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副刊文选

“母子树”遐想
草萌
首都北京“中国自然保护展览”的海报上,赫然大书一句话:“警惕啊,不要自毁家园!”不幸而言中,我省枞阳县真的发生了一起自毁家园的怪事。据2月25日报载《白柳公社发生一起严重哄抢山林事件》的消息报道,这次事件共毁林1,700多亩,糟踏各种林木40多万株。一切爱国的人们哪,你能不痛心疾首吗?!但这次毁林事件里却有一个动人的镜头:女社员李庆梅,“看到哄抢山林的场面,心里很难过,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上山,手拉手死死抱住一棵老枫香树不放。……”于是,一棵百年老树得救了!它,在偌大一片被剃了光头的丘陵地上,矗立着。微风过处,飒飒作响,那是在控诉毁林者的罪孽呢,抑或是在诉说母子护树的英雄壮举?记得儿时读过一首诗:“一朝插嫩柳,千林散绿阴。入夏伴凉风,幽香入诗心。”夏日将届,我想,过往人等,路过那棵“伴凉风”的老枫香树(它应命名为“爱国枫”或“母子树”才是),可不要忘了英雄母亲李庆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的先人传下了如此美德。尔今,我们承遗愿、继遗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子孙后代。是时候了!祖国十亿人众,森林覆盖率在世界上160个国家中只占第120位,我们怎能容忍,怎能坐视;更何况“自然有情人无情”,我们哪能答应?
由李庆梅,又想到最近各报表彰的另一人物,一位普通女工,“反走私斗争的强者——庄惜英”。她不怕穿小鞋,敢与顶头上司的走私犯罪活动作不屈不挠的斗争。那情景,那精神,堪与李庆梅媲美。胡耀邦同志不久前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这些二十世纪的中国人,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要多吃些苦,要舍得为人民利益作出必要的牺牲,这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要求于我们的。”是啊,在这个严峻的历史试题面前,一切空谈应当禁绝,只应代之以如李庆梅、庄惜英般的行动,这才是振兴中华,实现四化所需要的。因为,“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利益,为人民谋利益的行动上。”
(选自1982年4月18日《安徽日报》)


第8版()
专栏:

《西湖梦寻》及其他
——春游杂感之一
黄裳
到杭州来的前一天,整理行装,决定不带什么书,只把一本康熙原刻的《西湖梦寻》放在旅行包里。这书是张宗子(岱)的名著,但流传很少,远不及他的另一种名著《梦忆》为人们所熟知。这书有光绪刻本,不过也很少见,我就一直不曾买到过。三十年前郑西谛在我家里偶然看见此书,大为高兴。后来在他的《劫中得书记》一书再版时,加了一条附注,说他原来以为张宗子的著作都没有清初刻本,后来知道不确了。西谛是非常欣赏张宗子的,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看到此书时非常欣喜的神色。
这书是康熙丁酉张岱的孙子张礼所刻的,扉叶有“凤嬉堂藏板”字样,是所谓家刻本。但看“凡例”,书是在广东雕版的,并非绍兴刻本。通体写刻,相当精致。前面有六篇序,板框上方有王雨谦的评语,这些据说光绪本已经删去了。除了自序以外,其余五序都出于名人手笔。金堡是熊开元当了和尚以后用的名字,署着别号“武林道隐”。他是南明非常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后来又是有名的遗民。但也有人说他的闲话,指责他与新贵贰臣来往密切,是挂着遗民的招牌无往而不利的人物。第二篇序文是李长祥写的。这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他是崇祯癸未进士,曾随鲁监国守闽。失败以后逃到绍兴山中,又转移到常州。清初两江总督郎廷佐对他很尊重,但其实是不放心的。李长祥采用了与蔡松坡相似的策略,“千金聘金陵美女,工诗善画竹,一时称‘中山秀才’者,梳高髻,拖百折长裙,效古汉妆。又为置美婢,侍其诗画,名‘墨池’。先生日拥姬吟啸高楼上,作长夜饮。郎疑乃释。”(《温哂园杂录》)不过李长祥后来并不曾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知所终”了。那是时代不同的原因。
写了《罪惟录》的著名史学家查继佐、祁彪佳的堂弟豸佳也都有序。豸佳与宗子是亲串,能书,喜欢戏曲,宗子有专为他写的记事,他们都是世家的公子哥儿。
另一篇序是白岳王雨谦写的。他也是宗子非常亲近的朋友。
只要看看这五位作者的身世就可以明白他们会在序文中说些什么,也懂得宗子为什么要请他们写序了。这些序能在康熙末年公然刻板,好象也有些不可思议。也许正为了这原因,终于落得流传不广的吧。但以文字而论,几篇序都不及宗子的自序写得好。这篇自序又收入《琅嬛文集》,是比较常见的。
《梦寻》共五卷,分记“西湖北路”、“西湖西路”、“西湖中路”、“西湖南路”和“西湖外景”五部分。看那编写的方法,大抵很受了《帝京景物略》的影响。每一风景点,下缀一节小记,或考证史迹、或杂记风俗故事,有时也发些议论。有些曾见于《梦忆》中的名篇,如“西湖七月半记”、“西湖香市记”、“岣嵝山房小记”等也收入了。下面集录有关诗文。所收以近人为主,如袁宏道、徐渭、陈洪绶等的诗文都采录了不少。
“北路”收“西湖总记”、“玉莲亭”至“紫云洞”凡十二目;从“玉泉”到“灵隐”、“上天竺”等则列入“西路”。“中路”大抵是包括“葛岭”及白堤一带的名胜。“南路”差不多就等于今天的“南山路”一带;“外景”从“西溪”到“紫阳庵”共十八目。大致看来,明代末年的西湖区和今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有些地点、遗迹则已成为历史陈迹,也是很自然的。如明末有些私家的别庄、园林,已经化为乌有。
这次住在里西湖的旅舍里,推窗外望,就是孤山背后的放鹤亭。不过路边的树木已长得更高,从四楼的窗口已经看不到那座朱红的亭子,晚饭过后,慢慢踱到西泠,在桥畔看见新修尚未完全竣工的秋瑾墓。纪念碑上有一座白石雕像,塑得很好。秋瑾站得高高的,身前抚着一柄长剑,左手叉在腰际,微微扬着头注视着远处的山峦。面目秀美而又别有一派英挺的气息。碑座上嵌了孙中山手书的“巾帼英雄”四字题词,上款是“鉴湖女侠千古”,下面是“孙文”两字。中山先生的书法是有特色的,肥腴、厚重,但不失姿媚。虽然不过是六七十年前的作品,但好象显示的已是另一时代的气息,不是今天所能看见的了。碑阴还嵌了“石门徐自华撰、桐城吴芝瑛书”的《鉴湖女侠秋君墓表》,尚是原石,不过已经有一些地方磨损了。这是一件著名的文物,能够保存下来是值得高兴的。坐在白堤的石凳上,眼前是一片澄碧的湖水,背后一株古老的樟树,在飞来飞去的蝙蝠群中,可以望见一抹暗绿的苏堤和起伏着的拱桥。更远就是一连串淡淡的远山。游人已经散尽,只不时有几辆脚踏车驶过。就这样一直坐到上灯。
又穿过西泠桥重新走回里西湖,这里也已经是一片黯黑了。忽然想起一句宋人的词,“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词人是想写出里西湖的寂寞的,但他是从动中写出寂静来,从如鲫的赶忙穿过桥洞摇回城关的画船,写出了留给里湖的冷落,但那不是夜里,最多也不过是傍晚吧。
枕上翻阅张宗子的《梦寻》,从玉莲亭(纪念白居易的)看起,一直看到西泠桥,恰似在环湖路上散步似的。张岱说到西泠桥一名“西陵”。有人提出这里怕有错字,他说,“管不得,只西陵便好。”我想这大概是一种恰当的态度,对待某些细心的考察家,有时是只能采取这种态度的。“总记明圣二湖”条引柳耆卿的“望海潮”词,后面小字附注云,“金主阅此词,慕西湖胜景,遂起投鞭渡江之思。”书眉王雨谦批云:
“问当日柳七无此词,金主即不垂涎东南一隅者乎?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敌人渡江,何得致怨柳词!”
这实在也批得好。这些话写于二百多年前,当然有他特定的用意。但他说出来的其实是一种常见的颇为普遍的现象。早在六七百年前,就已有人把亡国的责任推在词人身上了。为了两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把侵略者招引进来。文艺作品竟自有这般的伟力,这恐怕是著名流行歌词名手的柳三变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第8版()
专栏:

伐木人的笔记
文牧
开阔地
我们森林新城的街边有许多新盖的房子,一排一排,整整齐齐,新盖的房子鳞次栉比。这里有我们伐木人的家属大院,一栋一栋的。有纸浆厂,有文化馆,还有集材拖拉机修配厂……一排一排的房子后面是大片大片的开阔地,那是腐蚀土,黑油油的。开阔地上还有许多树桩,那是前几年伐木叔叔伐过的原始林带,这些树桩记录着这座新城的历史,是原始林子留下的印迹。
在开阔地上,又栽了许多小树,有落叶松,有樟子松,有北京杨……还有留下的高高的美人松。老场长说,过些年后,开阔地上又将是大树成林,绿荫覆盖,一直延伸到大片大片的原始林去。
啊,从新城向外看,那是一片一片黑油油绿郁郁的开阔地。
秋千
秋千飘得多高,秋千架上的朝鲜族少女心儿最高。她们踩动起来,风声呼呼,咿咿呀呀,平地上的人群象筑起了一道道铁墙,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一对对秋千少女身上。随着秋千悠悠地摆动,人们的心也奔腾似野马狂跳。
秋千,这是朝鲜族妇女的一种体育活动,竞赛起来,那是每年五月端阳节前后掀起的高潮。凡是来围观的人们,都深深赞美荡秋千的人们,而秋千架上妇女们的勇敢神采,又鼓舞着人群,感到延边大地充满生机,朝鲜族人民勇敢、坚强而富于歌舞艺术的青春魅力。
秋千高,勇敢而美丽的少女在云中飞飘。
湖畔
你顶着雨来这里写生,那两条羊角小辫,一摇一闪,一摇一闪,发辫上还滴着水珠,而画具和颜料却没有淋着,你把它包在衣服里,裹得紧紧的。
雨后的阳光映照着湖畔,景色多么秀丽。那湖边有两只小船,划船的游人避雨去了;有三个游泳健儿坐在湖边的码头上,他们是顶着大雨从北岸横渡过来的。你的画面上,就有这些景色,生活本身给你提供了画意,你尽情地描绘。
指导你作画的老师也被雨浇了,他在寻觅雨后的画面。我看到你在向他请教。他亲切地向你指点。你们师生之间动人的情景,不也是一幅生动的画吗?!你的求索精神,老师的谆谆教诲,这是湖边一张小小的画页,它是一幅自然流畅而活泼清新的小画,在我们面前展开。
啊,在湖畔,你在用画笔描绘雨后多彩的画面。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皮子文薮》
《皮子文薮》系别集名,唐代皮日休作。因文稿繁如薮泽,而得名。共十卷。凡文九卷,诗一卷。他于唐懿宗咸通八年中进士。曾参加黄巢农民起义军。他在诗歌方面,最推崇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正乐府十篇》《三羞诗》是他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深刻地反映了农民起义前夕极端黑暗的社会面貌。但他的散文成就大于诗歌,他的散文多采取托古讽今的手法,对统治阶级进行激烈的抨击。如《读司马法》中说:“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在他看来皇帝并不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是暴君,老百姓可以将他推翻。
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次根据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皮子文薮》本重新整理排印,系在原有校勘成果的基础上,又用国内所有善本,如四库全书本、明公文纸本、明许自昌本和日本享和二年刊本作了校勘,所以它是一个迄今最为完善的精校本。同时为了便于研究者知人论世,全面了解皮日休其人,本书还将《文薮》以外的皮氏所有诗文,加以标点、校勘,作为附录。(萱)


第8版()
专栏:

煤乡抒情(三首)
青稞
煤山日出手扶山坡,一轮红日艰难地跋
涉,夜的山峦,镀上了金子的光泽,伟大的会见令人瞩目——太阳系的长兄,到煤乡做客!原本是孪生的一对,却具有迥然不同的性格,一个热烈奔放,光华四射,一个冷静沉着,不动声色。共同的使命只有一个——为人类放出光与热!煤山上的两位巨人频频举杯,庆祝这美妙的合作。
写在煤溜子上你可曾见过如此欢乐的河流?一路歌唱,溅起蹦跳的音符,有时是晓风残月般的抒情,有时是大江东去的流速。闯世界去!不为观光不是旅游,是不甘于长期埋没,年华虚度,向往着一条金色的长廊,把夜的街市照耀得如同白昼。忠实的爱情无须絮叨地陈述,不是索取,而是献出:为生我育我的华夏,炼一颗丹心,从炉膛捧出!别埋怨我的脚步雨点般急促,只因在地下沉睡得太久、太久,不能再把过多的时间荒芜,我夺坑而出,化作一条黑色的
瀑布……
矿山火车从坑道伸出的,两根蓝色的血管,由大地母亲的心脏,通向四方八面……为保证祖国肌体的血液循环,活泼的氧分子亲切地召唤,拥抱着满载的乌金,浩浩荡荡,涌出娘子关……为了星罗棋布的城市和田园,为了机床的启动,车轮的旋转,送来了,源源不断的能源,汽笛声声:向祖国母亲问安!


第8版()
专栏:

童年(柏木雕)     司徒兆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