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红烛之歌
——记共产党员、烟台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韩逸梅
身直颜色正,不怕耗生命,
只有一条心,为人送光明。
有人把这首赞美红烛的诗赠给共产党员、烟台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韩逸梅,称赞他的高尚医德。
“图名利就别当医生”
韩大夫有着比较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五十年代就是胶东的有名大夫,六十年代被授予主任医师的技术称号。他是省人大代表,并多次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但他从不以名人自居。他说:“当医生不能图虚名,图名利就不要当医生”。
为了对病人负责,在医疗中他总是虚心地征求别人意见。无论是主治大夫,还是住院大夫,只要提出意见,他都认真分析,合理采纳。因此,在他主持下制定的医疗方案,很少出问题。
疑难危重病是不少大夫感到怵头的事,弄不好出问题,既影响本人名声也影响集体荣誉。韩大夫却不回避这类问题,不怕担风险。只要病人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抢救,从不“踢皮球”。
前几年,他到莱西县巡诊,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妇女患巨大卵巢囊肿瘤。病人面色灰黄,腹部囊肿高高突起,眼睛看不见脚尖,不能平卧,情况非常严重。韩大夫向病人和家属提出了手术治疗的意见,他们说什么也不同意,没有办法,韩大夫只好返回公社。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病人的性命危在旦夕,我能眼睁睁的看着不管吗?他决定再登病人家门。同他在一起的同志对他说:“这个手术不好做,病人又不同意,万一出了问题名声不好。”他说:“这个病人如果不做手术是死路一条,做了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哪能见死不救呢?”他们骑上自行车,登门做工作,终于说服了病人。手术切除了一个63斤重的卵巢瘤,病人恢复了自理能力,全家人感激不尽。
去年腊月,医院内科病房收进了一个妊娠的心脏病人,虽经多方治疗,病情仍一天天加重。有人提出把病人转妇产科剖腹的建议。韩主任跑去一看,病人全身浮肿,气喘不止,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有人担心剖腹危险太大,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对收这个病人提出了疑义。收还是不收?韩大夫扬了扬手中的听诊器明确地说:“情况明摆着,这样等下去非死不可,剖腹取出胎儿,病人心脏的压力减轻,也许还有一线希望。这件事情我负责。收!”病人转到妇产科后,韩大夫立即组织手术。经过全科同志四天四夜的抢救,病人得救了,苍白的脸上有了笑容。当病人痊愈出院的时候,感动的泪水打湿了衣襟。
“病人的性命都是宝贵的”
“名医面前病人多”。在门诊,韩大夫的桌前常常围着一圈病人;在家里吃饭,登门求医的人接二连三;就是半夜三更也常常有人敲门。他们中有干部,也有工人、农民;有熟识的人,但更多的是陌生人。不管什么人找到他,他都热情接待,认真看病,从没拒绝过一个人,也从不厚此薄彼。
去年冬季的一个夜晚,雪大风狂。熟睡的韩大夫听见砰砰的敲门声,急忙穿衣起来,拉开门一看,站在面前的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
“韩大夫,我的妻子在医院里生产遇到困难,请您去看一看吧”。小伙子恳求说。韩大夫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凛冽的西北风夹着雪花,吹得这位六十多岁的人直打趔趄。小伙子见此情景有些不忍了,又劝他回去。韩大夫却和蔼地安慰小伙子说:“不要紧,快走吧!”
事后,这位小伙子更加信服韩大夫的医术和品德,又提出了给他母亲看病的要求。小伙子的家住在郊区,韩大夫白天没时间去,就利用晚上给他的母亲看了病,开了方。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搬来了赫赫有名的大大夫,这件事在当地群众中被传为美谈。
韩大夫自己这样做,还说服、教育家属和孩子们热情接待病人。一个夏天的中午,韩大夫正在午睡,外面传来敲门声,他的老伴怕惊醒他,急忙跑去开门。开门一看又是一个找韩大夫治病的人,老伴知道丈夫做了一夜的手术,上午又照常上班,不忍心叫醒他,便说:“韩大夫不在家。”把来人支走了。韩大夫蒙眬中听得老伴说的话,急忙穿衣下床,追出去,重新把病人请回屋。他一边向病人道歉,说明原因,一边给病人看病。病人走后,韩大夫立即召开家庭会,给家人讲明道理,并做了一条规定:今后谁也不准对求治病的人撒谎。
韩大夫这样要求家属,也这样要求大夫、护士。他看到有人照顾他年龄大,夜间不愿打扰他,便对他们说:“如果夜间有危重、疑难病人,你们尽管叫我来。不管病号是什么人,我们当医生的就要为病人的生命负责,不能把一些人的生命看得要紧,把一些人的生命看得不要紧。病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要为保护他们的生命竭尽全力。”
“我应得的报酬,国家已经付给了”
每逢看到有的人利用医生职务的方便谋取私利时,韩大夫总是激愤地说:“太不象话了,党给你的本领是让你捞取人民好处的吗!”他自己从不贪图病人的一点便宜。看病时,有的病人总爱殷勤地问一声有事、没事,他总是连连摇头:“没事、没事。”也有主动问需不需要东西的,韩大夫一边摆手,一边坚决地回答:“不要!不要!”谁送上门他都如数退回。
去年春节前夕,韩大夫一家正在吃饭,从外面闯进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进门就把一大堆猪蹄、排骨放在桌子上。原来,韩大夫曾给她治好了瘤子,她借春节之机来表表心意。韩大夫说什么也不收,他说:“我看好病是应该的,是我的职责。我应该得的报酬,国家已经付给了,怎么能要你的东西呢!”边说边拿起东西往门外走,弄得那人面红耳赤下不了台。他的老伴只好出来打圆场,直到那人如数收了钱,一场风波才算平息。天长日久,人们都知道了他的脾气,上门送东西的很少了。
韩大夫也从没把自己的技术、名誉当做向社会进行交换的筹码,就是在孩子安排工作上也从未托过人情。他有四个女儿,安排的全是普通工作。大女儿是农业工人,二女儿、三女儿在工厂工作,最小的女儿下乡回城后,先在医院当工人,整天刷厕所、擦地板,多次要求爸爸给她托人调换工作,韩大夫始终没有答应。他对女儿说:“爸爸的本事不能用在这个地方,你们的道路要靠自己走。”在韩大夫的帮助下,他的小女儿进步很快。后来,根据工作表现和需要,院里安排她当了化验员。
忘我为病人,象蜡烛一样不惜燃烧自己,默默地照亮别人。韩大夫用自己的实践谱写了一首红烛之歌。
綦国瑞


第4版()
专栏:

天津市科技情报中心建成使用
本报讯 天津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新建科技情报大楼做为该市科技情报中心,于6月10日正式开放使用。
这个中心通过提供科技文献资料、开展科技情报研究、以技术手段传递科技情报等方面的工作,为四化建设发挥科技情报的耳目、参谋作用,为促进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新建的科技情报中心总建筑面积达6,400平方米,分为10层,设有5个大型文献资料阅览、阅展馆,可同时接纳300人查阅情报资料;大部分情报、专利文献资料开架阅览,并设有缩微阅读器;有3个情报研究室开展工业、农业、能源、水资源、环保、城建和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情报研究,并通过电子计算机、录相、复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科技情报检索、咨询服务;还编辑出版5种科技情报刊物,做为科技情报的传递工具。科言


第4版()
专栏:

安徽省建立六个自然保护区
本报讯 安徽省最近决定建立六个自然保护区:
古牛降保护区。面积九万七千亩,位于祁门、石台两县交界处。这里有很多属于国家保护范围的珍稀动植物。
清凉峰保护区。面积一万五千亩,位于歙县境内。这里不仅保留有较完整的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还有多种南方植物种类。
马宗岭保护区。面积五万二千亩,位于金寨县境内。保留有较完整的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皇藏峪保护区。面积三万一千亩,位于肖县境内。是淮北唯一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残存地区,对研究淮北森林演变史很有价值。
皇甫山保护区。面积五万四千亩,位于滁县境内。既是皖东江淮丘陵残存的北亚热带次生林生长较好的地方,又是候鸟的栖息地。
扬子鳄保护区。位于宣城地区。在扬子鳄分布集中的社队设立保护点。


第4版()
专栏:

离而不休 解甲成医
——记老红军战士陈高顺
一位年近七旬的离休干部,活跃在闽西的医药卫生战线上。这位老人,就是原福建龙岩军分区政委,红军老战士陈高顺。他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4年经组织安排在龙岩离休。
陈老的父亲是民间医师。他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和掌握了不少医术。参加革命后,在红军连队里,他利用作战、行军间隙帮助医务人员采集草药,为伤病员熬药治疗。
离休后的一天,陈老路过龙岩一所医院门口,见到门诊部患者排成了一条长龙,便上前询问。一个怀抱小孩的中年妇女告诉他:“我们山里缺医少药,患病的,都得早起翻山越岭赶来排队挂号”。陈老想:老区人民看病有困难,我为什么不把自己一技之长献给老区的父老兄弟呢?他打定了主意,便买回铁镐、铁锹、土箕,同老伴和儿女们在房前屋后开荒,种了40多种中草药。不到二年工夫,他家周围的荒坡变成绿葱葱的小药园,每年为国家提供20多斤药材。
为了使自己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他通读了《本草纲目》,还买了20多种医药书籍,订了10多种杂志。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陈老就戴上老花镜在灯下认真学习。经过十多年的勤奋学习,陈老如今已掌握了530多种中草药的性能和用法,种植了120多种常用药苗,自配了27种单方和药酒,成为远近几十里有名的民间医生。去年初春,一位养路工人扭伤腰,到陈老家求医。他见陈老年事已高,不忍心让他劳累,只看了一次就不再来了。过了一个星期,陈老不见这位工人前来复诊,就带上草药,步行五里上门去诊视。
十八年来,他诊治了省内外上千名群众的疾病,亲自培训了近百名山区赤脚医生,写下3万多字的《中草药手册》。 刘辉 广敏


第4版()
专栏:

凤阳山保护区积极繁育珍稀树种
本报讯 浙江省龙泉县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拯救和保存濒临灭绝的生物种源。一年多来,这个保护区共进行了六个项目的科研试验,有的已取得成果。
这个自然保护区是在1980年建立的,占地近7万亩,森林蓄积量28万多立方米,有植物1,600多种,是浙江省目前最大的一个天然基因库。
这个保护区开展的科研项目有:黄山木兰引种及定位观察;浙江新分布树种的物候观察及繁殖;龙泉县木本植物资源考察;贵重药材引种试验;白豆杉扦插繁育以及珍稀树种育苗技术总结。我国特有的白豆杉,是世界珍贵树种,几乎濒临灭绝。去年,这个保护区开始扦插繁育,获得成功。今年又分不同扦插时间、深度和不同年龄的枝条,进一步开展探索,以求得最好的扦插繁育条件。黄山木兰,花色半紫半白,种子鲜红诱人,香味特醇,是著名的观赏绿化树种。为了使这一树种在浙江省推广应用,这个保护区到目前为止已繁育了苗木2,700支,并已开始在本省金华、安吉等地试种。这个保护区还利用凤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繁育了24个珍稀树种的苗木。
顾松铨 郭宗道


第4版()
专栏:

专业——成功大厦的基石
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 吴仕民
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积累、扩增,使学科林立,知识如海;摆在人类面前的课题也是万万千千,无穷无尽。任何人毕其一生精力也不可能穷尽所有学科,只能成为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的专门家。因而,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欲求成功,必须学好专业。
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先要爱自己的专业。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能产生神奇的智慧、力量和意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爱大学,却不爱自己的专业,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认为专业和自己的志趣相悖。想追随达尔文却学了数学,欲仿效鲁迅却进了经济系。于是摇头喟叹:误入旁门,此生休矣。有的乃至因此萎靡不振,得过且过。对此,我认为,其一,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事业一样,具有计划性的特点,要让每个人都录取在与自己志趣完全吻合的专业里是不可能的。一支军队兵种齐全才有足够的战斗力。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要门类齐全才能振兴繁荣。放弃一个学科就是放弃一个阵地,增了一片空白。大学生应象战士那般坚守自己的阵地,服从国家的统一安排,热爱自己的专业。其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决非天生仅能在某一个领域里才有出息。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塑性,在与自己原志趣不符的领域里做出大成就的不乏其人。其三,兴趣可以培养,可以改变。有些事初觉兴味索然,后倒觉兴味无穷,不少人有这种生活体验。而对某专业缺乏兴趣则还可能与对该专业缺少了解有关。
二是有人认为专业有前途大小,地位高下之分,一心向慕自认为最有发展前途,最为人们青睐的专业。自己的专业与这标准不合便冷漠之,厌弃之。其实,是否能出成果不在学科本身,完全在从事研究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今各门学科成果迭出,如繁花争奇斗艳即是证明。学科本身也并无高下之分,每一学科都为国家所必用,都为人类所必需。且各门学科都互相制约着,协调地向前发展,缺了哪一门也不行。
三是考虑专业与分配有关,厌弃分配去向“不好”的专业。这实在是一种渺小的自私观念,应当彻底摒除。
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就要专深专透。井掘得愈深,其水愈清,其源愈长;基础愈厚,大厦愈能高耸,愈可牢固。应锲而不舍,一往无前,才能成功。浅尝辄止,中途动摇,留下的都只能是失败的墓碑。应自强不息,尽可能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本专业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洞悉他人的经验与成果。基础厚一份,成功的把握也就大一份。
学好专业,课堂和书本诚然是极重要的,但决不可忘了另一个重要课堂——社会实践。“十年寒窗无人问”,作为一种专心苦读的精神是可嘉的,但因此远离社会实践则是有害的。当前应注意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要使理论之树常青,必须注意丰富多采的生活。学法律的关注社会的犯罪问题,学经济的留心经济体制改革,这会大大增加自己专业理论的深度。
学好专业,并不是说要把自己囚禁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还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尽可能学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尤与本专业相关相邻的学科,更应有一定的研究。这样,把精深与博大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如愿以偿——创造出辉煌的成功之厦。


第4版()
专栏:学校生活

我该怎么办?
新乡师院学生 心 诚
读了张俊英同学的信后,我也把我的苦恼公之于众,希望能得到帮助。
我和张俊英同学一样,是一名刚刚跨进大学门槛的学生,和她不同的是,我从小就立志改变我们家乡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报考农业院校。在我报的五个志愿中就有三个农校(其中第一志愿就是)。可是由于我的老师(也许是出于好心)给我补报了新乡师院(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因此我被优先录取到了新乡师院化学系。
也许由于我思想太顽固了,我对农业知识特别感兴趣。尽管老师、家长、邻居、朋友多方劝导,到校后又受了入学教育,我对这些道理也都能理解,但我对我学的专业课总不大感兴趣,而对报刊、杂志上刊载的农村消息、农业知识却很感兴趣。由于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就不能集中心思学习。我也曾多次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但总不起多大作用。我苦恼极了,乞望得到帮助。
另外,我借贵报一角呼吁:请不要私下代替考生改报志愿,尊重考生选择志愿的自主权!


第4版()
专栏:学校生活

既来之,则安之
河北大学历史系 姜靖宇
我和张俊英同学一样,也经历过她那种痛苦的折磨。我从小就喜欢数学,爱好文学。我报的志愿大部分是经济系、中文系,然而,命运之神给我安排的是学历史。
中学时期,我学历史的过程只有几个月,没有培养起兴趣,而且还有厌恶之感。搞清楚中外几千年的历史,对我这个记忆力差的人来说,难得简直无法形容。记外国人名、地名,更是我所头痛的。记一个名字简直比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还难。入学后,思想稳定不下来,经常想调系改科,把时间大部分用到阅读课外书籍上,没搞好专业学习。
通过政治学习、老师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我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下定决心,攻读史学。
阅览史书,我经常被古今英雄的事迹所感动,更加坚定了“功过是非,秉笔直录”的信念。
白衣战士救死扶伤固然可佩,而农业专家使五谷丰登,林茂果硕,让国强民富,那也是令人敬仰,无上光荣的。现今我国农业水平还不高,许多知识、问题需要掌握、探索。
对专业感到陌生,只缘还没有对它树立坚定的信念,没有深入其中。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教你如何对它发生兴趣。如果一旦你和它有了感情,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你的信念,只要你从国家、人民利益出发,做一个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大学生,我想一定会热爱本专业并能取得好成绩的。


第4版()
专栏:学校生活

编者的话:暑假就要到了,为了及时反映和交流同学们丰富多采而又有意义的暑期生活,我们准备在本专栏里增辟这方面的内容。欢迎各地的同学踊跃向我们供稿。
要尽量保证选择专业的余地
解放军某部 邵 云
我很理解张俊英同学的心情,她的“苦恼”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虽然我不是大学生,但我听说过大学生中类似的事例也不少。我觉得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注意。虽说社会不可能保证让每个人都按其所好选择职业,但在有选择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保证其选择余地。象张俊英这样的情况,如果当初她上的不是农学院而是医学院,那她也许会学得更好。而现在,学非所好,必然三心二意,影响了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一种人才的浪费。
国家出钱培养大学生,是为了让他们毕业后能为国家贡献更多的才智,但象张俊英这样的情况,给国家造成了浪费,如果认真算算,这笔帐也许是惊人的。这样人为造成的浪费为什么不能减少甚至杜绝呢?
不少科学名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想学好任何学科首先要对其发生兴趣。当然,同时也应想到国家的困难,国家需要农业科技人员,既然安排自己学这个专业应该尽量学好,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对类似的情况恐怕也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有关方面应考虑如何才能使这种情况尽量减少,使我们的人才都能充分发挥其才干,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第4版()
专栏:学校生活

华南师范学院评选最佳新人新事
在各系同学推荐的二十七件新人新事中,华南师范学院团委和学生会最近评选出十件最佳新人新事。其中有一心为集体的好同学,有心灵美、作风好的女党员,还有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治安的先进集体。
(全国学联供稿)


第4版()
专栏:学校生活

江苏商专进行有关打击经济犯罪问题考试
江苏商业专科学校针对专业特点,最近进行了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问题的考试,并列为德育考核的一个方面。
考试使同学们对这场斗争的性质、意义、政策等有了较深的了解,有益于毕业后的工作。时建龙


第4版()
专栏:学校生活

北京政法学院举办“三爱”征文活动
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举办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二十多天就收到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三百多篇。刘烈东


第4版()
专栏:学校生活

中央民族学院注意培养各族学生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是同学们在互相理发。 龚田夫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