛教哲学。石书的刻制过程是这样的:一次正逢佛教节日,来自曼德勒市所有寺院的二千四百名和尚在一起开始大声诵读后来雕刻在石碑上的那些经文,他们轮换着读,连续一百五十三天才读完。为了把这些经文刻制成一本工整的书保存下来,在上一世纪中期,根据明东国王的命令,请了一百名最好的石匠,用了九年的功夫才把全部经文刻在大理石板上,使之成为世界上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书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