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古灵渠畔蛙声一片
兴安县以前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害虫的天敌青蛙等大量减少,害虫越来越多;近几年实行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注意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又给青蛙等创造了繁衍的良好条件。
本报通讯员 傅旭 本报记者 袁定乾 衡志诚
在广西兴安县,我们住在秦代开凿的古灵渠边的县招待所里,听到那深沉的蛙声响成一片,几乎彻夜不绝于耳。很久没听到这农村特有的“交响乐”了,使人感到特别兴奋。
刚进入初夏,青蛙怎么这样多呢?我们向县农办的负责同志老唐请教,得到的回答是,不仅是青蛙,还有燕子、泥鳅、绒茧蜂……这些农业害虫的天敌都多起来了。他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兴安植保工作的变化来。
1974年,兴安县使用化学农药猛增到1,480吨,比10年前增长了10多倍,亩均用到12斤,青蛙等天敌大量减少,害虫却越来越多。第二年,桂林地区对各县的农、畜、水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一次检查,兴安名列第一,残留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外地人来到兴安,说这儿的水里“六六六”粉味太浓。有人根本不买蔬菜门市部的菜吃,还有人专买虫咬过的蔬菜和水果。这使县委领导意识到过量使用农药已经带来了恶果。1977年,县里派人到贵县参观学习植保工作经验,决定在灵渠附近的湘漓公社花桥大队搞个试点,摸索减少农药用量的新路子。
花桥大队原来也是个高农药队,3,100多亩水田,平均每亩用药成本最高年份曾达5元多。试点这一年,公社农技推广站帮助大队建立起植保队,购置了机动喷雾器,开始实行合作植保,规定每亩稻田先交2元费用,年终多退少补。结果,农药只用了上年的八分之一,亩均成本下降到1.24元,省工2,000多个,粮食却增产39万斤,上升16%多。当植保队要把剩余的钱退给各生产队时,他们说什么也不要,最后用这笔钱建了一处植保室。从此,合作植保在兴安推广开了,化学农药用量逐步下降。近三年全县用化学农药都未超过400吨,真正用于水稻的只有200吨,不足最高年份的七分之一。
5月11日,我们在晨曦中访问了花桥。一进村,便看到燕子在村庄上空穿梭飞翔。不少社员挑着鲜嫩的蔬菜去县城赶集。一位社员指引我们看大队植保室:并排5间红砖瓦房,单独座落在大片稻田中间,特别惹人注目。房前还修有几个水泥抹的池子,看来是配制农药用的。可惜我们来得太早,他们还未上班。我们又赶到中黄生产队,才找到大队植保员彭华贵。
在同这位青年植保员交谈中,我们发现花桥大队的植保工作又大大进了一步。过去,他们“有虫无虫杀三遍,杀虫杀到谷进仓”。近两年,在用药物防治的同时,已开始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防治方法了。
“前几年我们这儿不但听不到马拐(即青蛙)叫,连燕子也不来做窝了。”彭华贵说:“现在不同了,懂得了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喷不喷药都有个标准,害虫未达到一定数量,田里的天敌能够控制住害虫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使天敌不受伤害。”他要我们去稻田看看,那里蝌蚪很多。
我们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去年,花桥大队的早稻发生稻飞虱,植保队及时给大多数生产队的稻田喷了农药,唯独未给雷家生产队喷。这个生产队的干部群众着急了,三番五次地来催。植保员向他们反复解释,说田里的青蛙、蜘蛛很多,不用怕这种虫害。后来果真没有造成损失。全队110多亩早稻,一季只花了8元农药费,亩均不到8分钱。
花桥大队已成为全县14个保护害虫天敌的重点队之一,去年化学农药用量已减少到1976年的十五分之一,一年的植保用工由7,000多减少到700多,而粮食总产量却由238万斤上升到327万斤。现在,那些残留量较大的农药,在兴安县使用量已大为减少。桂林地区环保部门从花桥和兴安其他社队多次抽样检验的结果,有机氯残留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了。
现在,花桥大队植保队已改为植保公司,还准备与邻近的大队和社员签订植保合同。从花桥出来,看到那绿油油、齐刷刷的秧苗,我们想起县农办老唐说的,县人民政府每年都要出布告禁止捕捉青蛙,更重要的还是创造了适合青蛙生活繁衍的自然条件,这便是“古灵渠畔蛙又鸣”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古灵渠畔将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人景象。


第2版()
专栏:

农村享受养老金的老年社员增多
本报讯 通讯员吴国祥报道: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享受养老金的老年社员逐年增加。据民政部最近统计,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北京、云南、浙江、辽宁、黑龙江、河北、陕西11个省、市,有3,400多个大队实行养老金制度,已有42万多名老年社员领取养老金,比1980年享受养老金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实行养老金制度的大队,根据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社员参加集体劳动的年限,确定享受养老金社员的年龄和具体金额。一般规定年满六十五周岁的男社员和六十周岁的女社员享受养老金,每月10元至15元左右。
实行养老金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险的一种好形式,有利于解除老年社员的后顾之忧和破除“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有利于促进计划生育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老年社员高兴地说:我们农民也有了养老金,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哪能有今天!


第2版()
专栏:

质好招远客 价廉销四方
——记江苏省泰州市西郊公社喷灌机厂
杭林
江苏省泰州市西郊公社喷灌机厂,1981年生产农用喷灌机2,800多台(架),产量和产值都比上年增长1.7倍,利润比上年增长4.3倍。产品畅销山东、河南、辽宁、河北等好多个省,远销索马里、菲律宾、泰国等10多个国家。今年第一季度产量达到1,100多台(架),比去年同期增加3倍,尽管这样,产量仍满足不了需要,有不少用户坐等要货。
一个不到400人的社办小厂,面对许多大厂强手,在农机产品处于调整的情况下,靠什么打开产品销路,使企业不断获得发展的呢?西郊公社喷灌机厂的回答是:不靠请客送礼,不走歪门邪道;靠的是“质好招远客,价廉销四方。”
1976年,这个厂开始生产农用喷灌机。当时,原材料由省有关局下达,产品由有关局包销,产、供、销都不成问题。由于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结果产品销不出去,企业处于垂危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想用请客送礼的办法推销产品。公社党委认为,这样做,不是正道而是邪路。社队企业的发展,应立足在产品质量的提高上,花真功夫搞出价廉物美的产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公社党委派一名抓工业的副主任坐厂帮助整顿,发动群众提出了六条改进措施:一是成立由厂长负责的质量管理小组,增设计量室和技术组,配备专职检验员;二是制订产品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实行按工艺规程组织生产;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四是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挂钩,请他们作技术指导;五是建立质量奖赔责任制;六是走访用户,对产品进行改进。实行这些办法后,产品质量在短期内得到提高。去年,在江苏镇江召开的全国轻小型喷灌机质量评比会上,该厂生产的8W80型喷灌机的主要零部件的合格率:喷头为100%,水泵全套零件为94.3%,150小时耐久性能试验未出任何故障,受到了有关部门和到会者的好评。由于产品合格率提高,成本降低,他们就多次降低销价,目前已成为全国70多家国营和集体喷灌机厂价格最低的一家。
在产品质量提高、价格降低后,他们从1981年上半年起,先后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设立销售点,派人走访用户,还帮助培训喷灌机操作手1,000多人次,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第2版()
专栏:

且末县坚持治沙绿洲年年扩大
农田比解放初期扩大了八倍,粮食自给有余,棉、油、肉和其它经济作物迅速增长
本报讯 记者成一、柴怀吉、瓦哈甫报道:四周被沙漠包围的新疆且末县,绿洲年年扩大,开始出现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这个县的绿洲,林带纵横,绿草如茵,比解放初期扩大了8倍的农田一片葱绿,宛如镶嵌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上的一颗绿色宝石。
今年,这个县的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8个民族的人民,在与沙漠作斗争中取得了新成绩,10多天内植树139.8万株,相当于解放后植树成活总数的三分之一。一条宽约100米,长60多里的大防沙林带沿着沙漠的边缘继续延伸着。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流沙移动剧烈。当年,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尼雅、车尔、喀拉塘格等20多座古城,就被这移动的流沙吞没。且末是流沙移动剧烈的地区之一。
1966年春天,县委根据多年防风治沙经验,作出营造百里长、百米宽的防风固沙林带的规划。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领机关干部,首先来到流动沙丘的边缘,栽下了第一批白杨。接着农村社员、城镇工人、学生、居民都来了,栽上了一排排杨、柳、桑、杏、沙枣。从此以后,每年春天,全县从机关干部、农村社员到城镇居民,都要用三五天或者十来天时间到沙漠边缘栽树。如今一条条郁郁葱葱的林带,象绿色屏障屹立在沙漠的前沿。
这个县水源充足,车尔臣河横贯全境。县委在领导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组织农村社队,开荒造田,向沙漠要地。20多年来,除了集中开荒造田3万多亩,新建了一个人民公社以外,各个生产队都在不断地向沙漠要地要粮,全县耕地面积平均每年以1,000多亩的速度扩大着。阿拉尔公社三面环沙,一面靠河,是沙害最严重的公社。解放初期人口不满500,耕地只剩1,000多亩,如今人口增到1,200 人,耕地扩大到6,000多亩。整个公社林带纵横,条田平整,林场连着农田,果园连着农舍,农舍连着瓜田、菜园,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去年这个公社生产粮食140万斤,比1960年增长了8.7倍。他们在使老绿洲恢复生机的同时,向沙漠推进了半里多。
随着绿洲的扩大,且末县的粮、棉、油、肉和其他经济作物都在迅速增长,粮食自给有余,农副产品价格低廉,人民生活有较大的改善。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合同签了字 干部要管事
王功立
中共湖北蒲圻县委教育农村基层干部,纠正“合同签了字,干部完了事”的错误思想,组织干部深入农村,把增产、增收、增贡献的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以保证合同上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
前些日子,县社两级组织了700人的工作队,分别深入到各大队、生产队,把思想工作做到各户,教育社员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做到种植计划落实到田;把科学技术送到户,采取办训练班、出科技报等多种形式,指导社员科学种田;把具体困难解决到户,及时发放贷款、调运调剂良种,还帮助个别户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益阳桥公社签订合同以后,公社党委发现一些社员不履行合同规定,把一些水稻田改挖鱼塘养鱼,或种植经济作物。他们就及时组织干部到社员家里算细帐,指导社员在发展家庭副业的同时,抓紧粮食生产。不少社员自觉还田种粮,稳定了粮田面积。黄土桥大队党支部书记余新圆发现退伍军人余汉明缺少肥料,不懂农业技术,就主动给余汉明联系贷款,购买肥料,又手把手教他种田技术。他看到社员胡荷英和余新江都缺少劳力,就主动帮助他们整田育秧。
农村有些干部有“合同签了字,干部完了事”的思想。这些同志总觉得今年不同于往年,如今有了合同制,农林牧副渔各项计划指标、征购派购任务等都落实到户,社员又在合同上签了字,干部不用管事,只等年终兑现就行了。
其实,实际情况并不这样,社员担心的事还不少:例如,春天合同签订了,秋后会不会变?假如又来个“水涨船高”,年终任务加码怎么办?还有的社员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实现合同指标有困难等等。对于社员在实现合同过程中的这些思想顾虑和实际困难,如果现在不抓紧解决,合同订得再好,也难以保证到年终完满兑现。
订了合同,作了计划,只是事情的开始,艰苦的工作还在后头。宏伟的计划,要靠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兑现合同同样不能等待,而应当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去落实。
因此,开头那句话应当改为:“合同签了字,干部要管事。”


第2版()
专栏:

“真象公园一样美丽”
——崇庆县“沼气村”参观记
本报记者 罗茂城
前不久,我们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天府之国的腹地——崇庆县“沼气村”参观访问。
走进隆兴公社丰乐大队第九生产队,只见整个村子翠竹环抱,绿树成荫;一个个农家小院栽有果树,修有花台、鱼池和手摇式密封钢管井,显得整洁雅致。房前屋后鸡鸣猪叫,各有圈舍,有条不紊。烧火做饭全用沼气,厨房四壁干净,厨具摆放有序,锅灶很讲究,台面一般用瓷砖、水磨石铺砌。主人热情地扭开沼气开关,用火柴一点,沼气灯顿时满室生辉,沼气炉上蓝色的火苗直窜,烧水做饭十分方便。多年来农民那种“煮饭满屋烟,柴草堆满间;熏黑四面墙,灰尘扫不完”的旧厨房看不见了!面对这样舒适的庭院,参观者无不啧啧称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席托尔巴到这里参观后赞道:“真象公园一样美丽”。
农村发展沼气,原料充足,建造简易,作用很大,前景广阔。崇庆县有12万农户,短短几年,就修建了沼气池10万个,大部分农户都用上了沼气。类似隆兴公社丰乐大队第九生产队这样的“沼气村”,全县有7个。沼气的普及使用,使农民不与工业、城市争煤,同时更加经济合算。过去农村一般把秸草当柴烧,用灰肥田。现在秸秆通过入池发酵还田,可大大增加腐殖质的肥效。此外,农民建了沼气池,就非养猪不可。这又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肥料来源。如果农村普遍使用沼气,那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将会出现多大的变化啊!


第2版()
专栏:

魏福贵上山求师
曾瑞华
5月5日上午,湖南桃江县一场中雨下个不停。一个身材矮胖的中年人,卷起裤脚,撑开雨伞,走出洪桥头公社。公社书记在身后再三挽留说:“魏副县长!今天雨大路难走,我们去把吴劳模请来,向你汇报。”魏福贵连忙说:“那不行!向劳模请教,要诚心诚意,放下架子。再说,不到现场,怎么能取到真经呢?”公社书记只好撑起雨伞,和他一道冒雨走向大水洞林场。
魏福贵新从湖区调到桃江,一到任,就下乡调查,一个月时间,走访了8个区的29个公社。桃江十分之六是山,有180万亩山林。如何在六分山上作文章?魏福贵感到心中无底。他听说洪桥头公社大水洞大队党支部书记吴雨田,辞职上山,一心造林,十个年头,和林场职工植树几十万株,使548亩荒山满坡葱绿,木材蓄积量已达2,800多立方米,吴雨田被评为省林业劳模。林场也成为全县林业生产的先进单位。魏福贵这天是特意去登门求教的。
他们冒雨爬山,一气走了十多里路,登上陡峭的火烧山,会到了吴劳模。只喝了几口茶,魏福贵就迫不及待地要劳模引他看山,先看了火烧坡的试验林,后又看林场的育苗床。在石梯围土的杉树林中,魏福贵手卡一棵高10余米,胸围有一尺八寸的杉树问道:“这样的杉树栽了几年?”吴雨田说:“八年。”“八年长这么粗,真快啊!”老吴接过话头:“只要管得好,直径一年能长几公分,平均一棵树一年能长一块钱,植树等于栽摇钱树哩!”听了劳模的介绍,魏福贵喜上眉梢,透过眼前的杉木林,他看到了林业生产的潜力,也看到了山区致富的前景。他想,如果全县山丘都种上“摇钱树”,不就等于在山上建起一座取之不尽的银行吗?
回到林场,魏福贵恳切地对吴劳模说:“插秧以后,县里准备集中一段时间抓林业,请你献献计,看该抓哪几手功夫!”吴雨田手指墙上贴的一张县人民政府的林业布告说:我看第一手,要继续抓好山林的定权发证,赶快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再不乱砍滥伐;第二手要抓集体山、自留山的管理,迅速恢复和设立看山员,搞好看山护林;第三手要加强新造林的培育管理,保证树苗成活,扭转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状况,并要切实育好树苗,为今冬明春大量造林作准备;最后一手是各级领导心中要有一张山林图,经常过问经常抓。这样,桃江今后定能山青水秀。
雨停了,天晴了,习习清风扑面而来,魏福贵在向吴劳模告别时说:“以后我会经常到林场来求教的,希望你多多帮助和指点。”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穿山甲到白蚁亡
张桂芳
同志,你看照片上的那只身披铠甲的野生动物,正腆着个大肚皮悠然钻进人造木笼。它出征刚刚归来,满肚子装着白蚁——昨夜又为保护森林立下了战功。
这只野生动物,是江西省高安县林科所技术员汪运根驯养的穿山甲。它每天夜里都要离开木笼到森林中捕食白蚁,天亮后自己回到木笼里休息。
穿山甲是哺乳纲动物,全身覆盖着瓦状角质鳞片,大的体长一般约40至50厘米,尾巴扁粗,比身体稍短,长约27至35厘米。它的头、嘴、耳朵和眼睛都比较小,没有牙齿,舌头很长。它的四肢虽短,爪子却强壮而锐利,用以掘洞,一小时可挖四五米深。光看外表,它的确有点呆头呆脑,如果用木棍碰它的腹部,它不但不跑,还要用全身力气把木棍的一头卷包起来;你就是把它扛走,它也死死不放。然而,这样一个看上去傻得可笑的动物,捕捉白蚁却有奇特的办法。
穿山甲的嗅觉极为灵敏,能在半径为150米的区域内辨别出哪里有白蚁巢穴。它一旦发现地下有白蚁巢,立即选择有利地形,挖洞入巢,象僵尸一样躺在那里,伸出又细又长的舌头,横在白蚁中间。白蚁受它舌头上固有腥味的引诱,纷纷爬了上去。这时,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将舌头缩进口里,晕头转向的白蚁便成了它的佳肴。它吃掉这些白蚁,又将舌头伸出。就这样,它伸伸缩缩,一餐要吃1,000多只白蚁。白蚁是危害树木的凶残害虫,穿山甲消灭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不小,据调查,一只穿山甲能使几百亩山林不受白蚁的危害。
千百年来,人们对穿山甲的认识,主要是它的医药价值。中医以它的鳞片入药,可以散坚积、通经络、消痈肿。因为这,它的家族成员被大量捕杀,幸存的已经不多。在这里,我们要提醒一句:当你追捕穿山甲的时候,应当想到它消灭白蚁的功绩;请手下留情!
(照片为舒宏平摄)
(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今日塞外的林和路
——摄于甘肃平凉地区
邓达举


返回顶部