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运用农业科学 改变贫困面貌
女畜牧师王素香有理想,有志气,不怕苦,不怕累,在贫穷的通渭县坚持科研工作,同当地群众一起,找到一条治穷致富的路子
新华社编者按:女畜牧师王素香甘愿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主动到甘肃省最穷困的通渭县从事科学实验,事迹甚为感人,她既有革命精神,又有科学态度,善于同群众打成一片,勇于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终于找到了一条治穷致富的途径,鼓舞和坚定了当地群众改变这块土地的穷困面貌的信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多么需要象王素香这样的有理想,有志气,不怕苦,不怕累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据新华社兰州电 新华社记者冯东书报道:甘肃省草原工作队女畜牧师王素香,1979年春天自愿到全省最贫困的通渭县申家山农村,立志用科学的方法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如今,她带去的草籽已经在这里生长、繁衍。十几年来一直缺钱少粮的申家山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通渭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最贫困的县。前几年报刊上开展黄土高原生产和建设方针的讨论时,王素香也想参加这场讨论。后来她想,与其纸上谈兵,还不如亲自到第一线去实践,这样,1979年春天经领导批准,她离开兰州,带着用各色口袋装的草籽,来到了通渭县申家山生产队。
王素香到申家山,是经过多方了解和实地踏看后决定的:第一,这个队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破坏,元气一直没有恢复过来,群众粮不够,钱没有,自己有责任帮助改变这里的面貌;第二,这里土地贫瘠,一亩地只产几十斤粮食,改造贫瘠土地正是自己要研究的课题;第三,这里弃耕的荒地、荒坡多,是试验种草的有利条件;第四,离城30里,步行来往,力所能及。
王素香是上海崇明县人,解放初期毕业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到申家山这年已55岁了。她和群众打成一片,坚持和社员同吃同住。这里的老乡家缺乏鲜菜,没有酱油,连醋都很少打。酸菜水面条不合她的胃口,但她也“照吃不误”。因为缺水,她早上洗脸只用一杯水擦一擦。她的这种态度和作风,使群众十分敬佩,都把她看成是一家人,亲切地叫她“王老师”。草原工作队和省里有关部门给她工作以充分的自主权,在科研经费和物质上也给予支持,后来还给她派了一名助手。她就利用这些条件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种红豆草、苜蓿、草木樨、沙打旺等牧草。第二年,她又坐卡车到400公里外的天祝县运回40只细毛羊分给社员,并教他们饲养方法。此外,她还帮助队里克服粮食生产上的一些困难,又从外地弄回几百只鸡娃子赊给社员养,给社员增加些经济收入。
她的目标是要对这个十分贫瘠的土地进行综合性的改造。第一步是通过种草,主要是固氮肥地的豆科草和草木樨,来解决群众的烧柴问题,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第二步是养牲畜,用畜产品增加收入,畜粪肥地。第三步是在土地变肥的基础上,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控制粮田面积,实行草田轮作,这是一条通过养地、养畜,达到养人的道路。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她在申家山做出了出色的成绩。1979年这个队草籽收入460元。1980年草籽收入达1,200元,平均每户40元。1981年天大旱粮食减产,但草籽大丰收。光是红豆草的草籽就收了4,300多斤。同时,养羊也从1979年的77只增加到152只,平均每人一只多。大牲畜也从过去的29头增加到54头。这样,去年的草籽、羊毛、活畜等现金收入达到5,143元,平均每户154元。


第3版()
专栏:

当好农民的“引路灯”
——南县农村党支部纪事
本报记者 刘诗训 李业英
湖南省南县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后,农民把大队党支部当作心中的明灯,大家思想上有了“疙瘩”,生产上遇到问题,马上想到:“找党支部去!”这是南县县委整顿农村党支部后出现的新气象。
党支部工作要适应农村新形势
浪拔湖公社荣福大队第十六生产队,去年春天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时,有些人主张“门坎上面剁萝卜——平分!”他们把队里的农具和公物,全部折价分到了户。大队党支部书记家在这个生产队,许多不愿意分掉集体财产的农民生气地说:“他就这样带领我们!”
这件事反映到了县委,县委立即警觉到:越是在生产关系变革的时候,党的领导越要加强。在这样的时候,农民不能没有“引路灯”。他们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很高,但也有些农民认为:包干到了户,各户管各户,有事不必找党支部。面对这种新形势,有些农村党支部工作也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甚至有少数党支部陷入了瘫痪、半瘫痪状态。
针对这个情况,县委从去年春天以来,对全县所有的大队党支部,进行了整顿。县、社两级分别举办了训练班,帮助干部提高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并通过民主改选,对年老、体弱、文化水平低的同志进行了调整,同时,从回乡的知识青年中,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党员,担任党支部的领导职务。调整以后的农村党支部,年青、有工作能力的多了,办事能力强了,能够为农民排忧解难,努力当好农民的“引路灯”。
包干到户,党支部的工作也到户
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农村党支部的工作应该有什么新特点?南县县委分析了部分社队出现的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集体、国家之间这样那样的矛盾,制定出《农村党支部职责》和《关于加强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提出:“包干到户,党支部的工作也要到户”,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活。
洞庭湖区每年农事最繁忙的季度,民事纠纷最多。去年“双抢”前夕,一些人发愁说:“今年包了产,更有好戏看罗!大队、生产队的干部肯定都忙着种自己的田,不知道会闹成个什么样子了!”可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整个“双抢”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的民事纠纷,连一般纠纷也不多。农民们说:“这是多少年来没见过的安定景象呀!”
原来,在“双抢”前,全县各社、队党组织成员,利用早、晚工余时间,串村走户,有的放矢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克服少数人的个人主义,并且实实在在地解决具体问题,把可能出现的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比如三仙湖公社,各个大队党支部对最容易引起纠纷的耕牛、农具、晒场、水利设施等一一调查摸底,在帮助大家树立集体观念的同时,购回19头耕牛、7台小动力机、5台水泵,改装动力打稻机51部;在可能发生争水的地方,开好过水沟,搞好水利配套工程,制订出管理制度;还根据各户秧苗生长情况,分别先后缓急,对耕牛、农具的使用,作了具体安排,保证了全公社各队社员团结协作,共同搞好农业生产。
全村都是党支部的“责任田”
华阁公社新华大队党支部书记欧南成,是个植棉能手。无论过去种试验田,还是现在种责任田,他的棉花产量在全大队都是遥遥领先。社员们认为,照着他的样子做就能增产。去年,棉田正要中耕,不料下了一场大雨,中耕最好推迟到雨后第三天。可是,欧南成要赶到公社去开会,中耕只好提前在第二天下午进行。一些社员见他下地,停下手里农活,也跟着下了地。欧南成连忙劝阻说:“今天中耕嫌早点,你们明天再干吧。”社员们说:“反正跟着你干不会错”。这件事,使干部们认识到:全村都是党支部的“责任田”。党支部成员要把自己家的责任田,当做指挥生产的“示范田”来种。
南县县委在这件事后,号召每个农村党支部成员钻研农业技术。在这个号召下,有的党支部成员订了十几种介绍农业技术的书报杂志;有的自己编写技术资料,指导社员科学种田。八百弓公社丰产大队,过去是全社有名的“老落后”。整顿后的大队党支部成员,从7人减少到5人,个个都是年轻人,有文化、懂技术。他们采取“分片,包队,联户”的方法,既种好了“示范田”,又帮助各户种好了责任田。去年,他们把书本知识、自己的经验和本大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由党支部书记艾秋元执笔,编写出三期水稻生产技术资料,印发到全大队的205户,并且逐户逐块地督促检查。这一年,全大队户均产粮10,360斤,人均向国家交售粮食1,077斤。今年早稻浸种育秧时,这个大队党支部的成员又分头到分户催芽的生产队,逐户讲授催芽技术,查看催芽情况,使全大队没有一户烧坏种谷。
“党带领我们走上了富裕道路,我们怎能不听党的话!”南县的农民现在这样说。过去,社员见干部来了,躲;现在看不到干部,找!在南县,干部常常是路上有人拦,屋里有人等,还经常发生“争党员”、“争干部”的事。干部真正成了农民离不开的人了。河口公社向阳大队第三生产队,自然条件差,全队没有一个党员,多年来是个后进队。去年他们请家住第四生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去办点。干了一年,全队15户,户户产粮万斤以上。
干部们扎扎实实带领农民打开了致富大门之后,农民手中有钱有粮,心里有党有国。爱国家,爱集体,蔚然成风。去年,全县交售给国家的粮食达到1.5亿斤,比上年增长14%;上交食油1.9万担,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向国家交售的农副产品总额达到7,947万元,人均160元,比最高的1980年增长8.6%。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农商合同要坚持互利原则
今年,四川推行农商合同动手早、数量多、成绩大。但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一、签约未经双方协商,一方强加于人。有的收购单位把填好的合同书一给,就叫签字。生产队干部群众称这种合同为“霸王合同”。二、合同规定的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对农方应交产品的数量、质量、时间、地点及违约受罚等规定得具体、严格,而对商方应承担的义务却没有规定或规定得不具体,社员称它是“不平等条约”。三、国家计划及收购基数不落实,一方面有的社队和农民对一些紧俏产品不愿按计划基数签订合同,另一方面,有的县、社又订立“过头合同”,对统购、派购基数层层加码。
不少干部和社员认为,这些错误做法如不加以纠正,势必破坏国家计划和损害农商双方的利益,使政策失信于民。为此,他们建议有关领导部门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一、有关领导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农、商双方进行《经济合同法》及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辅导他们学会签订、履行合同的基本知识,提高按政策、法律、法令及合同条例办事的自觉性。
二、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订合同必须经农、商双方充分讨论,民主协商,自愿签订。强行签订的“霸王合同”,应视为无效,对方可以拒绝签字和履行,工商管理部门应不予鉴证。
三、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统、派购的政策,对国家计划收购的产品,必须按统、派购基数或收购计划订约,既不层层加码又不随意压低基数,对不愿按计划签订紧俏产品合同的生产队,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保证计划落实。
四、抓紧复查、“补课”,保证合同订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要认真搞好合同管理,工商管理部门要督促农商双方协商,逐条补充、修订或附加必要条款,使合同趋于完善,农商双方满意。本报记者
毛朝敬


第3版()
专栏:

安徽滁县地区发现大批鹭鸟群
本报讯 通讯员尹良善报道:今年春天,安徽省滁县地区有关部门在全区30多处发现鹭鸟群,约有10万只左右。
鹭鸟是一种候鸟。每年春天从南方飞来产卵繁殖,秋天又飞回南方越冬。解放后,滁县地区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来这个地区栖息繁殖的鹭鸟也逐年增多。这种鸟分布全区,其中,以滁县境内的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较为集中,数量多达3万多只,品种有白鹭、赤鹭、牛背鹭、苍鹭、绿鹭等。鸟类学家们认为,滁县地区鹭鸟之多是罕见的。


第3版()
专栏:

调整生产布局 改进耕作制度 发展多种经营
荆门县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生产发展
本报讯 湖北省荆门县在落实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同时,1981年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方案,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实行改良土壤、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丰收。与上年相比,全县粮食总产增长18.9%,向国家贡献粮食增长52.77%,棉花总产增长7%,油料总产增长2.89倍。全县社员人平收入199元,其中集体分配部分人平129元。
荆门县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适当调整中稻和双季稻的比例。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结果,荆门南部适宜种植双季稻,中部勉强可种,北部基本上不适宜。1981年适当压缩了双季稻面积,扩大中稻面积,发挥了资源优势,缓和了缺水、缺肥、缺劳力的矛盾,总产增加,早、中、晚稻单产都有了显著提高。
调整耕作制度,实行轮作换茬。过去由于单一的绿肥水稻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变坏,绿肥产量越来越低,水稻产量低而不稳。去年适当减少水田绿肥面积,多发展麦稻、油稻、豆稻连作,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粮食产量,又改良了土壤,减少了病、虫、草害,全年粮食亩产量达到千斤以上,比双季稻年均亩产量增加一百多斤。
改造低产田。全县有低产田近20万亩。各公社根据土壤普查提供的情况,对低产田实行土壤改良,因土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烟墩公社的水田中冷浸田面积占50%以上,常年单产只有400斤左右。通过深挖排水沟,增施磷肥,改换作物茬口等措施,去年粮食总产达到5,270万斤,比历史最高的1980年增加170万斤。
发展多种经营。1981年全县造林4.58万亩,向国家贡献木材6,950立方米,栓皮、木炭、水果、黑木耳、茶叶、糖料、烟叶、中药材以及畜牧业、水产都有增长。全县去年向国家出售鲜蛋1,400万斤,户均过100斤。
办好试验、示范样板。全县根据农业区划方案,分区拟定了52个试验课题,参加的科技人员82人。有些试验成果如化肥三要素的配合施用、棉花施用硼肥、冷浸田的改造、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已在全县推广。


第3版()
专栏:

海南岛第一座自动化养鸭场初步建成投产
新华社广州电 海南岛第一座自动化养鸭场在文昌华侨农场初步建成,并已投产。年饲养量60万只,其中上市肉鸭20万只,提供幼鸭40万只。
这个养鸭场是由海南华侨农场管理局与香港永利公司以补偿贸易形式共同合作经营的。鸭场的全套技术设备全部是引进的,专门饲养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旱地良种鸭。这种鸭抗病力强,成长快,鸭肉嫩滑,味美可口。鸭场的饲料加工、喂养、孵化等工序全部自动化。养鸭场总规划年饲养鸭120万只。


第3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先人后己的女支书——李月萍
李遵立 刘登华
山东阳谷县后薛大队党支部书记李月萍,今年40岁,当干部已经23年了。她原来担任生产队干部,1962年来到后薛大队,担任大队妇女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三中全会刚开过不久,她被选为党支部书记。
李月萍上任后,发动社员讨论制定了几项规章制度,并教育全家人带头执行。一天头午,她家的小猪跑出了圈。看坡的青年社员薛传龙发现后就往村里赶,当他发现小猪直奔月萍的家门时,便扭头走开了。月萍听到小猪哼哼叽叽的叫声,出门去看,赶猪人却走远了。她急忙称了10斤小麦送到保管员那里,并做了检讨。保管员说:“算了吧,小猪刚出村就被撵回去,又没糟蹋庄稼。”月萍说:“那可不行,猪羊出圈啃青要受罚,这是咱队里立下的规矩;我又没长三头两脑袋,还能比社员高一截?”保管员只好把小麦收下。社员知道后,都说:“人家月萍办事一星点的特殊都不搞,真跟咱社员一般高!”
其实呢,李月萍办事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主动让利于人。去年秋种之前,队里为了方便社员耕种,统一调整口粮田。她家所在的四队共110口人,而那块离村较近、浇水方便的好地,只够106口人耕种,还有4口人的地要划到离村较远、浇水不便的沟崖旁。这孬地和好地相比,一亩起码要少收200来斤粮食。队长把这情况一说,有些社员就嘀咕开了:谁家分到那块孬地,可就头疼死了。月萍看出了大伙的心思,坦然地说:“先把那块孬地分到我家名下吧!”大伙一听,不好意思起来,又都争着要孬地,但最后孬地还是分在李月萍的名下。
去年底,队里给需要盖新房的社员划分宅基地,李月萍又是先让别人选择。最后轮到量她家的宅基时,只剩下了三分二厘,比别的户少了半分多,而且还摊在一个洼坑里。别的干部社员都说再换个好地方划吧,她却坚持说:“这里就行,院子小点就小点吧!”她的公爹知道后,真有点沉不住气了,板着脸对月萍说:“当干部的当然不能沾光,可也不能老吃亏啊!口粮田你要的又远又孬,这宅基地你要的又洼又小。特别这宅基地,是要子子孙孙长期住下去的,你咋净想点子吃亏,单往坑里跳呢!”月萍笑着说:“爹,您忘了这样办事,是共产党的一条老规矩,也是咱家的一条老习惯啊……”一席话把公爹说得直点头。


第3版()
专栏:农村新貌

把“五匠”组织起来盖房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后,群众手里钱多了,头件大事就是盖房,因而“五匠”急剧增多。山东省荣成县成山卫公社,去年底“五匠”已经发展到520多人。这些“五匠”一般都是分散作业,群众请他们盖房,得用好饭菜和烟酒招待。群众盖四间房屋,光烟、酒、肉、菜一般就得花400来元,面粉、大米250多斤;有的户仅上梁这天中午,就要喝啤酒、汽酒七八十斤。难怪群众说:真是盖得起房屋管不起饭啊!
成山卫公社党委、管委了解群众的难处,在建立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把农村“五匠”组织起来,实行“五统一”的管理办法:统一管理人员,统一承包工程,统一施工定额,统一奖惩制度,统一检查验收。今年全社新建的1,140间房屋,经检查验收,都达到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户主普遍满意。由于规定了建筑队伙食自理,大大节省了盖房户的开支。郭家庄大队社员魏永夕前年盖了四间瓦房,花掉1,700多元。今年春天,他又盖了四间基本相同的瓦房,只用了1,200元,少用了500元,都是在吃喝上节省的。学强 政利 阳模


第3版()
专栏:农村新貌

设计建房新方案
江西省临川县唱凯建筑工程公司的干部和技术人员,针对当前农村社员建房多、木材紧缺和建房占地不够科学的情况,动脑筋,想办法,在设计方案上做文章。他们通过反复摸索,改变了过去那种占地多、造价高的单层民房砖木结构设计方案,精心设计出一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的新方案。
今年四月份,抚州地区建委、临川县建委的领导同志和技术人员先后检查鉴定了这个公司试建的第一幢住宅,一致认为设计合理,符合国家建委制订的关于农村建房发展规划的要求。采用这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的设计方案建造的住宅,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比以前降低百分之十。由于采用小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取代木檩条等,每幢住宅木材用量由原来的十八立方米减少到四点五立方米。采取这种设计方案建造的住宅,施工操作方便,质量坚固,很受农村社员们欢迎。
目前,临川县基本建设委员会已经作出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这种新的住宅设计方案。
临战 辉云 发科


第3版()
专栏:农村新貌

洞庭湖滨的湖南省湘阴县已有34,500多户农民住上了新房。图为这个县躲风亭公社青年大队第九生产队由队统一规划,在渠道两旁新建的42栋钢筋水泥预制件新房,每栋175平方米,坚固、美观,造价比用木材结构低一半多。 万祥林摄


第3版()
专栏: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毒学家裘维蕃教授,从实际生产需要出发,研究番茄病毒病的防治。这是他同科研人员在烟草上进行番茄病毒类型的鉴定工作。周 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